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毕业中学: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
系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在读研究生)
人生格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饮食合理
长时期紧张地复习,大量消耗人的体能。而最后的冲刺,则更是需要有一健康而精力充沛的身体。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前提是营养要跟上,而营养跟上并不是多食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吃,吃什么?才能保证每天的大量度能量消耗。
首先吃什么的问题:高强度的学习,脑力消耗巨大,吃东西时,主要应考虑加强补脑。
在紧张的复习备考时期,用脑较多,应该多注意加强补脑。健脑食品主要有杏仁、龙眼肉、荔枝、木耳等植物性食品。杏仁含蛋白质、脂肪油、碳水化合物,其中每百克杏仁含钙111毫克、磷385毫克、铁70毫克,还有维生素族。干杏的营养要居水果之首。龙眼肉“味甘归脾,能益人智,故名益智”,各家本草古籍对龙眼肉的健脑作用均有评述。荔枝和木耳也能益智补脑,且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
古代食疗中有“以脑补脑”的说法。补脑食品除上述植物性食品外还包括一些动物性食品。除瘦肉外,还包括动物的肝、脑、肾等内脏,带骨肉的健脑作用也很好。鱼类所含的脂肪,是优良的健脑素。特别是沙丁鱼和鲑鱼中所含的大量脂肪酸,更是优良的健脑食品。
大豆含有多种健脑营养物质,其中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维生素A、维生素B等。豆腐、腐竹所含谷氨酸的量,比包括动物性食品在内的所有食品都多。这种谷氨酸是大脑赖以活动的基础物质,是人进行智力活动所必需的。
同时,人的营养又必须全面和平衡。作为人体代谢和人体结构的物质包括六个组成部分,即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六大物质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不可或缺的。其中蛋白质、维生素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其来源主要有蛋类、豆类、水产类、禽畜肉类、奶类和蔬菜、谷物、水果等。
高考前已进入夏季,夏季蔬菜比较丰富。水果不能代替蔬菜,蔬菜中含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微量元素。能促进胃肠蠕动,辅助消化。这时较适宜的蔬菜有:西红柿、茄子、青椒、芹菜、黄瓜、黄花菜等。谷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粗粮,如玉米、糙米等。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糖,还有矿物质磷、钙、铁等,帮助维持人体的代谢,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多吃水果既清凉解渴,又营养丰富。
食物要全面,营养要平衡,这是平衡膳食的核心内容。
平衡膳食的食物组成包含:①粮谷类(各种粗粮)、杂豆、薯类作为热量来源。②大豆、肉、禽、水产、乳蛋。每天最好有50-100克肉类、50-100克豆制品、两个鸡蛋。有条件的再加一瓶奶。另外,还应经常吃些动物肝脏。③蔬菜水果。每天应有400-500克,其中绿叶菜最好占一半以上。
其次是如何吃的问题。为保证每天长时间的、紧张的学习,保持精神饱满,激情旺盛,在饮食方式上注意两点:一是多餐,具体来讲,每天可改由三餐为五餐,即除早、中、晚餐以外,另外,早晨起床,可喝一杯牛奶,然后再开始早读,晚上10点左右可增添夜宵,夜宵可以牛奶、蛋糕、绿豆、红枣粥等为主。
早餐最重要,必须要****、吃饱,每天早餐应吃两个鸡蛋,才能保证整个上午能量之需,以此配以馒头、粥或粉、花生米等。
午餐是一天中的主餐,应重在吃好,荤素均匀,食物宜以新鲜为主,注意多吃豆类和蔬菜。
晚餐可以随意,以清淡的为好。
二是每餐不宜吃得太多。其间为补充与调节,可以在饭后上学前吃些水果,上午和下午课间可适当吃些零食。
三是注意不要吃过多冷饮、冷食。吃水果先要洗净,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四是饮食要有好的习惯、规律,是指不要以兴趣的高低,情绪的好坏来决定吃与不吃,或来决定吃什么不吃什么。因为越是临近高考,许多人越紧张,吃饭就越无胃口。要做到饮食有度,饮食如常,首先是解决情绪和态度问题,即越是迫近高考,吃饭的问题也就越是高考成败的组成内容。只有吃好睡好,才能学好考好!
另外,就是越是临近高考,心就越应趋于平静,这是高考取胜的重要前提,心态平静,情绪稳定,吃的胃口也就好了。
休息有度
高考的最后复习阶段,可以说是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绷紧了弦,准备投入“战斗”,许多人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有害而无益。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赛。紧张的学习尤其需要有良好的身体”。
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不仅要饮食有方,而且要休息有方,即要有良好的休息习惯。******有这样一副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长时间牺牲休息时间去突击学习,反而搞垮了身体,最不值得,最终于学习不利。许多人从早到晚啃课本,结果越啃越糟。什么原因,只因休息不好,精力不济,效率难高。
良好的休息习惯最重要的有这样四方面:一是晚上不能无止境地“开夜车”,给自己立下规矩,所有的事,必须在11点以前做完做好,11点钟必须准时睡觉。人是有潜力的,人的潜力最为杰出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只要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是每天中午必须保证有至少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再忙,作业再多,也不“侵犯”这一小时的午休时间,因为这是整个下午乃至晚间学习效果良好的根本保证。
三是课间休息时间一定换换脑筋,不能连续作战。否则,下一堂课在脑筋换不过来的情况下开始,必然效果不好。
四是每天坚持看一些课外书刊、杂志,这样既使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调节,也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科学睡眠
高三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都是很重的,因此我们平时就必须坚持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充沛的精力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睡眠是必要的休息,是休息的最集中方式。睡眠好就是意味着休息好,精力充沛。精神抖擞,为全天的高效学习提供了保证。因此,在最后的冲刺中,必须保证每天有高质量的睡眠。
高质量的睡眠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保证,每天须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二是入睡快,睡眠深。
在安排睡眠时间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随意缩短睡眠时间,另一种是任意延长睡眠时间。只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就可以使你精神充足地投入紧张的复习。
同时,要在提高睡眠的有效性上下工夫。在安排睡眠时间方面,不仅要注意“量”的多少,还要注意“质”的好坏,即要在有限的睡眠时间里,提高睡眠的质量,使睡眠真正起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睡眠环境、睡姿、睡枕、睡时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睡眠的环境要尽量保持安静、卫生。温度适宜,空气流通,被褥厚薄适宜,最好保持适中的厚度和通气性能。卧室不临街,不当风;床铺不对灯,不面向火炉,不任意改换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