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80600000027

第27章 当代高技术的八大领域(9)

第七节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为航天技术。目前专家们对“天”有两种理解:一是把地球大气层以外的无限遥远空间称之为“天”;另一是把地球大气层外、太阳系以内的有限空间叫做“天”。若按前一种理解,空间技术和航天技术完全是一回事;若按后一种理解,人们把地球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空间活动称之为航天,超出太阳系以外的空间活动称之为航宇,这样,空间技术就应涵盖航天技术和航宇技术。但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的活动还将主要局限在太阳系内,因此,目前人们普遍把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视为同义词。

空间技术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空间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是众多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的综合集成。它主要依赖于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空间技术的成就,最能体现其科学技术的综合水平,是衡量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空间技术是一门快速的、大范围的、在宏观尺度上最能发挥作用的科学技术。比如,通信卫星可以大面积覆盖地面以至全球,气象卫星可以进行全球天气预报,侦察卫星可以及时监视广大地区的军事活动,等等。

空间技术区别于一般常规技术的这两个特点,使其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社会进步发挥着意想不到的战略性作用:在经济上,开发利用外层空间资源,其投资效益能达到1:10以上,能产生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军事上,最能显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一个国家只要占有空间优势,就掌握了军事战略上的主动权;在政治上,它对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影响深远,一项重大的空间技术成就,往往能成为国际谈判中的重大筹码;在科学技术上,它还能带动电子、自动化、遥感、生物等学科的发展,并形成包括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空间生物学和空间材料工艺学等新的边缘科学。

发展空间技术所具有的如此重大的意义,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空间技术的高度重视。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征服外层空间的开始,从此,空间技术便以势不可挡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1961年载人飞船升空;1969年“阿波罗”16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实现了人类“嫦娥奔月”的梦想;1971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1986年人类把第一个积木式空间站“和平号”送上太空,并正在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使用更广的新一代空问站“阿尔法”。除此之外,美、俄等国又在为实现重返月球和人类登上火星之梦而积极努力。在短短的30多年中,除了美国、前苏联是世界公认的两个航天大国外,欧盟、中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都已成为世界“航天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参与开发空间技术的国家达到了60多个,应用空间技术的国家已遍及全球。空间技术,已成为20世纪发展最迅速、影响最深远的一门高技术。

一、空间技术的重大成就

空间技术的开创和发展是人类开拓宇宙空间的壮丽事业。空间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崛起以来,其辉煌的成就已经对国际政治、军事、经济乃至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空间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运载工具

人类要使飞行器能在太空以一定的速度运行,首要的前提是要有动力足够强大的运载工具,能携带飞行器冲出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将其送到一定高度的空间。运载工具除能提供强大能量的动力外,还必须安装上一套使火箭在空中飞行时能保持预定姿态的控制系统,使飞行器能够准确地进入到预定的运行轨道。此外,为了在飞行试验中能对火箭、飞行器进行有效监控和测量,运载火箭还要具有能测量与控制其飞行轨迹的外弹道测控系统和测量火箭各分系统工作参数的遥测、遥感系统。所以,形象地讲,运载火箭必须是一个力量无比且具有控制、测量和遥测等多功能的“航天大力士”。

1957年10月4日,自前苏联将Ss—6洲际导弹改装成“卫星号”运载火箭,把重量为83.6千克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以来,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竞相发展了各自的运载火箭,到目前为止已形成由小至大、功能齐全的运载火箭系列。其中,美国发展的运载火箭主要有“德尔塔”、“宇宙神”、“大力神”、“土星v”系列,能覆盖低地球轨道、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具有星际探测能力;前苏联发展的运载火箭主要有“闪电”、“东方”、“宇宙”、“联盟”、“质子”、“旋风”和“能源”系列,能完成各种类型轨道的不同卫星、飞船、航天站及星际探测器的发射任务;欧洲空间局所属13个国家联合研制的“阿里安”火箭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已形成从“阿里安一1”至“阿里安一5”运载火箭系列;中国从“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卫星为起点,先后发展了“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长征二号捆”等系列火箭,能完成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或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等不同航天器的发射使命;日本从引进美国运载火箭技术开始,现已发展了“N一2”、“H一1”和“H一2”三种运载火箭。由于上述运载火箭都是利用导弹技术专门研制的,或者是直接改装某种导弹而成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因此,这种成本上亿美元的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上预定轨道后就报废了,发射费用相当昂贵。

1981年4月,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标志着由一次性运载火箭转向多次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工具新阶段的来临。迄今为止,美国已有“哥伦比亚号”、“发现者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等多架航天飞机,执行了50多次商业性运载飞行任务。尽管因技术上的原因,航天飞机没有达到预定的重复使用次数,再加上关键部件更换率高和维修费用过高等原因,每次飞行的费用依然过高,但它却为验证可重复使用的往返运载工具在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以及将其进一步发展所需开展的工程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二)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具有占据太空高远位置的优越条件,能对地球进行大范围的覆盖,能进行远距离通信、资源勘察和从事全球天气预报、导航和定位等,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军事、社会和科技效益,从而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进入空间的4000多个飞行器中,绝大多数都是人造地球卫星,主要有通信卫星、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和军事卫星等类型。

通信卫星自美国于1964年发射“辛康一3”地球同步卫星获得成功以来,在赤道上空定点的民用通信卫星已超过150颗。世界最大的卫星通信网络一一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已拥有120多个成员国(或组织)。国际通信卫星目前已发展到第七代,通信能力已超过10万双向话路,并已占领了世界跨洋通信的绝大部分业务。自1972年美国发射地球资源卫星1号之后,最有代表性的资源卫星当属美国的陆地卫星系列和法国的“斯波特”卫星。

资源卫星的最大特点是卫星上的多光谱扫描仪等监测仪器对地面有很高的分辨率,比如,美国“陆地卫星一6”的分辨率就达到30米,地面测绘带宽达到172千米。现在,陆地卫星的地面接收处理站已遍布全球,对各国资源勘探和利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法国“斯波特”卫星的分辨率精确达10米,但其沿轨道的地面测绘带比陆地卫星要窄。此外,中国和巴西合作也已经研制和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主要有两类:一类属近地极轨道卫星(如美国的“泰罗斯”,可飞经地球所有地区,提供长期天气预报资料;另一类属定点于赤道某一经度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如日本的“向日葵”4),可实时连续观察所覆盖地区的云层分布和变化。这两类卫星配合起来观察,可提供全球较完整的天气预报。我国研制的“风云一号”为近地极轨道卫星,“风云二号”为静止轨道卫星,两者相互结合,已在大、小范围的短、中期天气预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自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子午仪”系列导航卫星以来,经多次改进,已得到充分利用。1978年开始发射的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全球各用户利用其中4颗星与自身的距离差即可精确定位,精度达10米。该系统已广泛用于陆海空交通、地市规划和地形测绘等方面。前苏联也发展了一种与GPS类似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24颗星组成。目前国际上正在研究将两者合二为一,以便更好地发挥导航效能。军事卫星约占全球已发射应用卫星的7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属侦察卫星,其余则为通信指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如导弹预警卫星)等。

(三)载人航天器

20世纪下半叶人类在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先后研制成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三种不同类型的载人航天器,500多人次进入太空,12人登上月球。迄今为止,载人航天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载人航天的准备阶段。50年代发射了探空火箭、生物火箭、无人飞船等,对高空环境进行探索了解,弄清高空环境对生物生命的影响,并在工程技术上为载人航天做好了一切准备。

——载人飞船的兴旺阶段。1961年4月,前苏联将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送人近地轨道,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飞船环绕地球一圈之后安全返回地面,从而拉开了载人航天的序幕。此后至1963年6月,前苏联共发射了6艘“东方号”飞船,1964年10月至1965年3月又发射了由“东方号”改装的两艘“上升号”飞船。之后又从1967年4月起至1981年发射了40艘技术上更先进的“联盟号”飞船。自1979年12月至1986年3月还发射了15艘经过改进的“联盟T”飞船。1986年“联盟T”又发展成“联盟TM号”,这种飞船迄今仍是独联体为“和平号”空间站接送航天员的重要交通工具。美国为了与前苏联开展航天竞争,于20世纪50年代末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它包括发射“水星号”、“双子星座号”和“阿波罗号”三代载人飞船,并于1969年7月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取得了载人航天划时代的胜利。此后,美国又先后发射了6艘登月飞船,有5次获得成功。阿波罗飞船由于是人类访问月球的第一个载人使者并曾先后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无疑将永载史册。

1999年11月20日至2002年12月30日,中国“神舟”1号、2号、3号、4号飞船升空。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飞船“神舟”5号,取得圆满成功。

——现代空间站的实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载人航天的重点转向空间站。从1971年4月至1982年4月,前苏联共发射了7艘“礼炮号”空间站,开创了载人空间站的新时代。之后,前苏联又于1986年2月发射了性能先进的“和平号”空间站,它可以对接专用的实验舱,组成上百吨的大型复合空间站,容纳2—6名航天员在太空从事各种活动。“和平号”原计划工作寿命为5年,现已在太空工作13年,目前由于维修经费等问题,已经结束了它的使命。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完成“阿波罗”登月计划后,利用剩余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于1973年5月发射了一个试验性的空间站。这个取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总重达82吨,可乘坐3名航天员。该站上天后共接纳了3批航天员,分别在站内工作了28、59和84天。

——航天飞机“走红”的时代。航天飞机是一种像普通飞机一样能水平着陆、可重复使用、载人与运货合一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一架航天飞机可载7名航天员和装载14—29吨货物。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研制航天飞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1981年4月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此后,美国又相继研制成“挑战者号”(1983年4月)、“发现者号”(1984年8月)和“阿特兰蒂斯号”(1985年10月)。不幸的是,“挑战者号”于1986年1月28日在执行任务时失事,机上7名航天员在爆炸中全部殉难,给美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补救“挑战者号”失事带来的损失,美国又研制了一架名为“奋进号”的航天飞机,并于1992年5月进入空间,绕地球飞行9天后安全返回地面。

——走向联合建造永久性空间站的新阶段。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批准了美国航天局提出的建造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的建议。

该空间站采用大型桁架结构,主横梁长达150米,全站重达200多吨,可供8名航天员居住,计划于20世纪末以前建成。这一计划提出后不久又发展成由美国、欧洲空间局、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参加的国际合作计划,并取名为“自由号”空间站。“自由号”

在近十年的研制中,由于投资预算居高不下,方案一变再变,进展不算顺利。1993年初,美国总统克林顿下令重新设计和评审,几个月后,美俄于9月签署合作协议,同意在各自现有空间站计划基础上联合建造一座包括欧洲空间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问站取名“阿尔法”,于1997年开始建造,基本上是由缩小的“自由号”和俄罗斯的“和平2号”空间站拼接而成,计划于2002年建成,总重达到480吨以上,可容纳6名航天员长期居住,使用寿命10年。空间站将肩负空间工厂、空间试验、空间修理基地和发展高轨道航天器等一系列任务,称得上是一座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太空大厦。

同类推荐
  • 宁波盐业史研究

    宁波盐业史研究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这应该算是一本迟到的小书。记得20世纪80年代跨入高校大门不久,我就在瞢瞢懂懂中对盐业历史产生了某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兴趣,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搜集与其相关的文字资料,截至毕业离校,不经意间手抄笔录外加剪贴的成果累加起来竟然已盈尺余。但说实在的,当初压根儿没想过会就其写出一本小书来。高校毕业后,厕身一所乡村中学数年,教学之余,虽不时将其翻出来看看,梳理一番相关的史实,但那时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以其来消磨时光。
  • 地理:地球的全面堪测

    地理:地球的全面堪测

    本书内容包括:《难以走出的死亡谷》、《地震中的奇闻》、《神秘的蝮蛇岛》、《各地的奇异怪坡》、《可怕的厄尔尼诺现象》、《大自然管弦乐队》、《世界上能杀人的湖》等。
  • 甘肃江河地理名录

    甘肃江河地理名录

    本稿对甘肃河流和湖泊从其所赋有的名称、自然地理特征、水文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概况、社会经济情势、人文历史考证、风景旅游特色等角度进行了总结,详细描述了各条河流和每个湖泊水域的全貌。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甘肃江河湖泊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而重要作用,从而唤醒人们关注河流健康和保护水生态系统的意识,对促进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未解知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未解知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未解知识之谜总集》共分五章,包括人体生理之谜、趣味人体、古怪人类探秘、神奇的心理感应现象、世间奇人异事。
  • 地理概况(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地理概况(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小学生们可以跟随本书巡游世界地理,踏遍大洲,游遍大洋,饱览全球的壮丽风景,了解地质环境的变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小读者们足不出户,将天下风貌一览无遗。浩淼的宇宙,蔚蓝的星球,风雨云电的洗礼,沧海桑田的变迁,神秘的自然地理待我们探索;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960万平方公里江山如画,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待我们了解;更有五大洲风情、黄白黑皮肤的民族创造的精彩纷呈的地区文化待我们追寻。
热门推荐
  • 绝世炼仙

    绝世炼仙

    地球的灵修者,灵宝被夺,躲避地府死门而降生异界。以灵驻修者,名如庶民,故称灵庶,子成灵庶,愿可脱胎换骨;化灵凝紫露者,登位紫府,故由名玄位者,紫玄驻位,聚可天临帝观。吾在此炼铸斩神天具,重塑铁臂钢躯,以炼仙之名,踏足帝仙之首!
  • 霸君独宠:夕妃

    霸君独宠:夕妃

    她是山林中的精灵、仙子,他是一国之君,偶相逢,一见钟情,他的爱深沉,霸道,她却向往自由的生活,风流俊雅的西门,温润如玉的六王爷,霸道深情的帝王,在爱与自由之间,究竟何去何从?为了爱,他会放弃一切吗?上辈的纠葛缠绵悱恻,是上天注定?还是前世情种?爱恨缠绵,情根深种,一切皆有定数!
  • 挽天

    挽天

    陈宇,经脉天生堵塞,无法修武,受尽屈辱。一次机遇,洗精伐髓,获得无上神诀,从此踏上强者之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成祖神位。
  • 语文新课标必读-朝花夕拾

    语文新课标必读-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作者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回忆及对恩师和故友的深切怀念,真实地反应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现实——从农村到城镇,从故乡到他乡,从祖国到异国。作者从自己亲历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糟粕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的不公待遇寄予深切同情并充满愤慨;对胸怀博大的异国老师,则充满敬爱之情……
  • 人生是场旅行,我们需要修行

    人生是场旅行,我们需要修行

    人生有五宝:出生有把,快乐长大,幸福成家,孝敬爸妈,开着小车勇闯天涯!人生是场旅行,我们需要修行,修行换来了领悟,领悟就是一种财富,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路上的行者,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有压力,我们需要给力,相信大力才会出奇迹!我相信不论写的怎么样,至少会有那么几个读者会因为读到了某些章节中的内容而受到一些启发,少走一些弯路,少一些偏见,多一份执着,多一份勇敢,这就是分享的快乐,我们一起寻找生活,一起成长,一起分享,好戏即将登场……
  • 如果你是我的维尼熊

    如果你是我的维尼熊

    她,乖巧懂事。她,嚣张霸道。“喂,从现在开始,你就继续当我的小跟班吧。”他对她命令。“哦。”她唯唯诺诺,心甘情愿被使唤。“快过来,怎么这么慢。”他一脸嫌弃。她一个侧踢,敢这么对本小姐说话,不要命了么。看我接下来要怎么整你。可慢慢的,她却沦陷了…在王子和公主要在一起的时候,总会突发变故…一场车祸…她们只能留下一个。“你希望我留下还是她?”她一脸期待,小心翼翼等他的回答。“我…”他犹豫了,他无法抉择,他知道他无法放弃任何一个她。“算了…别说了。”她闭上眼睛,被推进手术室,不愿他看到她眼底那抹失落……
  • 魔王归来:无良大小姐

    魔王归来:无良大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的特工,心理学之王,所说算不上极品,也好歹是个美女,做了个梦,貌似二次发育,脸TM的变丑了!不过没关系,小爷我无颜值有胆啊!苏醒后几天跑到红楼要男宠去了!“你,给小爷过来”于是,民间开始流传,五王爷家的大小姐开始强民男做男宠了……但凡她经过的地方,只要有点颜值,都齐刷刷的跑了。“呵呵有意思”TM谁能告诉她,这个自己送上门的男人是什么鬼!“小爷有个恶霸之称你不造么?”“所以我是来求收留的”TM谁能在告诉她一下,这个满地打滚,求投食的小屁孩是龙生九子,排行老五的饕餮!呵呵,这个世界,真不正常……——————————————有美女帅哥,有萌宠,一起来打白莲花脸
  • 超全能掌控

    超全能掌控

    五灵大陆,灵力主宰。少年携系统而来,故事从这里开始。
  • 天界末日

    天界末日

    一个普通地球人,来到了“末日”中的天界。这里一场末法大劫已然降临,强大的仙人心魔缠身只知道疯狂厮杀,凡人修士或变身魔物或被殃及池鱼,而亿万天界凡人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任凭你有万年修为,也不知能否活过下一刻。荒野中纵横交错的尸骨,可能就有不少是玄仙级别的强者。一座座神仙洞府,纷纷碎裂坠落尘埃。宝贵的丹药、飞剑、天材地宝四处洒落,但疯狂逃命的人又有谁敢去把它们拾取?……唐哲来到这样的世界,然后他捡到了一枚储物戒指。
  • 幻灵旅团

    幻灵旅团

    有没有想过到达世界的尽头,世界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样如果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组团旅行经过各种冒险到达世界的尽头那是多么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