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14400000032

第32章

庞安常曰。温与热有轻重之分。故仲景云。若遇温气。则为温病。更遇温热。则为温毒。热比温为尤重也。若但冬伤于寒。至春而发。不感异气。名曰温病。此病之稍轻者也。温病未已。更遇温气。变为温病。亦可名曰温病。此病之稍重者也。伤寒例以再遇温气。名曰温疫。又有不应冬月伤寒至春为温病者。此特感春温之气。可名曰春温。如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伤暑相同也。以此观之。是春之病温有三种。有冬伤于寒。至春发为温病者。有温病未已。更遇温气而为温病。与重感温气。相杂而为温病者。有不因冬伤于寒。不因更遇温气。只于春时感春温之气而病者。若此三者。皆可名为温病。不必各立名色。只要知其病源之所以不同也。

李 曰。温病者。春分后。有太阳病。发热咳嗽。身痛口渴。不恶寒。其脉弦数不紧。右手反盛于左手。怫热在内故也。或散诸经。各随其经取之。热病即与温病同。但发在夏至后。脉洪数。

热渴更甚耳。虽因冬时受寒。伏于肌骨。然人身随天气化。春分则寒变为温。夏至则寒变为热。所以伤寒恶寒而不渴。温热不恶寒而渴。不恶寒则病非外来。渴则自内达表。热郁腠理。不得外泄。

乃复还里。终是里多表少。间有恶寒者。乃冒非时暴寒。或温热将发。又受暴寒。非冬症之甚也。

当治热为主。而解肌次之。亦有专治里而表自解者。误下犹可。误汗则变为呕哕狂斑而死。盖温热在经而不在表。安可例用汗法。惟兼暴寒者。乃可表里双解。亦不可用冬时辛热之药。春温表症。天温。升麻葛根汤。

天寒。柴胡桂枝汤。太阳合少阳。升麻葛根汤合小柴胡汤。半表里。小柴胡汤。里症。大柴胡汤。重者。一时表里俱发。防风通圣散。表里俱热。大便利者。柴苓汤加山栀、木通。虚烦。竹叶石膏汤。变杂症者。治同伤寒。夏热表症。太阳。九味羌活汤。汗后烦渴。脉洪大。背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益元散。里症。

大柴胡汤。重者。一时表里盛发。双解散。热病脉细无力。

足冷已得汗而躁甚者。此阴脉之极也。必死。又有冬温者。冬有非时之暖。名曰冬温。与春秋暴寒暴温。总谓之时行气。与伤寒相似。但脉不浮耳。治法大同。春温表症。葳蕤汤、九味羌活汤。入里加大黄。重者。双解散。轻者。加减调中汤治之。

赵献可曰。夫伤寒二字。盖冬时严寒而成杀厉之气。触冒之而实时病者。名正伤寒。不即发者。

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热病即暑病。热极似重于温也。然为温。即不得复言寒。不恶寒而渴者是也。此仲景之文也。麻黄桂枝为即病之伤寒设。无与温热。受病之源虽同。

所发之时则异。仲景必别有方治。皆已遗失。是以至今未明。刘守真谓欲用麻黄、桂枝。必加凉药于其中。以免发黄。张子和六神通解散。以石膏寒药中加麻黄、苍术。皆非也。盖麻桂辛热。冬月所宜。不宜用于春夏。陶氏欲以九味羌活汤。谓一方可代三方。亦非也。羌活汤。易老所制。乃治感四时不正之气。如春宜温而反寒。夏宜热而反温。秋宜凉而反热。冬宜寒而反温。又有春夏秋三时为暴寒所折。虽有恶寒发热之症。不若冬时肃杀之气为甚。故不必麻黄散寒。惟用辛凉通内外而解之。况此方须按六经加减法。不可全用也。不若逍遥散为尤妙。真可一方代三方也。且余有一法。

请申之。经曰。不恶寒而渴者。为温病。不恶寒。则知表无寒邪。曰渴。则知肾水干枯。盖其人素有火。冬时冒寒。虽伤而不甚。惟有火在。内寒亦不能深入。所以不即发。而寒气藏伏于肌肤。

自冬至三四月之久。火为寒郁。于中亦久。将肾水熬煎枯竭。至此时强木旺。无以滋润发生。故发热而渴。非有所感冒也。海藏谓新邪换出旧邪。非也。若复有所感。表又当恶寒矣。余以六味料滋其水。以柴胡辛凉舒其木。治人皆随手而应。余又因此推展之。凡冬时伤寒者。亦是郁火症。若其人无火。则为直中矣。惟其有火。故由皮毛而肌肉。而脏腑。今人皆曰寒邪传里。寒变为热。既曰寒邪。

何故入内而反为热。又何为而能热耶。不知即是本身中之火。为寒所郁而不得泄。日久则纯热而无寒矣。所以用三黄解毒。解其火也。升麻葛根。即火郁发之也。三承气。即土郁夺之也。小柴胡。则木郁达之也。此理甚简而易。只多了传经六经诸语支离。凡杂病有发热者。皆有头疼项强。目痛鼻干。胁痛口苦等症。何必拘为伤寒。局伤寒方以治之耶。余于冬月正伤寒。独麻桂二方作寒郁治。其余不恶寒者俱作郁火治。此不佞之创论也。闻者皆骇然吐舌。

及阅虞天民正传云。有至人传曰。传经伤寒是郁病。

余窃喜以为先得我心。又考内经云。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寒气外凝内郁之理。腠理坚致。

元府秘密。则气不宣通。湿气内结。中外相薄。寒盛热生。故人伤于寒。转而为热。汗之则愈。

则外凝内郁之理可知。观此而余以伤寒为郁火者。不为无据。故特着此郁论一篇。

柯琴曰。温病内外皆热。所以别于中风伤寒之恶寒发热也。此条不是发明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义。乃概言太阳温病之症如此。若以春温释之。失仲景之旨矣。夫太阳一经。四时俱能受病。

不必于冬。人人温病。不必因于伤寒。且四时俱能温病。不必于春。推而广之。则六经俱有温病。

非独太阳一经也。

鳌按。诸家都以温病为春温。独柯氏谓概言太阳温病之症。夫以本条言之。首冠太阳病三字。

其为太阳之症。固无疑矣。然春温之病。亦多有发于太阳者。故俱存其说。学人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可也。

赵氏医贯一书。语多偏僻。惟温病论中火郁一篇。颇为有旨。然其诋守真子和节庵三家。仍不免偏执。且其以六味加柴胡。谓为治温妙法。尤属大谬。若以此治温病。恐十毙六七。余取其火郁之说。又恐人误认其语之皆是。故特表之于此。

温毒

【纲】仲景曰。阳脉洪数。阴脉实大者。更遇温热。变为温毒。

【目】成无己曰。此前热未已。又感温热者也。阳主表。阴主里。洪数实大。皆热也。两热相合。变为温毒。

朱肱曰。初春发斑咳嗽为温毒。

吴绶曰。冬有非节之暖。名曰冬温。此实时行之气也。若发斑者。又曰温毒。而亦时气发斑也。

又伤寒坏病。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变为温毒。其病最重。此因前热多日不解。更感温热之气而为病。故曰重也。若无汗者。三黄石膏汤汗之。自汗者。人参白虎汤主之。烦热错语不得眠。表热又盛。更加柴胡。内实大便秘。三黄泻心汤。或大柴胡汤加芒硝。若斑出如锦纹。多难治也。宜人参化斑汤、元参升麻汤、大青四物汤。

陶华曰。温毒者。冬月感寒毒异气。至春始发也。表症未罢。毒瓦斯未散故有发斑之候。心下烦闷。呕吐咳嗽。后必下利。寸脉洪数。尺脉实大。为病则重。以阳气盛故耳。通用元参升麻汤。

风温

【纲】仲景曰。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其症脉浮。汗出。身重多眠。

【目】许叔微曰。脉尺寸俱浮。头疼身热。常自汗。体重。其息必喘。其形不仁。嘿嘿但欲眠者。风温症也。复发其汗者死。宜葳蕤汤。

李 曰。太阳病。发汗则身凉。如发汗身犹灼热者。乃风温也。当春温气大行。又感风邪所致。

惟风伤卫。四肢缓纵不收者瘫痪。惟温伤气。气昏而鼻息不利。语言蹇涩。身热。自汗多眠。治在心火肝木二经。忌汗下针。误汗则身必灼热。甚则烦渴谵语。若下则遗溺。针则耳聋。惟清肌解表为佳。宜葳蕤汤、败毒散。或小柴胡加桂枝微汗之。渴甚者。栝蒌根汤。喘者。金沸草汤加杏仁、细辛、五味子。误汗。防己黄 汤。谵语独语。直视遗尿者。不治。

楼全善曰。其病不独见于春间。故另立风温门。

柯琴曰。此正与内经伏寒病温不同处。太阳中暑。亦有因于伤寒者。虽渴而仍恶寒。太阳温病。

反不恶寒而渴者。是病根不因于寒而因于风。发热者病为在表。法当汗解。然不恶寒。则非麻桂所宜矣。风与****搏。发汗不如法。风去而热反炽。灼热者。两阳相熏灼。转属阳明之兆也。

温疟

【纲】仲景曰。脉阴阳俱盛。重于阴者。变为温疟。

【目】李 曰。伤寒汗吐下后。余热未净。重感于寒而变疟。过经。旧热未解。新感六淫之气而变疟。皆曰温疟者。俱先热后寒故也。寒多热少。或单寒者。太阳邪变也。柴胡桂枝汤。热多寒少。或单热。骨节烦疼者。阳明邪变也。白虎汤加桂枝。寒热相等。或先热者。少阳邪变也。小柴胡汤。渴者去半夏加花粉、知母。寒热大作。战栗汗出不散。太阳阳明合病也。桂枝石膏汤。服此后。疟愈甚者。三阳合病也。恐传入阴经。急用桂枝黄芩汤。如传入阴分。从卯至午发。而呕吐大便闭者。大柴胡汤下之。从午至酉发。而腹满便闭者。大承气汤下之。从酉至寅发。而欲狂喜忘便黑者。桃仁承气汤微利之。不敢下者。栀子升麻汤。伤寒杂病疟不同在此。间有挟痰食积。呕吐不食者。二陈汤对金饮子。尿涩烦渴或因瘴气。不伏水土者。五苓散。俱加柴、芩。此等疟与杂病无大异。日久势发稍缓。则截之。痰饮在上膈。欲吐不吐者。瓜蒂、赤小豆、雄黄等分为末。水调五分服之。以吐为度。或祛邪丸亦好。久不愈者。胜金丹、老疟丸以消之。

王肯堂曰。凡伤寒坏病。前热未除。其脉阴阳俱盛。重感寒邪。变为温疟也。寒热往来。口苦胸胁满者。小柴胡汤加芍药。少加桂枝主之。热多者。倍用柴胡。寒多者。倍用桂枝。热盛而烦渴。

人参白虎汤。少加薄桂主之。单热无寒者。不用桂枝也。但有寒。必少佐之。如热多者。小柴胡合白虎汤。痰多而热者。小柴胡合二陈汤。若食少胃弱者。加白术。心下痞。加枳实、黄连。脉虚者。倍人参。口渴者。去半夏加花粉。邪热蕴结于里。大便秘实。脉滑大有力者。大柴胡汤下之。若变疟已正。宜与杂病中求之。

温疫

【纲】仲景曰。阳脉濡弱。阴脉弦紧者。更遇温气。变为温疫。

【目】苏颂曰。此前热未已。又感温气。温热相合。故变为温疫也。

王肯堂曰。按叔和伤寒例云。伤寒热病未已。再遇风寒湿而各变为一病也。何止于温。既曰再遇温热变为温毒矣。又曰再遇温气变为温疫。是何温之再遇。而有二病之异。且疫者。特感非时之气。众人病一般也。如冬应寒而反大温。人感冬温而病。则所谓温疫。如春夏应温热而反大寒。人感暴寒而病。则所谓寒疫也。何待再遇于异气耶。若云再遇温气。变为温疫。是伤寒再遇异气而变病也。再遇异气而变病。未必众病相似。安可以疫言。伤寒例云。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此温疫之脉也。活人书注此脉于冬温条下。是以温疫冬温合为一病。殊不知冬温特感非时之气耳。温疫是伤寒再遇于异气也。岂可合为一病。此理未明。故书此以俟明哲。愚谓感温热而为温毒。感温气而为温疫。此乃有微甚之分。但疫字疑误。恐当作疾字。若作疫字。则冬温又何一家长幼病相似也。

一家病相似。方可言疫。况此伤寒热病未已。再遇温气而病。何至一家相似哉。

附录寒疫时疫论

吴绶曰。寒疫。乃天之暴寒为病也。凡四时之中。天令或有暴风寒之作。人感之而即病者。名曰寒疫。其症与正伤寒同。但暴寒为轻耳。治法。若初作头痛憎寒拘急。或呕逆恶心。中脘痞闷。或饮食停滞不化。或腹中作痛。未发热者。藿香正气散。加减一二味主之。已发热者。十味芎苏散汗之。若身痛骨节疼而发热者。人参羌活散加葱白、葛根、生姜、汗之。或神术汤亦汗。若自汗者。不宜再汗。九味羌活汤。若热不解。或变别症。宜从正伤寒条内治之。

朱肱曰。仲景云。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盖伤寒者。伤寒气而作。冬温者。感温气而作。寒疫者暴寒折人。非触冒之遇。其治法不同。所施温凉寒热之剂亦异。不可拘以日数。发汗吐下。随症施治。要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以平为期。不可以过。此为大法。

王肯堂曰。时疫者。乃天行暴厉之气流行。凡四时之令不正者。乃有此气行也。若人感之。则长幼相似而病。又互相传染。其作与伤寒相似。然伤寒因寒而得。此乃疫气。不可与寒同论也。法当辟散疫气。扶正气为主。若多日不解。邪热传变何症。宜从伤寒变症条内选用。惟发散药则不同。

凡发散汤剂。藿香正气散、芎芷香苏散、人参败毒散、十味芎苏散、十神汤。皆可用。

韩祗和曰。春应温而清气折之。责邪在肝。或身热头疼目眩呕吐。长幼率相似。升麻葛根汤、解肌汤。四时通用败毒散。夏应暑而寒气折之。责邪在心。或身热头痛腹满自利。长幼率相似。

射干汤、半夏甘桂汤。秋应凉而大热折之。责邪在肺。湿热相搏。民多病瘅。喘咳。金沸草散、白虎加苍术汤。病瘅发黄。茵陈五苓散。冬应寒而大温折之。责邪在肾。宜葳蕤汤。

朱震亨曰。冬温为病。非其时而有其气者。冬月严寒。君子当闭藏。而反发泄于外。专用补中带表药。

陶华曰。春分后夏至前。不恶寒而渴者。为温病。用辛凉之药微解肌。不可大发汗。急症见者。

用寒凉之药。急攻下。切不可误汗误下。当须识此。表症不与正伤寒同治。里症同。

夏至后。有头疼发热。不恶寒而渴者。为温病。愈加热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独霸八荒

    独霸八荒

    这是一个被异界入侵的世界,这是一个血与火的世界。少年,举起你的武器,战斗吧!燃烧你的怒火,爆发你的血魂,向着敌人、向着鲜血、向着胜利,勇敢的前进吧!也许你会倒下,但是必定有人重新拿起你的武器,踏着你未尽的道路,奋勇向前。直到......最后的胜利,或者最终的灭亡!
  • 淬炼的利刃

    淬炼的利刃

    在充满热血的军队,他的任务是‘时刻准备战斗!直到拼尽最后一滴热血,也要撒向自己热爱的祖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永不叛国,同时讲述了一个兵的军旅生涯与他的爱情
  • 不灭:轮回

    不灭:轮回

    花非花,雾非雾。人生不过雾里看花,轮回尽头是不灭。来世上穷碧落下黄泉,在寻你身影。
  • 邪傲龙君:驯宠雪貂女

    邪傲龙君:驯宠雪貂女

    一个人,不,一只貂在温泉水上煮鸟蛋!尼玛,先被勾错魂,再被扔进一只死貂躯体里玩复生!苍天啊,你让我怎么活!想要做人怎么办,求师父!想要修仙怎么办,求师父!想要嫁人怎么办,扑倒师父!等等,为何师父心底没有我......如果执着终是徒然,枉费今生是否无悔?爱若是一个人的事,当浮生斗转,情缘更迭,谁与天许诺:若相遇,必相守!谁在湮灭的绝望后倾尽所有只求再抱一抱那只倾心相守的小雪貂……
  • 霸道校草的野蛮小女友

    霸道校草的野蛮小女友

    曾经他为了好玩,让她在全校的同学面前一次又一次的出丑,她因为对他有一丝喜欢所以她愿意出丑。后来她忍无可忍出了国。回国后完美蜕变
  • 倾本佳人

    倾本佳人

    混沌初开之时,天地被分为六界,神界,魔界,仙界,妖界,人界,鬼界。各界有各界的不同,魔界与神界,仙界相对而立,不相上下千年之久,魔界魔君更是无人能敌!除了……而这次一个身怀奇石,平凡普通的女孩能不能改变六界的命运?敬请期待吧!
  • 盖世传说

    盖世传说

    乱世起,天才辈出,逐鹿天下,谁将谱写盖世传说!
  • 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

    本书是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的原著,影片主角原型CIA负责人门德兹的真实讲述。电影的导演本阿弗莱克称赞它是“一个伟大的故事”。这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的勇气与责任,以及在绝境中看到希望的坚定信心。1979年11月4日,六位美国外交官设法逃出了激进分子围攻的美国大使馆。其余人员遭到扣押,长达444天。六位逃亡者在加拿大使馆留宿了两个多月,直到中央情报局展开冒险营救行动。
  • 绝天邪帝吴天

    绝天邪帝吴天

    九皇子吴糟兄弟所害,跳崖身亡,却被一道流光击中,获得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记忆,最终保住性命。重回皇朝,杀兄报仇,征战四方,最终离开皇朝,开启了邪道之路,血杀四方,生灵涂炭,成就绝世邪帝之道。
  • 北宋锦衣卫

    北宋锦衣卫

    历史上的公公就真的都是公公吗?公公就不能三妻四妾吗?公公就都是祸乱宫廷的祸根吗?未必,看一个另类的公公怎么颠覆你的观念。在北宋组建锦衣卫,让大辽和西夏先后臣服,横扫亚洲,称霸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