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9600000036

第36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6)

总之,我心与万物绝不可分: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是非为体。我的感觉、意识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不可能有离我心而存在的事物。正如现代新儒家贺麟针对柏雷所谓“自我心中的困难”所指出的:“我们不能‘设想’某个事物离开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因为‘设想’一个事物,那个事物就已经进入我们的观念中了。我们不能说出一个不是观念的事物,因为说的时候,对于那个事物就已经形成观念。”

有一日,阳明游南镇时,一友指岩中花树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阳明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我心的可能客体,我心未对着它时,它是潜在客体;我心对着它时,它就成了现实的客体,与我心构成当下的认识关系。

在阳明看来,吾心本无体,感应天地万物以为体;天地本无心,只有通过我心之灵明才能自我认识;我心之灵即是这天地万物的主宰。他认为:“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我心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主客本来就是相对而来的范畴,不能分开。

中国儒家的主体性学说,发展到王阳明,可以说已完全成熟了。阳明心学的诞生表明,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他们将要从根本上摆脱经书教条的束缚,对封建中国的意识形态进行全面的反思,进而开辟一个全新的世界。

阳明所谓的心,并非指五脏中的一器官,而是指作为主体的灵明知觉及其认识能力。心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解放思想、高扬自我权威的主体性学说,它主张把一切存在都当作为我所用的客体,而反对有高高在上的任何权威。心学的思维方法处处以主体为核心,强调把整个宇宙看作一个主客交往的活过程,一切事物都只是主体的意义和价值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和要素,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为转移,不给任何外在的权威和神物留地盘。没有我的灵明和主宰,宇宙将是个不可想象的怪物;宇宙之所以成为一个主客交往的“大事件”,是由于我心的照耀和建构。没有灵明知觉,不可谓之真正的人;没有人心的灵明,亦不可想象有真正的宇宙;我的灵明是宇宙的心,宇宙对此心亦只是个“身”。无身则无心,无心亦无身,身心只能相对而成立,合则俱显,分则双泯。身与心,只是一个东西之两面,只是一件“事”。

阳明说:“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矣。”说到底,宇宙只是个心,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赅。

把宇宙当作“物”,只是一种静态的描述。阳明强调的是人的动态实践过程,所以他喜用“事”这个范畴。他说:“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物只是抽象的存在,只有接受意识的照耀才能成为实践活动的要素,成为事。物是抽象、是潜能,只有事才是具体,是现实。物只有成为事,才能获得现实意义;平日所谓物,其实只是事。阳明指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既在我心之内,则物只是事,所谓物理只是事理,事之理亦只是心之理。

阳明认为:“理也者,心之条理。”是理,发之于亲则为孝,发之于君则为忠,发之于朋友则为信。千变万化,至不可穷竭,而莫非发于吾之一心。吾心之本体,只是个不学而能的良知,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侧怛,便是他本体。天命之性具于吾心,其浑然全体之中,而条理节目森然毕具,故谓之天理。这个天赋良知的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事顺应。

具体说,宇宙本体只是一个性理和良知,一理隐显而有动静,理之发现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文与理只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表现,其在于人也,谓之性;其灿然而条理也,谓之礼;其纯然而粹善也,谓之仁;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其昭然而明觉也,谓之智;其浑然于其性也,则理一而已矣。“《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终始是这条理,便谓之信。”天地之间实理流行,只是个贞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亦只是这个理,本无内外可说。所以,君子之学也,于酬酢变化、语默动静之间,“而求尽条理节目焉,非他也,求尽吾心之天理焉耳矣。”

当阳明讲“充天塞地,只有这个灵明”时,他已排除了离开我心的认识而孤立存在的抽象之理。在他看来,所谓理只能是一个与人的认识相联系的范畴,脱离了人的认识的理只能是个无法想象的怪物。他强调说:心在物为理,没有离心而存在的理。弟子问:“在物为理,如何谓心即理?”

阳明说:“在物为理,‘在’字上当添一‘心’字,此心在物则为理。”

如,此心在事父则为孝,在事君则为忠之类。忠孝之理是心与君亲相作用才有的。

阳明讨论一切问题,只是在主客关系中说话。物与意接则为事,这才显出其条理来,离了人心,所谓物只是个抽象的潜能,不具有现实意义。

心物本不可分,不可离心以求物,亦不可离物以求心,心与物只是认识关系这一事的两面,分开了便失去意义。

阳明说:“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家。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心性与物理本来就是一体之两面,岂能分开!

此心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理虽万殊,只在此一心之作用上。“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心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也。”

他诘问说:“夫求理于事事物物者,如求孝之理于其亲之谓也。求孝之理于其亲,则孝之理其果在于吾之心邪?抑果在于亲之身邪?假而果在亲之身,则亲没之后,吾心遂无孝之理欤!”有了人的认识,才有所谓理,不可离开认识而空谈孤立虚托之理。

阳明强调:“诸君要识得我立言宗旨。如我今说个‘心即理’是如何?

只为世人分心、理为二,便有许多病痛,如五霸攘夷狄尊周室,都一个私心,便不当理。人都说他做得当理,只心有未纯,往往悦慕其所为,要来外面做得好看,却与心全不相干,分心与理为二,其流于霸道之伪,而不自知,故我说个‘心即理’,便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工夫,不去袭义于外,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熔理于心,不仅是要破除权威,打倒偶像,也是要反对假道学和伪君子,纯化社会道德。

在王阳明对其心学“所操益熟,所得益化”的晚年,曾有一次被称为“天泉证道”的学术讨论,向王、钱两位高足交待了有名的“四句教”。其教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总此四句,前二句讲本体,后二句讲功夫,本体与功夫本来一贯,而阳明尤强调在功夫上见本体。所谓功夫,只是“致良知”三字。阳明说:“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他表示,“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真圣门正法眼藏!”

所谓“致良知”,其根本宗旨就是要确立自我主体性,自信自决,破除一切神圣不可犯的教条和偶象,直接去做开天辟地、建功立业的圣人,而不是做任何外在权威的奴隶。

阳明说:“人胸中各自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并对弟子说:“尔胸中原是圣人!”做惯了圣人之奴隶的弟子慌忙起立,不敢承当。阳明说:“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弟子仍说:“不敢。”阳明复道:“众人皆有之,更况在汝!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弟子只好笑而承受。

阳明指出:“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学术者乃天下之公器,不可为某一人而专有。人人皆有天赋的良知,只此良知便是判断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任何伟人、圣人都要接受我良知的审判。“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何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指出:“当士人桎梏于训诂词章之间,骤而闻良知之说,一时心目俱醒,恍然拨云雾而见白日,岂不大快!”

阳明说:“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又说:“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也。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良知呢?阳明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良知是无形象而有神用的本体,“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用其弟子的话说:“造者,自无而显于有;化者,自有而归于无。吾之精灵,生天生地生万物,而天地万物复归于无,无时不造,无时不化,未尝有一息之停。”良知生灭灭生,创化不已,这才有整个宇宙的大化流行和动态过程。

阳明认为,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

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他说:“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

总之:“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正是透过人心灵明这点宇宙发窍的至精处,吾人才能一睹万物本源与天地本体。“良知即是独知,独知即是天理。独知之体,本是无声无臭,本是无所知识,本是无所粘滞拣择,本是彻上彻下,独知便是本体。”

阳明指出,只要能致良知,就能“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试金石,指南针!”有了这个良知,便不会被任何权威和偶像所迷惑,洞彻其是非善恶的本质。

那么,如何致此良知呢?要解心中之蔽。人心是天渊,只为私欲窒塞了,“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要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一分天理。”不要一味地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如果心术不正,则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天理与私欲不能并立,须有扫除廓清之意,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善便存,恶便去,这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朱熹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是迂曲的外向运动,是由枝叶到根本。致良知者,是培其根本之生意,而达之枝叶。阳明表示,“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也。”总之,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广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

宇宙本体只是个天理良知,良知只是通过人才得以表现;而人的活动,世人多有知行之分。就全宇宙言,良知是体,万物是用。人只是天地间的一物,也是用;惟人心乃天地发窍之至精处,以其一点灵明而成为宇宙的主宰。就人而言,依然良知是体,知行是用。阳明说:“知行二字,亦是就用功上说;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由良知本体之发用,乃有知行之名。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全宇宙只是个良知及其发用,只是由于人心之发窍,才有了知行的问题。所谓知,乃是良知的发见;所谓行,是发见此良知。“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本体只是通过人心才得以透露,人人皆有天赋的良知,只是多为障蔽遮盖了。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江山应犹在

    江山应犹在

    梦魇江山,不过是一座埋葬活人的空坟。若失你得它,这江山不要也罢。
  • 灭世重置

    灭世重置

    远古的记忆,现在的爱情,卑微的众神,逍云即将带着废物的名声,吃猪扮虎杀上神界!
  • 校草的温柔攻势:捧在手心的爱

    校草的温柔攻势:捧在手心的爱

    秦子奕是一个有着四分傲娇,三分清冷,两分无赖的人,而剩下那一分,是留给除了安冉以外的人的清风朗月。“这个好吃么?你喂我。”结果变成了安冉用嘴喂……“我好累,你让我抱一会儿,就一会儿。”结果就抱着不撒手了……安冉忍无可忍,怒吼,“你给我滚!”“好。”结果真的就……滚了起来。
  • 皇上夫君,我要逃!

    皇上夫君,我要逃!

    嫁人?!夫婿还比她小五岁?不会吧?!这是会被人唾弃的啊!哼!就算断了一条左臂她也不要嫁,她喜欢的人可是武林盟主的继任人!可是圣旨难为,还得了个“断臂娘子”的封号,好!就让她这个小夫婿见识一下什么是天才!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什么是“妻命难违”!啊?他竟然是——不要啊,皇上夫婿,我要逃!又一个皇子?天啊,继续逃!
  • 负债者

    负债者

    有些人相遇就是为了相互亏欠,有些人相遇就是为了改变。我的世界灰色中带着绚丽
  • 淘仙来袭

    淘仙来袭

    一个滑稽小子,偶然下进入到当地江湖小门派,成了一名记名弟子。他以这样的身份,如何在门派中立足,如何以不凡的资质进入到修仙者的行列,从而笑傲三界之中!
  • 请帅气地牵住我

    请帅气地牵住我

    一个是因为子母贴而永远粘在一起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因为重女轻男的家庭观念,因为要守护从而得到被守护的爱情故事。四个人的爱情,两对幸福人生。
  • 小道士下山传奇

    小道士下山传奇

    创作唐代历史灵异,生于福建,1982.11.27出生。生于农村,初中,现代农业单位。
  • 石璞质禅师语录

    石璞质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冰樱若宸

    冰樱若宸

    飞库二组作品,保证完本。谢谢支持。风紫94qq:191898246球球群:冰樱若宸(高95145106。冰樱若宸1群(高263524864。冰樱若宸2群(64681151。冰樱若宸3群(66011885。菡萏初定夏微凉(195050838。时光流过经年伤(195055210。风紫94(162570844。简介:曾有一份记忆在记忆的深处曾有一段过去让过去很痛苦曾有一个恋人使恋人失声哭曾有一半自己使自己迷了路曾有一本小说使小说成感悟_冰樱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