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0400000023

第23章 奖给孩子的“冰淇淋” (1)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

——西格莉夫人

聪明的父母总是能将一些特殊的活动与良好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大约十年前,我与高中的一些朋友共渡了一段时光,他们有三个不同年龄的孩子,一天晚上,我们一起加人孩子们的“队伍”出外吃冰淇淋,深夜时分,等到孩子们都上床睡了,我们开始讨论为人父母之道,当阿尔伯特征求我的看法时,我说:“永远别忘了和孩子一起去吃冰淇淋。”

我解释说我们能与孩子们坐在一起吃冰淇淋是一次很好沟通的机会,成功的父母总是能将一些特别的小事情与良好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你今天表现得好极了,妈妈和我要带你出去吃冰淇淋。”你甚至可以再特别些“今天你表现得特别出色吗?让你妈妈与我都感觉自豪?要知道当我们感觉良好时,我们喜欢为你做些特别的事情,孩子!”

我并不是建议任何孩子们表现良好的时候,都要往他们的嘴里塞满甜食,事实上我认为父母应该在奖励孩子时尽量避免过渡的开销。

有许多办法可以让你与你的孩子渡过美好的一天,比如一起出去吃顿晚饭,看场电影,甚至骑一下午的车子,如果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呢,别想出去吃冰淇淋啦!

别忽略了特别活动的作用,我总是发现,那些能管好孩子们的老师都特别善用各种各样的活动。老师们这样说:

“丹尼,今天上午的数学课你学得很努力,帮我把这些本子拿到办公室去。”“吉拉,你在阅读上帮了杰森的大忙,来帮我发发这些卷子吧!”有次一位老师说:“波斯,这个下午你做得都很开心,我奖励你站在最后一排,在我们上完艺术课时关掉这儿的灯”。这位聪明的教师利用了“最后一排”居然还给了孩子一种奖励。如何活用激励法

游戏激励法是孩子们都期望的,玩电马游戏啦,通过电话聊天啦,与朋友出外游玩啦。运用游戏激励法应这样:“先做功课,然后再玩”,“玩电子游戏前,把屋子打扫干净”,“看电视前将功课做完!”记住,在这个过程中,别被孩子诸如:“好妈妈,看完电影我就学习”的承诺轻易地“打动”。

在孩子赢得一次活动机会的时候,也别忘了表扬他们:“我希望你对赢得的这次额外看电视的机会感觉不错!”重在强调你对他的表现满意而不是因为他赢得了看电视的时间,同时你也要尽量参与孩子的活动,注重孩子的各种活动;比如看孩子打一场比赛是很有趣的,要是争取让孩子与父母打比赛更有趣。

有许多活动可以做为奖励孩子的办法;比如晚睡觉,在朋友家过夜。几年前,安东尼全家出去看电影以庆祝父亲节,孩子安东尼问父亲:“什么时候是哥哥节呀?世界上有母亲节和父亲节,为什么没有哥哥节呢?”结果呢,他们家里现在就有了一年一度让人吃惊的“哥哥节和妹妹节”,他们的父母为每个孩子做了一点特别的努力。

在将奖励与良好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时要小心,别把每一件小小的活动都摆在孩子的鼻子底下,那会误导他,孩子会理解成:只要表现好些。就一定有奖励,而不理解父母是在通过奖励的方式促动他去不断地完善自己。他将只满足那些奖励,日久天常就会逐渐养成一种工作就要回报的态度。你必须顺其自然地将一些有趣的活动与孩子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你也不能让他认为每一次他表现良好,就会跟随一次奖励,孩子需要知道良好的行为很重要,因为那是对的。

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表扬,如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说“你真行!”、“你真棒!”可以使孩子增加自信心,促进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形成。但是常常会有家长说,我对孩子进行了表扬和奖励,但是孩子还是没有进步,反到让我别表扬。这是怎么回事呢?家长如何运用奖励呢?

按照强化理论,在孩子的正确反应或良好行为之后及时提供奖励,会增强孩子此类反应或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那么家长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奖励标准。也就是说以什么作为奖励孩子的标准?就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言,是以孩子的考试分数的高低来奖励,还是以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来奖励呢?考试分数的高低固然反映着孩子的学习效果,但是每次考试的平均数可能都不一样,也许这次考试的平均分高一些,下次考试平均分低一些。而且分数相差一两分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才是更公平的、更合理的标准。

实施这种奖励,需要家长将孩子的当前表现与其过去的表现相比较,进而确定其努力或进步的程度。

2、奖励要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指向孩子的人品。奖励时只是针对孩子某一行为的良好效应,即就事论事。所谓对事不对人。

3、根据强化理论,奖励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及时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当孩子表现出了好的或者家长所期待的行为,要马上表扬,及时的表扬和才能更有效,对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

4、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而不能盲目地指向一般反应。例如:孩子作完作业后,把书桌收拾干净、摆放整齐;家长不妨这样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为你高兴。表扬越具体明确,孩子就越容易理解,并且重复这一行为。

5、奖励要注意指导孩子注重自己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注重与他人作比较,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注重竞争。

6、要注意奖励的方式。运用奖励重要的不是奖励的数量,而是奖励的方式。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要表示真诚的祝贺。有时不一定非用语言不可,有时父母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喜悦的眼神就够了。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口头表扬能同时给他一个吻,一次拥抱或者其它的身体接触,效果将做好。而大一点的孩子的习惯表扬的方式含蓄一些,可心领神会地向他们眨眼睛,或者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他做的不错。

因此,家长不断地尝试,有意留意哪一种表扬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更好,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奖励效果。

奖励的方法是多种样的,最基本的可以分为两大类: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孩子的教育,应以精神奖励为主。但也要有适当的物质奖励。

一般地说,三岁前的孩子,经验很少,他们对某些精神奖励方式缺乏认识和体验。因而更看重他们所熟悉的某些物质奖励手段。比如,好吃的糖果、点心,漂亮的玩具等。为了表彰他们的良好行为和品质,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可以适当多用这些类物质奖励的手段。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能接受精神奖励的方式。某些精神奖励手段,只要是儿童能认识和体验的,他们完全可以接受。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增加精神奖励的成份,并最终过渡到以精神奖励为主要奖励手段,例如,从三岁左右开始,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不一定给予物质奖励,可以采用如下手段:答应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带他到户外或公园去玩。和他一块做游戏或下棋等等。孩子入学后,对于其良好的品德表现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奖励他一些有趣味的书,或者其它能将他的兴趣引向智力和动力的物品。这样就可以体现以精神奖励为主,并把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结合起来的原则。切忌用纯粹的吃喝或金钱奖励孩子。

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小考得一百分,给一角钱。大考得一百分,给一元线,用金钱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是极坏的手段。有的家长无原则的许愿,只要孩子学习好,就给他买这个,买那个,请他吃这个、吃那个,这往往促成孩子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带来不良后果。同时,奖励要及时,但不宜过于频繁或雷同。

奖励常常比惩罚更有效。

小约翰·洛克菲勒,全世界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洛克菲勒共有5个儿女,家庭财力远非普通人家可比,但他对儿女的日常零用钱却十分“吝啬”,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因年龄而异: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期1元,12岁以上者每周2元,每星期发放一次。

他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还可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同时,孩子们能做家务事还可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得1角,逮住一只耗子得5分,背菜、垛柴、拔草又能得到若干奖励。

后来当副总统的二儿子纳尔逊和兴办新工业的三儿子劳伦斯,还主动要求合伙承包全家人擦鞋,皮鞋每双5分,长筒靴1角。当他们11、12岁的时候还合伙养兔子卖给医学研究所。

儿女们外出上大学后,洛克菲勒规定他们的零用钱与一般人家的孩子不相上下,如有额外用途必须另行申请。喜欢吃喝玩乐、交女朋友的四儿子温斯格普有一次欠了账还不了,因为父亲坚决不予理睬,只得向大姐暂借救急。后任大通国民银行总裁的小儿子戴维,读大学时,也一样恪守家规。有一次放假回纽约,同行的一位同学看到他在记账:这罐饮料多少钱,那道菜多少钱,都感到十分惊奇。

洛克菲勒由于宗教信仰自己不抽烟,也不赞同儿女们抽烟。规定20岁以前不抽烟的儿女可得到2500美元的奖金。当他发现大女儿巴博抽烟后,劝她戒掉未成,就毫不客气地取消了这笔奖金。

这个伴随有明确奖励措施的家规,传授给了孩子金钱的意义,以及怎样明智地花钱。同时,在金钱的激励下,孩子学会了节制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了一个目标而自律。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从中得到教诲:要为有价值的事情而奋斗。

朋友,你的家庭是否也有一些明确的家规,奖励并强化那些良好的行为呢?

“强化定律”的基本意思是:一个产生了良好效应的行为,将会重复出现。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他就会倾向于重复这个行为。相反,如果某个行为产生了这个人不喜欢的后果,他就会倾向于减少或终止这个行为。比如:沙莉某天穿了一件与众不同的新裙子。相反,如果新裙子引起同伴们的嘲笑,那她今天倾向于不穿这条裙子。可以说,奖励是正向强化,而惩罚是负向强化。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说家长要奖励和惩罚并用,但聪明的家长如果能够善用奖励,其效果可能要比惩罚好得多。

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更高的责任心,但是,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一位母亲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自觉地每天刷牙,或者主动收拾自己的衣服,或者讲究用餐礼节呢?如何教会他更加负责地花钱?如何解决孩子不断迟到的问题?为了让孩子改掉那些令人讨厌的习惯,比如无所事事、马马虎虎或者是明显的懒惰,父母能做些什么呢?

同类推荐
  • 12~15岁儿童家长手册

    12~15岁儿童家长手册

    本书是一部介绍儿童早期教育的指导书。专供社区家长使用。本书的宗旨是,贯彻实践指导性的原则,阐明在当代儿童教育理论指导下,如何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和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本书全方位剖析父母的各种习惯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中涵盖在孩子面前绝对不能做的8件事、与孩子平等交流的7种方法、打造完美性格孩子的6点要素、培养孩子生活好习惯的6个理念。
  •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本书作者马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少卫生学系副主任。作者根据婴有儿生长发育特点和中国国内婴儿养护经验,详细讲述了孩子从出生到3岁新手父母将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养育问题。“宝宝的发育与进程”“宝宝的科学喂养”宝宝的常见疾病题”“新手爸爸行动指南”“连线育儿专家集锦”。其文中讲述的宝宝发育特点和养护方式极具中国特色,是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
  • 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智慧妈妈育儿经验谈系列三部,这个系列从过来人的角度,为正在迷茫的年轻爸妈们指点迷津,理清思路,提出建议。别人的经验可能不是最好的教育,但是你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思路。
  • 时尚女性生活——怀孕与优生指南

    时尚女性生活——怀孕与优生指南

    健康的青年男女结婚后,大部分妇女都会怀孕,孕育新的生命,即人们常议论的“生命的奥秘”。究竟受孕怎样开始的,妊娠又经历了哪些过程,只有正确了解这些问题,才会真正懂得这是健康女性所具有的生理现象。本书从孕前常识、优生优育等生理问题和婚育政策开始,在内容上逐步揭开孕育新生命的奇迹。
热门推荐
  • 豪门养媳:过把痴情瘾

    豪门养媳:过把痴情瘾

    小时候总爱粘着他的小女孩如今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女人。虽然高兴,但是富养的她有着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脾气,这是叶淮城最看不惯的地方,可撕下她的那层伪装的外衣,却是一颗脆弱害怕被抛弃的心灵。“总裁,太太在打陈小姐。”“打!打了我负责!”【我也曾想放下浪荡成性的外衣,过一把痴情的瘾。】【爱到深处是卑微。】
  • 直播之打造史上字数最多的书

    直播之打造史上字数最多的书

    本书旨在,打造起点字数最多的书,本书旨在,打造一天更新500万的字数的书!(好吧,以上纯属扯淡……请各位闲得蛋疼的读者大大强势围观!)(嗯哪,就是这样~~~~)(看到的,请点击收藏,围观神话的诞生!)
  • 香烟的寂寞

    香烟的寂寞

    我叫水印,眼角下有颗银白色的泪痣,有人说长泪痣的女人一生难以幸福。我确实从开始便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神经质的妈妈也在一次意外中堕楼身亡。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起起伏伏……
  • 绣像红灯记

    绣像红灯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银河录I

    银河录I

    一个种族跨越了两个宇宙的生存历程。曾经他们无比的强大,甚至自负的试图对抗永恒的造物主,但这注定是失败的。当生存的宇宙,被一个造物主口中所描绘的怪物不断的吞噬后。他们明白了这一切已经不是自己所能抵挡的了的了。随后他们花费了数百万年,以举族之力打开了本不应存在的宇宙壁垒。然而最后却只有不到亿万分之一的人从这儿逃离了出去。造物主会最终放过这个敢于触动天威的种族吗?故事才刚刚开始。你将进入一个宏大的世界。
  •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 重装出击

    重装出击

    “相信你的战友,单兵作战,你可能成就英雄的美名,但齐心合力,你们将谱写新的传奇。”泛美联邦折叠空间技术的失败使得一种未知的宇宙生物大规模的入侵地球,为了抵抗外星人的入侵,人类发明了战甲,虽然通过艰苦的努力将外星生物赶出了自己的家园,但从未彻底消失的它们却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地球的安全。
  • 九生缘花开彼岸时

    九生缘花开彼岸时

    他战火逢生,直到那一刻,便懂得了珍惜。他武圣扬名天下,玄功镇海四方,论修为,万年神王皆不能自封,论灵力,天下修士皆甘拜,吾为天下仙侠似肝胆,九转昆仑逆乾坤。他就是——琅月轩。
  • 一个半

    一个半

    第二次的选择,第一次的剧情,第二次的走向。
  • 武界将师

    武界将师

    楚冲说:因为我来了,我便来了,就是那么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