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1300000019

第19章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1)

——汉字折射出的生产图景

一部汉字的发展史,像是一张张鲜活的汉字地图。沿着汉字地图,我们可以寻访到古人从事狩猎农耕、商业贸易等活动的足迹,体悟他们的喜怒哀乐。

为什么以“秦”作为国名——“秦”字趣释

传说,在秦朝之前,是没有“秦”这个字的,秦朝的国号当时写作“栗”。据说,“秦”这个字是秦始皇造出来的。秦始皇灭六国之后,骄傲得意。一天,他觉得国号“栗”字不好,要找一个字代替“栗”才好!突然,他瞥见案头的史书《春秋》。秦始皇想,《春秋》里写的是秦朝的天下,秦朝要占“春秋”的一半。想到这里,秦始皇便用“春”和“秋”的各半边字合在一起,写出一个“秦”字,然后传令下去,将国号“栗”改为“秦”。从此,“栗国”就成了“秦国”。

以上自然是传说,不足为据,但秦为什么以“秦”为国名呢,这要从“秦”字的字源说起。

“秦”字在甲骨文、金文、篆书阶段,变化不大,字的下面是“禾”,上面是双手舂米工具的形状,整个字表示双手举杵舂米,粮丰食足之意。“秦”的本义是上古的一种禾名。很早以前,古代陕西一带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以种“秦”这种粮食为主,于是,秦便以“秦”字为国名了。这是一个很能说明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字。

但是,为什么这字发展到隶书阶段时,原来“双手持杵”的字头却有了很大变化呢?这是因为,由篆变隶是中国文字与书法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革命,在先秦文字和后世文字的分水岭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这便是:篆书部首在隶书里“强同为异”(即在篆书里原是同一部首偏旁,到了隶书阶段便变为几个部首偏旁,如“心”变为“”、“忄”、)和“强异为同”(即在篆书里原是不同的部首偏旁,发展到隶书阶段都变为一个部首偏旁,如“奉”、“泰”、“春”、“秦”、“奏”的部首在篆书里完全不同,隶书却统统变为“”)的现象。

武则天谈文论字——“矮”和“射”字趣释

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很有才学,对文字也有所研究。一次,她对群臣说:“我发现,射字由身、寸构成,一个人身高只有一寸,这不是矮字吗?矮字由矢、委构成,委原是发放之意,把矢(箭)发放出去,这不是射吗?所以我说,矮、射两字应该互相掉换过来使用,大家说对吗?”

群臣听了,无不拍手叫好,齐声道贺圣皇的金玉良言!

武则天的说法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从字源方面分析一下。“射”在金文中是个由弓、矢、手三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意即箭搭弓上,以手发射,故其本义是射箭。“矮”字右边委的甲骨文形体是一个跪在地上的女奴隶手拿一蔸干枯蜷曲的禾的形象,禾稻枯萎蜷缩,比盛长挺拔之时显得短小;矢加委,表示枯萎的禾只有一箭之长了,故矮的本义为短小。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武则天解字的方法貌似有理,实际上是类似于算命先生“拆字法”的牵强附会,是经不起琢磨和考证的。

六出奇计定天下——“奇”字趣释

中国畜牧业史中,以养马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已开始养马。由于马在战争、交通、礼仪及耕垦曳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很早就被称为“六畜”之首。历代政府因战备需要,多大量养马,并设官管理。民间也养马以供耕驾。“奇”字正是古人基于这种生活经验的积累创造出来的。

甲骨文的“奇”字,像一个人跨在马背上的形状,其中的马形极其简略;或在马下加一口形。小篆的奇字则讹变为从大从可。奇的本义为骑马,后来多用为怪异、奇特之义,而其本义则为“骑”字所代替。“骑”除了表示人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作动词使用外,还作名词用,如“铁骑”等。古代也把一人一马称为“骑”,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奇还指数目不成双的数,跟偶相对,如一、三、五、七、九等。

关于“奇”字有一个成语是“六出奇计”,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该成语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故事的缘由是:楚汉战争中,陈平投奔刘邦以后不久,正好赶上刘邦先后被围荥阳城、晋阳平城白登山,韩信称王等棘手之事。陈平为刘邦连出了六条奇特绝妙的好计谋,使刘邦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以手牵象——“为”字趣释

现在大象不多见,但在遥远的古代,大象曾经遍布于我国黄河流域。有些古书上说,舜在历山,用大象耕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又说“禹葬会稽山下,有群象耕田”,黄河流域出土文物中也发现有商代君王捕猎大象的图文。自古以来,大象被人们看做是瑞兽,喻义“太平景象”、“喜相升平”,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代就已能驯化和驾驭巨象的事实。这个事实同样反映在“为”字的造型中。

甲骨文的“为”字,像一个人用手牵着大象的鼻子,其本义为驯象,即驱使大象帮人干活,因此,为字有干活、做等意思。这个字由甲骨文到金文,又由篆书变成隶书、楷书,再由楷书演变成今天的简化字,原来的形象和意思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为”字反映的是人用手牵大象,从事劳役。这一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不仅有大象,那一带的人们曾经广泛役使过大象。大象性情温顺,能比其他动物执行更繁重的劳动,这一事实是先民创造“为”字的一个社会基础。后来大象为何又在我国中原一带消失了呢?其原因是复杂的,据学者的考证,很可能是由于中原气候逐渐地变化,致使性喜热带气候的大象南迁了。

什么是相声——“相”字趣释

上古时代,草木繁茂,这些树木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先民们要经常采集树上的果实来充饥,还要构木为巢、钻木取火,总之,树木是我们的祖先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一事实从汉字“相”的结构可以得到补证。

从古至今,“相”字均从木从目,是个会意字,表示用眼细细观赏树木外形之义。相的本义是指观察事物的外表以判断其优劣,引申指人或事物的外观形貌。

“相”字由“观察、了解”进一步引申就成了“选择”,例如“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相”字由“选择”进一步引申就有了“模仿”之意,例如曲艺中“相声”的“相”字就是模仿的意思。相声,中国北方曲种,它是一种源于民间的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喜剧性曲艺艺术。含有相声艺术因素的文学形式,可以追溯到先秦时的俳优,后来经过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吸收了其他表演艺术的积极因素,如魏晋时的笑语、唐代参军戏以及宋金杂剧里滑稽含讽的表演等。到了明代,隔壁戏与笑话艺术统称为“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普及与发展,为相声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兼备说、学、逗、唱艺术形式的相声形成于18世纪中叶(清乾隆时期)之前。咸丰年间,北京有一朱绍文先生(别号“穷不怕”),是最早说相声的人。

“相”怎样引申为“相互”的“相”的意思呢?这是因为“相”这一动作表示了“目”(即人)与“木”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相字还有辅助之义,又用作官名,特指宰相。

井田制的产物——“田”字趣释

有这样一则谜语:四座大山山对山,四条大川川对川,四方日暖春光好,四家窗口紧相连。稍加思考就知道,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个“田”字。古人是如何为“田”字造型的呢?

关于“田”字,《说文解字》云:“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陈,指耕田阡陌交通块块相连。四口,指边缘整齐。“田”字的形体古今变化不大,均像一片阡陌纵横的田地的形状,其本义指农田,即供耕种的土地。因为“田”中纵横交错的小沟及一块块的土地排列整齐,因而“田”字便引申出“陈列”、“整齐”的意思。

“田”字反映了奴隶社会井田制的情况。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封建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

关于“田”字,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苏东坡的妹妹叫苏小妹,美貌和才华俱佳,嫁给当时的大词人秦观。一天,苏小妹对丈夫秦观说:“我作了一则字谜,看你能不能猜出。我的谜面是:两日齐相投,四山环一周,两王住一国,一口吞四口。”秦观想了很久也没有猜出,只好跑到苏家,向苏东坡求教。秦观来到苏家,东坡正好在用饭。秦观说明来由及字谜,东坡不禁大笑,过后,他也没有说出苏小妹的谜底,而是叫厨子烧一盘西湖醋鱼端上来。席间,苏东坡动手将鱼的头和尾去掉,留下中段,然后指着鱼身说:“这就是谜底!”秦观恍然大悟。原来,“鱼”字去“头”去“尾”即为“田”字。

农民的真实写照——“农”字趣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传说中远古时代神农氏发明农业开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农业史,上面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就是中国传统农民和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那么,古人是如何创造了“农”这个字呢?

甲骨文的“农”字,从“林”从“辰”,最初的农业是“刀耕火种”,要想耕作,必须先砍伐树木,所以“农”字从“林”,“辰”指耕器。整个字形表示拿着耕具从事耕作,是个会意字。金文“农”字从田,表示拿着耕具耕作于田间,其意更加明显。所以“农”字的本义为耕种,又特指耕种之人,即农民。

传说神农氏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这就是农业的开始。有了农业就必然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就叫做“农民”,这样“农”字就有“农民”的意思。“农”在古代指代田官。汉代时,汉武帝设官名“农都尉”,是为发展与少数游牧民族邻近地区的农业生产而设置的,主管屯田殖谷,一直沿袭到东汉时期。“农”字还有勤勉的意义,如《左传·襄公十三年》云: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匠石运斤——“斤”字趣释

《庄子·徐无鬼》记载了一个“匠石运斤”的故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古代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鼻子尖上溅了一点白石灰,这层白石灰薄得像苍蝇的翅膀,这个郢都人很爱清洁,就叫石匠把它削掉。石匠“运斤成风”,把“斤”挥舞得呼呼作响,白石灰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自始至终,那个郢都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毫无惧色。这里的“斤”为何意?与我们现在常说的“公斤”、“几斤几两”意思一样吗?

甲骨文的“斤”字,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像一把斧头之形,斤的本义即指斧子一类的工具。古代的斤作为一种生产工具,主要用途大概便是砍伐木材,正因如此,表示砍木劈柴这一概念的词也常带斤旁,如析、折、斫等。

现在的斤字,多用作重量单位名称。有人认为是因为古人将一把“斤”制成后,总要称称它有几斤重,“斤”由此便引申为表示重量。这种说法太牵强。其实“斤”用作表重量的单位是借用,后来“斤”索性将自己的本义交给与它同义的“斧”字表示,自己专门表示重量单位。

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斤”字被借用作表示重量单位后,古人在“斤”字的上面加一“父”字为声符,造出了“斧”字,用以表示“斤”的本义。这种说法也不确切,因为甲骨文中既有“斤”又有“斧”,“斤”和“斧”是不一样的两种工具。例如《墨子·备穴》“斤、斧、锯、凿、钁”五者并列,可见斤和斧确有不同。不过,由于斤和斧常配合着使用,所以常合称“斧斤”。

同类推荐
  •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0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以“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为中心内容,分为总报告篇,改革与发展篇,统计研究篇,专家论坛篇,行业报告篇,区域报告篇,个案研究篇,大事记篇等。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

    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人的面子和里子问题进行论述,从国人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弊端、文化的前身后事、公务员的潜伏、以及国人的自身的劣根性来构架,淋漓剖析了中国人的性情和心理。阅读此书,能够让你全面的了解中国人的根性,洞悉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内心世界。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贱侠顷缘

    贱侠顷缘

    一个钱庄的老板,为保护钱庄安全,为省钱请保镖,送自己的儿子学武功。儿子长大后,学成一身超凡武功,钱庄安全没保护成,却踏入一场接一场的江湖争霸和武林争斗……看一代贱侠如何闯江湖!
  • 末世之日

    末世之日

    “只有杀戮,才能活下去”,奇怪的游戏,将一个少年卷入奇怪的纷争;“只有变强,才能保护朋友与家人!”没有历练,怎么变强?少年戴上了头盔.....
  • 八门平行录

    八门平行录

    传说,在上古神农诞生时,天下伴有八门相生。这八座神门又称为天地八井,乃是滋生万物的源泉。八门中凝聚了世上最浓厚的灵力,为天地灵脉之枢纽。四族大战,最终以魔族不敌人神妖联军战败而收场,蚩尤引魔族入魔界,人神魔妖四界自此隔阂,八门也于这场动乱中,散落至各界,形态和异能亦随所处之境而产生变化。大战之后,神农和八门钥环不知所踪,时光流逝,八门的传说也逐渐被遗忘...神奇的灵气,酷炫的魔纹师。整个世界分为四个层次,层层相隔,仙、妖、人、魔。中间一颗巨大无比的世界之树穿插着。这里就是-----平行世界。
  • 校园KING

    校园KING

    学院里发生的纯爱、虐恋、悬疑故事集。由小故事组合而成,但由于作者喵的恶趣味。所以很大一部分均为偏耽美向的故事。感谢阅读:)
  • 皇后归来:吸血魔君请小心

    皇后归来:吸血魔君请小心

    她为他倾尽所有,本以为相濡以沫,将会白头偕老,永世荣华。然而,红妆残破,凤冠映血,十年情,换来孤冢冷。一杯毒酒,腹中骨肉成浊血,父母兄长尽被斩杀。却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告知她真相,“你以为他真的爱你么?”“他看重的,不过是你九命真凤的身份,你名下庞大的家业,还有你哥哥手上的军队!”“既传言,你得天地之灵有不死之身,皇上特下旨,将你焚尸,抛入玉鳞江,让你魂飞湮灭,永世不得重生。”***凤凰泣血,浴火重生,竟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天——她从崖上坠落,砸到那只笑颜如魔的吸血鬼,御蓝斯!
  • 指尖沧澜

    指尖沧澜

    指尖沧澜可为海,一世仙侠道不同。且看林风如何踏上仙侠道路,并一步步地揭开十七年前的那团迷雾。
  • EXO之十二美男公寓

    EXO之十二美男公寓

    伊晨曦,被父母无情抛弃在A市。敢问父母原因是什么?却迎来一个狗血的回复“教学质量无处能比”!她孤身一人来到A市,遇到了一群最美的少年,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此文会出现异能元素。)
  • 玄荒蚩尊

    玄荒蚩尊

    “以何求道?”“执着!”“何谓执着?”“求道之心,永远不死!”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是一个主角终其一生都在攀登和摸索的故事,大道万千,妖魔百态,前方荆棘坎坷,惟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二十大道:武、巫、杀、剑、医。山、阵、月、魔、邪。鬼、魅、画、生、死。圣、儒、器、咒,莲。)
  •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并且社交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本书讲述了很多在社交礼仪上需要注意的方面,内容详尽,通俗易懂。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