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九。
坤平帝守灵期满,第二次登上前朝主殿清和殿,坐在正中的金丝楠木漆金镶宝帝王宝座上,正式开始了她长达三十六年之久的帝王生涯。
在这之前,坤平帝曾下过三道圣旨,但这三道圣旨都是由奉先殿内发出。第一道圣旨是依帝王丧仪习俗对娱乐、席宴、婚嫁等发出禁令;第二道圣旨是追封新帝生父贤贵君萧氏为圣宗延隆凤后;第三道圣旨是册立正二品参知政事颜静茹嫡长子颜氏为端华凤后。
而今日早朝,清和殿内外三呼万岁高声响过,坤平帝颁下十二道圣旨,对从三品以上官员作了调整。
封陶琛为左丞相,这第一道圣旨下来,颜静茹原本一脸的欣喜便消失了,脸色明显的沉了下来,坤平帝瞄了她一眼,心中暗自冷笑,颜静茹一直以为凭着自已与新帝的关系,左丞相之位是她的,因为右丞相苗方是先帝与坤平帝的恩师,新帝决不会动她的官职。
封齐仪为督察院左御史,常晓为督察院右御史,齐仪、常顺二人为人梗直,敢怒敢言,这也是坤平帝看中她们的地方。
封尤谊为兵部尚书,尤谊是尤相嫡女,任了近十年兵部右侍郎,升为尚书也算是实至名归。
封寒云为户部尚书,封去年的榜眼卢寒秋为户部左侍郎。
封金茉为吏部尚书,朝堂一片喧哗,金茉也当场愣住,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虽然对静王为人不满面,但她也是静王伴读之一,静王逼宫,新帝不但没有牵联她,还如此礼遇,金茉跪下谢恩,许久才起身。
工部、礼部、刑部大臣不作变动,颜静茹更是愣住,这意味着新帝目前没有打算升她的官职。
吴凡为定南大将军,镇守西南边界。
封王平为京府尹,王平是章城王家旁系,熙宇十七年状元,王家堪称大耀第一家,在京为官的族人姻亲数不胜数。
令杨青入京,封为为正三品骁骑统领,这让众朝臣惊讶,没有人知道这个杨青是什么人物,朝堂上一阵吵杂,但众朝臣也只是一愣,随之又是一阵三呼万岁声高响。
封顾冰为御林军统领,普兰为御前护卫统领,林静为京城护卫统领。
另新帝的伴读赵乐、寒秋月、金舒华等人,也相应封了官职。
退朝后,颜静茹黑着一张脸出了宫,新帝如同将她忘了一般,提都未曾提上一句,就连退朝后,宣官员进御书房议事,也没有点到她的名。
接下的几日,坤平帝都在御书房里渡过,面对这繁杂的份份奏折,这位新帝显的有些手足无措,她需好好花上一段时间,来给自己整理出个思绪来。
白日里在御书房接见各部大臣,夜间批阅奏折、翻阅历代帝王政绩、祖训,思索各地官员的调整方案,西北、西南的边防,还要抽出时间来,处理先皇的丧仪诸事,及后宫先皇诸位君侍、年幼的皇女、皇子诸事,这些,都容不得半点差错,让些她每晚只能小憩一个时辰,又要开始第二天的早朝。
颜静茹得到消息,坤平帝大婚这么久,还从未踏入过昭阳宫,加上近来坤平帝对她的冷落,这些让她心中有些难平,愤愤的怨起颜墨梵来:费了那么大心力栽培,不料竟是如此无能。
一日退朝后,颜静茹走在齐仪身后,捉摸着如何让齐仪向坤平帝进言,让陛下亲近凤后。
此时,一宫侍走上前来,宣尤谊御书房进见,颜静茹灵光一闪,故作感慨的自语道:“陛下自登基起便独居政清宫日理万机,将来必是勤政爱民的明君,真真大耀之福,待陛下早日诞下皇女,上慰先皇之灵,下安臣子之心,那就两全了。”
齐仪闻言转身,颜静茹即刻向其拱手施礼,齐仪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了她话中的意思,将她从头看至到脚后,冷哼一声离开,颜静茹更加觉的没脸,立于原地,久久不得动弹。
颜静茹之子在京中名声不好,齐仪也不是没有听说过‘京中恶男’的传言,她也不知先皇是怎么想的,会选他为陛下的正君,想来必是受了颜静茹的蛊惑。
但是,作为御史,她也一样坐立不安,陛下大婚多日,可听闻每日都是一个人在政清宫帝寝室内渡过,不亲近男色,这也实在是不妥。
帝王子嗣的盛衰,并非仅仅关系到皇家血脉的兴盛与否,更是直接关系到朝纲的稳定,这可是大耀国事。
当日下午,齐仪的一份言语书写的极其委婉的奏折,承到了坤平帝御案前,而颜静茹的那句“待早日诞下皇女,上慰先皇之灵,下安臣子之心。”字字如珠的跃于奏折之上。
坤平帝看到那份奏折,这才想起早已忘却了的,前几日才被迎入昭阳宫的那个男子。
可是一想到颜静茹,想到自已一次次被她算计利用,一想到那男子是颜静茹的儿子,她就火冒三丈。
在翼西时,颜静茹就将自己这个嫡子夸的可堪比天仙,坤平帝心中认为母皇应该是受了颜静茹的巧言令色的哄诱,才选这个刁蛮霸道的颜家嫡子作自己的正夫。
她在母皇下旨立颜静茹嫡子为自己的正君时,因萧煦生曾提起过那颜家嫡子是有名的‘京中恶男’,她便佯装无意的向金舒华打听过。
结果,金舒华说虽没见过此人,但听她胞弟提过,为人傲慢狂妄,目中无人,并非容易相处之人。
听得她彻底寒了心,对颜静茹暗恨不已。
再次将奏折从头到尾仔细看过,坤平帝提起蓝笔批复:卿言甚是,朕依先皇遗命,酌礼部于三月二十八迎翰林大学士萧嫡孙萧氏、户部尚书寒云嫡子寒氏入宫,为皇家开枝散叶。
颜墨梵在新婚次日,就脱下嫁衣,换上孝服代新帝去奉先殿服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