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72300000024

第24章 感觉之外的存在(4)

感官与怀疑主义

如果我们的感官提示出独立存在的任何一个观念来,那么它一定是借着一种谬误和幻觉,将印象作为那些存在物的自身而传来。如果感官将印象呈现并独立在我们之外,那么对象与我们自己都应被我们的感官明显地感觉到。

虽然怀疑主义者声称无法通过理性来捍卫自身的理性,但他们仍然在继续推理和信服。虽然自称无法通过任何论证来说明关于物体存在的原则的真实性,但他们还是不得不同意这种原则。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我们相信物体的存在?

我们可以从感官谈起。显然,当对象不再出现在感官面前之后,这些官能是无法产生让这些对象继续存在的概念的。所以,如果这些官能有任何影响的话,一定会产生一个独立存在的信念,并将它们的印象呈现为意象与表象,或将它们呈现为就是这些独立的、外界的存在。

显而易见,因为它们只给我们传达来一个单纯的知觉,而丝毫不用外在任何事物揭示我们,所以,我们的感官是不会将它们的印象呈现为某一种个别的、独立的与外在的事物意象的。而双重存在的观念的产生,也仅仅是单纯的知觉借着理性的或者想象的某种推断的帮助才得以实现的。

所以,如果我们的感官提示出独立存在的任何一个观念来,那么它一定是借着一种谬误和幻觉,将印象作为那些存在物的自身而传来。如果感官将印象呈现并独立在我们之外,那么对象与我们自己都应被我们的感官明显地感觉到。否则,两者便无法将这些官能加以比较。所以,困难就在于,我们自己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才是我们感官的对象。

关于人格的同一性,关于构成一个人格的那种结合原则的本性,是哲学中再深奥不过的课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设想感官真的可以区别我们与外界对象,是很不切实际的。不过我们也无需过多的考察我们的感官是否会欺骗我们,是否会将我们的知觉表象为与我们是个别的。

我们或者能够撇开关于思想实体同一性的那个形而上学问题,既然有些印象看起来是在身体之外的,那么我们就假设它们也是在我们的自我之外的。

例如,现在我写字用的纸是在我的手之外的,桌子又是在纸之外的,房间的墙壁又是在桌子之外的。当我向窗外望去,又看到大片田野与房屋在我房子之外。由此,或许我们能够推断说,除了感官之外,我们并不需要其他的官能就会相信物体的外界存在。

对于我们的独立性来说,我们的知觉永远无法成为感官的一个对象。根据经验,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也是非常不利于知觉独立存在学说的。当我们谈到实在的、独立的存在物时,我们注意的往往是存在物的独立性,而并非是其在空间中的外在位置。

通过上述论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总结:因为感官的活动无法超出其实在的范围之外,所以感官并没有给我们以继续存在的概念。我们能够断言:感官永远无法产生关于继续存在与独立存在的信念。

既然所有印象都是内在的、忽生忽灭的存在物,那么,关于这些印象的独立与继续存在的概念,一定是从印象的某些性质的相互配合而发生的。因此,我们只要比较一下我们认为有独立继续存在的那些印象与我们所认为内在的忽生忽灭的那些印象,就能够轻易地发现这些性质。

至此,我们之所以认为某些印象有一种实在性与继续的存在,而不认为其他随意的或者微弱的印象有此存在的原因,就很明了了。这只是因为我们所永不假设其为在我们知觉之外的那些痛苦与快乐、情感与感情,较我们所假设为永久存在物的那些形状、广袤、颜色与声音等的印象,作用更加猛烈。

我们认为有一种继续存在的所有对象,都有一种特殊的恒定性,以让它们区别于那些依赖我们的知觉才可以存在的印象。不过,这种恒定性并不是那么完整,往往物体改变其位置与性质,而在稍一离开或者间断之后,就几乎难以辨认了。

但这里能够观察到,即便在这些变化中,物体依然保持着一种一贯性,而且彼此之间有一种有规则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这是依据因果关系所进行的一种推理的基础,而且产生了物体继续存在的信念。所以,外界对象的变化当中所有的这种一贯性,正像它们恒定性一要,是外界对象的特征之一。

既然物体继续存在的信念依赖于某些印象的一贯性与恒定性,那么,这些性质又是如何产生那些奇特的信念的呢?

我们所认为的飘忽易逝的那些内在的印象,在它们的现象方面虽然也有某种一贯性或者规则性,但是那种一贯性与在物体方面被我们发现的、一贯性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我们的各种情感已从经验发现为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但在外界对象方面,情形就与此不同。那些对象需要继续保持一种存在,否则在极大程度上便会失去它们活动的规则性。

由现象的一贯性得出的这个推论,虽然与我们关于因果的推理的性质好像是一样的,但在考察之后,我们将会发现,两者其实是大不相同的。

人们都会承认,除了心灵自己的知觉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真正存在于心灵之中,所以,如果任何习惯不依赖于这些知觉的有规则的接续出现,便无法养成。所以,我们知觉中的任何程度的规则性都无法成为一个基础,让我们凭其推断出某些不被知觉的对象中有更大的一种规则性来。不过,每当从我们感官对象的一贯性与经常结合、推断其继续存在时,显然就是要赋予对象一种较我们在单纯知觉中所观察到的较大的规则性。

前文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当想象被发动起来进行连串的思维时,即使它的对象不在它面前,想象依然也会继续下去,就像一艘船在被桨推动之后,不需重新推动,依然继续前进一样。显然,这个原则是能够促使我们坚持物体是继续存在的这个信念的。对象在呈现于我们的感官之前时,就显示出一种一贯性了,而如果我们假设这些对象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那么,这种一贯性就更大更一致了。

不过,当我们已经习惯于观察到特定印象中的恒定性时,我们便不易将这些间断的知觉认为是互不相同的,我们反而会因为它们的类似而认为它们是同一的个体。

通常,为了摆脱这个困境,我们就极力掩盖这种间断,或者不如说完全将它除去了,这就是通过假设这些间断的知觉是被我们所未能察觉的一种实在的存在联系起来的。而因为我们记得这些继续的印象,所以这种继续存在的假设或观念就从这种极易改变的倾向中获得一种强力与活泼性。

对于以上这个体系的证明,四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要说明个体化原则,或者同一性原则;第二,要举出理由说明我们继续的与间断的知觉的相互类似,以及为什么促使我们赋予它们以一种同一性;第三,要说明这个幻觉所产生的那种倾向,即同一种继续存在来联合这些继续的现象的倾向;第四,最后要说明从那种倾向所发生的想象的强力与活泼性。

总之,个体化原则只是一个对象在一段假设的时间变化中的不变性与不间断性,借着这种性质,心灵便可以在那个对象存在的各个不同时期将它追溯出来,不需中断它的视线,也不需被迫形成一个重复或者多数观念。

同类推荐
  • 感恩成就高度: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成就高度: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的人性具有照亮宇宙的魔光,感恩的品质铸就职场永久的丰碑,感恩的处世具有海阔天空的舞台。这就是感恩成就高度的意义之所在。当你学会感恩的时候,就会明白工作的初衷是为公司提供结果,最终成就的却是自己。
  • 没有挣扎就不叫生活

    没有挣扎就不叫生活

    一只蝴蝶挣扎着想从蛹里脱离出来,一个孩子出于好心帮蝴蝶剪开了蛹。没想到出壳后的蝴蝶由于身躯臃肿,翅膀干枯,不久就死了。其实挣扎的过程正是蝴蝶需要的成长过程,如果让它当时舒服了,未来它就没有力量去面对生命中更多的挑战。人生就和蝴蝶的一生一样,没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化茧成蝶,那你就得忍受在蛹里痛苦的挣扎过程,这样才能展翅高飞。在这个世界上,富有的人,都是跌倒过无数次的人;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站起来的人;成功的人,是那些每次跌倒,不单能站起来,还能够坚持走下去的人。生活难免痛苦挣扎,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挣扎中慢慢长大。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本书选入的是梁漱溟人生哲学专著之外谈人生感悟的小文章,大致分为对人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对人生具体问题的看法、对人生角色和时段的看法四个部分。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梁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悟人生真谛。
  •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世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岂不知自以为聪明者却未尝不会犯糊涂;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犯糊涂,岂不知有时犯糊涂者未必不是聪明人。很多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推崇的“装糊涂”,其实质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说也不过是为了藉此避免犯糊涂。 概而言之,糊涂有装糊涂和犯糊涂之分。心里明白而表面糊涂则是装糊涂,表面明白而心里糊涂则是犯糊涂。装糊涂是“明知故犯”,是韬光养晦的智慧体现;而犯糊涂是“事后方知”,是悔之无及的愚蠢表现。自古而今,真正的智者其实大都是以装糊涂的办法而尽力避免做出犯糊涂的事情。
  • 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古老话题。性格是命运好歹的先决条件,命运是性格导演的人生结果。相对而言,人们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命运,而非自己的性格。只有在晓得二者存在着如此密切而且非常内在的关系时,才开始对自己的性格格外关注和重视起来,这可能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势力心理使然。
热门推荐
  • 豪门诱宠十五日:幕后老公太残忍

    豪门诱宠十五日:幕后老公太残忍

    暗夜,遭遇凶残狼性的他,她挣扎,“别碰我,我不是你的女人!”“不是?过会儿就是了!”男人纵身逼来。她银牙紧咬,面色惨白的诅咒,“卓敖梵,你会后悔的!”“没有将你折磨死,才是我最该后悔的!”他的唇边荡起邪恶冷漠的笑……她气息奄奄,像是无主的枯叶,任狂风肆虐在黑暗漫漫中…
  • 蚩尤纪

    蚩尤纪

    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蚩尤并没有战死。你信吗?11岁的少年左方在父亲的一次考古中,不小心触动了一个巨大玄甲中的灵阵。被传送到蚩尤部落后人生活的一块大陆。在这里,他了解了数千年前那场关于蚩尤生死的战争,见识到了千奇百怪的事物,体会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他除了在这里生存下去之外,唯一的目标就是:我要回家……———————————————————————————————————————觉得好看的话,旁边有“加入书架”和“投推荐票”可以点点,想说点什么就“去书评区”,貌似“添加印象”也可说说看法,也可以试点一下……
  • 浴池

    浴池

    这是个都市言情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江文学的年轻人主动放弃了人浮于事,被人们看做是铁饭碗的国企的工作,自主创业的故事。主人公历经磨难,最终开办健康浴池成功。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他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其奋斗的过程,印证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句至理名言。展示了一个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待人生的态度。同时,作为江湖中的一员,江文学的所经所历,或高雅或庸俗,抑或是赤裸裸的人的原始本性的描述,都充满了真情实感,临摹了一个并非完美但真实的人性个体,展现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本文力争贴近生活,让读者有所感悟、有所回味、有所启迪,或者说有所借鉴。如此,便是本文作者感觉万分荣幸的了。
  • 藏灵密宗

    藏灵密宗

    这个世界——立于无穷之上的满天神佛,掌控着三界六道的芸芸众生,是他们,制造的世界规则,是他们,延续着一成不变的思想道义,同样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凡人所制订出来的秩序,这个世间才能够去执行。亿万年来的慈悲为怀,由于这种唯我独尊的膨胀,让它们逐渐的在岁月中分崩离析……无数万年之后,在蛮荒大陆西蛮境雍城的一个小小青灵镇,有一个家族叫做云家庄。颠覆者的颠覆之路,就从这里开始!
  • 山海八荒录

    山海八荒录

    没落的蛮荒巫族,一名少年悄然继承了失传多年的祝由禁咒,入大晋世家,搅动八荒风云。扎个草人,咒死敌手,金蝉蜕壳,斩仙飞刀。佛道相争,世家暗斗,门派激战,各族称霸。(本书诗词皆为原创)文青版简介:生命如此孤独,而在如此孤独的路上,孤独的你我彼此交错。从此,一个人的脚步有了另一个人的声音。
  • 倾世——咏情

    倾世——咏情

    与《倾世咏情》相同,小生以絔锦与絔锦锦身份发出。简介:传说中被贬谪到蓬莱岛的酒神洛华亲自上位于极北之地的天山守候了近十万年,采得了一束“纯恋”,酿造了两坛仙露,名曰:宿世醉。传说不论谁饮下宿世醉,都会陷入沉睡中;唯有此生挚爱方能唤醒。传说三百万年前只有神、人、魔三界,而后神界与魔界爆发一场大规模战场,二界均受到重创——神帝闭关至今未出,紫璃神君叛出神界,占据四海八荒极具灵气的东荒,自成一界号仙界。魔族老殿君伤重不幸羽化,新任殿君芣苢中计误饮宿世醉,陷入永世的沉睡当中,魔界发生叛乱,分离出妖、冥二界;自此三界分裂为六界。命运的齿轮永不停息地转动着,而沉寂了三百万年的六界即将因为她,再次掀起狂潮。
  • 九极长生录

    九极长生录

    九极修仙路漫漫,踏遍千山为长生。青丝燃尽成双鬓,一世凡尘空蹉跎。一朝习得神仙决,涅槃重生踏仙途。从今只为证大道,紫云白鹤去不返。
  •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医药知识篇(上)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医药知识篇(上)

    上古原始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谋求生存,寻找食物,终年奔波在密林丛山之中,试尝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的香甜可口,有的苦涩难咽,也有的使人呕吐、腹泻,甚至昏迷,危及生命;还有的却因食了某些植物后,而使原有的疾病得以缓解或消除。例如有人在烦躁、发狂、抽动时,吃了令人昏睡的植物后,能够很快安静下来。这样反复尝试的过程中,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才发现了原始的药物,故有“医食同源”之说。又如原始人狩猎时与猛兽搏斗或氏族间争斗,常常受伤流血,他们便尝试着用树叶、草茎缠裹,而得到保护和止血,这就是外用药的起源。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更注意到识别、采集、选择和栽培各种作物,因而发展了更多的植物药。
  • 龙魂时代

    龙魂时代

    这是一个召唤龙魂的时代,只要开启龙魂印记,你就可以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神龙之魂。一个少年,第一次召唤龙魂失败,被认为再也无法拥有神龙之魂的他,在所有人看白痴一般的眼光中,进行了第二次召唤,而这一次,他竟然……召唤了一个……大BOSS!到底是什么呢,且看龙魂时代!交流群:531036277
  • 重生之龙套逆袭

    重生之龙套逆袭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生,让她措不及防。面对错综复杂的家庭和纠缠不清的过去,是迎难而上,还是随波逐流?所谓的复仇,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当查明真相,解开迷团,她又是否还能不忘初心?又回到那紫藤花下,才发现,他和她的故事,从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