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86000000026

第26章 宣言

校长先生接到了一个电报。依习惯先看末尾,写着“教厅哿”三字,是教育厅来的。眼光像闪电一般射到电文的开头,又像蚂蚁那么爬,爬过那些蓝色复写的文字。

原来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这才定了心。

电文的意思不过是你们那里有一班教职员最近发布一篇宣言,那篇宣言是谁的手笔,望调查清楚,立即电复。

“宣言确曾在报上看见过,谁的手笔可不知道,”校长先生想。“他们干这种事情仿佛只瞒着我一个人,各校教职员签名的有五六十个,我校的二十几个同事,除掉一个公民教员,都在里头了。直到报上把那篇宣言登了出来,他们还是若无其事,不对我提起一声。我说,‘今天你们发表了一篇宣言?’张先生正在我的对面,他眼睛看着墙壁,说,‘不错,我们发表了一篇宣言。这样乌烟瘴气,喉咙口忍不住了,说了这一番话,才觉得爽快一点。’其余几个人好像没听见我的话,顾自看他们的教本,批他们的笔记,还有一两个装作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情的样子,匆匆走开了。总之,他们不愿意同我谈到那篇宣言。我不是瞎子,我看得明白,我为什么定要同他们多谈呢?”

但是,教育厅的电报执在手里,那边在等着电复,现存是不得不再同他们谈一谈了。私下打听也未尝不可,可是所费的时间多。去问别的学校参加签名的教职员,又当然不及问自己的同事来得直捷痛快。自己的同事有二十几个,问谁呢?那几个假作没听见的有点儿讨厌,不去问他们。还是张先生,他虽然眼睛看着墙壁,对于人家的询问总算给了个理睬。只要他说一声,那篇宣言是谁写的,把那人的姓名回复教育厅,一件公务就办了了。

于是美术教员张先生被请到校长办公室。校长先生让他坐下,就提出简单的问话:“你们的宣言由谁起的草?我要知道这个,请你告诉我。”

“王咏沂王先生起的草,”张先生毫不迟疑地说。

“王先生起的草?我可没有料到!”校长先生立刻感到这件公务并不怎样轻松,仿佛有一条拖泥带水的长鞭子抽过来,缠着他的身体,一时未必容易把它解脱。

“虽然由王先生起草,意思却是共同决定的,”张先生说着,用手指梳理他的留得很长的头发。“那天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个说,这一层应得提一提,另一个说,那一层也得说一说。大家斟酌过后,凑齐了一串的意思。记不清是谁提议道,‘就请王咏沂先生把这一串意思写下来吧,他是国文教师,笔下来得。’王先生当仁不让,回来就起草了那篇宣言。”

校长先生一个手指敲着桌面,搭,搭,搭,搭,眼睛直望着章炳麟写的一副篆字对子,自言自语说,“事情只怕有点儿不妙。”说了这句随即缩住,脸上现出后悔的神色。但是经过了半分钟光景的踌躇,眼光终于移到张先生脸上,轻轻地说,“教育厅刚才来了电报,叫我调查起草人呢。”

“调查起草人,这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什么意思?总之不会因为那篇宣言写得太好,要请起草人去当总秘书,这是一定的。王先生当时不担任起草也罢了,旁的学校也有国文教师,何必他老先生出手?”

“担任起草并没有错儿呀。”

校长先生对这个离开学生生活不久的美术家看了一眼,叹息说,“张先生,你的想头太天真了。你多担任几年教师,想头就会跟此刻不同。你说没有错儿,依我想,他们在调查,保证有错儿,只不知是重是轻。即使很轻,偏偏落在我们学校里,你想,岂不是麻烦的事情?”

“这样吗?”美术教师感觉怅惘,又有点愤愤,一时说不出什么。

“既然是王先生起的草,我不能不据实回复,不过总得告诉他一声,”校长先生重又自言自语。随即按电铃招来一个校工,叫他去请王先生。

王先生来了。坐定下来,依习惯摘着胡须根,油亮的袖底几乎涂满了红墨水迹。听完了校长先生的叙述,他有点激动,两颊发红,可是沉静地说,“这确是我起的草,请校长回复教育厅就是了。我想,这里头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要维护领土的完整,要保持主权的独立,无非这一点意思。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是有心肝的中国人,醒里梦里谁不想着这一点意思!”

张先生接上说,“前几天北平二十多个大学教授发表一篇简单明了的宣言,意思也是这样。用一句老话,可以说人同此心。”

“大学教授可以说的话,在中学教员嘴里也许就不配说了,所以最好还是……”校长先生觉得这样说下去未免多事,就换个头绪说,“那篇宣言既然是王先生起的草,对于教育厅方面,我不能不据实回复。你王先生也谅解这一层,自然再好没有。不过为减轻责任起见,不妨说明意思是共同的,只是由一个人执笔罢了。”校长先生的声调显得非常关切,怜悯的眼光透过大圆眼镜落在王先生不很自在的脸上,好像面对着一个淘气而不见得可厌的孩子。

“这样也好,”王先生接着说,就同张先生退出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先生把复电打出以后,当天晚上,又接到教育厅的电报,叫把王咏沂所教两班学生的作文本子快邮寄去。

“果然不出所料,”这样的一念闪过校长先生的心头,缠在身上的无形的鞭子仿佛更收紧了许多。这不比平常的抽查成绩,显然是祸事临头的预兆。如果祸事像一群陨石,不只打着一个人,却落在多数人头上,那真不堪设想。天气本来已经寒冷,这当儿尤其觉得凛冽,好像换穿了单衣似的。

两班学生的作文本子由王先生收了来,校长先生就留住王先生,请他陪同做一夜的夜工。

王先生泰然说,“校长的意思是把这些本子复看一遍吗?我想不用了。对于批改的工作,我自己有数,不至于马虎的。”

“不是这么说。王先生,你想,如果这些本子里有什么不妥当的话,事情不是很糟吗,尤其对于你?”

“不妥当的话?”王先生笑了,“我自问是个最妥当的人,我们的学生也被管教得妥当不过,不妥当的话怎么会像蛀虫一样钻进这些本子里去呢?”

“什么事情总得谨慎,谨慎是不嫌多余的。”校长先生有点儿窘,但是越想越觉得他的主张非贯彻不可,于是说,“我以校长的名义,请你为学校着想,帮同我复看一遍吧。”

这就没有什么说的了。王先生和校长先生直看了一夜的作文本子,天刚发亮,早起的麻雀在檐头唧唧叫着的时候,他们才把这辛苦的工作做完。眼睛虽然离开了本子,还只见歪歪斜斜的字迹,像垃圾箱上面的苍蝇,像傍晚天空的乌鸦,飞舞着,回旋着。王先生担任的是初读,读过一本,递给校长先生去复读。校长先生读得尤其当心,一个词儿,一句句子,都得细细咀嚼,辨出它含在骨子里的滋味。那滋味确是妥当的,王道的,才放过了,再辨另外的词儿和句子。可是辨了一夜的结果,只发见在《秋天的郊野》那个题目之下,有七个学生提起农人割稻,用了“镰刀”两个字。校长先生认为不很妥当,把七个“镰”

字都涂去了。

“大概没有什么毛病了吧?”校长先生打着呵欠说,同时捻灭了悬空的电灯。

王先生非常疲倦,又生气,早知道仅仅涂去七个“镰”字,一分钟工夫就够了,何必消磨整个的寒夜?他似理不理地说,“校长亲自看过,大概没有什么毛病了。”

校长先生把书记员从热被窝里叫起来,叫他把两班学生的作文本子分包封固,立刻派人去等候邮局开门,快邮寄出。

教育厅来了两个电报的消息在全校教职员问传播着,各人心头仿佛沾着了湿泥,很讨厌,可是粘粘地剔不去。

教员预备室里的谈话就集中在这上头。

“起草了一篇宣言,就要看他批改的作文本子,傻子也揣得透,那篇宣言有问题了。”

“有什么问题呢?里头说的只是顶起码的话,报上在说,别地方的教育界在说,北平的学生也在说,难道我们就不能说?”

“不看见昨天的报吗?上海的学生也在那里发表意见,和我们的宣言差不了多少。”

“问题大概就在这里。学生闹的事情,教职员怎么可以附和在一起呢?北平的学生该打该抓,我们发表宣言,就该受侦察了。”

“这样说起来,教职员要和学生对立才是呢。”

“哈哈,这原是现在的真理!如果不和学生对立,也就做不成教职员。我们能够在这里吃一碗饭,多少总得站在和学生对立的阵线上——并不是拆自己的衙门,真理是这样,不说也还是这样。”

“那末,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发表宣言?”

“这个得分开来说。我们有双重的人格,一个中国人,又是一个教职员。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人家听不听且不问,这一番话非说不可。至于教职员,好比编配在队伍里的兵士,惟有绝对地服从,不能够自由说一句话。谁曾看见第几连第几排的兵士发表过什么宣言?”

“我们各自签上名,并没有写什么学校的教职员,正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

“人家把我们移到了教职员的立场上去呢?”

“那只有受处分的份儿了。”

谈话中止了,墙上时针的的嗒声突然显得响亮起来。

种种微妙的思想像蚯蚓一样在各人心里钻动,钻动,画成种种模糊的总之不见可爱的图画。

“如果处分落在王先生一个人身上呢?”美术教员张先生环视着各人的脸,热切地问。

“我们替他辩白,他没有错儿。”

“况且是大家的公意,他不过动手写了下来罢了,即使有错儿,也该大家有份。”

“为什么要自己承认有错儿呢?”

“我们可以联合所有签名的人一同去见厅长,对他说,我们无非爱国的意思,难道现在已经到了不准爱国的时候吗?……”

这当儿,校长先生的身影镶嵌到映在地板上的斜方门框里,时针的的嗒声重又显得响亮起来。

过了两天,教育厅的第三个电报又来了。校长先生慌张地拆开来看。看完之后,缠在身上的无形的鞭子似乎抽回去了,他长长地吐了一口舒畅的气。

电报的内容是这样:查阅王咏沂批改的作文本子,还没有什么不妥当,除立即解除教职外,不再给他旁的处分。

校长先生省得口说麻烦,就把这电报送给王先生看。

王先生只觉身子往下一沉,模模糊糊之中,他看见东北无家可归的同胞,他看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饥寒交迫的灾民,他看见大都市中成群结队的失业大众,而他自己的形象就隐隐约约在这些活动图画里面出现,这一幅里有,那一幅里也有。等到清醒过来的时候,他悄悄地带了行李,头也不回地走出校门,坐上一辆人力车,直奔火车站。火车站上挤满了好几趟车的旅客,大家在那里说,上海学生闹事,只怕火车不会开来了。虽然这么说,大家还是等着,时时走到月台沿边去,冒着刮面的冷风,望那平指的扬旗。王先生加入这批旅客中间,手指摘着胡须根,也就怅怅地等着。

学校的教员预备室里传到王先生走了的消息的时候,大家有一种反胃似的感觉,同时朦朦胧胧浮起这么一个想头:“如果那篇宣言由我起的草呢?”

1936年4月15日

同类推荐
  • 诗词赏析七讲

    诗词赏析七讲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指南性读物。本书作者在本社出版有《诗词创作日谈》,本书是其姊妹篇,创作与赏析兼备,对读者更好地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书稿包括七个部分: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从赏析一首诗需要了解掌握的七个层面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感悟一首诗,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享受人生的快乐。
  • 文坛记忆

    文坛记忆

    周明同志在我国当代文坛,可称是一位特殊的作家,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三十余载;离开这个编辑部后,先后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也有若干年了。粗略算了一下,可以说,这是他在很长的时间内与全国范围内各“色”(如不同经历、性格,不同成就)的作家交往(包括心灵相会)的工作。周明同志作为作家和他所写的大部分作品,均颇为特殊,这种景象的出现,与他一直和众多的作家交往,与他身处《人民文学》编辑部“所经历的文坛风风雨雨”有关。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本文学随笔。作者张佳玮是专栏作家,活跃在豆瓣、知乎、天涯、虎扑、《一个》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目前旅居法国巴黎。
  • 浇花与赏花

    浇花与赏花

    本书有对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的评论,也有对文艺评论的评论;有对地域、民族文学现象的研究,也有为他人写的序,以及几篇鲁迅研究文章。
热门推荐
  • 落月心尘

    落月心尘

    尘术,如今广泛运用于大陆的能量体控制手段,据说这片世界便是远古大能者以日月做引、天地为脉、万物生灵而创造出的奇妙世界。
  • 主宰大乾坤

    主宰大乾坤

    曾经纵横上三界的沧海君子夜沧海,为报兄弟之仇,一人一刀杀上三大宗派,斩尽无数天才强者,于落天涯陨落。一缕神魂被一块神秘的玉佩携带划破空间,重生于下三界落雪帝国的一个刚死的小乞丐身上。凭借着前世的武学记忆,拥有着神秘的玉佩,夜沧海一步步的重新修炼了起来。踏上前世所不曾走过的道路,成为执宰乾坤的主宰。上天下地唯我独尊,八荒六合我为主宰!(创建了群号:319125953)
  • 魔域血魅

    魔域血魅

    她,一个纯洁善良的女生。他,一个邪魅霸道的帝王。他说喜欢她清澈明亮的眼睛。却毁去她的清纯。当爱已不能再继续,对他的情却难斩断。她是该恨他,还是让他来恨她?
  • H病毒

    H病毒

    在2025年时H病毒占领了整个中国,陆弦在与一头E级僵尸拼杀时受伤。原本应该变为僵尸的他,奇迹般的回到了十年前。有了末世生存的经验他会怎样生存下来呢.......
  • 独战神道

    独战神道

    一个普通家族小子天生废物一次偶遇之下得到神根石改变他一生,修炼一途以什么身份踏入仙界
  • 我是高手你咋滴

    我是高手你咋滴

    一个从山沟沟里走出的孩子…一个神秘的黑曜石之戒…一个强大的幕后黑手…他,带着无上使命踏上寻宝之路!当一切都应该正常的谢幕时,本该结束的寻宝路途。竟没想到,他!就是幕后黑手!却又被卷入另一场世俗纷争。一个又一个谜团被解开…一个又一个亲人在失去…终于等到最后时,却发现……
  • 赤红世界

    赤红世界

    一人一刀,上九霄。九鬼化魂断其心,不死不灭。转轮回,屠尽天下又合彷。
  • 山公九原

    山公九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嫁给温情总裁

    重生之嫁给温情总裁

    一个平凡的公司小职员欧阳,周日跟好朋友到新开的一家叫黑欲的‘密室逃脱’玩。因为实在太无聊,睡着了,结果成为了上天恩宠的对像,重生回到中学时代,拒绝所有的桃花,直到在大学中遇到那个温情的他,男神的代表冯程。
  • 梦夏雪飘零

    梦夏雪飘零

    在夏天的开始,决定了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那是一个中学,一个班级的故事,每一个孩子的故事。保持着最懵懂的情愫,延续着每一个人对最初的记忆。有些开心,有些心酸,有些怅惘,有些落拓——最终,每个人都走向了各自梦的方向;不管结局如何,没有一个人说后悔。青春在这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