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9500000003

第3章 恨相逢·空梦

无情如何也动人·薛宝钗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逢怡红公子生日,园中小姐丫鬟为他夜宴庆祝。推杯换盏的当儿,自然免不了行花名签酒令,薛宝钗便是第一位掣签者。她抽的那一支上画着牡丹,题着“艳冠群芳”,下边镌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注“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在座众人对她“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的恭维,恰代表着世人对薛宝钗品性的确评。

“任是无情也动人”,句出自晚唐诗人罗隐的《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又据《本草·牡丹》:“群花之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至于芙蓉,则又等而下之,远不能与牡丹抗衡了。然而,当夜抽中芙蓉的,正是林黛玉。

似爱恨情仇天意注定,薛宝钗的到来,无疑扰乱了宝哥哥的心。何况,她的完美,竟叫人挑不出刺儿来,倒把黛玉的缺点衬托得暴露无遗。一时间“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自然,宝钗成了黛玉最大的挑战。

牡丹娇贵,绛罗帐中养尊处优,正如宝钗出身。她,来自皇商巨贾之家,“珍珠如土金如铁”,远非没落的林家可比,惹得黛玉只得叹息:“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我是一无所有。”

牡丹不单雍容,还春光独占,说尽风流,不然怎会被唐人奉为国色,比之杨贵妃为:“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花因美人获名“解语”,人因牡丹相映成红,千娇百媚中,只惊鸿一瞥,从此便再难忘却。宝钗其人,全然当得起这“艳冠群芳”的赞誉。

她,“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论容貌,分明可以匹敌黛玉;论衣着,“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惟觉淡雅”,贵族风范,尽在曹公的轻描淡写之中呈现;论天资才学,宝钗也不在黛玉之下。她通今博古,丹青、词赋、戏曲、舞美,甚至医药无所不晓,却又更贵在深藏不露、雅涵宽宏。

书中第二十三回里,黛玉才阅了《西厢》,到得四十回中行酒令时,便锋芒毕露,脱口而出那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得以立刻辨出:正是闺阁禁书《西厢记》中句,只因这是她早于“从小七八岁上”就看过了的;园中姐妹结诗社,偶能压倒黛玉的,也只有她。行牙牌令时,出自宝钗之手的“水荇牵风翠带长”、“处处风波处处愁”,既切题逼真,又端庄典雅,已叫人高看。待到第七十回园中最后一次诗会,宝钗更是以一首气韵天成的《临江仙》拔得头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这是她独运的匠心。宝钗这阙词,无论从创意、遣词还是造境,都堪称完美。刚看起头,湘云先就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读罢以后,众人皆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

只是可惜,宝钗作诗,与她的人一样,固然精致无双,总不似妹妹般真性情,读来总觉遮遮掩掩,少了些清澈的灵魂。譬如她的这一首《画菊》:

诗余戏笔不如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看来便是只在字面上作文章,索性遣词倒用的极好,“聚叶”、“攒花”如泼墨晕染,显出宝钗诗画交融的境界,“风前影”、“腕底香”灵动洒脱,又将画菊人的神采写活。最后却调侃道:“不要被我的画所骗,以为真是采自花圃的菊花,我只是把画贴在屏风上聊慰重阳寂寞罢了。”情趣有了,却失于缺少精魄,稍嫌空洞,读来不甚能感染人心,不及那首《临江仙》,却也真是“无情也动人”了。

如果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为宝钗惹了几百年的指摘,世人皆以此作为她醉心于飞黄腾达的铁证,那么她为打趣宝黛而嘻作的《螃蟹咏》,其中所流露的俗念愈发显明: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海棠社的诗人们看了,“都说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才毒了些”,作者宝钗因此得了螃蟹诗之冠。

宝钗在诗里寓的“大意”,便是顺应世道的规劝。其中“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一联,简直是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和“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嘲弄。至于尾联两句,看去是在贬螃蟹,实则是对宝玉的警示。须知宝玉可是先做了这一首忘乎所以的《螃蟹咏》: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揩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宝玉这诗,像是在笑螃蟹,又像在嘲自己。他与大文豪苏东坡引为同调,自我调侃一番,尤其尾联“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两句,令人不禁想起了东坡“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的自嘲。苏轼才华横溢,却不为世用,一生沉浮,只有诗酒自娱为伴,宝玉诗中,颇有些自况坡翁,洋洋得意的意思。对宝钗的讽刺劝解,他显然全不曾放在心上。

宝玉与宝钗,浑在两个世界,比如对待权贵,一个冷淡轻蔑,一个顺承迎合。

皇宫里的人,最是怠慢不得。第十七至十八回里,元妃归省,宝钗作应制诗《凝晖钟瑞》,只听这题目,便觉空洞逢迎。果然,颔联“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将元妃比作凤凰,尾联“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更是把元妃夸上了天:“您文采飞扬,我只有自惭,哪里还敢写些什么。”果得贵妃称赏:“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虽然得到这夸奖的还有黛玉并列,但给黛玉诗“与众不同”的评价,颇有客套敷衍意味,宝钗的诗,才深得上心。后来宫里赏赐端午礼品,独宝钗和宝玉的一样,指婚之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慢说一块与通灵宝玉正好能凑成一对儿的金锁,每让黛玉瞧见,已然触目惊心,宝姐姐的为人处事,更是黛玉的一块心病。“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人心”。贾母、王夫人面前,宝钗恭顺识体,赢得不少“到底宝丫头好”的赞许;同辈玩笑面前,她应付起来游刃有余;丫头婆子们的利益,她尽量顾全;就连没人待见的赵姨娘,收到宝钗礼物,也连声称赞“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

对待素日将自己当作敌人,明里争、暗里较劲的林黛玉,宝钗表现得极有涵养。黛玉犯了闺阁禁忌,宝钗只私下里提醒,“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一回,黛玉对她已是“竟大感激”,“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宝钗又是送燕窝,又是写信安慰,林黛玉也不禁惭愧:“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单纯的诗人就此缴械投降,对宝钗,竟再不设防了。

就连一心痴恋着妹妹的宝玉,面对宝钗这般完美的人,也差点没了立场。不仅时时被宝钗的美貌迷得形同“呆雁”,有时还深感宝钗“体谅”自己,得到宝钗点拨之后,“喜的拍膝画圈,又赞宝钗无所不知”。

然而,优点常常就是缺点。标本一般的品格端方,何以偏担个警幻情榜上“无情”名?这首被赞为“这诗有身份”的《咏白海棠》,简直就是薛宝钗的自画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已昏。

一位大白日尚且要掩门,闲来侍弄花草的端庄美人活脱脱映在眼前。“冰雪”、“露”、“淡极”、“清洁”既勾勒出她返璞归真的高雅品味,又暗示着她“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冷淡性格,相比起宝玉和黛玉,她倒真无情得紧。

其实,所谓无情,说的倒也不该是她,而是塑造她的那个时代。悲剧从来不只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和环境的。宝玉离家后,宝钗独守空房,以她那般如花美眷、我见犹怜,实不该受这样的冷落。扼杀她的天真烂漫,又一步步将她送上这惨淡人生的幕后之手,那将她的“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付诸一炬的“大人们”,看到此情景,不知会不会心有戚戚?

世皆称宝钗为“冷香丸”,美则美矣,终究清冷如霜。她有无情或狠心装傻的时候,第三十二回“含耻辱烈死金钏”便是一证。金钏儿含冤投井而死后,宝钗非但没有对金钏儿表示出半点同情,反倒软语巴结劝慰凶手王夫人。然而,她却也只是顺应了这个肮脏的世界,想在其中求得一己安宁而已。独善其身的部分,才属于她自己。譬如闺房那“阴森透骨”的“雪洞一般”的布置,可以见出她并不是没有自我意识,否则明知贾母的喜爱花好月圆的热闹品味,若为讨好得彻底,就不该把房间扮得那般素净,惹贾母不悦。在她内心里,是很想要做自己的。

薛宝钗懂所有人的需求,却少有人懂她。表面看去她谦和开朗,实际上对社交背后的世态炎凉,她比谁都看得清楚。只是,天性使然,她没有林黛玉的勇气,她最终选择了“顺之者昌”。

趋利而避害,潜移默化中,这商家出身的女儿取道功利,乃是习惯使然。

其实,任是世间哪一个男子,能够娶妻如钗,都要叩谢苍天了。然而宝玉,偏偏是宝玉,在他看来,宝钗的贤德竟入了那“国贼禄鬼之流”。志趣殊异,自然免不了个劳燕分飞的结局。

看透不说破,本是智慧,不敢做自己,却是悲剧的根源。将别人的期望,错当作自己的幸福,梦醒后,便只剩了孑然一身孤零。

宝钗最爱的戏,是一支绝俗离世的《寄生草》。她是一朵热情盛开在琐碎世俗中的牡丹,也是一朵在清冷暗夜里幽然吐芳的睡莲。

只可惜,深夜里的风景,没有人驻足欣赏。

懂得宝钗的,或许只有“雪洞”里那青色纱幔帐,或者还有那摆在桌子上的两三部书。唯有它们,也只有它们。

无奈两处闲愁·钗黛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第五回的章回题目。在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贾宝玉翻阅着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上赫然写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字眼历历,触目惊心。原是在预示着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为何其余正钗皆配有单独一首判词,而钗黛却要合写一处?既然合写,这十二钗之首究竟确指为谁?数百年来,读者争论不休。

答案之所以模糊,恐怕根源在于曹雪芹自己内心也难以取舍。

在他的生命中,不知是否出现过美好得如同钗黛的女子。或是他的妻妾,或是他的姐妹,或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她们来时,带着各自美丽的哀愁,走时,未在尘世留下丝毫痕迹,只有痴者雪芹,常在心中苦苦忆念。

江南的丽日和风中,他曾与她们少年同游。或结社赛诗,或焚香对弈,或檐下抚琴,或品评一碗新煮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的色味。他是她们的知音,洞察了她们或“鲜妍妩媚”或“袅娜风流”这两种迥异然又各具魅力的女性美,一番精心雕琢,便有了后来的薛宝钗和林黛玉。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脂砚斋批:“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所谓“钗黛合一”,常以这句批语为最有力的根据。书中让人揪心的,莫过于她们这两种风情,两处闲愁,最终竟然同样归于惨淡的无奈。

这或许就是曹公以互文笔法,将钗黛命运合写在一首诗中的原因。每一句都可以是在写钗,又可以是在写黛,于是钗黛纠缠,并列十二正钗之首。

纵然兼有乐羊子妻的贤德和谢道韫的高才,在历史那猜不透悲喜的冷漠瞳孔中,她们只享受了片刻扑蝶欢愉,愁吟过一季葬花诗句,然后便随着风,默默凋零。

那风从古吹来,带着积攒千年罪恶的气息,扫荡一切美好,毫不留情。

或许有人不屑地嘲问,既然逆风艰难,何不顺应?可钗黛的悲剧会让人明白:那风本身是有毒的,无论叛逆还是顺应,都难逃噩运。今人会说,性格决定命运。然而对于数百年前封建家庭里的钗黛,决定她们命运的,似乎终归还是命运本身。 连塑造她们的作者本人,也挣脱不了命运的羁绊。他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隐藏在欢乐背后的悲凉,每每绕过柳树,穿过花荫,那躲在角落里某一位女子轻声的叹息,他能听见。

终于,大厦倾倒,族人奔窜。雪芹被迫北上,换了水土,也移了情性。痛感着一路走来一路失去的无奈,从前看不穿的事,在经历了磨难后,竟然也在头脑中渐渐明晰了。

一个看穿了世事的人,就难免要做些糊涂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叙写《红楼梦》,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寄托。

最能令珍惜幸福的人感到痛苦的事,大概莫过于眼见美好被粉碎在面前。《红楼梦》巨大的悲剧魅力,倒不见得是雪芹刻意追求,而是他自己已经咀嚼过更浓烈的苦味,才能在不知不觉间就把这凄美传递给读者。当纸上的岁月裹挟了芳魂流逝,炙烤在他心底的,是比读者更难言说的痛楚。

著书未竟,就溘然长逝,惋惜之余,又有一种终于解脱的辛酸幸福。“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写得如此辛苦,谁能不盼解脱? 好在留下了说不尽的黛玉和宝钗,一个是作者心中最爱,一个是世人推崇的典范。

姑苏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本属离恨天,是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因受赤霞宫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便思下凡还泪报恩。因这不凡的来历,她拥有的是一颗不染俗尘的心,这颗心与宝玉的赤子之心惺惺相惜,同为家族的叛逆者,缠绵在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是志同道合的真挚爱情。

然而,在一个丝竹声若有若无飘荡着的夜里,徒让冷月葬了诗魂。

至于薛宝钗,生于巨富之家,长于严格礼教,典雅端方,举止有度。若按传统女德标准,宝钗无可挑剔。然而,奉旨成婚,这样顺理成章的事,竟也落了个“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结局。

所以,无论怎样都是错。不是只有黛玉般孤傲蔑俗才会招致毁灭,处处维护礼教的宝钗,同样与幸福无缘。无非只是选择一时不同,等在前方的,除了绝境,仍是绝境。

红楼一梦万事空。最空不过爱情的幻梦。

爱人不爱十分满,聪慧如黛玉,怎会不明白?然,本就为还泪而来,心不随着他的一言一行而跳动,又怎是全心全意的情感。她为爱情生,也为爱情死,宝玉是她生命所系,这由不得她自己控制。

这便是女子的痴,纵然知其不幸,亦无从劝阻。何况,本就是逃不开的情缘,回首冥冥,一切皆有缘起。

说起来,在贾府,只有宝玉知妹妹的心。他深知从不说关于“仕途经济”那样“混帐话”的,仅黛玉一人而已;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黛玉只管饱读诗书,闺房布置得如书房一般肃穆寂寥;刚搬进大观园,她单挑了潇湘馆,说最爱那几株竹子的清幽。她和一般人样样不同,是以宝玉心中只“深敬黛玉”。

这样的知己,黛玉又怎会不珍惜?落英缤纷里,二人共读《西厢》,引为同心,时光若能永久停留在那一刻,该多么美好。然而,那一块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的通灵宝玉,如同跨不出的藩篱,宝玉固然厌恶这“劳什子”,终究还是离不开它。何况还有宝姐姐那耀眼的金锁,“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字如同咒语,箍住了他们三人。

不免痛苦,不免挣扎,未解旧愁,又添新愁。在不被祝福的爱情里,黛玉心中淤积的情绪,只能借诗抒发。倘若没有诗,恐怕也就没有黛玉了。且看那字字的珠泪、阴冷的意象和惨淡的诗境,无不在诉说她的遭际。她的生命正依附在这诗里,而非单纯用笔墨和技巧书写。

诗是她的魂,也是她交予宝玉的真心,从题帕定情,后焚稿断情,再不怨“无赖诗魔昏晓侵”,焚了诗,也就到了告别的时刻,突然喊出的那一声“宝玉!宝玉!你好!”也不知宝玉是否听到了。

如果林妹妹注定只能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如同张爱玲笔下的床前明月光,或心口的朱砂痣,让宝玉一生挂念,那遵从贵妃旨意与宝玉结合的宝钗,总该享有尘世的幸福吧。结果还是不然。

宝钗爱不爱宝玉,我不知道,这事儿也许只她自己知道,然而她是不会轻易流露真情的,或可以说,被压抑得太久,她已经没有爱的能力了。作为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信守封建妇德。豆蔻芳龄,本当活泼烂漫,然而通观全书,她真正为自己开心过的,恐怕唯有滴翠亭下扑蝶一事。

对于婚事,她的态度是模糊的。从她一贯的克制表现来看,说她不爱宝玉,怕也是站得住脚的。这样的女子应是一心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她心怀叵测,觊觎宝二奶奶尊位,实在冤枉了她。更何况,世上怎会有人算计自己的幸福?假如心机用尽,只能换来丈夫的冷漠,即若日日相守,又有何意义可言?

她只顾着委屈自己,用别人的认可去衡量自己的价值。如此看来,宝钗其实也是个可怜人。又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处,非要论及宝钗的可恨,就该恨她的懦弱和顺从。

成亲那晚,当宝玉揭起盖头呆呆地看着宝钗,心里想的却是黛玉时,属于宝钗的悲剧才真正开始——宝玉不爱她。从之前偶然听他梦中喊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再到他失玉以后万般疯傻,只不许林妹妹离开的种种表现里,以宝钗的冰雪聪明,怎会不懂宝玉心事。然而,她还是遂了森严礼教的愿,把自己与宝玉的幸福一起葬送。

待到宝玉离家,宝钗就失了依靠,虽然她的善良和教养还时刻敦促着她竭力维持贾氏家族的延续。其实已是徒劳,纵是百足之虫,死了便是死了。呼喇喇大厦倾颓,树倒猢狲散。

在宝钗颠沛流离,喘息无暇的瞬间,会不会有那么一刻,她心中其实是羡慕林妹妹的?顺从没有给宝钗带来幸福,反倒使她背负骂名。假使能如林妹妹般潇洒弃世,反倒落得清静。

死,竟成为一种幸福,让活着的人神往不已。

只怪那个糟烂的时代。不论像黛玉般孜孜以求,或如宝钗般听天由命?到最后,总不免碰壁收场。“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是她们共同的结局:被埋进历史的尘埃中。厄运向来横加于人,钗黛的遭遇,不是性格悲剧,而是时代悲剧。到最后,枉然闲愁两处,收于大梦一归,空留无奈深重,叫人叹息流连。

从来读者,自有着无数个疼惜她们的理由,在我看来,她们的一生,恰如秋叶无奈跌坠。每每阅及她们的离去,或者遇到书中任何点拨文字,似乎总能听见坠地的轻响,纵有叹息,却也是无声的,以至于阖上书页后,恍然不知今夕何夕。

时间酿不出爱情·钗玉姻

宝玉说:“你的婚姻不是你的,是你的家族的。”

宝钗凄然:“那你的心呢?我还可不可以依靠?”

宝玉黯然:“我的心,早已放在林妹妹那里了。”

门外翩然飘飞着雪花,钗玉二人背向而立,景色、内心,全落得寂寂然一片凄凉。这一幕,出自香港舞台剧《贾宝玉》。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便是与你朝夕相对的那个人,牵牵念念的,永远是另一个人,而自己,从未被他放在心上。宝钗遭遇的,就是这样的痛苦。

她嫁的丈夫,本是最会疼人的。他曾于热闹的场合抽出身来,到井边去哀悼一个跳井自杀的丫头,也曾于贴身侍婢死后,为她书写了不止一篇诔文。

她嫁的丈夫,本也是最解风情的。他曾于菊花开时,带病远涉来访: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多情最是颈尾两联——长醉抱恙的公子,着屐远来,专为阅读这花中秋色。公子怜你如是,菊花啊,你须要尽情绽放,切莫辜负他的一番深情。果然: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自从公子移菊种到自己的篱畔庭前,花儿果然经雨带霜而开。公子大喜,兴尽饮酒,殷勤护花。这次第,倒叫人想起他灵河岸边,悉心灌溉绛珠仙草的前世。

怎奈那绛珠仙草到了今生,却是黛玉,而非宝钗。对黛玉,他恨不能掏出心来给她看,失去她以后,心便离了躯壳,追随着她去了。

糊里糊涂间,娶了不爱的宝钗,多情公子似乎也失去了爱的能力: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处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眉齐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梦曲·终身误》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钗,忘不了的,却是那“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此时,宝玉必是忆起当日还是顽石之时,那一僧一道对他的劝告:“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随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许多道理,年少的时候,我们总不肯信,非得等到经历了世事,捱过了苦痛,才不得不对命运含泪臣服。将他带入尘世,又携他离开的一僧一道,最后终于得以用一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姿态,迫他承认了年少轻狂的幼稚和失败。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若问宝玉是否后悔当日下凡入世,不知他将如何作答。但我想,虽然烧尽了青春,但存了与林妹妹的一段美好回忆,他该是无悔的。

于宝玉,身边有黛玉,便觉天天是节日,件件是乐事;没了黛玉,这一场人生浮梦,便不想继续再做下去。他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宝钗。

于宝钗,与其深恨彼时软弱,为何不从此做真实的自己?可惜一直到最后,聪明如她,却不肯醒悟。

许多时候,一念闪失,便要用一生去遗憾。恰似一杯无味毒酒,饮时不知,痛苦却在,长久的以后。宝钗之错,一在听信了家长们的训导,以为爱情可以用时间来培养,可惜,爱情终究与时间无关。不管时间怎样流逝,顶多能产生些微的依恋和责任,却不是爱情。然而,它又深具迷惑性,自以为是的“过来人”们,便常常用这一套假象,来蒙蔽有情人的眼睛。

宝钗另一错,大概是错看了宝玉。她曾自信地以为,能用自己的温婉敦厚改变他,让他也融化在与自己相同的信仰里。然而,在试图改变一个并不爱自己的男子这场持续古今的赌博里,女子从来就没有赢过。他若愿意改变,一定是因为爱,想要对她证明自己的爱,或要使她更爱自己。能改变宝玉的,惟有黛玉一人而已。却不是宝钗。

况且钗玉之间,不单宝玉不爱宝钗,宝钗又何曾真爱着宝玉?

宝钗并不懂得宝黛之间生死相依的感情,更想不到黛玉会因爱丧命,内心里怕是还在遗憾黛玉为何这样想不开。她自己大概是不愿意相信爱情的,也就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她聪明得紧,于爱情却又懵懂,世间男欢女爱,以及那些揪心的桥段,在宝钗眼里,大抵都是些没有意义的苦痛。

又或许,她只是比一般人看得更加透彻。在爱情里,她宁愿做个隔岸观火的人,只远观,不靠近,心不动,就不痛。没有纠缠,就不会有那许多难解的情愁和难度的劫数。

宝钗甚至都不愿意开始,便决定谁也不爱了,连自己都不爱,遑论宝玉呢。若要道她心机叵测,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已久,我倒愿在此为她做一番辩白。

书中第二十八“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一回便已曾作如是陈情:“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适逢元妃赐了一样的东西给她和宝玉,宝钗“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后来宝玉要瞧她的红麝串,却看着她雪白的手臂发呆,宝钗登时羞红的脸,成了无数人当作她喜欢宝玉的证据。其实,任是哪个深闺少女,被个男子痴痴盯着,恐怕都是会害羞的罢。

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里,宝玉被打,众人赶去看望。宝钗前来送药,只说了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便又被人抓住了把柄。于是下一回里,她与哥哥闹别扭,薛蟠便这样讽刺她偏袒宝玉:“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捡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便把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这样反应,怕也不全是因为被人说中了心意吧?

我倒觉着,以她对“仕途经济”的一贯认同,宝玉并不是她钟意的类型。

她劝黛玉时,也曾无意中谈到对当时“国之栋梁”的看法:“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可见她觉得男人并不可依靠,也就不奢望能得到一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情郎了,门第、财富、利益,或许才更能带给她安全感。所以,嫁与宝玉,她只是做出了风险最小的选择。

可惜这个致命的选择,毁灭了宝黛,也葬送了自己。

宝钗的命运,便如她诗谜中为报更而燃点的线香。这不是她所情愿的,却也正是她不能不领受的: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不是知音,不解宝玉琴意,也就不会是他夜里想要轻揽入怀的人,是以“琴边衾里总无缘”,说的不是线香,而是钗玉这名存实亡的婚姻,倒真不如没有的好。他一朝悬崖撒手,留下宝钗长夜独守,“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青春年少,却终于孤凄寡居,又让人想起早年她作的《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旧时戏作,竟成今日境遇的写照。彼时的她,独立秋风,怅怅忆宝玉,心儿早已随着雁去归远。那一声连着一声的捣衣声中,浸透了古来无数女子思念丈夫的血泪,如今,宝钗也成了她们其中之一。不知满腹诗书的她,独倚栏杆之时,都忆起了哪些闺怨名句,她的心境,必是苦闷难抒的吧,却连个能够安慰她的人也没有。重阳复重阳,苦苦等待的那个人,终是再也不回来了。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说什么金玉良缘,终究是“金无彩”、“玉不光”,说什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又道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到头来,运败时乖,大梦成空。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败局。可嘲顽石幻象,堪破红尘,世上错偶,又岂独只钗玉一例。

朱砂痣与蚊子血·宝黛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张爱玲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如是说。

相比起得到他的人却得不到他的心,不少女子,怕是宁愿选择做他心口那一粒永远的朱砂痣吧。因着得不到的才是更好的,于是那些由距离和时间编织而成的美好幻想,从此便长驻在他的心中了。值他每次幽幽想起,自己永远是初见时最美的模样,那一眼之下碰出的火花,随着岁月涤荡,经久而愈发显得鲜亮可爱。

古典诗词最感动人的主题之一,便是缅念昨日情怀。诗人们迷恋着那再也回不去的昨夕,他们所叹惋的,不只是消逝的青春,还有在那仿佛隔着一层磨砂玻璃般可望而不可即的旧时光里,总摇曳着的一位此生难以再见的故人倩影。譬如唐代诗人崔护那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总能牵惹愁肠。

在诸多追忆过往的诗词中,悼亡词最是催人断肠。因着已是生死相隔,那笔下的万端遗恨更是缠绵悱恻得紧。比如元稹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又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念及逝去的爱人,诗人如泣如诉,令品读的后人无法不动容,难以不伤情。

头白鸳鸯失伴飞的遗憾,毕竟源自曾经拥有过的相伴相守,但却有这样一些女子,她们并不曾安享过爱人护翼下的温存。之所以被念念不忘,实在是因为,那不能相守亦不能相忘的爱,于谁都是种铭心刻痕。黛玉之于宝玉,便是如此。

宝黛之恋,本那样美好。当日姐妹们刚搬进新建的大观园,宝玉挥毫兴作的四首《大观园即事诗》里,黛玉是那永恒的女主角。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见其中片语琐碎,在大观园中,常日里闲愁下泪,喜弄鹦鹉的,除了黛玉还能有谁?宝玉这呆子的心里眼里,全是黛玉,即若描绘大观园四季景色,诗里摇曳着的,也满是黛玉身影。真是好一个痴心人儿!

只是,宝黛之缘,轻似涟漪,才刚漾起了微澜,便被流年匆匆葬送,终如那唱尽红楼之憾的《痴情司》歌:“你和我这美梦里,涟漪已诉尽,重来也失余意。”

生命与爱情都不能重来,四顾茫然不见林妹妹,宝玉从此便把自己也丢了。

黛玉死后,宝玉与宝钗成婚。书中第一百零九一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里,夜晚宝玉睡在外间,专等黛玉入梦,却徒然无获。次日醒来,正叹着“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一夜没有睡着”的宝钗听了劝道:“这句又说莽撞了,如若林妹妹在时,又该生气了。”宝玉听了,反不好意思,只得起来与她搭讪说:“我原是要进来的,不觉得一个盹儿就打着了。”宝钗道的是:“你进来不进来与我有什么相干。”

分明心中五味杂陈而无法入睡,伴在他身侧却被忽视的宝钗心里的酸楚,此时更能与何人言?丈夫对林妹妹牵肠挂肚,即便冷静如她,又怎能不怨不痛?

无奈,宝玉一心只爱着黛玉。对宝钗,始终“****未满”。

其实,相对于朱砂痣,更值得疼惜的,倒是这一抹蚊子血。死亡带来的痛苦通常只在短短一瞬,而活的艰辛,却是漫漫一生。

与黛玉相比,宝钗并不幸运。那第八十七“感秋深抚琴悲往事”一回,黛玉为自己身世伤感落泪,紫鹃正愁着没法儿劝解时,薛宝钗打发人送给黛玉一封信: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

信中意思是:你因忧愁而失眠,难道我心里不是一样难过吗?你虽丧双亲,蒙屈篱下,而我父亲早逝,母亲年迈,哥哥惹祸不断,他还讨了个爱撒泼的妻子,搅得全家一日不得安宁,你我难道不是一样可怜吗?所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宝钗这是将自己和黛玉同归了命苦之人,倒也并非夸张。

信中提及了旧日黛玉所作的《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当时潇湘妃子一齐作的,还有一首《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两首诗,偏重不同,心思却是相似的:俗世艰难,知音可贵。其中“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两句,不仅得宝钗激赏,念之不忘,更是红楼书中难得的佳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一样是开花,孤标傲世的菊花,却偏偏选择迟开在秋天的寒风中。如此一来,菊花不就孤寂了吗?

幸就幸在,黛玉不仅有宝玉这个前世冤家,还有宝钗——这个原本被她视若寇仇的女子,却原来也能这般理解她的处境,还将自己引为知己。所以作者在哀叹“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的同时,又能写出“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方片语时”的乐观句子来。

续着上面一封信,宝钗接下来“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的《与林黛玉诗四章》,作为全书中少见的骚体,承载了薛宝钗对黛玉和自己家世不幸、同病相怜的诉说: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一解。

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二解。

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三解。

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四解。

韵味酣畅,古风雅致,倒颇类《问菊》和《菊梦》意思。黛玉看了,不胜伤感。想:“宝姐姐不寄与别人,单寄与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读者思来,既是知音,终归难逃脱同样的厄运:黛玉泪尽而逝,宝钗虽活着,反倒受了更多痛苦,无异乎也是一场悲剧。

新婚之夜,宝玉一揭了盖头,见是宝钗,便口口声声说要去找林妹妹。直到屋内点起安息香来,他才睡去,宝钗则一直“垂头不语”。之后几天,宝玉没精打采,甚至昏迷到垂危,只念着要去和黛玉死在一处,宝钗一狠心告诉他“林妹妹已经亡故了”的时候,谁看见了这简短一句话后那颗早已被揉碎了的心呢?

夜凉如水的晚上,宝钗忽然醒来,却见那人正伫立在屏风外思念黛玉芳魂,眼前纵然是红烛高张、锦被浓薰,却始终掩不住那一刻彻骨的心凉。

后世读者,常有指责宝玉对黛玉死讯太过淡然者,觉得黛玉白白为他流尽了一世眼泪。可要怎样凭悼才能让人满意呢?难道非让他每时每刻念着黛玉芳名,不吃不喝方才罢休么?那却叫宝钗怎么活下去?

哀莫大于心死,宝玉的假意赶考和弃绝而去,已经宣布了宝钗的败局。

她不明白,他怎么能这样没有担当,把个风雨飘摇的家抛下,让她用柔弱的肩膀一力承担?她不明白,在宝玉的心里,为何没有一分所谓的责任,甚至连这个家庭也成了全无挽救意义的存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早就说过。当一切“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儿,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

宝钗和宝玉,始终在两个世界,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对话;黛玉和宝玉,虽然懂得彼此心事,却终于不能在一起。这两个女子都可怜可叹,黛玉的明显生错了时代,宝钗的貌似正生对了时代,却都同样没能获得幸福。

黛玉将一颗心全都悬于爱人身上,生生死死,全凭与对方的感情顺利与否,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何其不明智!若非有着还泪这段前缘,读者对她的同情怕也要因此减轻几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将自己完全系于其上,它会不堪重负的。虽说真爱一个人,再骄傲的人都是自卑的,会“低到尘埃里,又在那里开出花来”,但是,这样的不平等,实难会有好的结果。若再如妹妹般,因自卑而稍有风吹草动便吃醋使性、大起风波,原本单纯简单的感情,只怕也要扭曲变形,难保他不日久生厌。

如果说,在爱情里,黛玉采取的是攻势,那宝钗所用的,则是完全没有底线的守势。宝钗仿佛不需要爱情,她只需要婚姻。她不明白健康的婚姻是始于真爱的,因为有爱,才会愿意被对方束缚。不相信爱情的人,又怎么会得到爱情,更何谈幸福的婚姻?她从内心疏远了爱情,幸福也就终于慢慢疏远了她。

同类推荐
  • 病玫瑰

    病玫瑰

    《病玫瑰》中,诗人的灵魂翼羽随处翩跹,意象婉如思涛中自由飘荡的飞舟。然而,现代文明对精神家园的攻击,也深深地触动着诗人文爱艺,诗人凝重的视境,通过那些悲天悯人的诗句,传递给读者。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 美人醉

    美人醉

    沿着历史脉络一路向前,捡拾时光之花,引出关于古代女性常用的闺房物品。每一件私物,都由诗词串联和表现,融入情感、诗词背景和解析、风俗和传奇故事,体味古代深闺女子们别样的生活情态和生活用品,走近她们的美与心碎。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

    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

    岁月如歌,让我们点燃记忆之灯;蹒跚学步到懵懂无知,从初入社会到感慨万千,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无数的感悟,感悟真情,感悟智慧,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分享感人的故事,咀嚼震撼的心情;品位优美上进的文章,体验别样精彩的人生。感悟系列丛书用不一样的感动,带给我们一样的感悟,直接撞击我们的灵魂深处,激励我们奋发图强,铸造我们的高尚人格。《感悟心灵——滋养一生的85个记忆》,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刻骨铭心的温馨感动!
热门推荐
  • 转个弯人生更开阔

    转个弯人生更开阔

    学英语不再枯燥无味——吴文智编著的《转个弯人生更开阔》内文篇目均取自国外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最动人的篇章,中英双语,适于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学英语不再沉闷辛苦——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地道的英文,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动人的绝美篇章时,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丰富人生内涵,更能够轻松提升英文领悟能力,体味英文之……
  • 摩诃止观义例随释

    摩诃止观义例随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辞职去旅行

    辞职去旅行

    辞职,去旅行。两件最大快人心的事情都叫她一个人干了。一个曾经自诩劳模的姑娘,毅然放弃了高薪厚禄的工作,离开“奔向成功”的康庄大道,只身挺进环球之旅。她就是前南方都市报城市杂志中心首席编辑蔻蔻梁。
  • 死神再生

    死神再生

    天狼食日,金龙游天,九星一线,神魔齐跪,死神现,万世服。
  • 全世界崛起

    全世界崛起

    林尘开着一车电子产品穿越时空隧道,95年的时空有莫名闯入者。有手机、电脑获取那个时空各种现成资料,在美欧等国抢钱回来,世界资金给予内地发展。有钱了,有美女,有地位,实现梦想....
  • 玉堂漫笔

    玉堂漫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兰谱散章

    古兰谱散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网王之说好的高冷呢

    网王之说好的高冷呢

    就算穿不到辣么美的青学,华丽的冰帝也不错啊,为毛是严谨的立海大!立海大也就算了,为什么她和男神龙马是亲戚!说好的谈恋爱呢?!变成了姐弟之间相亲相爱……拜托,她正在伤心!幸村你能不能死远点,我都说玩不过你啦~
  • 你是我最简单的快乐

    你是我最简单的快乐

    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却萍水相逢在一个小城。初见,她晕倒在他的怀里;再见,她晕倒在他的眼前!从此,她无视他,而她的美好却渐渐地温暖了他那颗受伤的心!就在他们终于敞开心扉,接纳彼此时,却意外地天各一方!三年后,她凄楚地问:“你是尚锋,对不对?”他邪肆地在她的耳边哈着热气:“你这是想要吸引我的招数吗?其实你不用这么费事,只要在我面前脱光了,本总裁自会随了你的愿!”她落荒而逃!她不想再等了,就让陈尚锋去见鬼吧!她的目光开始在众多美男中梭巡,他心慌了,把她困在怀里:“你只能是我的!”她笑:“你先把你身边的莺莺燕燕打发走,再来找我!”他一本正经地说:“那是你的事情!”“什么?”见过无赖的,没见过这么无赖的!好吧,她拼了,谁让他是她生命中的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