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61000000015

第15章 佛看人生(6)

在度生中不能有度生相。经上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广度一切众生,却不能位于度生相,不能有能度的我相,所度的众生相,菩萨如果在度生时尚有我相众生相,就没有资格称为菩萨。

在学习佛法中也不能住佛法相。经上说:“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通常人们没有学习佛法以前,住于世间相,学了佛法之后,又住于佛法相。其实,只要是住相,一样都能成为修道的障碍,正如沙子放在眼中与金子放在眼中一样,都会影响眼睛。所以修学佛法不但不能住于世间相,也不能住于佛法相。

在修证佛法中不能有修证相。经上说:须陀洹没有得须陀洹的果相,斯陀含没有得斯陀含的果相,阿那含没有得阿那含的果相,阿罗汉也没有证得阿罗汉相。因为阿罗汉如果认为我得阿罗汉果,那就是有我人众生寿者相。又说: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须陀洹等四种是声闻乘的四种果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佛果。三乘行者在修证佛法过程中,以般若智慧证诸法实相,能所双亡。无智无得,如果取相妄生分别,早就和真理不相应了。

《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实相者即是非相”,“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等等,都说明了相是虚妄不实,实相是无相,要证得实相,就不能住于相。因此,经中处处以般若去观察一切:“如来身相者,即非身相”,“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言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从而达到无住生心的效果。

禅宗发展到五祖之后,也以《金刚经》的思想作为修证上的指南。六祖就是从听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彻大悟的。惠能的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体现了般若空无相的道理。

后来,六祖在《坛经》上也以无住相修行教授学人。比如对于烦恼与菩提的区别,六祖曰:“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烦恼与菩提就在于执境与离境,执相就是烦恼,不执相即是菩提。又如见性成佛,祖曰:“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又说:“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佛性每人都本自具足,只为烦恼尘劳不得显现,如能用般若观照一切,不住于相,就能见性。

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六祖指出了禅宗的几大要领。《坛经》上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念是念着于境。对一切境界心不染着,是为无念;无相者,实相无相,行者要能离一切相,不取一切相,才能证得清净法性;无住者,在念念中不思前境,在诸法上念念不住,心不住在境上,是为无住。

在具体修行上,禅宗也表现出与其他宗派在方法上的差异,比如参禅向来都强调打坐,而六祖却呵斥坐相。如《坛经》说:“善知识,道要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呵。善知识,又有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从,如是相教,故知大错。”道是通过无着的心境才能证得,如果住着于坐相,势必不能证得大道。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也是反对住着坐相。

六祖门下南岳怀让对打坐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马祖道一在南岳坐禅,怀让禅师知道他是法器,于是就到他那里问: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说:图作佛。怀让禅师就拿一块砖头,在他面前石头上磨。道一问:磨做什么?怀让禅师说:磨做镜。道一问:磨砖岂能做镜?怀让禅师说:磨砖不能做镜,坐禅又岂能成佛。道一问:哪应该怎么办?怀让禅师说:譬如牛驾车,假如车不驶,打车还是应该打牛?同样的,你学坐禅,希望成佛,可是禅非坐卧,佛无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因为如果执于坐相,不仅不能通达禅,永远也不能成佛。

在参禅修道时心也不能有所住。在禅宗兴起之前,教界流行的小乘禅观,都是以系心于境为方法,而禅宗则以为坐禅要心无所住。如《坛经》说:此门坐禅,即不着心,也不着净,也不是不动。如果提倡着心,可是心本来是虚妄的,知道了心的幻妄,有什么好着呢?倘若主张着净,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妄想覆盖真如,才显得不清净,你现在起净着相,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是会障碍本性的。又如六祖接引怀让禅师因缘中,怀让禅师礼祖,六祖问:“何处来?”怀让曰:“嵩山。”祖问:“什么物凭么来?”怀让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六祖问:“还可修证否?”怀让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六祖说:“就是这个不染污的东西,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我也如是。这个公案说明了,修道就是要保有一颗不染污的心,不生任何住着之相。

禅师之间也相互检验彼此是否住相。赵州游天台山,在路上遇到寒山,看到路上有牛脚印,寒山说:你看到牛了吗?赵州说:不识。寒山指着牛脚迹说:这是五百罗汉游山留下来的。赵州说:既然是罗汉怎么会留下牛脚迹呢?寒山说:苍天苍天。赵州呵呵大笑。寒山问:你笑什么?赵州说:苍天苍天。这段对话如果从常人眼光去看,似乎不近人情,可是它正显示了道人与常人之不同。常人着相,牛脚迹是牛脚迹,罗汉脚迹是罗汉脚迹,而禅者处处以本份事相见,在法性上,牛脚迹就是罗汉脚迹,罗汉脚迹就是牛脚迹。

基于这些前提,禅者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不取不舍的无着生活,因为他们不住着相,始终过着极为简单俭朴的生活。比如左溪玄朗常行头陀,居住石岩,一件袈裟穿四十多年;通慧禅师入太白山,不带粮草,居住树下,饿吃树果,渴饮泉水,一裙一被,一双鞋穿二十多年,布衲终身不换;智则禅师性格落魄不羁,总是披着一件破衲,房间里除了床单、瓦钵、木匙,其他什么都没有,房门从不关闭;大梅法常禅师不吃锄头下之菜;慧休禅师三十年着一双鞋。他们把物欲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却从宁静的心境中得到极大的法乐。

禅者的修道就是在简朴的生活中,在日常作务中,他们从吃饭、穿衣、种田、采茶、扫地、砍柴、除草去体会道。因此,当你问禅师们如何修道时,他会告诉你吃饭、睡觉、喝茶之类的话。但禅者吃饭穿衣不同我们一般人,凡人吃饭不好好吃,挑挑拣拣;睡觉不好好睡,百般思想,辗转反侧。而禅者则吃不住吃相,穿不住穿相,处处随缘,处处自在。

不住相能解脱生命的痛苦。《心经》上告诉我们要用般若智慧去观照一切,认识到世间万物空了不可得,就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无恐怖,从而远离颠倒梦想,到达究竟涅槃。涅槃是永恒的幸福宁静,只有证得涅槃,生命才能彻底解脱痛苦。

同类推荐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报恩般若地

    报恩般若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热门推荐
  • 双语学习丛书-青春之火

    双语学习丛书-青春之火

    流淌心灵的隽语,记忆的箴言,在双语的世界里,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体会英语学习的奥妙,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丛书包括:爱的交融、财富精英、成长课堂、醇香母爱、父爱如山、故乡情怀、节日趣闻、快乐心语、浪漫往昔等故事。
  • 贤妻归来

    贤妻归来

    上一世,她嫁给姐夫做填房,却不想原‘死掉’的姐姐在她成亲三年后又活了过来,听着姐姐的解释,她心下同情,宁愿被夫君厌恶也重新接姐姐进门做了贵妾,却也是从这一刻起,把自己慢慢推上了死亡的道路。重生归来,她要一点点揭开姐姐的真面目,再也不会像上一世那般被所谓的亲情欺骗而毁掉自己的一生,看着偏向在姐姐那边的亲人,哪怕心在滴血,被父母误会,被姐妹们指骂,她冷冷一笑,上辈子她顾及亲情,又换一来了什么样的下场?却是害得自己亲手推开了疼爱自己的夫君,怀着孩子被姐姐推掉井里而亡。重活一世,她宁做恶妇,宁被娘家人骂是毒妇,也要守住自己的幸福。
  • 十美图

    十美图

    天地如牢,万物皆囚,谁人可得真自由?百年人生,千年修道,不死不灭怎可得!神女有剑,十美成图,你可知道何为魔?一魔开天,二魔辟地,三魔共抗天地仇!
  • 山河奇侠录

    山河奇侠录

    江湖恩怨,朝廷阴谋,看主角如何抽丝剥茧,力挽狂澜。
  • 生化之金乌

    生化之金乌

    生化不是终结,而是进化的开始。这个世界不只人类一种生命。进化之路一经开启,生命的旅程即将开始。上古金乌,翱翔天地,大日金焰,焚山煮海。但生命需要传承,后世之乌在生化之中,重新激活远古的血脉,看金乌傲视,再现妖皇风采。
  • 你在云上的日子

    你在云上的日子

    这是一段遭遇马航的爱情,一对80后的恋人在领证的当天离别于生命的界限;此后身处阴霾的男孩用了一年的时间去等待、去想念、去守候、去记忆、去冲破……
  • 豪门霸爱:邪心总裁你滚开

    豪门霸爱:邪心总裁你滚开

    贝恩茜,十岁被人从孤儿院领养。然而来到新家,她才发现,迎接她的不是漂亮温柔的新妈咪,而是三名丰神俊朗,足以令所有女子都为之癫狂的美男子。莫维朗:从此以后你不再姓贝,你姓莫,莫恩茜!叶桐浩:这奶娃娃是谁?她不会还要包尿布吧?!关慕风:我随意。一朝重入新家,她多了三位新爹地。
  • 带着孩子改嫁的女人

    带着孩子改嫁的女人

    一个被宿命推动着的女人,一个被生活谛造着的女人,她用善良、诚恳、坚强谱写着一种母性,一个母亲人性上的亮点。让我们深深知道,父母有恩,来自点点滴滴的扶手之痕,父母有爱,来自日日夜夜的哺乳之艰。父母有情,来自丝丝缕缕的牵绊之念,父母有心,来自朝朝暮暮的叮嘱之声。
  • 流泪的年华叫青春

    流泪的年华叫青春

    我知道,这本书里的所有故事,你可以说它狗血,可以说它垃圾。但是,我想你能和书里的主人公一起,回忆青春的点点滴滴...
  • 绝情千金之误惹狂傲总裁

    绝情千金之误惹狂傲总裁

    上一世,她错爱他人,轻信朋友,最终落得家族灭亡,葬身火海。一朝重生,回到认识他的前一天,从此所有的风花雪月都变成白驹过隙,她带着一身傲骨发誓要改变一切,手刃仇人。然而家族却又在一夕之间毁于一旦。她不相信命运、不相信爱情,却在命运的机缘巧合下遇见那个腹黑冷酷的黑道霸主,她借他的手找出家族仇人,势必要在黑道上翻云覆雨。夜影说,“我没有心,也不会爱,唯有用滚烫的鲜血浇灌。”沐阎睥睨苍生,用她的匕首刺入自己心脏,他的声音宛如暗夜里的鬼魅般深沉,“我把我的心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