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7600000026

第26章 创新思维修炼(2)

缺乏创新思考,人脑当然不如电脑

我在与同学们交谈时常常说一些典故趣事,一些同学便说:“崔老师,你的脑子真好使,跟电脑差不多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夸奖那些知识渊博、记忆力好的人“脑子堪比电脑”。但在我看来,人脑被比做电脑未必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人们的印象中,人脑是远远不如电脑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知识的记忆和重现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凡记忆力好的人,能识记的知识也就多,表面上看,懂得的东西也较多,在考试的时候经常能拿高分,这样的人往往被视为“优秀人才”。

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电脑要比人脑优秀得多。电脑在发明之初,就取代了人脑的部分功能,不说它那强大的计算能力,它的记忆能力也是人脑不可企及的。几百甚至几千人的记忆工作,一台电脑就能轻松解决,而且电脑的记忆要比人脑的记忆更有效率,更加可靠和持久。

但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情况就会逆转了。为什么是人类发明了计算机而不是计算机发明了人类呢?如果我们循着这个思路去想问题,便能发现症结所在,那就是因为人具备思考的能力,而计算机的记忆功能使再出色,在思考力方面还是无法与人类相媲美。在创新思考方面下工夫,我们就能做到电脑无法完成的事情。

创新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这种思考不单纯是记忆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再现,而需要经过一定的价值判断,对记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一个有序的重新排列,然后决定怎样行动。这一过程,电脑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我们要想胜过电脑,就得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能力,努力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考能力。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我们的行动和生活才会更有力量。思考是一个主观的选择过程,也是积极进取的标志,是个人创新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每个人都是有创造性潜能的,有的人之所以不能将潜能发挥出来,就是因为被一些既有的思想禁锢着,或是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挖掘。破除思想上的保守与禁锢,我们就能进行创造思考,进而产生创新成果。

关于思考和创新,课堂教育只能教会皮毛

经常会有同学带着迷惑来问我:“崔老师我怎么觉得上学越来越无趣了呢?除了多认识些字外,课堂上讲的很多东西都没什么太大的用途。你看看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那么严重,很多人都说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东西,或者是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很多都是与社会和工作需求脱节的,您说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还是有用的吗?”

这些同学的想法是有道理的。现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书呆子和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对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却没有或者缺乏运用的能力,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学校教育在育人思想和观点上的偏移造就了不少不健全的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迫切需要的能力在课堂上没有得到重点的培养和训练。比如思考和创新方面,我们从课堂的学习中很难领悟它们的真谛。学校的教育只涉及二者的皮毛,无法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它们并加以发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传统教育还是灌输式的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被定位在教授知识上,这只能强化青少年的聚合性思维。通过这种聚合性思维,可以将头脑中的知识整合得更为清晰和系统,便于识记和学习,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的话,就会对青少年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形成不利的影响。

我在办培训班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聚合性思维很强的学生,他们能把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记得很清楚,所以在做作业或是考试的时候拿到很好的分数。这类学生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偏爱那些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因为经过长期的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已经很好了,课本的一般知识点他们都记得很熟。但是遇到老师上课时没讲过的、书本没有涉及的、需要自己动脑子去想的主观题,也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他们往往就手足无措了。

对书本和老师指导的过于依赖,无形中削弱了学生们在其他方面能力的训练,比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积极应对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我们是要接受学校的教育,但不能把自己的全面发展完全寄托于课堂教育,起码在思考和创新这些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只涉及很浅的层次。不过,这也不是学校的错,不管到了哪个年代,课堂教育只能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文章,无法讲全讲好关于思考和创新的课题。况且,如果创新也能手把手地教,那也不是创新了。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要做的不是为学校教育的不健全感到遗憾,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训练,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思考和创新没有一定的程式,也不是靠背诵几条法则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多留意,多用心锻炼。

坚持思考和训练,才能积极创新

看了前面的内容,有些同学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崔老师说思考和创新是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很难学到的,可我们一直受到学校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学到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无论是对于我们的成功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那我们仍然接受这样的教育,岂不是很亏?其实并不尽然。

接受学校教育能让我们学到一些知识,却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课堂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教授知识,不是让你认识几个字、掌握几个公式就完了。课堂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有限的知识启发学习的思路,唤起你的自学精神和学习兴趣。实现了这样的作用,课堂教学才是完整而有意义的。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言传身教。以写作为例,我们平时都写作文,而且每周都有写作课,可我们的写作课老师都教些什么呢?老师无非就是强调字词、语法、修辞方面的内容,写作的基本要求、注意的问题,要不就是进行一些情境的模拟和观察等,而不会具体地教授我们如何创作,这也不是能教出来的。创新思维也是这样,课堂教育是教不来也教不好的,它需要我们自己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培养创新思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新”,而且要与众不同,没有什么现成的方法和经验可以用,全凭自己的灵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有新的看法、见解或是发现,说到这,我想到一个优秀推销员的故事。

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杰出的推销员闻名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会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当小布什接任美国总统时,布鲁金斯学会给学员们出了这样一道题:请将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许多学员都知难而退了,因为人人都知道总统什么都不缺,即使他需要,也用不着亲自购买。但乔治·赫伯特并没有这么想,他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没花多少工夫就成功了。

后来,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将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种着许多树。于是我给总统写了一封信,上面说,亲爱的总统先生,很抱歉在您百忙之中打搅您。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新的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很适合砍伐枯树。倘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赫伯特能斧头卖给总统与他的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当别人都被既定的思维左右着不敢行动的时候,他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找到了自己创新的突破口。这就启示我们,如果想有所创新,就应该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积极思考、主动开动脑筋的能力。

此外,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我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虽然不能通过学习而得到提高,但可以经过训练和培养而增强。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性的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以及应对问题的反应速度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想创造,就得拆掉思维里的墙

创新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阻碍创新的因素,这里面有外在的阻力,也有内在的阻力。别说外在的阻力我们难以估计,光是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各种枷锁就有很多。这些枷锁就像是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高墙,它阻拦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影响了我们的创造潜能的发挥。想要开启创新思维,我们就得拆掉思维里的墙。

总是跟着大家走,你的创造力将归零

站在十字路口准备过马路时,在人多的情况下,我们经常会跟随多数人一起行动,认为这样比较安全。有时候尽管清楚地看到前方亮着的是红灯,心中也很明白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可是看见一大群人都在横穿马路时,我们很可能也会跟着一起去闯红灯。这种行为方式折射出的就是从众心理。

很多人都有从众的惯性思维,习惯于随大流,跟着大伙一起行动。刚才所说的闯红灯,就是一种极其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积极的从众心理可以激发主动性和责任感,而消极的从众心理则可能束缚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行为变得懒懒散散、没有节制。

长期的生活经验给我们传达这样一种信号——合群才会有好的人缘,而想要合群,就要尽量做到与大家的步调想法保持一致。久而久之,多数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从众心理,认为跟着多数人走准没错。实际上,这种想法会严重束缚我们自身创造力的发挥,有时还会将我们引向错误的方向。我就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要穿过一片尚无人通过的沼泽地,因为没有路,便试探着自己寻找。虽然艰险,但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坚持找到了路,就这样安全地走了很长一段距离。一不小心,他还是踏进了烂泥里,沉了下去。

第二个人要穿过这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他用脚试探着行进了一段距离,果然没有危险,便放心走下去,最后踏入了烂泥。

第三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两个人的脚印,想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

第N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众人的脚印,心想:已有这么多人从这条路上走过了,相信它就是能通过沼泽的正确之路,于是,他选择沿着众人的脚印大踏步走去,最后也沉入了烂泥。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应领悟这样的道理:留下了多数人脚印的道路未必是正确的。这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就越平坦、越顺利,有时候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还可能跌进陷阱。

别人的路永远只是别人的,别人的判断始终无法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有一句很讽刺的话:“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谬论重复的次数多了,相信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结果谣言就被多数人当成事实了。这个世界上,衡量是非的标尺不是别人的说法,而是我们内心的判断。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思考和辨别能力,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

在与广大青少年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在与别人争论问题的时候,为了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总喜欢拿书本、父母或老师的言论说事,比如:“这个方法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的,肯定不会错。”“书上白纸黑字都写着呢,你还怀疑什么?”“××是这方面的专家,经常见报的,他说的观点绝对值得信服。”听了这些,我既为同学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感到高兴,同时又为大家对书本和权威的迷信感到焦虑。

从小到大,我们不断接受来自父母、老师的教育,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久而久之,这些外在力量就构成了一个个的权威,指导着我们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而我们的生活经历也在不断验证着这些权威的言论,最后就固化于我们的思想中了。比如我们在小时候会受到这样的教育:“糖是可以直接吃的,但和糖外形很像的盐就不能直接放进嘴里,洗衣粉则是绝对不能吃的。”听话的孩子,就会谨记这些话语,吃糖而不吃其他的,果然尝到了甜滋滋的味道;调皮的孩子可能会故意试试把盐或洗衣粉放进嘴里,自然是尝到了苦头,也会在心中形成顺从的意向。经过一次次成功和失败的尝试,我们就会越来越相信权威的教育,逐渐习惯于服从权威的是非观,这样做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不利的影响。好的方面就是我们在很多时候会少走弯路,不利的影响就是长期形成的权威思想会固化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对权威不加思考就盲目尊崇和信服,严重束缚我们的创造力。

书本是我们在学习阶段碰到的权威代表,我们总是通过书本来接受各科知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书本知识是全面而系统的,是经过很多人思考和验证过的。其实,书本知识往往是一种理论化、理想化的状态,并非总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比如,上学是骑自行车快还是坐汽车快?按速度来说,汽车要比自行车快得多,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也可能是骑自行车快。我们应该把问题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考量,如果在北京中心的话,上下学的时间交通拥堵,汽车只能排着长队,在车流中慢慢行进,这样的速度显然比骑自行车要慢得多。

因此,在面对书本知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能对书本知识照单全收、偏听偏信。纸上谈兵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同类推荐
  •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父母都希望孩子独立,并且一致认为这种品质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而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应该从自我照顾能力开始。然而,父母头脑中一定要有一根弦,那就是“独立”的更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培养。一个真正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会更自信,对环境、对未来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独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观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在孩子1~2岁、有了自我意识时便开始涌现。当孩子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配合孩子的成长呢?
  •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的去理解。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孩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撒泼打滚、过分挑食、痴迷游戏、攀比显阔、装着追星、学习应付了事……您是否也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筹莫展?您很清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一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不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这个“不”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什么情况下要坚定地说“不”,最重要的该怎样说“不”呢,这,就是本书要与您探讨解决的问题。
  • 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

    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

    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孩子上一年级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孩子上了一年级后,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问题,多位一线资深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为人父母的经历将为家长一一解答。《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父母的100件事》是一本全面、系统应对小学一年级孩子成长与学习的书,书中解答了父母最关注的幼小衔接、学习习惯、作业问题、情商教育、个性发展、身体发育、安全教育等13类问题。这100个教育细节都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中研究与提炼出来的,都是一年级孩子会遇到的问题,作者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把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并有优秀小学生为本书配画。
  •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

    虎妈猫爸之爱的教育》是由国内知名的优胜教育集团,携手年度大戏《虎妈猫爸》制作组、数位北京市重点中小学校长,以及国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资深教育媒体人,通力打造的一部旨在引起父母共鸣与反思的教育类图书,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用心倾听,用爱关怀”。书中用13个真实的案例还原家庭教育现场,涵盖隔代教育的利与弊、中西方教育理念冲突、孩子上学择校择师等现实教育问题、现代儿童易发的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爱孩子和如何教孩子去爱等,并为家长们提供自身的经验分享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本书内容扎实,案例鲜活,文笔生动,方法高效,实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医界传奇

    医界传奇

    一根针,一棵草,看他如何以平凡创造奇迹。不打针,不吃药,看他如何演绎医界传奇。看惯了世态炎凉,领略了现实的残酷,才明白医者必心怀仁义之心方能治天下
  • 军之涯

    军之涯

    当兵只为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履行新的使命,然而各种恐怖袭击却是接踵而来,红军与蓝军的对抗,各种枪械的拆解,解救人质,在生与死的边缘不畏强势,愿舍身取义。自创失传已久的枪斗术,看主角如何让旋转中的子弹转弯。渗入地下11,沦为卧底,捣会犯罪团伙,执行各种营救任务,非人的训练,特殊而不特别的待遇。他一个大学生以普通士兵入伍,淬炼意志,锻炼体魄,做常人而做不到,从士兵至军官的跨越,续写他不悔的军旅生涯。
  • 溺爱百分百:总裁宠妻入骨

    溺爱百分百:总裁宠妻入骨

    婚后半年,他不闻不问,当她不存在。半年后第一次见面,他笑得云淡风清,将她堵在洗手间:“段小姐是忘了自己的身份吗?我看我有必要提醒你。”于是第二天,她几乎下不了床。第二次见面,他优雅解扣,将她压在沙发上:“求我,我就放过你!”她终于忍无可忍求他,他却咬着她的耳垂:“已经晚了。”然后,横冲直撞。在港城,谁人不知商先生,又有几人见过商先生,传闻商先生阴狠绝戾,传闻商先生只手遮手,传闻商先生美女如云,但对于段漠柔来说,商先生存在的意义,只是恨她。可是为何明明那么恨她的商先生,却夜夜对她热情如火?他步步为营,她以退为守。势均力敌的爱情,到最后,谁输?谁赢?PS:某后出品,质量保证,宠虐相加,入坑谨慎!
  • 刀塔之龙骑士

    刀塔之龙骑士

    一位具有巨龙血统的坚韧少年,如何在惊险刺激、笑料不断的冒险中,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最终拿起圣剑,成为最强悍的战士!所有dota英雄的登场:热情搞笑的传说哥,冰雪美人水晶室女克丽丝芙,火辣刁钻的秀逗魔导士莉娜,坚强而又温柔的风行者奥蕾莉亚,……以及各种超强神器!
  • 血溅三界之王

    血溅三界之王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年你还是在阳光烂漫的日子下的少年,那一身血色染尽的衣裳,能让我记得所有不朽的天空。多年后再次相遇。“娘子~”“谁是你娘子啊!!放手!!”“怎么每次都质疑我是不是你的相公呢?难道前两天娘子还没有测验够吗。那我们。。。”将白瓷打捞抱起,走向床榻,说道:“我不介意一直和你天荒地老。”半路冒出的相公,收了一个小正太,收了一个冷脸侍卫。“白末生,你我注定不能相见。”
  • 重生之女配也幸福

    重生之女配也幸福

    于小鱼,前世的十八线女明星,被设计害死却不自知,重生一回却也迷迷糊糊,想安安心心在爱豆身边做个小助理,却也引来大灰狼们的“觊觎”,看看小白兔怎么脱开陷阱,找到自己的幸福。
  • 异界鬼王缠上我

    异界鬼王缠上我

    遭灭门,遭背叛,遭追杀而死于非命偶然得到重生(不死不灭)的主角必须非常惩罚负心人,最后再步步征服冷傲的鬼王的故事才能继续……
  • 邪魅总裁放过我吧

    邪魅总裁放过我吧

    最爱她的男友秦墨麟车祸丧生之后,她的人生彻底灰暗。大学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她的顶头上司,跨国公司欧阳集团的总裁欧阳文羲,竟然跟她死去的男友长得一模一样!习惯一模一样,声音也一模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 探究式科普丛书-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者:枪

    探究式科普丛书-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者:枪

    本书主要介绍了枪的产生、分类、特征、性能以及各国枪的发展历程等,可以说是一本关于现代狙击之王——枪的小百科全书。
  • 择界

    择界

    他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挣扎了多少次每一次血脉记忆的觉醒,都是他最痛苦的事纵使他一次次的失败,纵使他一次次重复但他依旧坚信,这一次必定是他想要的世界……他并不是神,更不是缔造者,他只是一个挣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