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73800000011

第11章 不谋而合智止乱 箴讽丹扆再上诗

韦处厚所言沧景有事,沧景即横海郡,治所在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其节度使李全略死,其副大使李同捷系李全略之子,便擅领沧景留后,如得朝廷承认,便可继为沧景节度使。为此,李同捷派人遍贿赂诸镇节度使,想联络他们向唐敬宗讲情,得朝廷承认求继。其中也重点贿赂了徐泗观察使王智兴,王智兴正有割据之念,他想结交李同捷等,便满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其实何止徐泗、沧景,幽州、昭义等镇见唐敬宗游戏无度,狎昵群小,不理朝政,无信无威,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其中,自为昭义留后的刘从谏以宦官擅权****为由,要朝廷清政,王守澄、梁守谦等也畏惧他的强硬态度,便劝唐敬宗以刘从谏为昭义节度使,唐敬宗不得已而下诏承认刘从谏继其父刘悟为节度使。幽州节度使朱克融本是自为节度使而割据的,唐敬宗不得已也下诏予以承认。这时朱克融死,其长子朱延龄继任,但军中为乱,杀朱延龄而拥立朱克融之少子朱延嗣主持军务。但朱延嗣只重用其亲信,虐待将士,引起群愤,幽州都知兵马使李载义又与其弟、牙内兵马使李载宁,共杀朱延嗣及其家三百余口,李载义权知留后,上书朝廷数列朱延嗣之罪。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与李同捷是亲家,便捕风捉影地为李同捷鸣不平,说他无端被沧景将士所驱逐,已束身入朝。不久史宪诚知道自己妄奏,并无李同捷被逐一事,就又上奏朝廷说李同捷已回归沧州。

唐敬宗虽不理朝政,但军政之事偏要找上他,他不知当如何处理,便一概听之任之,仍做他的“享乐天子”。对此,韦处厚等正直大臣,内心十分着急,都希望裴度赶快回朝主政,处理诸般事宜。这时,又传来消息说徐泗方面出现了转机。

原来裴度到达兴元以后,就和李德裕不约而同地致书王智兴,谴责他不该违律剃度,迫使百姓流离失所,如若再执迷不悟,违命朝廷,后果想必自很明白。不如向朝廷请罪,招抚百姓回乡重操旧业,我等必然倾力相助,皆大欢喜。初接到二人来信,王智兴大怒道:“裴度朝中重臣,说我犹可;李德裕小儿与我同列,怎可也板起面孔训我,我岂可让他!”就下令整备三军,清贮粮饷。但这时,徐州城内流言四起,将士们惴惴不安,都说王智兴将要和朝廷开战。王智兴闻报,就问左右:“倘若李德裕真要逼我兵戎相见,尔等以为后果如何?”左右的银刀将个个面面相觑,不发一言。因这些人很清楚,王智兴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银刀军,都以白银嵌饰刀柄、刀鞘和盔甲,一律簇新。军中都挑选个头高挑,面目俊秀者,王智兴每次出行,就命他们护卫,以示炫耀。银刀军在阳光照耀下,军械盔甲银光闪闪,晃得沿途观看者睁不开眼,人人不禁啧啧称羡。这却引起其他军将大为不满,他们哂道:“这些人不过是绣花枕头,外面秀,内里草。都是吃粮投军的,却为何两样对待?那好,若是出兵,就让他们去冲锋陷阵好了,我等不过顶夫凑数罢了!”

将士们既有这种思想,每当私下见到银刀军将士,总是冷嘲热讽,搞得银刀军将们面红耳赤,又无以为言。如今说到出战,银刀将们深知,银刀军只不过是王智兴的仪仗队,并无军事素养,且未曾经过战阵,真要出战,以他们处于前锋,肯定是不堪一击。再说如果和朝廷对垒,朝廷一旦停供粮饷,徐泗百姓又大多逃离家园,这粮草将从何来?说到粮饷,王智兴心中本也是一本账,现有的库存,最多勉强支撑两月。如超出两月,军中无粮,岂能无有变乱?一旦失去军队支持,谁能自保,就像自己当年驱逐徐泗太守崔群一样,被取而代之的人所驱逐,甚至性命不保。自己先前忍不得一时之愤,想要出兵。今见众人一声不吭,自己冷静一想,要想割据称雄,实在是难以成功。

就在他这样沉思时,侦骑来报,浙西观察使正在浙西北境巡视军备;接着又有报,端公裴度已入兴元(今陕西汉中)南军营。闻报,王智兴已似泄了气的皮球,还未发话,外面又传报:“朝使到!”王智兴无奈,只得整顿香案,准备接旨,不知将会有怎样的旨意,这时心中确也似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再说裴度离京以后,唐敬宗又带着他宠幸的太监到京郊去捉狐狸玩。几天后,突然想起给王智兴的诏书还没有下,这才匆忙草诏,派太监阎惟直到徐州去宣旨。这阎惟直在宫中也是受宠幸的击球军将之一,作威作福惯了。他出京并不急着赶路,慢腾腾地摆足了朝使的架子,沿途三十里一停,州县五十里一迎,索取、收受了大批贿赂,就派随从送往京城他的管家处保管。这一天才到达了徐州,阴阳怪气地宣读了诏书。王智兴接旨后,内心大喜,诏书中并未说其他事,只命他停止剃度,招抚百姓安居乐业,按时朝贡。他满口遵旨谢恩,大摆酒宴招待阎惟直,又送上一份厚礼礼单,请求朝使回朝多多美言:“自己只知为陛下祈福,有失当处望天子恕罪。”阎惟直将礼单往袍袖里一塞,拿五捏六地说:“咱家明白,使君也要好自为之。”王智兴连连称是。第二天,王智兴直把阎惟直送到十里长亭,才连连致谢道别。

阎惟直回朝复旨时,免不了为王智兴涂脂抹粉,说王智兴只想在陛下诞月到来之前,虔诚地为陛下祈福,诚心可鉴。至于剃度一事,他已遵旨悉心改正。唐敬宗一听徐泗安宁,心中大喜,着实褒奖了阎惟直一番,令他下殿去了。这时,朝堂大哗,以韦处厚为首的一批忠直大臣,本来就对唐敬宗听信李逢吉之言,不同大臣商议,擅自诏令裴度去守兴元而心中不满,今见徐泗无事,就纷纷上言说:“裴度贤德多才,名著朝内外,是朝中不可一日或缺的右相,今无故弃之藩镇,大是不可。”李逢吉出班反驳说:“山南西道(治兴元,今陕西汉中)乃朝廷税赋重地,必得朝廷重臣镇守,何为不可?”韦处厚挺身而出驳斥道:“纵然如此,裴度已建功于外。你为左相,身为朝廷重臣,何不前去代裴公镇守,也建功于外!”几句话说得李逢吉满面通红,哑口无言,用眼偷示王守澄,意思要他出面帮自己。谁知王守澄只在一旁哂笑,不出一言。原来自上次李逢吉入宫唆使唐敬宗派裴度去守兴元后,一直不对王守澄说实话。王守澄后来得知实情,就知道李逢吉想独自贪功而禀持朝政,从此内心对他大为不满。今天也心知李逢吉要自己帮他,心想:你不是要甩开我独自建功吗?怎么这时又想到我了,有能耐自己去扛呀!因此哂笑不言,李逢吉还怔怔在等待。

唐敬宗见双方已成僵局,他既认为韦处厚所言有理,也怕当众得罪李逢吉、王守澄等,就宣布退朝。退朝后,他密令韦处厚派人传他的口谕,招裴度暗中回朝,且上书要求朝廷招回。唐敬宗的口诏,正中韦处厚下怀。因他自上次进谏后,今又知徐泗事已平,就心生一计,约几位大臣将召回裴度之事当朝说破,令李逢吉无力反对,才有上举。但他既好气又好笑,心想,堂堂大唐天子,怎么也干起偷偷摸摸的勾当来?但为了能使裴度回朝和自己同来辅弼朝政,他还是按唐敬宗的旨意做了。

关于裴度回朝的经过,前在《平藩宰相》一书中已有交代,此处不再赘述。裴度回朝后,李逢吉见唐敬宗日益疏远了自己,王守澄对自己也是冷嘲热讽;牛僧孺只聊以自保,对朝中诸事不敢插一言,难以以其为左右膀;李宗闵已离朝在外,很难再指望他处处帮助自己,而眼前放着裴度、韦处厚这样两个强硬对头,真可说是孤掌难鸣了。他越想越害怕,唯恐招来祸害,不得已上书朝廷,请求外调。听说李逢吉要求外调,“八关十六子”十分惊慌,这样一来他们失去了靠山,也就树倒猢狲散了,就纷纷去找王守澄哭诉,请求阻止这件事。王守澄自思,虽说自己也恨李逢吉觉得翅膀硬了,想独成门户了。但他和自己到底是一条阵线的,他如一走,自己在必要时也缺乏帮手,这一次已给他了一个教训,看他还敢不敢不依赖自己了!想到此,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王守澄在宫中乘便对唐敬宗说:“朝臣中如全由一两个人结成的朋党执事,这对陛下实施朝纲是不利的,如有他们的不同意见派在朝,正好牵制他们各自结成朋党,陛下也好事事平衡,更好地驾驭朝臣。李逢吉正是陛下平衡朝臣天平另一端的一个重要砝码,千万不可使其外调。”一向不得主意的唐敬宗吃惊地看着王守澄说:“卿何不早说此话?李逢吉的上书朕已准他去做山南西道节度使。既然卿这样说,朕留中不发就是了。”王守澄笑谢辞出。

唐敬宗又好几天不上朝了,连裴度也见不着他。李德裕派来上书的使者一连等了几天,都不得入见,裴度就叫他从宫门传进。王守澄刚走,就见小黄门进室内跪下双手捧着一封上书,口称浙西李德裕呈进。唐敬宗一愣,不知又是什么事,赶紧接过一看,见是《丹箴》(丹:红色华丽的屏风;箴:一种用于规诫的文体),打开来看,上写“丹箴六首”:“臣闻‘心乎爱矣,遐不谓矣’,此古之贤人所以笃于事君者也。夫迹疏而言亲者危,地远而意忠者忤。然臣窃念拔自先圣,偏荷宠光,若不爱君以忠,则是上负灵鉴。臣顷事先朝,属多阴,尝献《大明赋》以讽,颇蒙先朝嘉纳。臣今日尽节明主,亦由是心。昔张敞之守远郡,梅福之在遐徼,尚竭诚尽忠,不避尤悔。况臣尝学旧史,颇知箴讽,虽在疏远,犹思献替,谨献《丹箴》六首,仰主睿鉴,伏积兢惶。”

其《宵衣箴》曰:“先王听政,昧爽以俟。鸡鸣既盈,日出而视。伯禹大圣,寸阴为夷。光武至仁,反支不忌。无俾姜后,独去簪珥。彤管记言,克念前志。”

其《正服箴》曰:“圣人作服,法象可观。虽在宴,尚不怀安。汲黯庄色,能正不冠。杨阜毅然,亦讥缥纨。四时所御,各有其官。非此勿服,惟辟所难。”

其《罢献箴》曰:“汉文罢献,诏还耳。銮辂徐驱,焉用千里?厥后令王,亦能恭已。翟裘既焚,筒布则毁。道德为丽,慈仁为美。不过天道,斯为至理。”

其《纳诲箴》曰:“惟后纳诲,以求厥中。从善如流,乃能成功。汉骜流湎,举白浮钟。魏侈汰,凌宵作宫。忠虽不忤,善亦不从,以规为,是谓塞聪。”

其《辨邪箴》曰:“居上处深,在察微萌。虽有谗匿,不能蔽明。汉文有昭,德过周成。上书知伪,照奸得情。燕、盖既折,王猷洽平。百代之后,乃流淑声。”

其《防微箴》曰:“天子之孝,敬遵王度。安必思危,乃无遗虑。乱臣猖獗,非可遽数。玄黄莫辨,触瑟始仆。柏谷微行,豺塞路。睹貌献飧,斯可诫。”

唐敬宗看完,一拍几案,连称:“好诗,好诗!人称李德裕素有才名,果名不虚传。”唐敬宗小时在宫中,得唐宪宗严选名师,严格督察皇子、皇孙的学习,他和其父唐穆宗在严师执教和杜秋娘、宋若兰两位女官的管理下,不敢懈怠,还是认真学了点东西。父子俩都酷爱诗文,但即位后,又都放荡不羁。今见李德裕所上《丹箴》六首,不禁拍案叫好,也同时见技手痒,便也操笔在手,亲书手诏答李德裕,以显示自己的文才。只见他写道:“卿文雅大臣,方隅重寄。表率诸部,肃清全吴。化洽行春,风澄坐啸。春言善政,想叹在怀。卿之宗门,累著声绩,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果能激爱君之诚,喻诗人之旨,在远而不忘忠告,讽上而常深虑微。博我以端躬,约予以循礼。三复规谏,累夕称嗟。置之座隅,用比韦弦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卿既以投诚,朕每怀开谏。苟有过举,无忘密陈。山川既遐,眷属何已,必当克己,以副乃诚。”

唐敬宗以手诏答复李德裕的上书,这在他即位以来,还是首次。看到唐敬宗的手诏,李德裕暗暗称奇,果然文采飞扬。又见手诏的后半部分所言,大有纳谏之诚意,大喜过望。心想,我之所以上书,意在切谏,故托以箴言,实欲尽内心之忠意,不可使陛下只以文辞相闻,就又上书说:“蒙陛下不弃,臣之所以为《丹箴》,实托箴以尽意。《宵衣》,讽坐朝稀晚也;《正服》,讽服御乖异也;《罢献》,讽征求玩好也;《纳诲》,讽侮弃谠言也;《辨邪》,讽信任群小也;《防微》,讽轻出游幸也。此为六首之诚意,望陛下明鉴,臣不胜诚惶诚恐。”

唐敬宗自上次李德裕上书,似有纳谏之意,上朝比以前稍勤。上朝后,就又有殿值官奏道:“浙西李德裕有本上奏!”唐敬宗道:“呈上。”殿值官将奏折呈上龙书案。裴度见李德裕和唐敬宗频有辞章来往,心中暗喜,满以为李德裕回朝有望,可代自己辅佐朝政。谁知不一会儿就见唐敬宗脸色沉了下来,裴度也暗暗吃惊。使唐敬宗不快的,倒不是因为李德裕言心尽意,而是他以为:李德裕怎么把朕看成小孩子了,以为朕看不懂他的诗意,却又来上书尽说他的讽谏本意。但又爱李德裕之才,不忍斥言。他想了想就说:“着将此章交学士韦处厚优言答诏。”他话音刚落,就听班中有人高喊。

同类推荐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花季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花季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 世象警示录

    世象警示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物特写,第二部分案例写真,第三部分警网快讯,第四部分小说事态。收录了《怀念母亲》、《追忆父亲》、《风正一帆顺》等文章。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热门推荐
  • 僵与天斗

    僵与天斗

    因汇聚天地灵气产出盘古族,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智慧,创造了混沌元灵女娲,派遣了人王伏羲,瑶池圣母,僵尸真祖将臣。女娲造人,将臣守护,伏羲创世,瑶池赏罚。都有自己的职责,盘古族虽有无上智慧却看不透“情”一字。将臣因情一字背叛盘古族,瑶池因情一字差点灭世,全因情一字。他们的故事已经结束,迎来了全新的故事。末法时代,五浊恶世,人与妖无异,鬼神与凡人无类,众生皆苦,前世债,今生偿,今生缘,来世续,纵使事世轮回,受婆娑八苦八难。
  • 大唐武侯

    大唐武侯

    一切邪恶都是纸老虎---捅之!大唐贞观八年,夏,五月,辛未朔,日有食之。谢东为了作孽……为了侠义,决定济世安民,锄强扶弱,内兴民生,外震四邻……直至……直至无视这破系统扣的点数,可以唯所欲为而止。
  • 阴阳八部

    阴阳八部

    我是一个孤儿,从小父母双亡,从没读过书,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一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从此改变了我的一生,他就是我的师傅,我跟着他去闯荡,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门派于是我……(尽量没有错别字,每更一次我会检查一遍)
  • 执灵者

    执灵者

    万物有灵皆为善,倘若因怨而死,便化为恶,当怨为煞之时,就可以威胁到生灵,而这个时候,则是维护阴阳次序的他们,出手的时候了。
  • 荆棘破晓

    荆棘破晓

    当上古之契与九大神器交汇于人界,当终点的王冠在最后一刻泯灭,当一切的术之域被瞳术征服,一切的一切又或许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死神的镰刀摇摆,挥出一首王的战歌。处处淌过鲜血,处处奏起笙歌。处处为王之地,处处谍战不休!凡王路上定当布满荆棘,戴上王冠则必然垒起真红的浮屠!
  • 智慧就在教养困境中

    智慧就在教养困境中

    权威专家点睛家教秘密,助力父母突破育儿困境,贴近生活的讲解,所有父母都要知道的家教铁律,父母的第一本智慧教养书,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在家庭教养中,父母应该掌握一些家教智慧,这些智慧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本书透过细致入微的剖析,带我们站在心灵的至高点,以全新的视角领悟家庭中孩子、父母以及家庭气息的微妙关系和智慧存在。当我们用更加智慧的眼光看孩子的言行时,我们将发现孩子身上那些被埋藏的潜质以及父母身上那些被忽略的痼疾。这是突破育儿困境,走向良性亲子关系的关口。
  • 冰王与念小鱼

    冰王与念小鱼

    因为前世的诅咒,所以她一出生便拥有淡天羽眸,能操控这世间最强的瞳力。在十六岁时她际遇了前一世杀死自己的真凶,正当她决定放下仇恨与之白首偕老时,却意外的成为了鸦神的诅咒对象。从此她堕了魔,成了六道人人得而诛之的金羽鸦神。然而就在绝望之际,一位真人从天而降,交给了她一块能化解魔性的金石,至此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便撞踵而至……
  • 天马辰星

    天马辰星

    随身系统、变身、都市生活……一个受到家人虐待的都市男孩儿在重伤垂死之际遇到天马元神由于某些原因放弃自我成全于他。不是天马之身不可修炼兽类功法,正在男孩修炼天马记忆中人类功法也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被电击加上电脑意外获得‘天马系统’,为报虐待之仇却被自己的妹妹伤及重点部位,由此在系统诞生出的一条坑死爹的支线任务之下转化为女身,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都市生活。三分游戏+两分情感+五分都市=全文!
  • 中层领导读本

    中层领导读本

    中层领导是公司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公司普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中层领导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员工与公司决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领导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阴碍。本书从领导艺术和中层管理的特点及特殊要求出发,融合了最新的管理学知识,全面地阐述了中层领导的素质要求,职能特点及领导方法,技巧等,是中层管理者全面提高自己不可多得的一本读物。
  • 仙魔三国志

    仙魔三国志

    儒、道、法、墨、兵……诸子百家皆可成圣!且看宅男如何玩转三国,笑傲仙魔!感谢“新星文学社”给与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