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 曹锟军队截留中国银行运往天津的盐税银近15万两,另银元万枚。吴佩孚强行提取汉口中国银行现款150万元,交通银行现款130万元。
华盛顿会议限制军备会议召开第五次会议
华盛顿会议限制军备会议召开第五次会议 会议通过撤消在中国的外国邮局、就外国在中国境内所驻军队撤退事先行展开调查、中国铁路统一、裁撤中国军队、各国与中国所定的和各国相互之间所定有关中国成约应交华盛顿会议秘书处存案、外国无线电台移交中国,共六项有关中国问题的议决案。
华盛顿会议讨论中国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要求
2月2日 华盛顿会议讨论中国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要求 中国代表于上年12月15日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代表百般推托拒绝在会中讨论。本日,日本代表币原对此问题做出有限让步,宣称:(一)日本拟将南满东部及内蒙古地方的借款和铁路敷设独占权及以各项赋税为担保的借款权让与新银行团,但其范围不含变更或取消已缔结的条款。(二)日本不再主张在中国聘请政治、财政、军队、警察等方面顾问一事上享有优先权。(三)日本放弃对二十一条第五项的保留。
对此,中国代表王宠惠声明,二十一条出于日本强迫中国所定,完全为了日本单方面利益,有碍于中国与其他各国所定之约,与华盛顿会议所采取的对中国各项政策不符,且常为中日争论之源,若不废除必有伤两国和睦,故应完全废止。此外,美国国务卿休土本日在远东问题总委员会上宣读了币原和王宠惠的声明,同时,宣布美国概不承认一切有碍门户开放政策的任何协定的立场。三国声明载人华盛顿会议记录。
孙中山下令北伐
2月3日 孙中山下令北伐 孙中山从1921年9、10月间开始筹备北伐,至本年初大体就绪。1月11日,广州政府召开军事会议,确定北伐方案,决定向赣、湘出击,李烈钧为前锋,许崇智为后队,李福林部集中韶州。16日,孙中山宣布北伐大本营组织条例。本日,孙中山正式下达北伐令。李烈钧率滇、黔、赣各军为第一路,兼攻赣南和鄂东,许崇智率本部粤军为第二路,联合湘军,出湖南,直攻武汉。李烈钧于13日抵永州。许崇智前队同时抵宝庆、宁乡,江西督军陈光远向北京政府告急。
此时,直系军阀正因梁士诒内阁去留问题与奉系展开舆论对攻战。长江上游司令孙传芳率鄂军师、旅长通电提出如不罢梁,当“率队赴京待命”。奉系则放出“以流血为后盾”的口风,秣马厉兵,拉开开战的架式。同时,张作霖派亲信李梦庚抵桂林,与孙中山商讨伐直,以夹击和削弱直系。孙中山下令北伐当天,直系召开保定会议,第二十三师师长王承斌提出向奉系让步。随后由吴佩孚和萧耀南分别派人与陈炯明联络。曹锟则先后派张景惠、王承斌、孟恩远等去奉天劝说张作霖勿轻启战端。2月23日,直系再开洛阳会议,甘、陕、鄂、赣、苏、鲁、豫、直八省代表一致主张对奉坚持到底,对广州方面以驻鄂直军部分归赵恒惕指挥,加以缓阻。但当驻鄂第二十五军炮队赴湘,第二十四师师长张福来移兵湘阴时,赵恒惕则表示将严守中立。3月16日,北伐军到湘南边境。赵恒惕派代表赴桂林谒孙中山,请求北伐军勿入湘境。正当此时,相继发生唐继尧兵人昆明,迫走滇军代总司令余汉鼎、顾品珍被打死和邓铿被刺事件。3月25日,孙中山在桂林大本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变更计划,下令全军回师返粤。
4月7日,湘军举谭延闽为总司令,拥护孙中山北伐。孙中山于4月16日再出韶关。为了稳固后方,他免去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的职务,改任其为讨贼军第一军司令,而以伍廷芳为广东省长,魏邦平兼卫戍司令。但陈炯明不接受任命,称病返回老家惠州。
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2月4日 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中日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就山东问题进行的谈判自上年12月1日开始,至本年1月31日全部结束。本日下午5时,两国代表在大亚美利加馆正式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所签订的文件,除条约外还有“附约”和“协定文件”。条约正文共11款28条。其中规定:(一)日本政府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二)日本政府将胶州德国租借地内除为设立日本使馆所必需的所有公产外全部移交中国政府。(三)日本撤出驻青岛至济南铁路沿线及支线的军队和宪兵。(四)1915年8月6日中日所订关于重开青岛海关的临时合同失效,青岛海关收归中国。(五)日本将青岛至济南铁路及其支线并一切附属财产移交中国。(六)青岛济南铁路延长线的修筑权交与国际财团,其条件由中国政府与国际财团协商。(七)前由中国将开采权给予德国的淄川、坊子、金岭镇各矿移归中国公司接办,日本人在该公司的股本不得超过中国人。(八)中国将所收回的胶州租借地开为商埠,准许外国人自由居住、经商。(九)中国收回日本人沿胶州湾开设的盐场。(十)青岛至烟台间和青岛至上海间海底电线交还中国。(十一)青岛和济南两地的无线电台交还中国。
中国代表在以上条约及附约、协定条件上签字后,广州政府予以否认。本月25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通电宣告,北京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所定山东问题条约违反约法,未经国会议决,不发生效力。但北京政府外交部仍于本年6月2日,与日本方面举行了该约的换文仪式。并于6月9日,将该约全文发表。
北京教育界发起教育独立运动
2月5日 北京教育界发起教育独立运动 五四运动后,教育界受到自由民主思想影响,酝酿教育独立,逐渐达到高潮。本日,北京教育界召开教育独立运动筹备会,由蔡元培向北京政府呈请将德国退回的庚子赔款3900万元中400万拨作北京八所国立高校的基金。京师教育会和私立中央法政专门学校代表也要求仿照国立学校例,按月拨款补助。12日,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成立,并发表教育独立宣言书,提出教育经费应急谋独立,脱离政治控制,明定预算,指定教育基金。该会还要求教育部将铁路附加赈款改用做教育经费。与此同时,教育界名入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阐述教育独立的意义,提出独立办法等。李石岑在《教育独立议》一文中提出改变教育经费不足的根本方法在于废除教育部、厅,另经选举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一文中提出实行教育独立的办法在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每区设大学一所,中等以上专门学校和学术部门设在大学里,中等以下学校和所有的社会教育都由大学管理;大学由教授组成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由这个委员会选举。由各大学区的大学校长组成高等教育委员会,办理各大学区的事务。教育部办理高等教育会议议决的关于中央政府的事务,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部长必须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更迭的影响。各级学校不设宗教课,不得举行宗教仪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得参加教育事业。这些要求并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教育独立的呼声不久也就消沉下去了。
华盛顿会议结束
2月6日 华盛顿会议结束 华盛顿会议本日举行闭幕会议。各国代表在会议讨论通过的各重要条约、协约上签字。其中有关中国的重要条约是《九国间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和《九国间关于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前项条约共九条,主要内容有:(一)缔约各国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十与行政完整,努力维持各国在中国境内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二)各国不得采用任何方式订立有碍第一条的条约协定等。(三)各国不得谋取有关商务或经济发展的专利或优越权。(四)各国不予赞助在中国设立势力范围或独享机会者。(五)中国和各国努力保障中国铁路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六)各国尊重中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权利。
后项条约正文一条,附件九条。主要内容为:(一)1918年12月29日上海修正税则委员会所采用的中国进口海关税率应马上修正,以期适合于中国与各国所订商约中规定的值百抽五的比例。由参与华盛顿会议的正式代表、列席代表所属国家及曾与中国定有税则不超过5%的条约而愿参与修正此税则的任何其他国家派出代表组成修正税则委员会,尽早在上海开会,解决税则修正问题。(二)由签约各国及愿意参与和赞成本约的政府派出代表组织特别会议,从速筹备废除厘金并履行征收附加税事项。(三)附加税一律为2.5%,只是某些奢侈品可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5%;附加税实行日期、用途及条件等,由特别会议议决。(四)中国进口海关税则此次修改后,过四年再行修改;以后每七年修改一次,以替代中国现行条约每10年修改一次的规定。(五)缔约各国在有关关税的各项事务上,应有切实的平等待遇和均等机会。(六)由特别会议商定办法,以实行中国海陆各边界划一征税的原则。
对于以上协约,上海国民外交大会发表的宣言指出:机会均等主义无异于在政治上认中国为列强共同保护之地,在经济上认中国为列强共同侵略之场。中国共产党在本年7月发表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华盛顿会议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国际托拉斯”的奴隶。
2月7日 北京政府国务会议通过交通部次长郑洪年以法国退回庚款部分或增收关税中部分作为交通大学基金,并增加交通大学开办费和经常费用的提案。
北京成立废娼协会。
2月10日 北京政府财政总长张弧因各方要求财政公开,将上任以来所有财政部收支款项开列清单,呈******发交政府公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