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1000000007

第7章

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此之谓也。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居。又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矣。

医学正传 【明 虞抟】

五脏病传

或问《难经》五十三难曰:经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肺病传肝,肝病传脾,脾病传肾,肾病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间脏者,传其所生也。假令心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故言生也。夫经文所谓七传者,据其数止六传而已。谓一脏不再伤,按其数乃有四脏不再受伤。且其间脏之理未闻有发明之旨,释者止是随文解义而已,请明辨以释吾疑,可乎?曰:夫此条言虚劳之证也。其所谓七传者,心病上必脱肾病传心一句。其一脏不再伤,当作三脏不再伤。皆传写之误耳。盖虚劳之证必始于肾经,五脏从相克而逆传已尽,又复传于肾与心,则水绝灭而火大旺,故死而不复再传彼之三脏矣。其有从相生而顺传者,盖肾水欲传心火,却被肝木乘间,而遂传肝木,然后传心火,次第由顺行而及于彼之三脏,而有生生不息之义,故曰间脏者生。

医学纲目 【明 楼英】

五脏病传

《灵枢》标本病传篇:夫病传者云云,谓之大气入脏,盖传之急者也。王注云:有缓传者,有急传者。缓者或一岁二岁三岁而死,其次或三月六月而死,急者或一日二日三日四日或五六日而死,则此类也。王氏此言,甚得推广经意,然不能验日数者,但验病之以传。如心先病心痛,次传于肺,或咳或喘;次传于肝,或胁痛,或头眩;次传于脾胃,或闭塞不通,或身痛体重,或胀或泄;次传于肾、膀胱,或少腹腰脊痛胫酸,或背膂筋痛小便闭。如此必死,累验有准。邻人赵氏始肝病胁痛,半载,次传之脾,腹胀而死。又卜叔英嫂氏始肺病咳喘,次传之肝,头眩不寐,次传之脾,腹胀而死。又杨白鹿师始脾病腹痛,次传之膀胱,小便淋闭,次传之心,胸膈痛,通身青脉而死矣。盖心主血脉故也。

《难经》五十三难云:经言七传者死。经言谓《素问》、《灵枢》二经之病传论所言也。七传当作次传,次传者死,即《素》、《灵》二经病传论言诸病以次相传,皆有死期不可刺者是也。心火传所胜之肺金,肺金传所胜之肝木,故曰传其所胜也。间脏者生,即《素》、《灵》二经病传论言间一脏及至三四脏乃可刺者是也。盖心病本传肺,肺本传肝,肝本传脾,今心病间肺一脏传肝,或间肺肝二脏传脾,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故曰传其所生也。《难经》诸证,唯吕广释七传为次传,为得经旨。

薛氏医案 【明 薛己】

求五脏病

经云:治病必求其本,本于四时五脏之根也。故洁古云:五脏子母虚实,鬼邪微正,若不达其意旨,不易得而入焉。徐用诚云: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肾者,心之鬼。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五脏受病,必传其所胜,水能胜火,则肾之受邪,必传之心,故先治其肾,逐其邪也。故有退肾邪、益肝气两方。或诊其脉,肝肾两脏俱和而心自主疾,然后察其心家虚实治之。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脏腑不可不知

脏者,藏平也,藏诸神而精气流通也。腑者,府库也,出纳转输之谓也。脏腑,兄弟也,同气而异形耳。观《素问》、《难经》所论脏腑,分阴分阳,而脾胃乃人身中之太极矣乎。至于气血多少,体用上下,亦不可不知。诗曰:多血多气经须记,手经大肠足经胃。多气少血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心胞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内景全图

见图

医宗必读 【明 李中梓】

五脏苦欲补泻论

夫五脏之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义也,不明乎此,不足以言医。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虚则补之。

【注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猛锐,急则有摧折之意,用甘草以缓之,即宽解慰安之义也。扶苏条达,木之象也。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而解其束缚。然辛虽主散,遂其所欲,即名为补。如太过则制之,勿使逾分。酸可以收,故云泻,芍药之属。虚补,陈皮、生姜之属。】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虚则补之。

【注 脾为仓廪之官,属土,喜燥。湿则不能健运,白朮之燥,遂其性之所喜也。稼穑作甘,甘主缓,是其本性也。脾喜健运,补之气旺则行,人参是也。湿土主长夏之令,温热太过,脾斯困矣,急以黄连之苦泻之。甘草益气,大枣益血,俱甘入脾。】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辛泻之,以酸补之,虚则补之。

【注 肺为华盖之脏,相傅之官,藏魄而主气者也。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违其性矣,宜黄芩苦以泄之。肺主上焦,其政敛肃,故喜收,宜白芍之酸以收之。金受火制,急食辛以泻之,桑白皮是也。不敛则气无管束,肺失其职矣,宜五味子补之。盖酸味遂其收敛之性,以清肃乎上焦也。】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虚则补之。

【注 肾为作强之官,藏精,为水脏,主五液,其性本润,是故恶燥,宜知母之辛以润之。肾非坚无以称作强之职,四气遇湿热则软,遇寒冷即坚,五味得咸则软,得苦即坚,故宜黄蘗;然坚即补也,宜地黄之微苦。藏精之脏,苦固能坚,然非益精,无以为补,宜地黄、山茱萸。】

夫五脏者,违其性则苦,遂其性则欲。本脏所恶,即名为泻;本脏所欲,即名为补。苦欲既明,而五味详审。水曰润下,润下作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土爰稼穑,稼穑作甘。苦者直行而泻,辛者横行而散,酸者束而收敛,咸者止而软坚,甘则可上可下。土位居中而兼五行,淡则五脏无归,专入太阳而利小便。善用药者不废准绳,亦不囿于准绳。如热应寒疗,投寒而火热反生;寒应热治,进热而沉寒转盛,此喜攻增气之害也。治寒有法,当益心阳;治热有权,宜滋肾水,此求本化源之妙也。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此变化通神之法也。知此数者,其于苦欲补泻,无胶固之失矣。

古今医统 【明 徐春甫】

泻南方补北方论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更当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火者木之子,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予每叹越人之得经旨而悼后人之失经旨也。先哲有言:凡读书不可先看注解,且将经文反复而详味之,待自家有新主意,然后却以注解参校,庶乎经意昭然,而不为他说所蔽。若先看注解,则被其说横吾胸中,自家竟无心意矣。予平生佩服此训,所益甚多。如《难经》此言,周备纯至,足以为万世法,后人纷纷之论,其可凭乎?夫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常道也;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亦常道也,人皆知之。今肝实肺虚,乃不泻肝而泻心,此亦人知之;至不补肺补脾而补肾,此则人不能知,惟越人知之耳。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以常情观之,则曰心火实,致肝木亦实,此子能令母实也。脾土虚,致肺金亦虚,此母能令子虚也。心火实乃由自旺,脾土虚乃由肝木,制之法当泻心补脾,则肝肺皆平矣。越人则不然,其子能令母实,子谓火,母谓木,固与常情无异;其母能令子虚,母谓水,子谓木,则与常情不同矣。故曰,水者木之母也,子能令母实一句,言病因也;母能令子虚一句,言治法也。其意盖曰:火为木之子,子助其母使之过分而为病矣,今将何以处之?惟有补水泻火之治而已。夫补水者何谓也?盖水为木之母,若补水之虚,则力可胜火,火势退而木势亦退,此则母能虚子之义,所谓不治之治也。若曰不然,则母能令子虚一句,将归之于肺脾乎?既归于肺脾,今何不补脾乎?夫五行之道,其所畏者,畏所克耳。今火太旺,水大亏,火何畏乎?惟其无畏,故愈旺而莫能制,自非滋水以求胜之,孰能胜也?水胜火三字,此越人寓意处,当细观之,勿轻忽也。虽泻水补火并言,然其要又在于补水耳。后人乃曰独泻火而不用补水,又曰泻火则是补水,得不大违越人与经之意乎?若果不用补水,经必不言补北方,越人必不言补水矣。虽然,水不虚而火独暴旺者,固不必补水亦可也。若先因水虚而致火旺者,不补水可乎?水虚火旺而不补水,则药至暂息,药过而复作,将积年累月无有穷也。安能绝其根哉?虽苦寒之药,通为抑阳扶阴,不过泻火邪而已,终非肾脏本药不能以滋养北方之真阴也。欲益其阴,非地黄、黄柏之属不可也。且夫肝之实也,其因有二:心助肝,肝实之一因也;肺不能制肝,肝实之二因也。肺之虚也,其因亦有二:心克肺,肺虚之一因也;脾受肝克而不能生肺,肺虚之二因也。今补水而泻火,火退则木气削,又金不受克而制木,东方不实矣,金气得平。又土不受克而生金,西方不虚矣。若以虚则补母言之,肺虚则当补脾,岂知肝势正盛,克土之深,虽曰补脾,安能敌其正盛之势哉?纵使土能生金,金受火克,亦所得不偿所失,此所以不补土而补水也。或疑木旺补水,恐水生木而木愈旺,故独泻火不补水之论,欣然而从之,殊不知木已旺矣,何待生乎?况水之虚,虽峻补尚不能复其本气,安有余力生木哉?若能生木,则能胜火矣。或又谓补水者,欲其不食于母也,不食于母,则金气还矣。岂知火克金,土不能生金,金之虚已极,尚不能自给,水虽欲食之,何所给乎?若如此,则金虚不由于火之克,土之不生,而由于水之食耳,岂理也哉!纵水不食金,金亦未必能复常也。金不得平木一句,多一不字,所以泻火补水者,正欲使金得平木也。不字当删去。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虚指肺虚而言也。泻火补水,使金得平木,正所谓能治其虚不补土,不补金,乃泻火补水,使金自平,此法之巧而妙者。苟不晓此法,而不能治此虚,则不须问其他,必是无能之人矣。故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若夫上文所谓金木水火土更相平之义,不劳解而自明,兹故弗具也。夫越人亚圣也,论至于此,敢不敛衽?但恨说者之释蚀之,故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九十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奇遇之独宠一妃

    奇遇之独宠一妃

    21世纪的她,天资聪慧,医术精湛,怎料一睡穿越,更上一层楼~
  • 逐鹿图

    逐鹿图

    风云变幻魅影诡谲平静千年的古国再次响起战鼓魔法兵锋明争暗斗风火冰霜共谱肃杀之曲烟雨飘摇同唱轮回之歌
  • 落幕繁花

    落幕繁花

    因为一次奇遇,她穿越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朝代——大唐,这里没有李世民,没有安史之乱,有的只是一个他——季若。
  • 乱世血皇

    乱世血皇

    他是被人贩残害的孤儿,他是身残志坚的养子,他更是值得托付的男人!原本恢复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次宴会完全改变!曾经的仇人仍旧是那阴险的模样,还想要将他彻底废掉!温馨的家庭,美女的倾心,还有难得的被大家认同……不,这一切绝对不会这样完结!神秘的石头,诡异的觉醒者,又将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新生?
  • 解放临沂

    解放临沂

    许世友,这位在共和国将军的行列里,以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性格而闻名遐迩的特殊人物,以其貌似粗犷,其实缜密;嫉恶如仇,大智大勇的性格,曾经征服过他属下的无数将土。山东的解放战争,就是在他领导的胶东军区,首先拉开的帷幕。
  • 隐隐的爱

    隐隐的爱

    我对大学的憧憬,也就在经过学校里的一系列的事情后,我才明白真爱是用什么去争取的。我和某人从不认识到真心相爱,经历了千波万折,才能相濡以沫的进入婚姻的殿堂,过上幸福的生活。
  • 三寸金莲

    三寸金莲

    前世她是大周后,才情美貌兼具,却因夫君与妹妹的偷情而含恨而终。重生后的她乃亡国公主,当她与前世的夫君相遇后,是爱人还是仇人抑或是陌生人?她又该在前世所熟悉的皇宫中如何生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魔道剑君

    魔道剑君

    一名背负血海深仇的男子,与仇人厮杀于雷雨之中,却同时穿越重生在异世,且看先天衰老活不过十八岁的他,如何在杀机四伏的异世之中,争霸天下,枭首仇敌!天运大陆百兵武者体系:徒、师、大师、首、宗、王、圣、皇、帝、神。更有一类独特的铸造师···
  • 夜光杯

    夜光杯

    她们是一对姐妹,本来可以一起出国深造。姐姐紫荆因为一次意外,失去记忆,成为集团董事长的千金,身上唯一带着的物件就是小小的夜光杯。妹妹紫菱因为姐姐的意外,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在一家舞蹈公司工作。她们都开始自己的恋情,只不过,不同的性格,注定有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