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1000000032

第32章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1)

实际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做了许多事业,是功是罪,后人自有种种不同的批评。我们史家不必问他的功罪,只须把他活动的经历,设施的实况,很详细而具体的记载下来,便已是尽了我们的责任。譬如王安石变法,同时许多人都攻他的新法要不得,我们不必问谁是谁非,但把新法的内容,和行新法以后的影响,并把王安石用意的诚挚和用人的茫昧,一一翔实的叙述,读者自然能明白王安石和新法的好坏,不致附和别人的批评。最可笑的是《宋史·王安石传》:他不能写出王安石和新法的真相,只记述些新法的恶果和反对的呼声,使得后人个个都说王安石的不好。最可嘉的是蔡上翔《王荆公年谱》:他虽然为的是要替王安石辩护,却不是专拿空话奉承王安石。他只把从前旧法的种种条文,新法的种种条文,一款一款的分列,使得读者有个比较。他只把王安石所用的人的行为,攻击王安石的人的言论,一件一件的分列,使得读者明白不是变法的不好,乃是用人的不好。像这样,才是史家的态度。做政治家的年谱,对于时事的叙述,便应该这样才对。

上面几段讲的是纯粹政治家的年谱做法,此外还有一种政治兼学问,学问兼政治的人,我们若替他做年谱,对于时事的记载,或许可以简略点,但须斟酌。譬如王阳明是一个大学者,和时事的关系也不浅。但因为他的学问的光芒太大,直把功业盖住了,所以时事较不为做他的年谱者所重。其实我们为了解他成功的原因起见,固然不能不说明白他的学问;为了解他治学的方法起见,也不能不记清楚他的功业。因为他的学问就是从功业中得来,而他的功业也从他的学问做出,二者有相互的关系。所以他的年谱,对于当时大事和他自己做出的事业,都得斟酌著录。

《钱竹汀年谱》,颇能令人满意。因为钱竹汀和时事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年谱记时事很简,自然没有什么不对。王懋竑的《朱子年谱》记时事却太详细了。朱子虽然做了许多官,但除了弹劾韩佗胄一事之外,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也没有受时事的大影响。所以有许多奏疏也实在不必枉费笔墨记载上去,因为大半是照例,和时局无关系。这种介在可详可略之间,最须费斟酌;稍为失中,便不对。

文学家和时势的关系,有浓有淡。须要依照浓淡来定记时事的详略,这是年谱学的原则。但有时不依原则,也有别的用处。譬如凌廷堪、张穆的《元遗山年谱》,记载时事很详,其实元遗山和时事并没有多大关系,本来不必这样详;凌张以为读元遗山的诗和读杜甫的诗一样,非了解时事则不能了解诗,其实错了。但从别一方面看,金元之间,正史简陋的很,凌张以元遗山做中心,从诗句里钩出许多湮沉的史料,放在年谱内,虽然不合原则,倒也有一种好处。

不善体会上面说的详略原则,有时会生出过详过略的毛病。譬如张尔田的《玉谿溪生年谱笺注》记载时事极为详尽,只因他的看法不同。他以为李义山做诗全有寄托,都不是无所为而为,这实不能得我们的赞成。诚然,人们生于乱世,免不了有些身世之感,张氏的看法,也有相当的价值。但是我们细看李义山的诗,实在有许多是纯文学的作品,并非有所感触,有所寄托。张氏的笺注时事,不免有许多穿凿附会的地方。

我们应该观察谱主是怎样的人,和时事有何等的关系,才可以定年谱里时事的成分和种类。不但须注意多少详略的调剂,而且须注意大小轻重的叙述。总期恰乎其当,使读者不嫌繁赘而又无遗憾,那就好了。

(二)关于记载当时的人

个人是全社会的一员;个人的行动,不能离社会而独立。我们要看一个人的价值,不能不注意和他有关系的人。年谱由家谱变成,一般人做年谱,也很注意谱主的家族。家族以外,师友生徒亲故都不为做年谱的人所注意。这实在是一般年谱的缺点。比较最好的是冯辰的《李恕谷年谱》。因为他根据的是李恕谷的《日谱》,所以对于李恕谷所交往的人都有记载。我们看了,一面可以知道李恕谷成就学问的原因,一面可以知道颜李学派发展的状况,实在令人满意。《曾文正公年谱》可不行。因为曾国藩的关系人太多,作者的眼光只知集中到直接有关系的人,自然不足以见曾国藩的伟大。

翻回来,再看《王阳明年谱》。我们因为王阳明的学问和他的朋友门生有分不开的关系,所以很想知道那些朋友门生某年生,某年才见王阳明,往后成就如何。钱德洪等做年谱,只把所闻所知的记了一点,却忽略了大多数,实在令我们失望。王懋竑的《朱子年谱》也是一样。朱熹到底有多少门生?他所造就的人才后来如何?我们全不能在上面知道。像朱王这类以造就人才为事业的人,我们替他们做年谱,对于他们的门生属吏友朋亲故,应该特别注意;记载那些人的事迹,愈详愈好。

寻常的年谱,记载别人的事迹,总是以其与谱主有直接的关系为主(如诗文的赠答,会面的酬酢);若无直接的关系,人事虽大,也不入格,其实不对。例如《朱子年谱》记了吕伯恭、张南轩、陆梭山的死,只因朱子做了祭文祭他们。陆象山死在何年,上面便查不出,只因朱子不曾做祭文祭他。作者的观念以为和谱主没有直接的关系,便不应该记;其实年谱的体裁并不应该这样拘束。张吕二陆都是当时讲学的大师,说起和朱子的关系,最密切的还是陆象山。但我们竟不能在《朱子年谱》看到陆象山的死年,这是何等的遗憾!

从年谱的历史看,明朝以前,记时人较略;清中叶以后渐渐较详了。张穆的《顾亭林年谱》便是一个例证。王文诰的《苏东坡年谱》又更好一点,凡苏诗苏文所提到的人都有,而且略有考证。近时胡适的《章实斋年谱》,记事固然有些错误,记人却还好。他除了零碎的记了谱主师友的事迹以外,单提出戴震、袁枚、汪中三个可以代表当时思想家的人,来和谱主比较;就在各人卒年,摘述谱主批评各人的话,而再加以批评。批评虽不是年谱的正轨,但可旁衬出谱主在当时的地位,总算年谱的新法门。

老实说,从前做年谱,太过拘束了。谱主文集没有提起的人,虽曾和谱主交往而不知年分的人,都不曾占得年谱的篇幅。我将现在尽可用三种体裁来调剂:和谱主关系最密切的,可以替他做一篇小传;和谱主有关系而事迹不多的,可各随他的性质,汇集分类,做一种人名别录;姓名可考,事迹无闻,而曾和谱主交际的,可以分别做人名索引。凡是替大学者大政治家做年谱,非有这三种体裁附在后面不可。

好像《史记》做了《孔子世家》之后又做《仲尼弟子列传》,列传后面有许多人都只有姓名而无事迹,但司马迁不因他们无事迹而灭其姓名。朱熹、王守仁的弟子可考的尚不少,我们从各文集和史书学案里常常有所发现,若抄辑下来,用上面三种体裁做好,附在他们年谱后面,也可以弥补缺憾不少。

我自己做《朱舜水年谱》,把和朱舜水交往的人都记得很详细。那些人名,日本人听得烂熟,中国却很面生。因为朱舜水是开创日本近二百年文化的人,当时就已造就人才不少。我们要了解他的影响的大,须看他的朋友弟子跟着他活动的情形。虽然那些人的史料很缺乏,但我仍很想努力搜求,预备替他们做些小传。像朱舜水一类的人,专以造就人才为目的,虽然所造就的是外国人,但和我们仍有密切的关系,在他年谱记当时人,当然愈详愈好。

(三)关于记载文章

记载谱主文章的标准,要看年谱体裁是独立的,还是附见的。附见文集的年谱,不应载文章。独立成书的年谱,非载重要的文章不可。重要不重要之间,又很成问题。

《王阳明年谱》关于这点,比较的令人满意。因为他虽在文集中而已预备独立。有关功业的奏疏,发挥学术的信札,很扼要的采入各年。独立的年谱很可拿此谱做记载文章的标准。

王懋竑的《朱子年谱》不录正式的著作,而录了许多奏疏序跋书札。政治非朱子所长,政治的文章却太多;学术是朱子所重,学术的文章却太少。在王懋竑的意思,以为把学术的文章放在年谱后的《论学切要语》中便已够了,不必多录。《论学切要语》的编法,固然不错,但没有注清楚做文的年份,使得读者不知孰先孰后,看不出思想迁流的状态,不如把论学的文章放入年谱还更好。《性理大全》《朱子全集》都依文章的性质分类,没有先后的次序。王阳明编《朱子晚年定论》,说朱子晚年的见解和陆子一致,已开出以年份的先后看思想的迁流一条大路来。虽然王阳明所认为朱子晚年的作品,也有些不是晚年的,但大致尚不差。王懋竑攻击王阳明的不是,却不曾拿出健全的反证来。《朱子年谱》载的文章虽不少,但还不能详尽,总算一件缺憾。

记载文章的体例,《顾亭林年谱》最好。整篇的文章并没有采录多少,却在每年叙事既完之后,附载那年所做诗文的篇目。文集没有,别处已见的遗篇逸文,知道是哪一年的,也记录出来。文体既很简洁,又使读者得依目录而知文章的先后,看文集时,有莫大的方便。这种方法,很可仿用。篇目太多,不能分列,各年之下,可另作一表,附在年谱后。

文学家的方面不止一种,作品也不一律,替文学家做年谱的人不应偏取一方面的作品。像《苏东坡年谱》只载诗文的篇目,没有一语提到词,便是不对。作者以为词是小道,不应入年谱。其实苏东坡的作品,词占第一位,诗文还比不上。即使说词不如诗文,也应该平等的记载篇目,或摘录佳篇。现行的苏东坡年谱不记及词,实在是一大缺点。

曾国藩是事业家,但他的文章也很好。即使他没有事业,单有文章,也可以入文苑传。我们很希望他的年谱,记载他的文章诗句,或诗文的篇目。现行的《曾文正公年谱》,我嫌他载官样的文章太多,载信札和别的文章太少。好文章尽多著,如《李恕谷墓志铭》《昭忠词记》等,应该多录,却未注意。

纯文学家的年谱只能录作品的目录,不能详录作品,最多也只能摘最好的作品记载一二。若录多了就变成集子,不是年谱的体裁了。《玉谿生年谱笺注》录了许多诗篇,作者以为那些诗都和谱主的生活有关,不能不录全文。结果,名为年谱,实际成了编年体的诗注。就算做得很好,也只是年谱的别裁,不是年谱的正格。有志做年谱的人们,还是审慎点好。

(四)关于考证

当然有许多年谱不必要考证,或是子孙替父祖做,或是门生替师长做,亲见亲闻的事原无多大的疑误。如王阳明、颜习斋、李恕谷等年谱都属此类。不过常常有作者和谱主相差的时代太久,不能不费考证的工夫的;又有因前人做的年谱错了而改做的,也不能不有考证的明文。

考证的工夫本来是任何年谱所不免的,但有的可以不必写出考证的明文,只写出考证的结果便已足。若为使人明白所以然起见,却很有写出考证的明文的必要。所以明文应该摆在什么地方,很值得我们考虑。

据王懋竑《朱子年谱》的办法,在年谱之外另做一部《考异》,说明白某事为什么摆在某年,两种传说,哪种是真。年谱的正文,并不隔杂一句题外的话,看起来倒很方便。还有一种很普通的办法,把考证的话附在正文中,或用夹注,或低二格。另有一种办法,把前人做的年谱原文照抄,遇有错误处则加按语说明,好像札记体一样。张穆对于《元遗山年谱》便是用的第三种。

前面三种办法,各有好处。第一种,因为考证之文太多,令人看去,觉得厌倦,所以另成一书,既可备参考,又可省读年谱者的精神。第二种,可使读者当时即知某事的异说和去取的由来,免得另看《考异》的麻烦。两种都可用。大概考证多的,可另作《考异》,不十分多的,可用夹注,或低格的附文。但其中也有点例外。有些年谱,根本就靠考证才成立,无论是创作或改作,他的考证虽很繁杂,也不能不分列在年谱各年之下。如作《孟子年谱》,年代便很难确定。如果要定某事在某年,便不能离本文而另作考异,必同时写出考证的明文,说明为什么如此叙述,才不惹人疑惑。而后本文才可成立。假如孟子先到齐或先到梁的问题没有解决,许多事情便不能安插,全部组织便无从成立。经过了考证,把问题解决了,若不把考证随写在下,便不能得读者的信仰。又如我做陶渊明的年谱,把他的年纪缩短,生年移后,和历来的说法都不同。假使不是考证清楚了,何必要改作?考证清楚了,若不开头说个明白,读者谁不丢开不看?像这类自然不能另作考异,亦不能作夹注,只好低二格附在各年本文之后。至于第三种也有他的好处,因为前人做的不十分错,原无改作的必要,为省麻烦起见,随时发现错误,随时考证一番,加上按语,那便够了。

大概考证的工夫,年代愈古愈重要。替近代人如曾国藩之类做年谱,用不着多少考证,乃至替清初人如顾炎武之类做年谱,亦不要多有考证,但随事说明几句便是。或详或略之间,随作者针对事实之大小而决定,本来不拘一格的。

(五)关于批评

本来做历史的正则,无论哪一门,都应据事直书,不必多下批评;一定要下批评,已是第二流的角色。譬如做传,但描写这个人的真相,不下一句断语,而能令读者自然了解这个人地位或价值,那才算是史才。

同类推荐
  • 猴爷

    猴爷

    这是一个抗日老人的传奇一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在这些浮躁的年轻人,一切都是浮云,只要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身后自有公正评说
  • 大汉名将

    大汉名将

    以汉帝国的剑,为汉帝国的犁夺取土地!卫青,18岁起于行伍,历经苦战,百炼成钢,他终于成为一代名将!他直面强大的敌人和背后的阴谋,转战千里,诡计百出,所向披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卫青,帝国第一名将,守卫着帝国的边疆!
  • 君临天下只为她

    君临天下只为她

    玉露凋伤枫林霞,痴心仗剑走天涯。今起洛阳从军去,君临天下只为她。他,从乱世搬迁,到背井离乡;从懦弱无为,到敢于担当;从少年游侠,到驰骋疆场;从旌旗初展,到乱世为王。这一切,都只为她,君临天下!历史纯情系列,希望大家支持……
  • 中国上古史说

    中国上古史说

    一部描写从地球诞生到人类出现,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再进入到有史的夏、商、西周,中国上古的历史是如何演变而来,上古人是如何把我们伟大的华夏文明逐步发展起来的的小说。一部中国上古史的简明教科书。(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三国之权倾亚非欧

    三国之权倾亚非欧

    他姓孙名权,本该是东吴最有权势的第一人,但就因为哥哥临终前的那句‘汝年幼,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当问公瑾’,让他的权力陷入空前的架空,周瑜把持三军,张昭手握财政,江东子弟只知文有张子布,武有周公瑾,何曾听说江东是孙氏的天下?公元200年,对于西方的罗马帝国和东方的大汉帝国来说都进入到生死存亡的危机当中,一个来自21世纪的灵魂附着在刚刚接手江东的孙权身上,一声惊天怒吼从建邺城发出,“我姓孙名权,自当权倾天下,权倾亚非欧,权倾整个世界!”
热门推荐
  • 生命漏洞

    生命漏洞

    如果有灵魂,人也许会带着此生的记忆而去。如果有轮回,即便是不喝孟婆汤,也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忘掉太多的记忆。如果有另一个世界,那么死就是一种生,一个新生的空白之灵。但这个空白并不是真的空,曾经所有的灵知只是被封闭在了未知的地方。
  • 宠爱双鱼女人

    宠爱双鱼女人

    他们的爱,活在一个魔咒下,一个只有万分之一几率才会灵验的魔咒,但却让司空煦饱受煎熬。为了爱她,他将她栓在身边,每天看着她,爱着她,却不让她爱上他。如果觉得司空煦有病,那就让他蒙受冤屈了哦!但是,岑纯的心又不是石头做的,怎么可能不被他的爱感动嘛,然而,当他们冲破魔咒,美好和幸福永远不会离开时,岑纯却放开了他紧牵的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良神

    良神

    魔法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但是,他真的只是人中帝王么?
  • 心由一线牵

    心由一线牵

    一根风筝线,引发他们离奇相遇。都是红尘离异男女,对婚姻更多了一份克制。他们彼此动心,却彼此疏离。可是,她身边啥时又多了一个男人?想翘他墙角?没门!现在就找她去表白,然后把她绑回家做老婆!谁争,他跟谁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打墙之八卦勾魂墓

    鬼打墙之八卦勾魂墓

    天降横祸,因为一次救火,让我走上了一条盗墓的路。恐怖的七彩鬼铃、可怕的勾魂镜、夺命的阴尸鱼、让人互换灵魂的不死蛇......
  • 穿越之无限秒杀

    穿越之无限秒杀

    这里是一个拥有无数秘域,还有一个比一个高级的大陆,更有无数强者,最终构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在这里就是这样,只要你用着极佳的天赋,极佳的修炼速度。那么不管你以前是什么样子的人,在这里都会比别人高出一等。以前即便是流落街头的乞丐!
  • 没办法,国民老公只宠我

    没办法,国民老公只宠我

    “不要对我动心,我不会爱上你的。”男人坐在沙发的一侧,声音冷如冰霜。蓝语凝坐在沙发另一侧,悠然自得的剪指甲,“哦。”蓝语凝漫不经心的答道。……省略n个字“老婆,你累不累?我帮你揉揉肩,捶捶腿吧。”墨逸轩非常殷勤的揉揉这,锤锤那的。……
  • 乔亦晴天

    乔亦晴天

    顾晴天,一个爱哭的女孩,不是矫情,不是做作,是因为她太凄凉,她经历过世间的种种变故,奶奶和他是她存在的理由。乔易,他不像其他男主角一样有着惊人的家庭背景,有着有钱的父母,应该说,他连父母都没有,但是他有她,就足够了,就像那一句话,没有合适与不合适,没有在乎与不在乎,此刻你认为那是对的,那就是对的。
  • 冷傲女王闯天下

    冷傲女王闯天下

    她从现代莫名其妙的穿越而来,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她发誓要在这片大陆上混出一片天地。他一个王爷,一个有强大势力的男人。步步为营却是为她的以后做打算。他莫名其妙的在现代失踪,她莫名其妙的在古代找到他。却发现他的失踪隐藏着巨大的秘密。看他们如何在异界风生水起,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PS:本文的简介不好,但内容绝对有保障。女强男更强。看男主如何陪女主一起闯天下,宠到腻。。。。
  • 逆光飞行

    逆光飞行

    本文同《守望麦田的瞎子》和《梵高在麦田里开了枪》。用三个短篇小说来讲述同一个人的成长故事。都是个体体验的作品。我想在其中挖掘出一些所谓的深层次的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像飞蛾一样挣扎着盲目地朝着光明的方向飞奔。飞向光明的路途虽然短暂,却让生命感觉真实。这是我写这三篇文字的最初本意。这三个短篇将陆续在小说阅读网上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