登陆注册
25831000000031

第31章

脾胃为水谷之海,得后天之气也。何也?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且先天如朝廷,后天如司道,执政在先天,布政在后天。故人自有生以后,无非后天为之用,而形色动定,一无胃气则不可。故经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又曰:人以水谷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正以人之胃气即土气也,万物无土皆不可,故土居五行之中,而王于四季,即此义也。由此推之,则凡胃气之关于人者,无所不至。即脏腑声色脉候形体,无不皆有胃气。胃气若失,便是凶候。如五脏胃气之病,则凡气短气夺而声哑喘急者,此肺之胃败也。神魂失守,昏昧日甚,而畏寒异常者,此心之胃败也。躁扰烦剧,囊缩痉强而恐惧无已者,此肝胆之胃败也。胀满不能运,饮食不能入,肉脱痰壅而服药不应者,此脾之胃败也。关门不能禁,水泉不能化,热蒸不能退,骨痛之极不能解者,此肾之胃败也。又如五色之有胃气者,无论青、红、黑、白皆宜兼苍黄明润。若色赤如赭或如衃血,色青如蓝或如草滋,色白如盐或如枯骨,色黄如枳实或如黄土,色黑如炲或如地苍而加之沉晦,是皆五色之胃败也。又如脉之有胃气者,经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故无论浮沉迟数,皆宜兼见缓滑,方是脉中之胃气。若见但弦,但钩、但毛、但石、但代,或弦搏之极而全无和气,或微渺之极而全无神气,总云真脏之见是皆五脉之胃败也。不独此也,即如情性气质,亦无不关于胃气。盖土性厚重而轻薄者少胃气,土色苍固而夭嫩者少胃气。是可知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脾胃为先,而凡脾胃受伤之处,所不可不察也。盖脾胃之伤于外者,惟劳倦最能伤脾,脾伤则表里相通,而胃受其困者为甚。脾胃之伤于内者,惟思忧忿怒最为伤心,心伤则母子相关,而化源隔绝者为甚。此脾胃之伤于劳倦情志者,较之饮食寒暑为更多也。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再此之外,则脾胃属土,惟火能生,故其本性则常恶寒喜暖,使非真有邪火,则寒凉之物最宜慎用,实所以防其微也。若待受伤救之,能无晚乎?此脾胃之伤于寒凉生冷者,又饮食嗜好之最易最多者也。故昔有柳公度者善于摄生,或问其致寿之术,则曰:我无他也,但不以气海熟生冷物,亦不以元气佐喜怒耳。此得善养脾胃之道,所以便能致寿。故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奈何今之医家习焉不察,初不知元气胃气为何物,动辄止知攻病,开口便云有火,以致败人胃气,绝人谷气者,不可胜纪!殊不知病之与命,孰为轻重?正之与邪,孰为缓急?矧此中的确之用,孰者宜先?孰者宜后?自有标本一定之理,原非可以意凑猜摸者也。世有庸流,每借窃一二成语,东扯西拽,以似为是,偏执惑乱,欺人误人,倘不幸遇之,而不能烛其真伪,其亦命之使然乎?悲夫!悲夫!

论东垣《脾胃论》

人以水谷为本故脾胃为养生之本。惟东垣独知其义,发其《脾胃论》曰:历观《内经》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因引《内经》之义,如生气通天论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阳气者,烦劳则张,故苍天之气贵清净,阳气恶烦劳,此病从脾胃生者一也。又引五常政大论曰:****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此病从脾胃生者二也。又引六节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者,皆取决于胆也。夫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此病从脾胃生者三也。又引本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此之谓气者,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气或乖错,人何以生?此病从脾胃生者四也。夫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虚虚实实,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曰: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诸如此论,皆东垣独得之见也。兹察其所谓苍天贵清净,阳气恶烦劳者,此指劳倦之为病也。所谓收藏令行,故其人夭者,此指阴盛阳衰之为病也。所谓春气升,则万物安者,此指降则无生之为病也。所谓气或乖错,人何以生者,此指阳气受伤之为病也。东垣此言,其垂惠后世,开导末学之功,诚非小矣!独怪其前论中,又有矛盾之谈,如曰: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固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者,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为病。若此数语,则大见矛盾矣。第观其前四条,则总虑阳气之受伤也。故曰:大忌苦寒之药。此一节又云火胜之为病,更当何法以治之?且所云喜怒忧恐,损伤元气,资助心火,火胜则乘其土位,此何说也?夫元气既损,多见生阳日缩,神气日消,何以反助心火?脾胃属土,得火则生,何谓火胜则乘其土位?且人之元气,本贵清和,寒固能病,热亦能病。然热伤元气,而因劳动火者,固常有之,此自不得不从清补。若因劳犯寒而寒伤脾胃者,尤酷尤甚,此可概言为火乎?第热证显而寒证隐,故热证易见而寒证不之觉也。真热证尤易辨,而假热证尤不易辨也。矧元气属阳,火其类也,而热为同气,邪犹可制,阴为阳贼,寒其雠也,而生机被伐,无不速亡。故经云少火生气,未闻少寒生气也。又云:避风如避箭,未闻避热如避箭也。由此观之,则何不曰寒与元气不两立,而反云火与元气不两立乎?兹举火字,特以为言,致令后生之妄言火者,反尽忘东垣前四条之格言,而单执不两立之说,用为治火之成按。是东垣戒之而反以诲之,此其白璧之瑕,余实不能不为东垣惜也。及再考东垣之方,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汤,清暑益气汤等方,每用升、柴,此即其培养春生之意,而每用芩、连,亦即其制伏火邪之意。第以二三分之芩、连,固未必即败阳气;而以五七分之参、朮,果即能斡旋元气乎?用是思及仲景,见其立方之则,用味不过三四品,用数每至二三两。且人之气血本不同,疾病多相类,而仲景之方大而简,东垣之方小而杂,何其悬绝一至如此?此其中要必有至道存焉。宾以后学,固不敢直判其孰是孰非,而私心向往,则不能不霄壤于其间也。

论治脾胃

脾胃有病,自宜治脾。然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今人止知参、苓、枳、朮、山楂、麦芽、神曲、厚朴之类,乃为脾胃之药,而不知风寒湿热皆能犯脾,饮食劳倦皆能伤脾。如风邪胜者宜散之,则麻黄、桂枝、柴胡、干葛之类皆是也。寒邪胜者宜温之,则桂、附、干姜、丁香、吴茱萸之类皆是也。热邪胜者宜寒之,则芩、连、知、柏、栀子、石膏之类皆是也。湿邪胜者宜燥之,则苍朮、白朮、半夏、猪苓之类皆是也。饮食停积者宜行之,则三棱、蓬朮、大黄、芒硝之类皆是也。劳倦内伤者宜补之,则人参、黄芪、白朮、杜仲之属皆是也。然脏腑虽分十一,而同有阴阳,同此血气。矧太阴常多血少气,阳明常多血多气,使此中之血瘀,则承气、抵当之类,总属脾胃之药。使此中之血虚,则四物、五物、理阴、五福之类,又孰非脾胃之药乎?再若五脏之邪,皆通脾胃。如肝邪之犯脾者,肝脾俱实,单平肝气可也。肝强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心邪之犯脾者,心火炽盛,清火可也。心火不足,补火以生脾可也。肺邪之犯脾者,肺气壅塞,当泄肺以苏脾之滞,肺气不足,当补肺以防脾之虚。肾邪之犯脾者,脾虚则水能反克,救脾为主;肾虚则启闭无权,壮肾为先。至若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若能纳而不化,此脾虚之兆易见;若既不能纳,又不能运,此脾胃之气俱已大亏,即速用十全大补、六味回阳等剂,尤恐不及,而尚欲以楂、苓、枳、朮之类,冀为脾胃之永赖乎?是以脾胃受伤,但使能去伤脾者,即俱是脾胃之药。此中理奥机圆,姑举此以见其概,而随宜应变,诚有非言能尽悉者。且诸药入口,必先入胃而后行及诸经,若妄用相妨相碍等物,亦岂有既入其腑,能不先犯脾胃而竟走他脏者乎?倘不明此理,而徒执一二成方,曰:此可攻邪,此可健胃,则其胸次可知矣。

身经通考 【清 李潆】

脾脏得病虚实横逆

凡脾之得病,必先察其肝心两脏之虚实,原其所始而疗之。盖肝为脾鬼,心是脾母。肝气胜则鬼胜,心气亏则脾之生气不足。盛者抑之使退,亏者益之使平,故有抑肝益心二药。诊其脉,肝心二脏俱和,是脾自生疾矣。须察本经之虚实治之,入求责法。

脾虚,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如无他证,益黄散补之。

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之。

脾实,以枳实泻之;如无他证,以黄连泻之。

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泻之。

脾主湿,自病则泄泻、多睡、体重倦怠,急以苦燥之。

实则泻赤黄,睡不露睛,泻黄散。

虚则泻白色,睡则露睛,白朮散。

肝乘脾,贼邪,风胜泄而呕,茯苓半夏汤。

心乘脾,虚邪,壮热,体重而泻,羌活黄芩苍朮甘草汤。

肺乘脾,实邪,能食,不大便而呕嗽,煎槟榔大黄汤,下葶苈丸。

肾乘脾,微邪,恶寒而泄,理中丸。

针灸

《素问》曰: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注 脾主肌肉,主通会五脏元真之气。脾气伤,故身重而肌肉善痿。痿者,肌肉委弃不仁也。足太阴经脉循胫膝,邪在经络,故足不收。气伤,故善瘈而痛。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此因脾气虚而不能转输水谷故也。荣卫气血,始于足少阴肾,生于足阳明胃,输于足太阴脾,故取此三经以通经气。】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颌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注 阴气从足上行至头,故先头重。阳明之脉循颊,故颊痛。脾络注心中,故心烦而颜青。热邪干胃,故欲呕。脾主肌肉,故身热也。经云: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阴热甚于内,阳热甚于外,阴阳内外交争,故腰痛不可用俯仰也。腹者,脾土之郛郭,故腹满泄。胃之悍气上冲头者,循牙车下人迎,故颌下痛也。脾病者加于甲乙,甲乙不死,起于戊己,如反逆而内干于脏,则不能外出而汗解矣。足太阴阳明相为表里,故刺之。】

《灵枢》曰: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若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注 脾胃主肌肉,故邪在脾胃,则肌肉痛。脾乃阴中之至阴,胃为阳热之腑,故阳明从中见太阴之化,则阴阳和平,雌雄相应。若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而消谷善饥。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而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者,邪病之有余;俱不足者,正气之不足。故皆当调之三里而补泻之,亦从腑而和脏也。】

《千金方》曰:右手关上阴绝者,无脾脉也。若少气、下利、腹满、身重、四肢不欲动、善呕,刺足阳明治阳。

右手关上阴实者,脾实也。若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刺足太阴治阴。

脾病其色黄,饮食不消,腹苦胀满,体重节痛,大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此为可治;宜服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附子汤。春当刺隐白,冬刺阴陵泉,皆泻之。夏刺大都,季夏刺公孙,秋刺商丘,皆补之。又当灸章门五十壮,背第十一椎百壮。

脾热者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

导引

《千金方》曰:六字诀,若脾病即唏出。其法:夜半后八十一,鸡鸣七十二,平旦六十三,日出五十四,辰时四十五,巳时三十六。欲作此法,先左右导引三百六十遍。病有四种:一冷痹、二气疾、三邪风、四热毒。若有患者,安心调气,此法无有不瘥也。

脾病用唏。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遍身痛烦闷。相法:脾色黄,通土色,梦或作小儿击历人,邪犹人,或如旋风团转。治法:用唏气出。又云: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细唏十遍,须左右导引三百六十遍,然后乃可为之。

《养性书》曰:吐纳法:脾病用呼法,用三十六数,能去脾家一切冷气,发热,霍乱,宿食不化,遍体顽痹,腹内结块。疾愈则止。

导引法:可大坐,伸一脚,屈一脚,以两手向后反掣三五度;亦可跪坐,以两手拒地,回顾用力更视,各三五度。能去脾脏一切风邪,喜食。为之毕,良久闭目,三咽三叩齿而止。

修养法:常以季夏之月朔旦,并四季之末十八日旭旦,正坐中宫,禁气五息,鸣天鼓十二通,吸坤宫之黄气入口,十二咽之,闭气五十息。

《保生秘要》曰:论脾气滞濇,古云医道通仙道,第要清明气血二字之理。气为先天之用,属于阳,无形而有影;血为后天之行,属于阴,有形而成质。气旺则血荣而调润,气绝则血枯而灭形,故气虚血弱,滞濇而成病。濇于脾则肾口凝滞,饮食不克,而多泻泄,久不疏通,则成中满之证。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四季脾居土,轻呼稍宽胸,大病须服气,能伏养谷神。盖脾为一身之主气,滞于内五脏之患,滞于外防疖疥之忧,皮里膈膜有积热而内外相感。犹防疽毒所感者,七情六欲而生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一

同类推荐
  • A Simple Soul

    A Simple Sou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外科集验方

    外科集验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齐文

    全齐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皇黎一统志

    皇黎一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湾外记

    台湾外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中国企业怎么管

    中国企业怎么管

    《中国企业怎么管》专为中国企业打造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企业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文化建设、计划制定、组织架构、贯彻执行、训练考核、协调沟通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既使再优秀的企业,也存在着管理的弊端。尤其是中国企业,任何一个微小的地方出现问题,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这是由于中国人的特性决定的,因为中国人是世上最难管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方面,都必须从中国人的特性出发,走一条与众不同的管理之路。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反直觉思考

    反直觉思考

    为什么你制定计划的时候信心满满,最后却总是完不成?为什么我们明知概率极低,却依然喜欢买彩票?为什么每一个决定都符合逻辑,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结果?为什么“天才少年”非常努力,大多数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专家”总被看成“砖家”,却依然是权威?为什么最聪明的人会犯一些最低级的错误?我们的所有思考都基于大脑的“默认设置”,使用的是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带软件”,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直觉思维,是我们所迷信的因果、逻辑、秩序,但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想做决定、做选择的时候不犯错误,我们必须掌握反直觉的思考方法。
  • 存在的缺

    存在的缺

    我们因为有了记忆,知道自己曾做过什么,才有存在的安定感。但如果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竟失忆了呢?而我身边留有一张神秘的名单,每隔七天,必有一人死于非命。这和我到底有何关系?在那段失去的记忆中,我究竟做了什么?警察、黑帮、杀手,都不约而同对我紧追不舍。在不断逃亡中,我渐渐发现,就连苦苦追寻的记忆,都是假的……
  • 被嫌弃的松哥的半生

    被嫌弃的松哥的半生

    这是比《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更负能量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让人忧伤的故事。看完后会让人怀疑这个世界,养成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卷有益,但是,开卷请谨慎。你确定要读下去吗?
  • 《跨世纪的交响乐》

    《跨世纪的交响乐》

    在世纪之交,华夏国发生了,太多的历史的转折,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把一个英雄的后代,卷进了历史的潮流。从此,生命的音符,犹如千人合奏的交响乐,不停的跳动着,跳动着。大牛(董天雄)离奇的身世,给了我们太多的遐想,他从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将,到服从组织的安排,转型成为一个,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终生的牛人,以至于后来深深的影响到了他的儿子~董汉魂,这对官场父子兵,勤政为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令后人世世难忘!
  • 狼极

    狼极

    一介狼妖方卫,自青狼谷中横空出世,崛起于江湖,称雄于大荒。踏遍山河,俯临天下,以狼之意志,傲视乾坤!敌妖斗魔,战王杀皇,我以我血弑天下,睥睨于四方!饮仇敌之血,屠尽域中魑魅魍魉!狼神令一出,天下谁敢不服?…………新书《狼极》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书评!求一切!Iamsohappy……
  • 重起西游

    重起西游

    找工作连续碰壁的唐生满身疲惫下回到了家,却发现家中突然多出了一个女生,她说她叫白晶晶,是来向唐僧取经的。莫名其妙的他就这样被无数的妖精和妖怪逼迫着朝唐僧转变着。于是,唐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西游再起。
  • 腹黑大少爱上我

    腹黑大少爱上我

    面对从小一起长大的男朋友闺蜜的背叛,心灰意冷,一个人来到A市好不容易重新振作起来却误惹上了他“撞了我就想跑,没教养的小丫头你爸妈没教你怎么道歉吗”,“脑袋这么不灵光,你是猪吗”,“遇见我是上天安排,你倒霉就是命中注定”,“虽然我不是如来佛你也不是孙悟空,但你照样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面对这个傲慢的大少爷“熬过这一段过了新鲜期就好了”,但是撒旦告诉过我们:熬过这一段还有下一段。
  • 顾天下

    顾天下

    一位来历成谜的少年,一片悠久瑰丽的土地,一段口口相传的传奇,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