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本经训
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
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无私蠉飞蠕动
莫不仰德而生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
气化物以成埒类赢缩卷舒沦于不测终始虚满转
于无原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
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六律
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
也故谨于权衡准绳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是
故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伦聪明耀
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
时德泽施于方外名声传于后世法阴阳者德与天
地参明与日月并精与鬼神总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内能治身外能得人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则四
时者柔而不脆刚而不宽而不肆肃而不悖优柔
委从以养群类其德含愚而容不肖无所私爱用六
律者伐乱禁暴进贤而退不肖扶拨以为正坏险以
为平矫枉以为直明于禁舍开闭之道乘时因势以
服役人心也帝者不体阴阳则侵王者不法四时则
削霸者不节六律则辱君者失准绳则废故小而行
大则滔窕而不亲大而行小则囗隘而不容贵贱不
失其体而天下治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
治天下之端在审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
大理之首章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
非可知逆顺自着其几通于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
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
为名号之大义也古之圣人謞而效天地谓之号鸣
而命施谓之名名之为言鸣与命也号之为言謞而
效也謞而效天地者为号鸣而命者为名名号异声
而同本皆鸣号而达天意者也天不言使人发其意
弗为使人行其中名则圣人所发天意不可不深观
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
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深察王号之大意其中有五科皇科方科科黄科
往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王王者皇也王者方也
王者也王者黄也王者往也是故王意不普大皇
则道不能正直而方道不能正直而方则德不能
运周囗德不运周囗则美而不黄美而不黄则四
方不能往四方不能往则不可全于王故曰天覆无
外地载兼爱风行令而一其威雨布施而均其德王
术之谓也
深察君号之大意其中亦有五科元科原科权科温
科群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君君者元也君者权
也君者温也君者群也是故君意不比于元则动而
失本动而失本则所为不立所为不立则不效于原
不效于原则自委舍自委舍则化不行用权于变则
失中适之宜失中适之宜则道不平德不温道不平
德不温则众不亲安众不亲安则离散不群离散不
群则不全于君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名者圣
人之所以真物也名之为言真也故凡百讥有黮黮
者各反其真则黮黮者还昭昭耳欲审曲直莫如引
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名之审于是非也犹绳之审
于曲直也诘其名实观其离合则是非之情不可以
相谰已
册府元龟
尊号
古者盛德之君若三皇五帝皆典籍之所述也****
而下降号称王秦并天下始兼三五而建号然后尊
极之名著矣历代而下尊而不易时或因革理非沿
袭踵事增华其流弥盛乃至倾臣子之将顺颂君上
之徽美守阙上书备物典策所以极光大之称流景
铄之懿也若乃钦明文思温恭允塞尧舜之德垂于
缃素至于浚哲之后据天下之图受三灵之命亿兆
欣戴中外款附功崇德巨仁深泽广繇是从人之欲
顺帝之则拥神休而尊明号亦何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