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9600000026

第26章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0)

总之:“涵养中自有穷理工夫,穷其所养之理;穷理中自有涵养工夫,养其所穷之理。两项都不相离。”如何穷理呢?朱熹说:“穷理之学,诚不可以顿进,必穷之以渐,俟其积累之多而廓然贯通,乃为识大体耳。”为此,须不断地做格物致知的工夫,“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于圣贤之域。”

“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首先,“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里便缺此一物之理。”其次,“格物,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事父母则当敬孝,处兄弟则当尽其友,如此之类。”“如今说格物,只晨起开目时,便有四件在这里,不用外寻,仁义礼智是也。”“须要穷个根源来处。如为人父如何便止于仁慈,为人子如何便止于孝,为人君为人臣如何便止于仁止于敬。”

穷理的方法很多,“如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而读圣贤之书尤其重要:“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然欲其简而易知,约而易守,则莫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篇也。”

要格物,更要致知。“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致知,谓天下事物之理知无不到之谓。若知一而不知二,知大而不知细,知高远而不知幽深,皆非知之至也。要须四至八到,无所不知,乃谓至耳。”朱熹认为,“欲养其知者,惟寡欲而已矣。欲寡则无纷扰之杂,而知愈明矣。”他说:“致知,乃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全体通明,只是被昏翳了。而今逐旋磨去,使四边皆照见,其明无所不到。”

关于格物与致知的关系,朱熹说:“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格物以理言也,致知以心言也。”“格物是逐物格将去,致知则是推得渐广。”“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其实,“致知格物是一事。”

“格物者,穷事事物物之理;致知者,知事事物物之理,无所不知,知其不善之必不可为。”总之,致知是为了穷理,而穷理又须从格物开始。”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致,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只要按如上的方法去做,“则天理自明,人欲自消。”

最后,朱熹强调:一切道德修养最后都必须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上,知行工夫要“相须并通。”他说:“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固然以致知为先;然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知要,未若行之之实。”“欲知知之真不真、意之诚不诚,只看做不做如何,真个如此做底,便是知至意诚。”“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荀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所以说,“功夫全在行上。”

总之:“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只有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等知行功夫做好了,才能做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事。封建皇帝必须补修居敬以修身、存天理以灭人欲这一课,只有使自己在道德修养上达到内圣的境界,然后推广出去,才能符合儒家王道政治的要求。

对朱熹来说,用他的理学思想“正君心”固然重要,但是用他的学说培养崇德化民、辅政治国的儒学人才似乎更为基本。所以,他在出仕与干政的同时,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人了教育事业。他一生从事教育达五十年之久,曾整顿过县学、州学,创办了同安县学、沧州精舍、武夷精舍、考亭书院,重建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并同十八所书院发生教育上的联系。他培养弟子无数,其中高足六十八人,见称者七十一人,存姓者一百八十人。他一生不停地著书立说,不倦地授业解惑,留下了大量精辟的教育思想,无愧为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教育家。

朱熹认为:天地生人,有理有气;由天理信息之投射,有天命之性;由理气之相杂,有气质之性;由天命之性,便有仁义礼智五常诸德;由气质之性,便有贤愚善恶诸事;天命与气禀通过心灵的放大,便产生了体现天理的道心和体现人欲的人心。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必须对其全体成员进行开发天理和良知的儒学教育。上自帝王元子,下至庶民百姓,只有通过儒家的圣学教育,才能变化气质、下学上达,成为合格的圣王、贤臣和王者之民。

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使自王世子、王子、公侯、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以至庶人之子,皆以八岁而入小学,十有五岁而人大学,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圣王设教的目的,是要恢复人人本具的先天善性,以便按照天理原则扮演好各自的社会角色。“昔者圣王作民君师,设官分职,以长以治,而其教民之目,则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盖民有是身,则必有是五者,而不能以一日离;有是心则必有是五者之理,而不可以一日离也。是以圣王之教,因其固有,还以导之,使不忘乎其初。”人有气质之身,便有五伦之事;人心中有天理的遗传信息,便有五伦之理。圣王设教,只是因势利导,令其恢复本来的天理秩序。同时,“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只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在复性、明理以尽伦的同时,更要培养内具圣人之德、外有王者之才的圣、王合一型人才,以担负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他指出:“今之公卿子孙,亦不可用者,只是不曾教得,故公卿之子孙莫不骄奢淫佚。不得已而用草茅新进之士,举而加之公卿之位,以为荀胜于彼而已。然所恃者,以其知义理,故胜之耳。若更不知义理,何所不至!古之教国子,其法至详密,故其才者既足以立,而不才者亦得以薰陶渐染,而不失为寡过之人,岂若今之骄横淫奢也哉!”

朱熹认为,人才的培养应按年龄的不同分设小学和大学,逐次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他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人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仪礼规则和知识技能,只是教他按规矩去做,至于其中道理则只说个大概,到了大学再详细讲。“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于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人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教育的内容是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使受教育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具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俯焉以尽其力。”小学教育只是要其懂规矩,大学教育则是要其懂得道理后自觉地按规矩去做。

大学阶段要博览群书,但须有次第。他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他的《四书集注》充分发挥其理学思想,元末明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课本。

他还说:“凡读书,先读《语》、《孟》,然后观史,则如明鉴在此,而妍丑不可逃。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关于读史,他提议“先读《史记》,《史记》与《左传》相包,次看《左传》,次看《通鉴》,有余力则看全史”。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研读六经:“古之圣人作《六经》以教后世。《易》以通幽明之故,《书》以纪政事之实,《诗》以导情性之正,《春秋》以示法戒之正,《礼》以正行,《乐》以和心。其于义理之精微,古今之得失,所以该贯发挥、究竟穷极,可谓盛矣!”

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朱熹亦有很多论述。他说:“圣贤教人,下学上达,循循有序,故从事其间者,博而有要、约而不孤,无妄意凌躐之弊。”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其次,“君子教人,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他强调:“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再次,“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他指出,“德行者,潜行体道,默契于中,笃志力行,不言而信者也;言语者,善为辞令者也;政事者,达于为国治民之事者也;文学者,学于诗书礼乐之文,而能言其意者也。盖夫子教人,使各因其所长以入于道。”必须因才施教,不能用一个模子匡人。总之,“草木之生,播种封植,人力已至,而未能白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时而雨之,则其化速矣。教人之妙,亦犹是也。”

以上是就教师方面而言。

作为学生,则应该从立志、猛进、内求、博览、持敬、践履等六个方面着手。他说:“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做工夫,使饥忘食,渴忘饮始得。”具体说,天理要反躬内求,“理不是在面前别为一物,即在吾心,人须是体察得此物诚实在我方可。”“天地间只是这个道理流行周遍,不应说圣人不言此道理便不在,这道理自是长在天地间,只借圣人来说一遍也。”

理学的演变

南宋乾淳年间(1165~1194),由于东南三贤朱熹、张杖和吕祖谦及陆九渊等硕儒的理论创发和讲学活动,使自北宋五子以来的理学思潮一时大兴。可是,由于朱熹“正君心”的失败,以及统治集团内部赵、韩两派的权力之争,遂致庆元年间(1195~1200)的学禁之祸;理学家被当作“逆党”而纷纷贬逐,理学则被视为“伪学”惨遭禁止,一时间从游之士伏壑匿影、销声四散,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此后的二十余年间,理学一直被禁锢和压抑,“老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型。”

这是宋明理学在其发展的高潮期所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在这“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清零季节,却有两位“志同气合”的朱学后劲在为理学的命运奔走呼号。他们“慨然以斯文为己任”,对朱子之学讲习而服行之,终于使党禁解除后“正学遂明于天下后世。”这两位为理学在政治上争得统治地位的人物,就是真德秀和魏了翁。

真德秀(1178~1235)号西山,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魏了翁(1178~1237)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二人同为庆元五年进士,同被理宗召入朝廷。真德秀为户部尚书,后改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而卒,谥文忠;魏了翁为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官至签书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卒谥文靖。黄百家说:“从来西山、鹤山并称,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独举也。”

魏了翁的一生,主要致力于提倡理学以矫正士习、转移风气的活动。

在正当世人都讳言理学的时候,魏了翁首起为理学辩诬。他说:“所谓伊洛之学,非伊洛之学也,洙泗之学也;非洙泗之学,天下万世之学也。

……奚其伪?而被以此名,屏不得传?”他认为程朱理学就是当代的孔孟之道,理当发扬光大。他上奏疏说,圣学之兴衰关系着世道之治乱:孟子之后圣学不传,故治日少而乱日多,至周、程出,才使圣学中兴,人们“始得以晓然于洙泗之正传”,因此应该给周、程赐爵定谥,以便“开阐正学”。可是,谥法历来受品秩的限制,周敦颐与程颢未曾显仕于朝,因而难以准奏。不过,由于魏了翁的一再请奏,朝廷最终还是为周子与二程赐了谥,正式表彰其开创理学的功绩。于是,各州郡纷纷为周、程建祠,而魏了翁则到处为其作祠礼,大张理学旗帜。他说:“不有周、程诸子为图为书,振聋发瞽,如是而为极、为仪、为性命、为仁义礼智、为阴阳鬼神,即躬行日月之常、示穷理致和之要,则人将泯泯愦愦,无所于闻。”

“夫人生于两间,而与天地同体;出乎百世之下,而与圣贤同心。使皆能以周子之说反而求之,寡欲以养其心,养心以极于无欲,则是心之运,明通公溥,岂有一毫之私间之哉!”

同类推荐
  •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本书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学说,从一个小“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作者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从紧守心斋、悠闲自适、适时无为、养身养心等八个方面对庄子的处世之道、心灵之道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辅之以古今经典事例,同时采用浅显易懂的叙述进行讲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处境去感悟庄子的人生智慧,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平添出更加绚丽的华章!
  • 庄子原来这样说

    庄子原来这样说

    《庄子》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范畴的著作,它将哲学思想以一种艺术的表达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蕴含的不仅仅是人生大道理,更有着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入则孔孟,出则老庄”,现代人的自处和处世准则,很大一部分有赖于老祖宗的智慧教导,而儒家道家的思想则在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中坚地位。当我们遇到庄子,便深深折服于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聪敏,他的激情,他的快乐,他的独行于世。他尖锐而激烈地面对这个世界,他淡然却又悲悯地跨过俗世红尘。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的与众不同偏又发人深省。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当然是生命境做主!这是一本呼唤全人类正视生命境的书。生命最初是什么?为什么会活?如何理解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等重大问题,尽在此书中。现代生命科学把生命规律搞得庞杂而繁复,那是因为把生命现象“看走了眼”。人类再智慧,科学再万能,如果不认识思维是什么,不纠正思维中的动物性缺陷,就很难闯出误区。当今社会,用主观的遗传基因概念解释生命的一切现象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坏习惯。人们为什么不换个视角重新审视生命?请还原生命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吧!这本书以生命境为主题,正确认识人体在生命体系中的地位,正确把握人体在生命境中的“雕塑规律”,我们的身体将天然健康,人类的前途将借助“生命境大爆发”跳出灭绝。
热门推荐
  • 至尊元帝

    至尊元帝

    被族人视作废物的少年,重生后一路逆天斩运,扬眉吐气,凭着一枚跟随自己穿越而来的神秘玉佩以及强大的本命元力,在这个元力修行的世界一路披荆斩棘,走向至尊!群号:160380792
  • 一品王妃

    一品王妃

    与姐换夫,代姐出嫁,她覆上红盖头去了楚王府。新婚之日发现,傻王相公并不傻,不仅人神共愤,还风华无双,吵着嚷着要吃她。尼玛!装傻讹人也不带这样的?分明是一头恶狼!
  • 逆天改命之天神归来

    逆天改命之天神归来

    狂王先辈重掌天地,却在那一刻感悟到大道有变,成道瞬间,封天神、定乾坤,三魂逃离躯体散落异界。无三魂辨别善恶,躯体逐渐变得冷漠、无情。千年之后,天界被魔物所攻,一番恶战,众天神尽数陨落,因果牵引重生异界......
  • 致命遗物

    致命遗物

    我本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平淡娴静的小日子。不料我的生活被一封信给打破了。符箓,古书,守密人,还有家族陨落之谜。在一栋老宅中,我触碰到了那些隐藏在历史和黑暗中令人生畏的可怖遗产。从那时起,我就过上了另一种人生。
  • 大荒神皇

    大荒神皇

    天赋异禀,是异类不详?还是天命无双?本是平凡少年却无端卷入大荒五族的动荡之中,千军万马纵横疆场,最终看云良如何破尽万劫一步步登上大荒神皇的无上王座!
  • 凤凌天下:王爷太霸道

    凤凌天下:王爷太霸道

    “王爷,翎姑娘去将军府做马夫了。”“凌王府给她十倍的月俸,把她‘请’回来。”“王爷,翎姑娘又去将军府当账房小厮了。”“把她抓回来,整个凌王府的账房都由她管。”“王爷,翎姑娘……成了将军的贴身侍婢了。”“什么?派暗影把她抓回来。”“可是翎姑娘说,这次坚决不回来,再多的诱惑都不回来了……因为将军……比王爷好看。”“该死的。”某人脸色终于黑的彻底。读者群:164559581,期待亲们的加入!!
  • 我遇到的是假猪脚

    我遇到的是假猪脚

    本书原名《军少请注意:高冷情感调理师》、《时间分恋》。猪脚?是想象的那种吗?能煮汤能盐焗能下葱姜的那种???某尘:对!就是那种!读者:(╯‵□′)╯︵┻━┻你大爷!——自从看了此书,开始深深的怀疑人生……我想,我遇到的一定是假猪脚!前方高能!本文不只是一个猪脚,或者说没有猪脚!尘少依旧简介废,致力虐狗一百年!考究党请点叉叉,好走不送。CP:浪子回头X失忆烂梗真·面瘫EQ奇低X真·利益至上EQ奇高伪·猎人X伪·猎物深情竹马X花心青梅
  • 洪荒破

    洪荒破

    当他持枪独战洪荒之时。当他为一生所爱挑破九重天之时。当他……当他……他!名叫风穆。
  • 月食之平行世界

    月食之平行世界

    你选择向右或是向左,世界便派生出两个,一个时空里的你向右,另一个时空的你向左,你们互不相交、永不相见。直到……
  • 魔君嫁到之半世情劫

    魔君嫁到之半世情劫

    这时关于一只纯妖孽和一只伪呆萌的故事。某妖孽没事时就调戏调戏某呆萌,时间长了,就意图“偷吃”,花言巧语,哄蒙拐骗,那叫一个机关算尽。可是,莫名其妙的,某妖孽就不小心被那只“无辜”的呆萌吃掉了。于是,妖孽傻眼了,呆萌满足了。咋办,跑路呗。于是,又一次上演我逃你追的情节。拜托,干吗要跑,被吃了,找个机会吃回去呗。最后,兜兜转转,还是那一双人:”呐,你不可以逃哦,要是想摆脱我,杀了你哦。“清淡的口气,却留下最深刻的誓言”是,我不会逃,永远都是你的!“他的宠溺,是他的专属,同样,他的未来,将注定布满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