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9600000033

第33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3)

江门之学受佛学的影响很深,这也可从其诗作中表现出来。如“天涯放逐浑闲事,消得《金刚》一部经。”“无奈华胥留不得,起坐凭香读《楞严》。”“干休千处明,一了一切妙。”等等。在那“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的时代,像他这样富于独立思考精神的学者是很难及第的。他曾慨叹:“眼前朋友可与论学者,皆失于不知觉悟,而只是对朱学盲目崇信。”于是,他借取了陆九渊“贵疑”的精神,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当时的情况下,通过静坐明心来启发学者的主体性和怀疑精神,似乎是惟一而且最好的办法。所以,他极力强调静坐的重要性。他说:“如伊川先生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此一静字,自濂溪先生‘主静’发源,后来程门诸公递相传授,至于延年二先生,尤专提此教人,学者亦以此得力,晦庵恐人差人禅去,故少说静,只说敬,如伊川晚年立训,此是防微虑远之道。然在学者须自量度如何,若不至为禅所诱,仍多静方有入处。”

《明史》本传说:“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到了晚年,他的思想风貌更为洒脱潇然,论者以为有“鸢飞鱼跃之乐”。他每每逍遥于自然之中,以养其浩然自得之性。“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海曲。”曾说:“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

陈献章认为,为学当求诸心。“求之书籍而弗得,反而求之吾心而道存焉,则求之吾心可也。”他说,“学者荀不但求之予书而求诸心,察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以我观书和以书博我,可谓理学与心学的根本区别。他还说:“夫养善端于静坐,求义理于书册,则书册有时而可废,而善端不可不涵养也。诗、文章、末习、著述等路头一齐塞断,一齐扫去,毋令半点介蒂于我胸中,夫然后善端可养,静可能也。”

在宋明诸儒中,周敦颐、程颢和心学家为洒脱派,而程颐和朱熹则为敬畏派,前者求孔颜曾点之乐,求洒落胸次,后者则主张敬畏恐惧,求整齐严肃。陈献章认为,如果戒慎恐惧伤害了心境的自得与和乐,反而不美,所以他追求洒脱派的境界。

他说:“夫学,有由积累而至者,有不由积累而至者,有可以言传者,有不可以言传者。夫道,至无而动,至近而神,故藏而后发,形斯存焉。

大抵由积累而至者可以言传也,不由积累而至者不可以言传也。义理之融液,未易言也;操存之洒落,未易言也。夫动,已形者也,形斯实矣。其未形者,虚而已。虚,其本也,致虚之所以立本也。戒慎恐惧,所以闲之而非以为害也;然而世之学者不得其说,而用心失之者多矣。斯理也,宋儒言之备矣,吾尝恶其太严,使著于见闻者不睹其真,而徒与我哓哓也。”

他强调学者须自得,以自然为宗:“自得者,不累于外,不累于耳目,不累于一切,鸢飞鱼跃在我,知此者谓之善,不知此者虽学无益也。人与天地同体,四时以行,百物以生。若滞在一处,安能为造化之主耶?古之善学者,常令此心在无物处,便运用得转耳。学者以自然为宗,不可不著意理会。”如果以自然为宗,则曾点之乐、鸢飞鱼跃的活泼境界、尧舜事业如浮云过月的上蔡精神,皆可自得。

他认为,曾点只讲了乐,而没有讲功夫,孟子则把功夫也讲了,那就是要用勿忘勿助的方法去养浩然之气。如果只讲曾点之乐而不讲孟子的功夫,则所谓曾点之乐如同说梦。只有有了养气的功夫,才能无处而不自得,达到“不著一事”的尧舜气象。其和杨龟山诗说:“圣学信非难,要在用心藏。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道德乃膏腴,文章固秕糠。俯仰天地间,此身何茂昂!”

陆九渊为心学奠基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存斋,又称象山先生,南宋江西抚州金溪县青田人。其八世祖曾任唐昭宗之宰相,六世祖于五代末避乱徙居,遂成金溪陆氏。从此,他们家族聚居,到陆九渊时,已成一九世共炊、人口逾百的大家庭。

陆氏的家教极严,如果弟子有了过失,家长要召集全族人口,当众批评教育;若不改过,当众责打;仍不悔改,则或交官府处置,或流放远方。由于家道整肃,州里闻名,被宋孝宗称赞为“满门孝悌”。陆九渊的父亲陆贺,赠宣教郎,以“究心典籍,见于躬行”著称。陆贺生有六子,老大陆九思,总理家务;老二陆九叙,经营药铺;老三陆九皋,设家塾讲学。弟兄三人以此增补家用。老四陆九韶,字子美,号梭山;老五陆九龄,字子寿,号复斋;老六陆九渊。三人名高一时,人称江西三陆。梭山宽和凝重,复斋深沉周谨,象山光明俊伟。关于陆氏心学,全祖望说:“梭山启之,复斋昌之,象山成之。”

陆九渊自幼颖悟,性若天成。三四岁时,经常服侍父亲,极善发问。

一日,忽然问道:“天地何所穷际?”其父笑而不答,他则“深思至忘寝食”。其父呵之,便姑置不想,而胸中疑团不散。五岁读书,六岁受《礼经》,八岁读《论语》、《孟子》,尤善察辨。闻人诵程颐语录,便说:“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从此对程颐的理学发生怀疑。

十一岁时,常于夜间起来秉烛检书,其读书不荀简,而勤考索。十三岁时,与复斋共读《论语》,忽发议论说:“夫子之言简易,有子之言支离。”一日,复斋(时年二十)于窗下读《伊川易传》,读到《艮》卦,对程颐的解释反复诵读,适逢陆九渊经过,便问:“汝看程正叔此段如何?”陆九渊答道:“终是不直截明白。‘艮其背,不获其身’:无我。‘行其庭,不见其人’:无物。”

又一日,读书至古人对“宇宙”二字的注解:“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时,恍然大悟道:“原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中者也。”终于解开了十年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于是,他进一步开阐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陆氏心学之大端,于此尽显无遗。后来,门人詹阜民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陆九渊说:“因读《孟子》而自得之。”这正是陆九渊与理学家的不同之处。

陆九渊十五、六岁时,读三国六朝史,见夷狄乱华,便“一切剪了指甲,学弓马”,欲习武复仇。他后来回忆说:“曾读《春秋》,知中国夷狄之变,二圣之仇,岂可不复?今吾人高居无事,优游以食,亦可为耻,乃怀安,而怀义也。”陆九渊少年即善赋诗,气魄尤其宏大:“从来胆大胸膈宽。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有时此辈未妥贴,哮吼大嚼无毫全。”这或许是表白他读书兼收并蓄、敢于藐视前人的胸襟。

陆九渊二十四岁参加乡试,以《周礼》中举。曾说“吾自应举,未尝以得失为念。场屋之文,只是直写胸襟。”主考官则说他:“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三十三岁再入乡试,又以《易经》中举。次年春试南宫,吕祖谦任考官,以慧眼“识先生之文于数千人之中”,赞道:“超绝有学问者,必是江西陆子静之文,此人断不可失也。”遂中选。五月庭对,赐同进士出身。四十岁授建宁府崇安县主簿。四十三岁除国子正,赴国学,讲《春秋》,享明堂,为分献官,次年迁敕令所删定官。四十七岁转宣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同年回乡讲学,乡曲长老亦俯首听诲。每诣城邑,环坐率二三百人,至不能容。县官为设讲席于学宫,听者贵贱老少,溢塞途巷。

陆九渊为官清廉,归来时囊中空空,由同僚赠于财物。后来修整贵溪应天山(后改称象山)书院,孺人捐奁中物助之。五十岁开讲于象山,名讲堂为精舍,又于山间设方丈,四方学者云集。他常居方丈,清晨于精舍鸣鼓,后升讲座,容色粹然,精神炯然。他讲学首诲以收敛精神,涵养德性,虚心听讲,诸生皆俯首拱听。非徒讲经,每启发人之本心。有时,他也举经语为证,吐音清响,听者无不感动兴起。初见面者,或欲质疑,或欲争辩,或以学自高自负,及闻诲之后,多自屈复,不敢复发。平时,他或观书,或抚琴。佳天气,则徐步观瀑,至高诵经训,歌楚辞,及古诗文,雍容自适。虽盛暑,衣冠必整肃,望之如神。诸生登方丈请诲,和气可掬,随其人有所开发,或教以涵养,或晓以读书之方,未尝及闲话,亦未尝令看先儒语录。他居山五年,来见者逾数千人。

五十三岁时,奉旨守荆门军,此处乃古今争战之所,宋金边界重地,素无城壁。早有人欲意修筑,却惮费重不敢轻举。陆九渊仔细研究后,只用三万即告完成。平日他常常检阅士卒习射,中者受赏,郡民亦可参与。

料理一年,兵容大振,周丞相称赞说:“荆门之政,可以验躬行之效。”充分肯定了心学的修身应事之功。冬十二月得疾,从容告僚属道:“吾将告终。”十数日后病危,仍与同僚议论政事如常,终卒于任所,享年五十四岁。吏民号哭致奠,充塞途道有日。

陆九渊认为:“人心非血气,非形体,广大无际,变通无方。倏焉而视,倏焉而听,倏焉而言,又倏焉而动,倏焉而至千里之外,又倏焉而穷九霄之上。‘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非神乎!不与天地同乎?”“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所以,当他看到“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这句古文时,便不禁要发出感慨:原来无穷!天地无穷,我心亦无穷。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所以,他要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不崇拜古人,不迷信先儒,作顶天立地的超人。

陆九渊所谓的“心”,当首启于孟子“知性知天”之说,亦是对佛家“本心”、“真心”之说的吸收利用。孟子有“万物皆备于我”的主体认识论观点,以为人与宇宙同源同构,只要穷尽了自我的心性本源,也就穷尽了宇宙万物的本源。佛家以本心或真心为宇宙本体,万事万物皆此心之作用。程颢以仁者之心浑然与物同体,则有把本体之心与认识之心合而为一的倾向。陆九渊所说的心,正是本体之心与认识心的统一体。“心之体甚大”,是指本体之心。此心虚而无形,无所不在,至灵至妙,其用不穷。

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这个欲穷尽本心的主体,则是指后天的认识之心,是本心的流行和发用。本心流行发用,产生了依附于人体的认识之心,认识心反身而诚,自穷其源,则本心显露,算是恢复本来面目。本心与“末心”乃一体之两端,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

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又说:“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此处所谓理,乃借程朱之说,指客观的宇宙本体。在陆九渊看来,人与宇宙万物同源同构,只能有一个本原和本体,人之本在其心,心之本在其性;既然宇宙万物以理为本,则人亦以理为本,人与万物岂能有两个不同的本原和本体?显然,心性与理必为一体,心即理,理即性,不容有二。同样一个本体,在人为本心,在物为性理,说法不同,其实则一。从主体认识论的角度讲,与其称之为理,不若称之为心。

人之有认识,以其有主客体之分。客体须是客观实在的,飘忽不定、扑朔迷离、若有若无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认识的客体。只有相对于主体具有可观察、可认识的稳定性的东西,才能成为特定主体的认识客体。主体之要求客体为客观实在,是因为主体本身是客观实在的。一个连自身的存在都无法确定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认识的主体。“我思故我在”,我的认识心可以随意起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考,这是主体的客观实在性。有了主体的客观实在性,才能要求客体的客观实在性,特定主体要求与自己同样客观实在的客体。所以,客体的客观实在性,首先是指相对于特定主体的稳定性,某存在之所以被特定主体确定为客体,是因为它与此主体具有同在性、同构性、同质性。是主体以自己的质和性选择了客体,脱离了特定主体的存在永远不是客体,它不能和主体发生联系,只是无。

主体的本质在其能动性,心灵的自由发用和映现功能使它成为认识的主体。与我心不具有同质同构关系的存在不可能被我心反映,它是无。我心的质与性,决定了认识的可能性空间。我心为自己选择了客体世界。陆九渊的弟子杨简说:“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无他物也。’,“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同类推荐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是出了名的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热门推荐
  • 行尸之路

    行尸之路

    一步步成长,建立起自己的丧尸王朝,文风接近现实,可以消遣时光的读物。(这是一本类似美剧行尸走肉的小说,比较扁游戏漫画的剧情,主人公是个普通人,没有进化,没有异能,也没有狗血,有的只是末日环境中的人性。)
  • 重生修真小门派

    重生修真小门派

    在修真界过着小门小户的小日子,其实是一种幸福。但是,就像俗世不可能有桃花源一样,修真界也不可能没有仇家。
  • 异界闻战

    异界闻战

    君欲守土复开疆血犹热志四方我为君擦拭缨枪为君披戎装君道莫笑醉沙场看九州烽烟扬我唱战歌送君往且看宅男如何在混战不休的异界生存····
  • 都市最强神农

    都市最强神农

    小农民辍学回家,却意外得到全能外挂系统!“修真外挂已安装!”“医疗外挂已安装!”“国术外挂已安装!”自此,农民赵二黑的人生发生了改变!种世上最抢手的植物!泡世上最火辣的妹子!成为最强小农民!“啥?俺丈母娘要找俺退婚?”
  •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往今来,优秀执著的人类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每一种艺术风格从最初的背离传统到最终的凝聚思想,每一种艺术流派从它的源起、兴盛到没落、衰败全都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积淀,最终才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锦绣天地,从而推动了一代代卓越的艺术的大师的诞生。浪沙淘尽,当我们伫立在这些旷世作品的身旁、我们除了赞叹外,有的就是暗自窃喜和虔诚的感恩,为了拥有这些作品而感谢上苍。
  •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七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七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上司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向的,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正如上司必须管理好自己一样。员工不一定非得被动的接受上司的命令,也不一定非得符合上司的期望。反过来,他们与上司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目标!
  • 米调

    米调

    米调以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铺陈、展开了主人公数十年来富于戏剧性与荒诞感的人生故事:从叱咤风云的红卫兵领袖,到为了理想上山、越境、参加缅共打仗、参加“克钦帮”。这是一部大视界、多声部的小型人生史诗,写实中充满奇情想象,象征里不乏典型人物与细节的经营,在历史的追溯中同时涉入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趣味,充满了奇幻奇情的寓言色彩,同时又浸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顿悟与哲思。被有关批评家称为“一部奇书”,“散发着艺术想象力的奇异香气”。
  • 龙王怒

    龙王怒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陆!!!人族、妖族、龙族、魔族、矮人、精灵许多种族共存的大陆。大陆上唯一的能量“元力”,也是所有种族的立足之根本。“元灵”所有种族必须争夺的增强元力属性的宝物。看一穿越而来的腹黑宅男如何以大陆公敌的半龙半人之身怒而斩妖弑魔融合无数元灵成就龙王之身.........
  • 倾世神女:魔王别急

    倾世神女:魔王别急

    她,毒医双绝的首席特工,却一夕穿越成孤女。进学院,天赋显现,逆天灵天体质,包含天地元素。一根银针,活死人,肉白骨。丹药,阵法,炼器,召唤,她手到擒来。他,手段狠辣,长着一张让女人都嫉妒的脸,却对这个偶然一见的小家伙,情有独钟。“娘子,我们走吧!”“我才不是你娘子!”“是不是可不是你说了算!”某狼渐渐靠近,“你…你别过来!”
  • 於陷於深

    於陷於深

    是多年前的梦境,近日整理上传,笔记略显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担待青梅竹马/重生/攻受心理扭曲/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