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7500000021

第21章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2)

(1)“自然的质”。“自然灵魂”是“主观精神”发展的最低级的阶段,这时候,“自然灵魂”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外在于自己的任何对象,而是把任何都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即使是外界环境对“自然灵魂”所作出的任何具体的规定性,“自然灵魂”也不是把它们当作外在于自身的东西,而是把它们当作自身固有的规定性,是自身固有的“自然的质”。黑格尔认为,“自然的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说明:首先,灵魂所具有的质的差异是和气候、季节、一日之间的差异有相应的关系的。黑格尔说:“灵魂参与一般行星的生活,感到气候的差异、季节的变换、一日之间的周转等。”黑格尔也正是要说明,灵魂所具有的质的差异是和气候、季节、一日之间的差异有相应的关系的,不一样的气候、季节等因素对灵魂的形成意义上的特性有相应的决定意义,灵魂的具体特性所体现的也正是影响它特性所形成的气候、季节、一日之间的差异等因素。例如,黑格尔又说,“动物本质上生活于对它们的同感之中,它的特性和它的特殊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完全依赖于这种同感,并且总是或多或少依赖于这种同感”。其次,灵魂体现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上主要决定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黑格尔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灵魂具体的特性的形成,从而形成种族之间的差异;不同种族之间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差异的,都是平等的,如果真的存在不同,那也只是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的。黑格尔说:“人自在地是有理性的;一切人的权利上的平等的可能性就在这里,——坚持区分有权人种和无权人种,乃是毫无意义的。”黑格尔不承认种族之间有任何不平等的可能性。再次,人的灵魂因个人的气质、性格等因素而存在差异。黑格尔认为,人的灵魂(这里所指的灵魂当然还是指“自然灵魂”)会因为每个人的气质、性格等因素而存在差异,但是这里所讲的气质、性格等因素都是自然赋予的。当然,人的气质、性格虽然是自然赋予的,但是,它们也会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因受到教育而更加完善。

(2)“自然的变换”。“自然的变换”是“自然灵魂”发展过程中相比较于“自然的质”更高的一个阶段,指的是灵魂作为个体时所具有的多样性。其实,灵魂并不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更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个体的概念。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个体的灵魂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和整体绝对一样的灵魂特征呢?并不是这样的,黑格尔认为,灵魂作为个体时会表现出自身的个别性,众多的个体灵魂表现出来的灵魂是多样性的,这就是“自然的变换”的结果。“这种多样性是始终惟一的主体的各种变换,并且是它的发展的各个阶段”。个体灵魂的差异性首先表现在灵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个别性的差别,例如,一个人在“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自然灵魂”的多样性:“童年”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开始阶段,精神上处于模糊的混沌状态;“青年”阶段是一个人真正开始人生的重要阶段,精神状态只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中年”阶段是一个人开始成熟并逐渐沉淀的阶段,精神状态开始逐渐接受现实,安于现状,对现实世界、理想以及人生会有一个合理的理解;“老年”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最后阶段,精神开始完全实现客观性的统一。其次,灵魂的个别性表现为“性的关系”,这是一个个体灵魂发展的相当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每一个个体都开始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对立方,都会尽力在各自的对立方中寻找自己,从“性”的角度实现自己的灵魂,例如,黑格尔说,“性的关系在家庭中获得它的精神的和道德的意义和作用”。最后,“自然的变换”还表现为“睡眠和觉醒”,黑格尔认为,“自然灵魂”由于自身包含有“自然的质”和“自然的变换”,从而使自身和自身所包含的内容之间产生了区别,“觉醒”就是个体性认识到“自然灵魂”自身和它所包含的内容之间的区别的活动,这也叫做“灵魂的觉醒”;相对于“灵魂的觉醒”,“睡眠”指的是一种意识活动,是指回复到无区别的灵魂自身的活动。

(3)“感受”。“感受”是在“睡眠”和“觉醒”的基础上的。黑格尔认为,“睡眠”和“觉醒”是不能分开的,两者互相转化,“感受”就是“睡眠”和“觉醒”的统一。一方面,“感受”面对的是直接的现成的东西;另一方面,“感受”所面对的直接的东西会在一定程度上否定自身的“直接性”,进而成为“理想中的东西”存在于灵魂之中。之所以说“感受”就是“睡眠”和“觉醒”的统一,正是因为“感受”会在感受有差别的东西或直接物中回复到自身,并最终实现有差别与无差别的统一。

2、“感觉灵魂”

相比较于着重表现灵魂活动的被动方面的“感受”,“感觉”更强调灵魂活动的主动方面。当“自然灵魂”发展到能够自我感觉时,它就开始摆脱自然的规定了。因此,在“感觉灵魂”里,灵魂表示出感觉活动的自我性和主动性。“感觉灵魂”又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直接性中的感觉灵魂”。“直接性中的感觉灵魂”是“感觉灵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感觉灵魂”还处于直接性阶段,还没有真正地实现出来。即在这个阶段,“感觉灵魂”还不是真正的主体“我”在进行“感觉”,而是“我”受制于另外一个主体而进行的感觉活动。黑格尔在论述“感觉灵魂”时举了很多例子,例如“心灵感应”之类的奇特的心理活动。黑格尔把控制和指挥其他灵魂的主体叫做“感觉灵魂”的“守护神”。

(2)“自我感觉”。“自我感觉”是“感觉灵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作为灵魂主体的“我”不是在其他主体的灵魂中进行“感受”,而是在自己的灵魂中进行“感受”。黑格尔认为,“自我感觉”就是指“灵魂”作为个体已经能够区分自身与它的各种感觉;“灵魂”作为主体不仅仅能区分自身与自己的各种感觉,并且还能够把自身的各种感觉作为自身的感觉设定在自身之内,并最终使自己结合为一个主体的“单一体”;黑格尔认为,这个“单一体”就是“自我感觉”。

(3)“习惯”。“习惯”是“感觉灵魂”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黑格尔认为,当“感觉灵魂”发展到“习惯”阶段,一方面,灵魂主体——“我”沉浸在各种特殊的感觉中;另一方面,各种特殊的感觉都已经不再盲目,而是每一种特殊的感觉都有了自己存在的印记以使得自己与其他的感觉区别开来。说得更清楚一点,在“习惯”阶段,灵魂已经具有了某种“普遍性”或者“重复性”;“习惯”就是贯穿在各种特殊感觉中的抽象的“普遍性”或者“重复性”。正如黑格尔所讲,“灵魂使它自身成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存在,而且把各种特殊的感觉(和特殊的意识)归结为它的存在的单纯规定。这就是习惯”。总而言之,有了“习惯”,灵魂便可以对自己的各种特殊的感觉应对自如,人的各种活动也因此能够更适应外部的环境,更加自由地在自然界中生活。

3、“现实的灵魂”

“现实的灵魂”也被称为“实在灵魂”,这是“灵魂”发展的最后阶段,也可以理解为“灵魂”发展的完成阶段。那么,黑格尔是如何论述“现实的灵魂”的呢?黑格尔认为,“现实的灵魂”是“自然灵魂”和“感觉灵魂”的统一体。如果把“自然灵魂”理解为“灵魂”的内在属性,把“感觉灵魂”理解为“灵魂”的外在属性,那么,“现实的灵魂”也可以理解为作为灵魂的外在属性和内在属性的统一。但是,黑格尔论述到这里的时候仍然没有脱离客观唯心主义,他认为,灵魂的内在属性“自然灵魂”和灵魂的外在属性“感觉灵魂”虽然在“现实的灵魂”中达到了统一,但是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灵魂的内在属性(即自然灵魂);灵魂的外在属性决定于内在属性,受内在属性支配。因此,灵魂可以主宰整个自然的“上帝”,自然只是灵魂自我外在化的客观对象。

意识

意识是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在意识“阶段”,出现了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体,而这里的客体还仅仅是意识的“现象”,一切都以意识的“现象”为对象,但仍然还没有使客体成为主体,实现为精神。意识发展的三个小阶段分别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分离,把对象当作异己存在的“意识本身”;经过主客对立的克服,把对象当作自身的“自我意识”;最后达到主客体的统一、对象和自身统一的“理性”。

意识是主观精神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意识是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对象。黑格尔认为,精神意识还处于灵魂阶段的时候,灵魂在其内容之中的存在是潜在性的,“灵魂”的内容就存在于“灵魂”之内。但是当精神意识发展到“意识”阶段的时候,精神意识就完全摆脱了自然的束缚。在意识“阶段”,出现了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客体,而这里的客体还仅仅是意识的“现象”,一切都以意识的“现象”为对象,但仍然还没有使客体成为主体,实现为精神。

意识发展的三个小阶段分别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分离,把对象当作异己存在的“意识本身”;经过主客对立的克服,把对象当做自身的“自我意识”;最后达到主客体的统一、对象和自身统一的“理性”。

1、“意识本身”

“意识本身”是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所谓的“意识本身”,即指以异己的外在的“事物”为对象,是对于外部客体的意识。它通过“感性意识”、“知觉”和“知性”的发展,逐步把握了事物的普遍性(即共同本质和法则),但“知性”所把握的仍然是独立于主体之外并同主体相对立的普遍性,只有到了“自我意识”的阶段,普遍性的对象才是主体自身。

(1)“感性意识”。“感性意识”并不难理解,它是意识发展的直接性阶段。“感性意识”对它所认识的对象是单纯的,最直接的,是一个完全符合表象的、外观的东西。正如黑格尔所说,“感性意识只认对象为存在着的东西,为某物,为实存着的东西,为单个的东西,等等”。至于它所认识的对象的内在联系、存在的原因、有什么具体的性质等内在的属性,“感性意识”从不关心,它只要意识它所认识的“对象”存在,它也就完成了任务。黑格尔用了三个“最”形象地概括了“感性意识”的特点:“感性意识”在认识的对象(或者内容)来讲是最丰富的,但是“感性意识”在认识的思想来讲是最贫乏最不值得一提的。

(2)“知觉”。相比较于“感性意识”认识对象(或者内容)的直接性,“知觉”则达到了认识对象(或者内容)的普遍性和间接性。也就是说,不像“感性意识”认识对象那样完全是直接的存在于表象层次,“知觉”的认识对象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个别的、直接的,而是在相互关系中的,有普遍性的,有间接性的东西。在“知觉”阶段,“知觉”的认识达到了知识层面,达到了“意识与对象的有规定的同一性”。

(3)“知性”。“知性”是“意识本身”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知性”接近于“理性”,但是还不是完全的理性,或者可以说还不是“理性”。当意识发展到“知性”阶段时,已经能用一般的法则或者规则来观察自然界,认识对象。“知性”所认识的对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法则”,至少也是“规则”。相比较于能解释万物的“法则”(或者“规则”),自然界的各种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只不过是“法则”(或者“规则”)的表象(或者假象)。

当然,不管是“感性意识”、“知觉”或者“知性”,它们共同的特征都是把对象看成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东西,异己的东西,即使它的最高阶段“知性”也是如此。这显然和黑格尔已有的思想基础不相符合。于是,黑格尔在接下来的自我意识的叙述中通过对意识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回归到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旧轨道上来:认识的对象从本质上讲还是主体自身,这就是黑格尔要在“自我意识”里论述的内容。

2、自我意识

“意识本身”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知性”,“知性”所把握的内容是普遍的规则或者共享,但是这并不是意识发展的最高境界。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他的哲学最终要回到客观存在自身。“自我意识”就是意识发展的更进一步的阶段,“自我意识”所把握的对象是主体自身,是对自我的认识。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意识本身存在的真理和依据。实际上,对于其他对象的意识,也就是对自我的意识。在黑格尔看来,从“意识本身”到“自我意识”,也就是个人的意识由对物的认识发展到对人的认识。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为欲望、认可的自我意识和普遍的自我意识。

同类推荐
  • 心动决定行动

    心动决定行动

    人生的成功没有固定之法,但有人从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身上,还是挖掘到了一种决定人生成败的力量——心力。心力是由心动产生的一种智慧型动力,是对人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和权变作用的内在推动,心动决定行动,“心动力”与“行动力”所构成的合力是决定人生成败的根本力量。
  • 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小事和个人素质谈起,围绕着如何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这一核心内容,详细阐述了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告诉读者如何端正工作态度,如何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超越自我,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从崭新的视角对“如何做企业最需要的人”进行了诠释,逻辑缜密、可读性和启发性强。结合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告诉读者如何才能成为企业最需要的员工,为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和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加坚实的前提条件。
  • 中华神童故事(二)

    中华神童故事(二)

    为此,这套故事丛书共精选了众多中国古代名人童年时期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聪明与智慧,能给广大儿童读者以智慧的启迪,中华神童故事系列丛书共分为《中华神童故事(一)》、《中华神童故事(二)》、《中华神童故事(三)》和《中华神童故事(四)》四册。
  • 窗外的风景

    窗外的风景

    为了引导青少年真正走向成功,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启发青少年的成功故事”丛书。本套丛书内容全部精选当代相应的美好故事,用动人的情节指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成功,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为了帮助青少年理解,我们还在每个故事的结束,配上简明扼要的心灵感悟文字,使其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受到启发,励志奋进。
  • 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本书就是为说话时吞吞吐吐的人提供的一本实用指南,力图向你介绍魅力口才对你一生所起到的非凡影响,指明生活中的种种说话艺术,告诉人们你也能口吐莲花。高手,离你有多远。相信你阅读完本套丛书后,你会得到一个答案,不管是近是远,都不要怀疑,赶快加入学习的行列,因为高手,永不言败。相信,很快你就会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高手。最后提醒:未来是高手的天下!
热门推荐
  • 这有毒的修仙日常

    这有毒的修仙日常

    「我们所度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知道你们喜欢打打杀杀,但是这样不好,太暴躁,容易内分泌失调,不如我们坐下来喝口茶,吃个包,老同志意下如何?不行!那就是没得谈咯!是的!好吧,打打杀杀其实我……也是喜欢的!
  • 正义一元论

    正义一元论

    缺乏决断的法治是在制造谎言。世界需要在在场性中落实超越性。为此,一种成功的司法制度,它至少包含诸多层次的一元性。首先是法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国家必须选择相对适应自己民情民风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其次,司法正义应该成为这个国家主权决断的底线与最终标准。再次,法律条款必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能在形式逻辑上互相矛盾,形成多样性标准,以致形成丛林法则。最后,必须建立确保包括弱势个体在内的所有人的自由权利的程序正义体系。
  • 异世大皇朝

    异世大皇朝

    御天亦站在那绝世凶地的黑山之上,看着自己慢慢溃散的身体,脸上面无表情,“我御天亦历经生死磨难,达到凡仙之境,只为能与自己爱人一生相守,如今只有我达到真仙之境,才能破去她体内的诅咒之力,难道这有错吗?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相守终老?为什么......”“既然这天地无情,我便要打破这天地,即便消失于天地之间......”御天亦怒吼,为了心中的挚爱,他必须逆行而上......
  • 萌妃驾到:各各抢着要

    萌妃驾到:各各抢着要

    呜呜,吃饭的时候,只是不小心把个碗摔坏了,就穿越,把碗吃了就更不得了了,好,穿越就穿越,本只想吃喝玩乐的她,却惹上了个腹黑狼。颜轩妮可怜兮兮道“逛青楼行吗?”“行呀~”某爷邪笑道又继续说“你要找小倌,何必那么麻烦呢,这不就有个现成的嘛,刚好本王也饿了”。从此,颜轩妮过上性福又不快乐的日子。
  • 霸道萌妹,你别走!

    霸道萌妹,你别走!

    【小哥哥太帅怎么办?】无形中,上帝早已把他们的命运绑在了一起,几次的见面就已注定她和他此世的缘分。刚到学校没几天,“丫头,做我女朋友。”“不要!”某女极力反抗。某天洛晓冉抱着裴尚煜大哭了一场,他承诺她,“不再让你受伤。”哪天不小心两人相视而笑,“丫头你在笑什么”“没有呀”“你嘴角的欢喜从唇角都挂上了眉梢了”“屁的,没有!”“哦?没有吗?我看看……”某男邪笑着,妖孽的俊颜正在逼近,洛晓冉吓得后倾了身子,险些摔倒,幸好裴尚煜用手拦住了她的腰,奇怪的姿势让她红了脸,“你要干啥啊!”“我看看啊”“唔,放开我”“就不放,让我看看嘛”某男撒娇了!撒娇了!“唔…”猛地洛晓冉唇被覆盖。
  • 孝感动天

    孝感动天

    世上多少痴情母,又有多少无情儿。世上多少母亲无时无刻不挂念自己的子女,可是你身为一个儿子或者女儿,你挂念过你的母亲吗?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大于天。如果连父母的恩德都报不了,我们能做成什么事呢?请看《孝感动天》,一个有关孝子的故事。
  • 神明纪事

    神明纪事

    从天而降可不是什么好的体验,特别是当你不会飞的时候。冒险者,魔剑士,某组织成员,还有一堆诸如此类头衔的青年伊洛斯,正在经历一段从天而降的过程.....也就是坠落。当然,他还有一分钟的时间好好回顾一下过去。(本书可能有微量穿越要素,少量科幻要素等)
  • 棠梨曲

    棠梨曲

    于是棠梨花开之时,相逢,于是棠梨花落之时,不知可否相恋
  • D级危楼

    D级危楼

    陈之夏是一个早慧成熟的少女,她的朋友们,沙鸥剧团的成员,也看上去和普通大学生没有两样。只是渐渐地,她发现了朋友们的秘密。多年以后,陈之夏已经嫁给简行一,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只是突然有一天,她发现了丈夫的外遇。在一层层谜团背后,她找到了第三者,与此同时,陈之夏和简行一对于爱情婚姻的疑问,也在这个巨大考验面前得到了解答。多年前的一场自杀游戏,导致青春彻底垮塌。而丛恕的爱和宽容,也使得所有犯下罪的人能够勇敢的面对自己的过错与黑暗。
  • 皇帝首席秘书

    皇帝首席秘书

    他和风流才子相去甚远,却是万千闺秀少妇心中的白马王子,为了他,公主要出家,太后要改嫁,青楼女子把工罢,只恨名草已有她。他本科举正途出身,却极尽阿谀奉承,即便如此,士林学子把他作为偶像,正直大臣把他当成知己。他不曾位居庙堂之首,却是朝廷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范山皖,游走在权贵间如闲庭信步,一个贫寒之子的传奇人生……——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做过皇帝秘书!书友(非洲救世主)贡献QQ讨论群:109542541,热烈欢迎大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