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37400000020

第20章 心灵骤然的呆顿(1)

论别人

朱自清

有自己才有别人,也有别人才有自己。人人都懂这个道理,可是许多人不能行这个道理。本来自己以外都是别人,可是有相干的,有不相干的。可以说是“我的”那些,如我的父母妻子,我的朋友等,是相干的别人,其余的是不相干的别人。相干的别人和自己合成家族亲友;不相干的别人和自己合成社会国家。自己也许愿意只顾自己,但是自己和别人是相对的存在,离开别人就无所谓自己,所以他得顾到家族亲友,而社会国家更要他顾到那些不相干的别人。所以“自了汉”不是好汉,“自顾自”不是好话,“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死活”,“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的,更都不是好人。所以孔子之道只是个忠恕:忠是己之所欲,以施于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件事的两面,所以说“一以贯之”。孔子之道,只是教人为别人着想。

可是儒家有“亲亲之杀”的话,为别人着想也有个层次。家族第一,亲戚第二,朋友第三,不相干的别人挨边儿。几千年来顾家族是义务,顾别人多多少少只是义气;义务是分内,义气是分外。可是义务似乎太重了,别人压住了自己。这才来了五四时代。这是个自我解放的时代,个人从家族的压迫下挣出来,开始独立在社会上。于是乎自己第一,高于一切,对于别人,几乎什么义务也没有了似的。可是又都要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甚至于改造世界,说这些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是责任,却是无限的责任,爱尽不尽,爱尽多少尽多少;反正社会国家世界都可以只是些抽象名词,不像一家老小在张着嘴等着你。所以自己顾自己,在实际上第一,兼顾社会国家世界,在名义上第一。这算是义务。顾到别人,无论相干的不相干的,都只是义气,而且是客气。这些解放了的,以及生得晚没有赶上那种压迫的人,既然自己高于一切,别人自当不在眼下,而居然顾到别人,自当算是客气。其实在这些天之骄子各自的眼里,别人都似乎为自己活着,都得来供养自己才是道理。“我爱我”成为风气,处处为自己着想,说是“真”;为别人着想倒说是“假”,是“虚伪”。可是这儿“假”倒有些可爱,“真”倒有些可怕似的。

为别人着想其实也只是从自己推到别人,或将自己当作别人,和为自己着想并无根本的差异。不过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确需要相当的勉强,不像“我爱我”那样出于自然。所谓“假”和“真”大概是这种意思。这种“真”未必就好,这种“假”也未必就是不好。读小说看戏,往往会为书中人戏中人捏一把汗,掉眼泪,所谓替古人担忧。这也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可是因为人和地只在书中戏中,并非实有,没有利害可计较,失去相干的和不相干的那分别,所以“推”“设”起来,也觉自然而然。作小说的演戏的就不能如此,得观察,揣摩,体贴别人的口气,身份,心理,才能达到“逼真”的地步。特别是演戏,若不能忘记自己,那非糟不可。这个得勉强自己,训练自己;训练越好,越“逼真”,越美,越能感染读者和观众。如果“真”是“自然”,小说的读者,戏剧的观众那样为别人着想,似乎不能说是“假”。小说的作者,戏剧的演员的观察,揣摩,体贴,似乎“假”,可是他们能以达到“逼真”的地步,所求的还是“真”。在文艺里为别人着想是“真”,在实生活里却说是“假”,“虚伪”,似乎是利害的计较使然;利害的计较是骨子,“真”“假”“虚伪”只是好看的门面罢了。计较利害过了分,真是像法郎士说的“关闭在自己的牢狱里”;老那么关闭着,非死不可。这些人幸而还能读小说看戏,该仔细吟味,从哪里学习学习怎样为别人着想。

五四以来,集团生活发展。这个那个集团和家族一样是具体的,不像社会国家有时可以只是些抽象名词。集团生活将原不相干的别人变成相干的别人,要求你也训练你顾到别人,至少是那广大的相干的别人。集团的约束力似乎一直在增强中,自己不得不为别人着想。那自己第一,自己高于一切的信念似乎渐渐低下头去了。可是来了抗战的大时代。抗战的力量无疑的出于二十年来集团生活的发展。可是抗战以来,集团生活发展的太快了,这儿那儿不免有多少还不能够得着均衡的地方。个人就又出了头,自己就又可以高于一切;现在却不说什么“真”和“假”了,只凭着神圣的抗战的名字做那些自私自利的事,名义上是顾别人,实际上只顾自己。自己高于一切,自己的集团或机关也就高于一切;自己肥,自己机关肥,别人瘦,别人机关瘦,乐自己的,管不着!——瘦瘪了,饿死了,活该!相信最后的胜利到来的时候,别人总会压下那些猖獗的卑污的自己的。这些年自己实在太猖獗了,总盼望压下它的头去。自然,一个劲儿顾别人也不一定好。仗义忘身,急人之急,确是英雄好汉,但是难得见。常见的不是敷衍妥协的乡愿,就是卑屈甚至谄媚的可怜虫,这些人只是将自己丢进了垃圾堆里!可是,有人说得好,人生是个比例问题。目下自己正在张牙舞爪的,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先来多想想别人罢!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虽然说气质可以变化,盖了棺才能论定人,那只是些特例。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态度的变化多,在现代多变的社会也许更会使人感兴趣些。我们嘴里常说的,笔下常写的“诚恳”“诚意”和“虚伪”等词,大概都是就态度说的。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年轻人也如此,却又加上了“天真”“纯洁”种种幻想。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我们恐怕只能宽大些,卑之无甚高论,从态度上着眼。不然无谓的烦恼和纠纷就太多了。至于天真纯洁,似乎只是儿童的本分——老气横秋的儿童实在不顺眼。可是一个人若总是那么天真纯洁下去,他自己也许还没有什么,给别人的麻烦却就太多。有人赞美“童心”“孩子气”,那也只限于无关大体的小节目,取其可以调剂调剂平板的氛围气。若是重要关头也如此,那时天真恐怕只是任性,纯洁恐怕只是无知罢了。幸而不诚恳,无诚意,虚伪等等已经成了口头禅,一般人只是跟着大家信口说着,至多皱皱眉,冷笑笑,表示无可奈何的样子就过去了。自然也短不了认真的,那却苦了自己,甚至于苦了别人。年轻人容易认真,容易不满意,他们的不满意往往是社会改革的动力。可是他们也得留心,若是在诚伪的分别上认真得过了分,也许会成为虚无主义者。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人说礼是生活的艺术,礼的本意应该如此。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的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做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过年送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又一个人路上遇见一个本不大熟的朋友向他说,“我要来看你。”这个人告诉别人说,“他用不着来看我,我也知道他不会来看我,你瞧这句话才没意思哪!”那个朋友的诚意似乎是太多了。凌叔华女士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叫做《外国规矩》,说一位青年留学生陪着一位旧家小姐上公园,尽招呼她这样那样的。她以为让他爱上了,哪里知道他行的只是“外国规矩”!这喜剧由于那位旧家小姐不明白新礼教,新过场,多估量了那位留学生的诚意。可见诚意确是有分量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的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的诚恳,诚意,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西方还有句话:“诚实是最好的政策”“诚实”只是态度,这似乎也是一句戏词儿。

论老实话

朱自清

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退职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老实话》。这本书中国已经有了不止一个译名,或作《美苏外交秘录》,或作《美苏外交内幕》,或作《美苏外交纪实》,“秘录”“内幕”和“纪实”都是《老实话》的意译。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谈起贝尔纳斯的书,谈起这个书名。一个美国客人笑着说,“贝尔纳斯最不会说老实话!”大家也都一笑。贝尔纳斯的这本书是否说的全是“老实话”,暂时不论,他自题为《老实话》,以及中国的种种译名都含着“老实话”的意思,却可见无论中外,大家都在要求着“老实话”。贝尔纳斯自题这样一个书名,想来是表示他在做国务卿办外交的时候有许多话不便“老实说”,现在是自由了,无官一身轻了,不妨“老实说”了——原名直译该是“老实说”,还不是“老实话”。但是他现在真能自由的“老实说”,真肯那么的“老实说”吗?——那位美国客人的话是有他的理由的。

无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容易听到见到的。大家在知识上要求真实,他们要知道事实,寻求真理。但是抽象的真理,打破沙缸问到底,有的说可知,有的说不可知,至今纷无定论,具体的事实却似乎或多或少总是可知的。况且照常识上看来,总是先有事后才有理,而在日常生活里所要应付的也都是些事,理就包含在其中,在应付事的时候,理往往是不自觉的。因此强调就落到了事实上。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实话”。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也如此。有些时事评论家常说美苏两强若是能够,肯老实说出两国的要求是些什么东西,再来商量,世界的局面也许能够明朗化。可是又有些评论家认为两强的话,特别是苏联方面的,说的已经够老实了,够明朗化了。的确,自从去年维辛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名提出了“战争贩子”以后,美苏两强的话是越来越老实了,但是明朗化似乎还未见其然。

同类推荐
  •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随笔集,全书分“忆往事,抒情怀”“看世界,散怀抱”“觅情趣,悦心智”三部分,收录了作者历年来发表的各类文章50余篇。既有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也有对人物和风景的描写;既有感性抒发,又有知性叙述。弘扬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牌戏人生

    牌戏人生

    人生如牌戏,发给你的牌代表决定论,你如何玩手中的牌,却是自由意志。本书收录了作者几十篇随笔、杂记。这些文章,记录了我们这位著名翻译家生活中不平凡的脚步。尤其是本次增订,又增加了作者在抗战最后两年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其他两篇忆人文字:续完了《出亡记》,增补了《我在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两年》《往事——回忆孙用》《心中的大佛》等篇目。能更好地突出作者创作、翻译、旅游、收藏、摄影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一以贯之的是他“牌戏人生”的“任意”的人生理念。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
  • 黑白斋读书录

    黑白斋读书录

    全书分为四辑:“线与面”收录了作者近年来以长篇小说为主对军旅文学重要现象、重大问题的发言;“问与答”是作者与学生关于军旅文学的访谈;“人与书”收录的文章记叙了许多军内的师友名。“序而跋”收录了各种序跋。
  • 妆点三国:倾城多为英雄误

    妆点三国:倾城多为英雄误

    《妆点三国:倾城多为英雄误》从描写三国女性出发,全书以汉末、曹魏、蜀国、东吴等历史阶段为线索,以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将各章串联起来,以三国的英雄往事为连接点,涵盖了三国中所涉及的绝大部分女性人物,既揣测了三国女子的爱情,又记录了三国英雄的轶事。故事情节中穿插了汉乐府、古诗词,对一些固有的事实进行了新颖、另类的解读。
热门推荐
  • 百世丑女

    百世丑女

    她对他一见钟情,以为自己成功的勾引了他,最后才发现,她才是被玩弄的那一个,他根本没爱过她!被他伤害,她选择把他忘掉,意外之下还成了世界上最丑的女人,还在这种情况下再次与他遇到,相识,再次被他伤害。当他知道她就是自己心尖的那个人时,后悔莫及,发誓要追回她。
  • 沿途:久伴

    沿途:久伴

    这不是真实的故事,我只是个编故事的人。不喜勿喷
  • 那些年我们在当兵

    那些年我们在当兵

    没当兵后悔一辈子,当兵后悔两年。真是这样吗?‘那些年我们在当兵’让您真正了解最真实的中国军人!‘那些年我们在当兵’让您真正体会最基层的军旅生涯!‘那些年我们在当兵’让您真正感受最普通的部队生活!
  • 社神

    社神

    《礼记·郊特牲》:国中之神,莫贵于社。上古之时,有太社、皇社、国社、侯社、置社,又有乡社、里社、私社,上至王侯大夫,下至百姓万民,无不立社以祭。《搜神记》载,周显王三十二年,宋大丘社亡;汉昭帝之末,陈留昌邑社亡.近世以来,社神从五祀之一沦为路边的矮屋土丘,人们对大地的信仰降至了最低点。黄土,小镇土地庙的祭祀庙祝,修道弃徒,如何维护社神的荣耀?如何抵挡来势汹汹的妖魔鬼怪,护持一方百姓平安?大地的荣耀,不容亵渎!QQ群:91516509希望能多多交流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作为一部区别于其他关于《论语》注疏的重要著作深受大家的喜爱。我本人在整个阅读中也是受益匪浅,于是根据《论语》的篇章及其南怀瑾大师的讲述,结合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新的研读,可以说是一部关于《论语》在为人处事,尤其是商业社会管理方面的启发性文章。
  • 暗光澈恋

    暗光澈恋

    在这个世界里,有三个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PS:这三个人纯属虚构,在现实世界没有,只有在我的小说里有,当然至高无上的权利,也是虚构的!现在是21世纪嘛!)他们是——北爱爵:北爱圣,南冷爵:南冷习,西怜爵:西怜隐。他们隐藏自己的身份,只有适合的时候才会告诉世人。当然隐藏时,适时的权利也是要有的,他们是各大国际跨国企业的董事长。他们会发生什么事?两个不同性格的男孩和多重性格的女孩会向我们演绎怎样一个华丽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梦中奇侠

    梦中奇侠

    赵阳偶遇奇梦梦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各种奇异之事的世界他在梦中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店小二这里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真实的体验然而这梦中却时时充满了危险使他一次次陷入必死之局为了破解死局赵阳不断在梦境和现实中不断充实自己全都是为了获得扭转命运的力量
  • 重生之灰姑娘

    重生之灰姑娘

    她是普通高中的一名普通女生她是贵族高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或许是因为两人相同的名字,或许是因为两人正好门对门的学校,又或许什么都不是,只是命运不小心打了个盹儿一场车祸,让她莫名重生在了那个只能仰视的小公主身上初入上层社会的胆怯,一步步揭露出来的不堪和无奈,还有迫于无奈被放弃的即使不和谐,起码还算完整的家庭她,又该何去何从……
  • 地狱闪盘

    地狱闪盘

    重生的易平得到失落的传和一枚来自地狱的闪盘。他踌躇满志的时候,突然发现,古老的技击之术已经跟不上时代,黑暗物质的出现,让他束手无策……地狱狱使者交流群QQ:474460897
  • 净魂少女之死亡信件

    净魂少女之死亡信件

    叶浅浅收到神秘信件的指引只身来到J大,未曾想过一踏进这里就陷入了恐怖的深渊,神秘的引魂女孩,谜一样的年轻学长以及拥有驱鬼法术的年轻男女,他们究竟是什么人?揭开重重迷雾,她终于见到了那个亲手杀了她父母的人,但是那个人却在临死前告诉了她一个秘密,一个让她不愿相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