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来商业厅推荐考察前,魏聿明在那里的同学就把消息告诉了他,说要他拉拉票,拉票总比不拉票要好。你不拉,不说,人家就以为你清高,想投你的也不投你了;你说一说,笑一笑,谦恭一点,多说几句请多关照,那些游移不定的票说不定就投给了你。
魏聿明却不以为然,说:“我不会去拉。我相信人心自有公论。而且,票数就那么重要吗?你在组织部这么多年,这一点不比我清楚吗?”
那同学就笑:“那倒也是,票数符合领导意图,那就是重要的决策依据;票数不符合领导意图,那就只是参考依据。从这个角度,你得多跑跑一把手。据我的经验,一个单位要产生同级领导,除非你有更高的领导在上面拉你,否则就是一把手说了算。我们组织部再找多少人谈,最后都得听一把手的意见。那真是以一当十的位置啊。”
魏聿明说:“听天由命吧。现在去摸,也是临时抱佛脚,来不及了。”
不久,组织部就派了一个副厅级干部和一名处长来商业厅宣布了时步济退休的通知,同时对空出的副厅长职位进行民主推荐。全厅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投票。
会后票数很快就统计出来了。由于高智是候选人,需回避,统票人就由梅蒙和组织部那个处长负责。因为干部压得太久,符合推荐资格的处长较多,所以票数相对分散。只有两个过了三分之一,一个是魏聿明,另一个就是高智。结果是魏聿明比高智多两票。
按机关内部规则,票数是不会对外公布的,先只报告一把手知晓。
郑京拿到这个结果后,对梅蒙说:“这个结果在厅里只有你知道,绝对不能传出去。”
梅蒙在人事处干了多年,当然知道规矩,就说:“请厅长放心,我已经不记得了。”他心里非常清楚,厅长喜欢的是高智而不是魏聿明。而高智上了,只要不出意外,处长就是他的。他内心里早盼着高智快点上呢。何况,他春节送了个万元大包,厅长又没退给他,说明他已经进了厅长的人才账户,是很有希望的。
郑京就单独去了组织部。他必须去。因为高智少两票,他必须得向组织部说明,让组织部的领导心里有数。他见了分管省直机关干部工作的副部长,重点推荐了高智,把高智的优点大大赞扬了一番,同时又把魏聿明的不足做了较大篇幅的陈述。最后他汇报了自己对此次提任厅级干部的想法和建议。
组织部那名副部长答复,谁上谁不上,看票不唯票,何况只有区区两票的差距,几乎没有参考价值。他们主要尊重厅党组的意见,省领导也是这个意思。有了这句话,郑京的心里就彻底有了数。
在随后的党组讨论会上,郑京做了一个开场白。他说:“副厅长职位的推荐工作搞完了,票数也出来了。魏聿明同志比高智同志多两票。可以说票数很接近,几乎没有差距。这个结果只在党组会上通报。请党组各同志一定要保密,不得外传,这要作为一条政治纪律重申。因为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传出去会引出各种各样的议论,影响厅里的大局稳定和干部团结。这只是个投票结果,而我们党用人的基本原则就是**********,既要讲民主,看民意,但更要讲集中,讲党组集体决定。如果光看投票,那不学美国的选举,谁票多谁就上不就行了吗?如果都由群众说了算,还要我们一级党组干什么?所以啊,干部问题不像工作问题,没那么简单。我请示了组织部,他们也同意我的看法,要求我们统筹考虑、综合考察,既要看能力,又要看资历。所以,今天开这个会,就是听听大家的意见。请大家就两位候选人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会场沉默了一阵儿。大家都是明白人,一听就知道郑京的意思。如果按票数,定魏聿明就行了,何必那么啰啰唆唆,都明白他绕来绕去,想的是提高智。
这时,贾志诚说话了,他觉得这个时候应该为一把手定调。他说:“我表个态吧。我赞成郑厅长关于用人的观点。提拔一个厅级领导,确实应该从全局考虑,从综合的角度考虑。不能一说年轻化就把年纪相对大一点的撇到一边吹风;也不能一说学历化就非要本科、研究生的。我看高智同志可以。魏聿明同志也不错,但他年轻,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我们可以把他作为厅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嘛。”
贾志诚放了头炮,其他的厅领导就必须得跟着表态。有的说高智行,也有的就模棱两可地说,高智和魏聿明两个都可以,提谁都没意见,请厅长定夺。
郑京见局势向着他预想的方向前进,心里非常高兴。当然他更感激的是贾志诚。刚开始的时候,他还真担心贾志诚临阵变卦,那就麻烦了。没想到他仍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在关键的时刻摆直船头,确定了方向,使自己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目的。老贾啊,真是一个好同志。
于是,郑京最后轻松地收场:“大家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有的明确支持提任高智同志,有的虽没明确,但也表示高智同志和魏聿明同志都可以,说明高智同志是得到了党组广泛认同的,至少没有反对声。我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决定此次将高智同志作为我厅副厅长的唯一人选报省委组织部考察决定。”
他看了看列席做记录的梅蒙,又说:“请人事处抓紧整理党组意见上报。另外再强调一点,人事处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这项工作由梅蒙同志一个人负责,在处里不需要向高智同志汇报,有什么事直接找我。”
紧接着,一年一度的公务员招录工作开始启动。这项工作是高智在牵头抓。高智就拿出了一个方案。商业厅按编制今年可以招录十一名公务员。高智在方案中提出,建议全部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录,原则上都应本科以上,并列出了专业的要求,以改善厅里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方案交给郑京后,郑京突然想起了秦宋和方云游。这是个机会。但如果指标全部给了当年毕业的大学生,那他们就不可能进来了。于是他觉得先要营造一个舆论环境。
他就对高智说:“高处长啊,人事处这个方案总的来说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维方式来考虑今年乃至今后公务员的招录工作呢?”
高智不解,问:“请厅长明示。我们可以再作修改。”
郑京说:“任何一个单位,最佳的结构应该是,从年龄来讲,是老中青三结合,虽然这是毛主席几十年前说的,但到现在也没有过时;从业务的角度讲,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秘等专业都要有;从熟悉程度的角度讲,既要有熟练工,也要有半生半熟的,当然还要有新成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历久不衰。我们商业厅人员本来不多,空出来的编制就更宝贵了,一定要统筹兼顾,用好每一个编,进好每一个人。所以啊,光进大学生是不行的,我们都有体会,一个大学生进来起码得个四五年才能真正有用。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到有关单位进一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呢?三十多岁,正当年华,这些人别人免费为我们培训了多年,进来就能很快上路,缩短了适应期,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这个比例,比如是三七开还是二八开,你们可以提出个意见。”
高智点点头:“我明白了,今年就从外单位调四个,您看如何?”
郑京说:“我看可以。你修改完后,再一个一个去征求一下其他厅领导的意见,把我的想法也说说。出台一个政策,首先是要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贯彻落实就容易了。”
高智说:“厅长一点拨,我的脑子就亮了。我马上去办。”说着就站了起来。
郑京说:“高智啊,这一段人事处的工作还得你亲自辛苦。副厅长的事厅党组已经研究完了,意见是一致的。已经报了省委组织部。我也专程向分管省领导作了汇报。你是知道的,省委常委都是两个月研究一次厅级干部。在没正式任命前,还得像以前一样扎实做事,低调做人。”
高智说:“谢谢厅长厚爱。厅长的指示,我高智铭记在心,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