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8000000022

第22章 《水浒传》里的女人(1)

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男人的戏。在《水浒传》故事里,女性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水浒传》里稍费笔墨描写的女性,又大多是“****”、“****”或其他不良的形象。这既与作者对女性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作者所处的封建统治时代有关。在男权社会中,女人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我们在《水浒传》中可以看到女性有时候就像是物品一样被男人轻易处理掉了。这一点,恐怕连作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尽管如此,《水浒传》中还是出现了少数几个具有正面形象的女性。本章主要用现代的眼光,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女性。另外,水浒一百零八将中也有三位女将,但她们已被男性化了,并且上文也有论述,故不再述及。

潘金莲是“****”吗?

潘金莲是《水浒传》为数不多的女性中用笔墨最多的一个人物,由于在《水浒传》中对潘金莲偷情杀夫等情节淋漓尽致的刻画,潘金莲也在后世读者心目中树立起了“****”这一形象,时至今日,人们仍爱用“潘金莲”来喻指那些对丈夫不忠的女人。潘金莲真的就是一个“****”吗?也许,是到了为潘金莲翻案的时候了。小说中,潘金莲一出场,作者便给她涂抹上了十分光彩的一笔。潘金莲原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出头,颇有些颜色。老而好色的大户要收她做通房丫头,潘金莲不肯,大户不放,又要纠缠她,所以潘金莲只好告诉了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寥寥数笔,却写出了一个有尊严、有性格的女性形象。

大户不能如愿,遂记恨于心,出于报复将她嫁给了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而且不要武大一文钱,反倒赔了些嫁妆,就白白的嫁给他了。武大与潘金莲,真是乌鸡配上了金凤凰,这种强烈的反差会令所有的人都感到不适。就连西门庆得知潘金莲是武大的娘子时,也笑得前仰后合,还十分痛心地说:“好一块羊肉,怎地落到狗口里!”

那么藩金莲到底是一块怎样的“好羊肉”呢?原著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是这样描述潘金莲的:“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得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不管作者以怎样的笔调、语气进行描绘,都不能否认潘金莲是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而武大郎呢?却是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潘金莲嫁给武大郎,这种婚烟本身就是不协调、不般配的。潘金莲的内心感受注定是痛苦的、哀伤的,可又无法抗拒和诉说。试想一下,如果潘金莲嫁的不是武大郎而只是一个平常的人,她的生活也应该是幸福的,她也会知足的,她也绝不会到外面去招蜂引蝶。说不定潘金莲还会成为一名贞妇烈女,这从她反抗大户的威逼中就可以看出。

在那个封建社会,潘金莲也许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潘金莲偏不,她不是一个向命运低头的女性,她显然不会满足于这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她一定有过许多“非份”的想法,所以书里说“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正因为如此,才引得一班狂蜂浪蝶在她家门前挑逗。武大在清河县安身不牢,只好把家搬到了阳谷县。家是搬走了,可是潘金莲的思春之心会因为换了一个环境而归于沉寂吗?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感情世界绝对不会单调、贫乏,对爱情的渴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果然在遇到英气逼人的武松后,她的心扉又被撞击开了。当她得知武松未曾婚配时,当时就想:“不想一段因缘却在这里!”但武松不是轻薄之人,更嫌她是自己的嫂嫂,又怎可动非份之想?在挑逗武松被拒绝后,爱心涌动的她不愿压抑自己的感情和欲望,这时西门庆又乘隙而入,这才有了和西门庆的奸情。当风流倜傥的西门大官人向她大献殷勤、表情达意时,潘金莲焉能无动于衷?对爱的渴望,使她很自然地投进了西门庆这个情场老手的怀抱,使自己的渴望之情得到些许满足。

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应当属于道德范畴,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她并没有犯罪!但是,当她和西门庆、王婆合谋,下砒霜毒死武大郎,“骑在武大身上,把手紧紧地按住被角,那里肯放松宽”时,就完全质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杀人犯,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可悲结局。

所以说,从生命质量考虑,从人性本身着眼,潘金莲悲惨的命运的确令人同情。从今天的观点看,除了杀夫这一刑事犯罪行为,潘金莲的作为似乎无可厚非。因此,潘金莲所谓的“****”形象也该一洗了之了。

阎婆惜为何敲诈宋江?

阎婆惜的父亲是个卖唱的,属于社会三教九流中最卑贱的一层。《水浒传》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是这样介绍的:“从东京来,不是这里人家”。“他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岁,颇有些颜色”,“在东京时,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个行院不爱他”。对阎婆惜的出身、长相、从事的职业都做了简单的介绍。

也是阎婆惜命苦,跟随父亲在山东投亲不着,“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日子本来就艰难,不想阎父又染时疫而亡,得到宋江资助后,将他认作恩人,“做驴做马报答押司”。于是,经母亲撮合婆惜便做了宋江的外室。

尽管出身微贱,阎婆惜毕竟是从东京妓院出来的,是见过世面的人。她对宋江并不满意,这才有了和张文远的苟合。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阎婆惜和宋江在一起,除了被宋江养活糊口外,别无所得。她根本进不了宋家,成不了宋江的妻子,甚至连妾也算不上。阎婆惜在无名无分的情况下,没必要死心塌地地守着宋江。她还得有个依靠,有个最后的归宿。

第二,宋江其貌不扬,甚至有些杀风景。“黑三郎”宋江貌不出众,有几分颜色的阎婆惜怎么可能看得上这么一个人,并与之长期厮守呢?

第三,宋江人在郓城却心系江湖,有他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也许刚开始时,宋江对阎婆惜还有激情,但时间一长,难免失去热情,甚至厌倦,于是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从而冷落了阎婆惜。总之,宋江不能给阎婆惜的太多,而张文远的出现,让失落的阎婆惜有了些许安慰。也许,在阎婆惜的心里早就有了脱离宋江束缚的念头。然而,虽有此想法,却苦于现实无情,离开了宋江,阎婆惜又能去哪里呢?

然而,机会终于出现了,她无意中获得了晁盖等人写给宋江的感谢信,阎婆惜立刻看出这是摆脱宋江的束缚和安定以后生活的最好机会。于是,她鼓起勇气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敲诈宋江。

敲诈一点金子不要紧,还扬言要立马给钱,不然拿着书信去公厅告官。从阎婆惜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很有些小聪明。看惯了曲本的小女子知道“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没有将送来的金子退回的一般规律,也知道“歇三日却问你讨金子,正是‘棺材出了讨挽歌钱’”,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她害怕退回书信宋江再也不会承认,因为在郓城县,宋江的话更容易被人相信。或许,此时的阎婆惜正在憧憬,等拿到金子,立刻回到东京,盘个店铺,招个郎君过小日子呢!可惜,她对宋江一点也不了解,她以为宋江是什么人,和反贼相通是什么罪,其中的分量她不知道吗?以此要挟,打中的正是宋江的要害。她偏要以报官逼迫,宋江能忍受得了吗?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宋江已经到了无路可退之地,要么你死,要么我亡。实际上是她逼宋江杀了自己的。特别是她那声“黑三郎杀人也”更加不明智,正好“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处出。”结果落了个“七魄悠悠,已赴森罗殿上;三魂渺渺,应归枉死城中。”

潘巧云罪该至死吗?

和潘金莲、阎婆惜一样,潘巧云也出身低微,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中,潘巧云之父潘公云:“老汉原是屠户出身,只因年老做不得了。只有这个女婿,他又自一身入官府差遣,因此撇下这行衣饭。”潘巧云呢?“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作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未及一年夫妻。”

出身低微的潘巧云个人命运更苦,初嫁丧夫,再嫁仍未享受到爱情的幸福。杨雄是“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手”,公务繁冗,“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尤其是杨雄其人“心思亦不在女人身上”。嫁个这样的丈夫,拥有这样的家庭,对潘巧云而言,哪有幸福可言。她心里的苦衷,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潘巧云主动勾搭和尚裴如海,主动设定计策,寻找感情依托似乎也是不难理解的。

身处封建礼法的重重制约下,潘巧云不可能东走西窜,有机会结识其他异性。在她的活动范围里,所能认识的便是“结拜潘公做干爷”的花心和尚裴如海。恰好这裴如海又对她倾慕已久,诚如裴如海所言:“我把娘子十分爱幕,我为你下了两年心路。今日娘子难得到此,这个机会作成小僧则个!”一个干柴,一个烈火,相撞怎能不燃?两人私通之后。潘巧云自觉行事,安排和裴如海约会,“因此快活偷养和尚戏耍。自此往来,将近一月有余。这和尚也来了十数遍。”

石秀发现了奸情,告诉了杨雄,潘巧云为了自保,假惺惺在杨雄面前诬陷石秀。且看她是怎样对杨雄说的:“自从你认义了这个石秀家来,初时也好,身后看看放出刺来。见你不归时,时常看了我说道:‘哥哥今日又不来,嫂嫂自睡也好冷落。’我只不睬他,不是一日了。这个且休说。昨日早晨,我在厨房洗脖颈,这厮从后走出来,看见没人,从背后伸只手来摸索我胸前道:‘嫂嫂,你有孕也无?’被我打脱了手。”潘巧云这一说,杨雄能不火冒三丈吗?第二天,就把石秀赶走了。

石秀被杨雄赶走,心里的愤恨自然难消,下决心要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一方面洗刷自己,另一方面为了结义之情。果然,他弄清了事情真相,先杀了报讯的头陀。再杀了淫僧裴如海。裴如海作为出家之人,应绝七情,灭六欲,可他却淫心不死,以色情之事为乐,结果被发现奸情的“拼命三郎”石秀给宰了。裴如海终被石秀所杀,亦合情理。只是也搭上了那个报讯头陀的性命。

事情到此本该就了结了,可石秀却不依不饶非要设计将潘巧云哄骗到翠屏山上,让潘巧云自己说出奸情,然后怂恿杨雄杀了潘巧云。杨雄杀潘巧云的确够狠毒,够残忍,如书中所云:“杨雄指着骂道:‘你这贼贱人,我一时间误听不明,险些被你瞒过了!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我想你这婆娘心肝五脏怎地生着,我且看一看!’”杨雄骂完,随即“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拴在包裹里了。”

潘巧云之死,来自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在石秀。在石秀看来,潘巧云与裴如海私通,就已是罪不容恕,更何况还对自己诬陷,更是罪该万死。为了一泄心头之恨,他先杀了裴如海,进而唆使杨雄杀了潘巧云。

其二是在自己本身。作为有夫之妇,岂可与和尚通奸?何况自己的丈夫“十分豪杰,却又好汉”,比不得潘金莲的武大郎,没有半点男人味,所以才与人勾搭成奸。更何况她也十分清楚,自己的丈夫不是好惹的,绝不是武大这样的懦弱之辈,这无异于“大虫口里倒涎”。事情迟早是会暴露的,为了贪得一时之欢,却害了自家性命,也不值得。

其三是在杨雄。上面说了杨雄乃是一豪杰,岂可容忍自己的老婆去偷人?在江湖上混是很注重名节的,既然自己老婆的事已被人知晓,如果视而不见,岂不是成了缩头乌龟,这只会被江湖豪杰们耻笑,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江湖上行走?只有一刀杀之,而且要杀得酣畅淋漓,手段残忍狠毒,才能挽回一点江湖豪杰的脸面,才能不失“做个好男子”。

但是,潘巧云也有可恕之处,罪不至死。

其一也是在石秀。有句话叫“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对于潘巧云为了自保而对自己的诬陷,石秀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事实总归是事实,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到时候,杨雄自然会心知肚明,和自己重续兄弟之情。况且已杀裴如海,连伤两命,既洗刷了自己的清白,又对潘巧云是个警醒,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何必要对一个妇人,穷追不舍,还要下此毒手,方泄心头之恨?既使有仇恨,也罪不至死,何况她还是自己的嫂嫂。做人总得要有点怜悯之心,观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仗义行为,绝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而且起初他也只是要杨雄将潘巧云诱至翠屏山对质,“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许与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怎么后来反倒还要怂恿杨雄对一个妇人去下毒手?

同类推荐
  • 一个孩子的战争

    一个孩子的战争

    我们不仅仅是为儿子写,也是为与儿子同龄同代的孩子写,为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几千万个中国家庭写。从表面看,儿子从一个优秀的学生滑落到“另类学生”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而实质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失误,这种滑落从儿子出生不久就开始了,无数失误的因累积成了“问题”的果,认识到这一点,我和妻子用了十六年的时间。什么时候,中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阻遏住了“重点”、“示范”的泛滥,什么时候废除了各自为政自立标准花样百出的金钱择校,废除了学生人格的分级、分层,才算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正义,中国的教育改革才会有根本性的突破。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美。鲁迅先生曾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也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乐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情真总有动人时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情真总有动人时

    本作品集是在对作者近几年已经发表的散文进行筛选后的精编结集,既保持内容丰富而不繁杂,又力求散文形式的多样化。
热门推荐
  • 逃之夭夭:贫穷女皇

    逃之夭夭:贫穷女皇

    女主角刘卡卡是一个穷的一塌糊涂的峡谷,穷的一塌糊涂的国度,穷的一塌糊涂的女皇。当两个世界上最强的男人,遭遇一个世界上最胆小怕事的女人。两个英俊潇洒、年少多金、帅气逼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男人,遭遇一个鸡毛蒜皮、斤斤计较、罗里吧嗦、贪生怕死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王之王

    神王之王

    他出生之时,天界异象,预示非凡人生!惨遭家变,被废灵根,成为落魄少爷!泯灭中重生,雪神山奇遇,修炼功成!一界之主成为他的荣宠,诸界神王成为她的徒子徒孙。面对无尽愤怒杀,他一次次蜕变;面对万千仰视的存在,他一步步登上巅峰!
  • 神圣死灵法师

    神圣死灵法师

    灵修界千百年来第一个仙魔双修并同时达到顶峰的罗杰因为强行入魔,同时引来天劫和魔劫,最终灵魂穿越,来到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并且同时融合光明与黑暗两种能量,成为了一个死灵法师中的异类,游走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边缘……
  • 独尊八方

    独尊八方

    少年楚天隐,自幼被人暗算,成为废体,寄人篱下。长大后偶的奇遇,纵横八方。
  • 烈焰鬼丸

    烈焰鬼丸

    这是魔界、神界、冥界、阴界,人界相互争斗的故事,一个神秘组织,一个伟大计划。他企图征服所有的位面,一场杀戮的斗争,经过了血雨腥风的洗礼,有人得到,有人失去,数年之后,那个计划依然在暗处悄然进行着……为了自己,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 九尾狐:妖男不要啊

    九尾狐:妖男不要啊

    大明宫的九重宫阙下,千年不散的幽幽月影里,九尾天狐的身影宛如绽放在大唐的盛世莲花。那一次那一世,她是青城女道,他则是为修道人所不齿的九尾妖狐。宿命地遇上他,绝望地爱上他,疼痛地亲手封印了他…她死去,他却纠缠而来,一世世找到她。却终究背负天谴,他含笑死去、灰飞烟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琴舞风云系列之尸气纵横

    琴舞风云系列之尸气纵横

    一把魔琴害得他家破人亡,没有爹娘,没有了银两,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过着不是人的生活。幸好老天不欺善人,让他遇上了两个一生都往不了的恩人--海善神僧、铁鬼脸李百变。从此,他的人生有了极大的转机。这十来岁的人生让他经历了从天堂掉下地狱,又从地狱飞上天堂,太玄妙了。十年后,为了报仇,他练就神功,最终为死去的父母雪恨。但是在爱情里他却遇上了难以下手的选择。是听义父母的遗训,还是选择自己的挚爱?有谁可以帮出某测略?
  • 惑君心之妖后不好惹

    惑君心之妖后不好惹

    她是他一辈子唯一的深爱,爱至骨髓,永不负心。深冬寒梅,那种香是她记忆中最美的回忆,那是他身上的气息,有谁会记得当初的诺言,那个答应她为她每年种梅的诺言。如今梅已成林,佳人何处?
  • 萨菲罗斯无限游

    萨菲罗斯无限游

    一个普通的伪宅,梦想只是得到一个完美的身体,梦想实现了,但是,身体却太过于完美。。。。。。。。。
  • 我梦我爱过

    我梦我爱过

    回忆有时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只是除了回忆,我还拥有什么……《我梦我爱过》其实去年已经开始写了,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来整理,现在公开出来,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地方写得很啰嗦,不要笑话,因为我写的都是真实的经历,并没有扭曲、虚假、做作或夸大事实,文彩也不太好,希望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