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83900000031

第31章 桃在仙翁旧苑傍,暖烟晴霭扑人香(3)

强思齐把上述本体论和本源论贯彻到政治中,对王道之术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统治者不应该好大喜功,因为“成光大之业,皆为法道忘功”(《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九,《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在政治活动中,高明的统治者是“圣智虚凝,忘功济物”(《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一,《天下皆知章第二》)。强思齐认为,政治活动必须以道为根本,道是本,其它都是末。他“劝今息末崇本”,即强化“道德之本”,铲除仁义礼乐等“末”。对政治理论中的权实关系问题,强思齐也有所论述。他认为,“用道匡时”,“须资权实”。从道的高度来理解权、实关系,又把权、实落实到心中,转化为智,是强思齐的一个创新。他认为,实即“实智”、“真智”,即遵循大道,清静无为,恬澹柔弱,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智慧。权智与真智相反,是有为好事,刚强奇诈,逞能显威的政治巧诈。

处理政事,应以实为本。但以用兵和刑罚为内容的权智还是必要的,因为实只对上等人有效,对下等人还得用权,“用权以笼下士,持实以度上机(《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十,《将欲翕之章第三十六》),但必须注意,“权不丧实,应不离真”(《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八,引成玄英语),权只是在不得已时使用。

唐末五代时期,战火纷飞,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渴望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闾丘方远(?~902年)节选《太平经》为《太平经钞》,罗隐(833~909年)著《太平两同书》(见《罗隐集》),谭峭作《化书》,反映了道教中人对此的关注和思考。

张万福与杜光庭的科仪之术

张万福是活动于唐玄宗时期(712~755年)的太清观道士,曾参与编修《一切道经音义》。他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三洞法服科戒文》、《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等近十种,是继陆修静之后道教科仪的集大成者。他以“修道即修心”为指导思想,视上清经为最高品位的道经,认为持戒重在心戒,即在心中断除****,修善止恶。对醮仪,他同样强调要落实到心,即必须心“诚”。在《三洞法服科戒文》中,他认为道士的服饰均有特定的含义。“冠”即“观”,内观于身,外观于物,均要按照修道的要求去践履。“裙”即“群”,内断群迷,外祛群累,摄化万物,修道解脱。“帔”即“披”,内披露肝心,无渣滓污秽,外披扬道德,开悟众生,内外开通,物我皆济,救度众生合归于道。合而言之,“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裙以法地,有五岳之形;帔法阴阳,有生成之德。总谓法服,名日出家。内服己身六根三业,调练形神;外服众生三途五道,救拔人天,遍及圣凡。知有所法,景行可遵。又法天尊圣真仙服,住持经戒,教化人间,必使师资相习,真道流通,易此俗衣,著彼仙服。道能服物,德可法人,以是因缘,名法服也”。法服是道士从身内、身外合而修道的标志。对传授经戒中的信物和仪式,如“券契”(修道达到一定阶段的与神签订的契约)、“盟”(与神签订,促进修道有所长进,否则神降殃灾的类似于保证书的契约)、“誓”(向神宣誓,坚定信道之心),他也从道的高度进行了理论化的解释。这是把道的理论贯彻到科仪中的表现之一。对佩戴五方符文,张万福的解释是:“道不离身,神将气化,和理于心,寿齐天地,炼景人真,设身不殁,永劫独存。

功齐太虚,德冥自然。”(《传授三洞经戒法策略说》)这些都表明晚唐时期道与术汇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张万福对道教经戒的总结体现了内丹道教逐渐成为主流的历史情势,为杜光庭集道门科仪之大成准备了一些条件。

杜光庭(850~933年)是唐代末年另一个道教科仪的集大成者,其成就超过了张万福,对后世的影响也更大一些。杜光庭,字宾圣,号东瀛子,是茅山宗司马承祯一系的多传弟子。唐禧宗时曾任麟德殿文章应制,后随唐禧宗到四川后留下,又事后蜀王建父子,任光禄大夫、大学士,先后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他学识渊博,遍及三教,主张“凡学仙之士,若悟真理,则不以西竺东土为分别”,强调融通三教:“三教圣人所说各异,其理一也。”(《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杜光庭的著作遍及道教的各个方面,流传至今的尚有二十多种,如《道德真经广圣义》、《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广成集》、《历代崇道记》、《道门科范大全集》、《太上黄箓斋仪》等等。

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对他之前六十家所注解的《道德经》进行了重玄、因果、儒家、佛教等侧重点和角度的分析总结,其中他尤其推崇唐玄宗之注,并本着重玄的基本思想作了补充和发挥。他的“不滞有无,不滞中道”、“无所局滞”,是对以往“重玄之道”思想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杜光庭对道与气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阐释。他说:“道者,虚无之气。”(《老子说常清静经注》)这里把道直接等同于气,也就是把本体与本源合而为一成为“混元”,目的是把本体论和本源论统一起来,更好地解释在万物衍生的过程中道与气的关系,即“混元以道气生化”。那么,在生化过程中道与气是否就没有差别了呢?杜光庭的看法是:“道,通也,通以一气生化万物,以生物故,故谓万物之母。”(《老子说常清静经注》)

在杜光庭看来,在万物衍生的过程中,道的功能体现为衍生这一运动的规则、规范、规律、秩序,也就是变中的不变性、稳定性。气的功能体现为衍生这一运动的具体活动,即变化的方面、不稳定的方面、适应环境的方面。

杜光庭对道与德的关系也有新的发展。他从“道者,德之通;德者,道之功”这个基本点出发,从本迹、理教、境智、人法、生成、有无、因果七个方面,详细辩析了道与德的体用、同异关系,这对道教道与德的关系的争论应该说是作了一个很系统的总结。

“无为”是道家、道教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历来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杜光庭继承《淮南子》的思想阐释说:“无为之理,其大矣哉。无为者,非谓引而不来,推而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就外在的方面来说,晚唐社会秩序趋于混乱,世俗权威衰堕,面临着崩溃和重建,消解了它作为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之源的功能,人们的道德水准大大下降。就道教的内部来说,此时内丹学也日益兴盛。在这种情况下,杜光庭的阐释显然有其匡正时局和顺应道教发展的主流思潮的积极意义。

杜光庭顺应内丹心性修炼思想鼎兴的潮流,把得道成仙的修炼归结到心性功夫上。他认为:“理身之道,先理其心。”(《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十九)怎么样理心呢?杜光庭提出了“灭心”的主张:“善恶二趣,一切世法,因心而灭,因心而生。习道之士,灭心则契道。世俗之士,纵心而危身。心生则乱,心灭则理”(《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八)。由此看来,他所谓的“灭心”并不是从实体上把心消灭,而是使心静如明镜,不起波澜,不产生欲念,达到“心泰志定,境不能诱,终日指挥未始不晏如(《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八)的境界。具体来说,“炼心”就是要处理好性与情的关系。他说:“自道所禀谓之性,性之所迁谓之情。人能摄情断念,返性归元即为至德之士矣。至德之本即妙道也。”(《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十九)在他看来,心之所以难以制伏,就是因为见到外物后产生贪欲。有了贪欲就有情,有了情,性的功能的正常发挥就受到阻碍。所以,要断绝贪念欲望,驾驭住情,使它返回性,合于道。本着修道即修心的观念,杜光庭改造了佛教的“观行”思想,把“观”分为“气观”之“定”和“神观”之“慧”两种,具体阐述了“观”的十四种门径,小乘初门三观是假法观、实法观、遍空观;中乘观行四门是无常观、人常观、入非无常观、人非常观;大乘观法四门是妙有观、妙无观、重玄观、非重玄观:圣行三门是真空观、真洞观、真无观。杜光庭认为按照这十四种观法修心,循序渐进,就能使得心与道合,从而位登仙品。

杜光庭对道与术的关系有自觉的认识。他在《仙传恰遗》中说:“术之与道,相须而行。道非术无以自致,术非道无以延长。若得术而不得道,亦如欲适万里而足不行也。术者虽万端隐见,未除死箓,因当栖心妙域,注念丹华,立功以助其外,炼魄以存其内。内外齐一,然后可适道,可以长存也。”术与道相辅相成。道是术的观念背景和指导性的理论,既是万物的本源和本体,又是修炼的最终境界。没有术就不能得道,没有道,术也没有修持的必要。得术就是通过修炼它而得道。术虽然有千千万万种,但都必须内外兼修,把内在的心性修炼与外在的积功累德结合起来。

关于修炼术的原则,杜光庭认为,首先要灭三毒,即断华饰、远滋味、绝****,其次要守三元,即上元泥丸脑宫、中元心府绛宫、下元炁海肾宫。这样可以达到“神和、炁畅、精固”,接着再进一步,就可以“炼阴为阳,炼凡成圣”(《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这是老庄的无为法向内丹的有为法的过渡。

修道成仙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伦理道德的涵育。晚唐之前的道教对这一点固然也没有忽视,但总体来说,只是作为修道者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给予一般性的强调,杜光庭则不同。他的《老子》注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强调伦理道德。他把老子的思想归纳为“三十八别”,即三十八条,其中大部分是具体的道德规范,如“崇善去恶”、“积德为本”、“不贪世利”等。不仅如此,杜光庭在论证了神仙实有后,在传统的成仙的三种途径,即白日升天、山林隐化、尸解成仙之外,增加了积善成仙一途。这在道教史上是第一次明确把伦理作为成仙的一种术。在现实社会中进行伦理行为的实践能够长寿进而成仙,这显然有利于道教的广泛传布和增强道教对一般老百姓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劝恶止善,稳定社会秩序。他的《墉城集仙录》10卷专门给古今三十七名得道成仙的女子作传,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之一。杜光庭对伦理道德的强调开启了宋代之后道教伦理之术鼎盛的先河。

在王道政治方面,杜光庭本着唐玄宗的理身理国之道相通相同的观念,融会儒家的“仁政”、“怀柔致远”和道家的“崇道”、“尚柔”、“清静”、“无为”等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例如他对人君如何规范自己提出的建议是:“以仁爱为心,重静为用,俭约为基,令四海同文,万方述职,天枝帝叶,传之于子孙。善崇建于根蒂,善抱守其淳朴,使天下慕其仁而归之”(《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十八)。

杜光庭极力神化老子,认为他是“大道之身”,即道的化身,创造了道教所说的天上三十六天,地中三十六洞天,以及天地之间的一切。他认为,元始天尊、玉辰大道君是述而不作的祖师和太上皇,太上老君则是名副其实的宇宙的主宰,他在历朝历代机敏神应,“随机赴感”,以不同的名号参与人的世俗生活,“代为国师”,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老子不断教化的结果。

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对他之前道教经籍中的神仙住地的描述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编纂,形成了一部很完整的宗教地理学著作。这部书的内容包括天上仙山、天下五岳十山、十洲三岛、五岳、十大洞天、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灵化二十四(即二十四治)等。

同类推荐
  •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热门推荐
  • 神河宇宙

    神河宇宙

    冰冷无垠的宇宙,有着繁星无数,星球与星球之间文明联盟,形成星域,星域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地球上的安岩,在一次意外中被带进另一番天地,从此为了能够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人,踏上了一条血雨腥风的不归路。
  • 异世之我意凌云

    异世之我意凌云

    叶峰,华夏古武世家子弟,为家族甘愿身死。机缘巧合之下穿越虚空,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且看身怀古武的少年如何崛起,
  • 隐世战神

    隐世战神

    重生的战斗,大陆的阴谋一样一样的打开。强者生存,只有实力雄厚才能证明一切!
  • 大陆帝尊

    大陆帝尊

    简介:修行世界——帝王大陆,一切以实力说话,强者为王。原本天资平庸的龙云,却因为奇遇,修为从此一路飞升,一颗耀眼的星星升起,但这颗星星如同流星一样......修为再次丧失,得到生死之交的好兄弟的帮助,保住性命一条。也许是天要亡龙云....身躯被奇怪火焰包裹,也许是命不绝已,修为再次回归,从此踏上世界巅峰......
  • 乱世王者,狐仙佳人

    乱世王者,狐仙佳人

    “这一辈子,我想我也只可能爱他一个人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的杀手又怎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要逆天了。)她可以为他倾尽所有,他也可以为她舍弃天下吗?如果她没有穿越,他会不会一辈子不会笑?如果没有他的爱她会不会依旧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杀手?可惜他的玩世不恭,她的红颜美貌,却不会是他们彼此的第一眼......
  • 沧海月明之珠有泪

    沧海月明之珠有泪

    传说中南海国是一个物产富饶的世外桃源,而这一切都被一个神秘的外来人打破,他冷漠无情,他杀人如麻,可谁又知他心底的伤与痛,灭族之痛国仇家恨。而这一切本来都可以按照他的计划顺利进行,偏偏遇到了她……
  • 民间故事探寻

    民间故事探寻

    人生匆匆,岁月涛涛,总有一份份感动在我们心灵留下倒影,总有一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使我们或感觉人生的美好,或感觉希望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光华。让我们采撷心灵感动的倒影,编织美好心灵的花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心灵花园吧!心灵是我们的生命之场,演绎着我们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触摸到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走到心灵之河的彼岸。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真实吧!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人生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小憩吧!这样我们才会收获那份沉静的感动。
  • 南玉

    南玉

    堂堂七尺男儿的严致翩怎么也不会想到会被一块破玉害死,投胎不成,借尸还魂的对象还居然是个五大三粗的唐朝女人?!这真的是唐朝吗?那么,这女人的前夫和未婚夫又是怎么回事?什么?连孩子都生了?
  • 灵狐汐月

    灵狐汐月

    东皇钟转世,六颗元神散落人间。灵狐汐月同风流倜傥,妖媚邪痞的灵狐七夜去人间游玩,结识东皇钟转世的李双儿,表情冷漠的捉妖师风浩尘,俊美儒雅的魔尊墨羽,为了天下苍生几人一同去寻找元神珠,一颗元神珠引出一个个故事,有情有爱更有义的故事…
  • 守护甜心之仇恨公主

    守护甜心之仇恨公主

    被友情的背叛,家人的离去,他会复仇,还是放下。主要内容看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