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42100000028

第28章 想成佛就要学会奉献

社会上许多人都把我们当修行人来看。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一个修行人要具备哪些条件,就不敢自称是修行人了。我们跟世俗上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尽管我们在努力做到不同于世俗人,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到。果真有一天做到了,也是我们份内的事,本应如此!

佛教讲“五戒十善”,难道仅是修行人应该遵守的吗?实际上,“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不是只有修行人才应该遵守。

所谓的“假”,不是外面的东西假,而是自己假。所谓的“好”,也不是外面的东西好,是自己好。众生有多少类型,就有多少类型的事物。因此众生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物。譬如既然有牛羊,就会有草木。

我们每天踩在脚下的泥土里就有黄金,可是谁能识别呢?等别人把黄金拿到你面前,你才认识。但这不是真智慧。甚至有些人,黄金摆在他面前,他也不认识。当一个人带着抱怨心做人做事的时候,他内在的智慧就关闭了,他就无法识别外在的事物。

学佛的人都知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知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何为“万法唯心”?不理解是无法修行的,哪怕做人,你也会做得很痛苦!西方心理学告诉人们,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躺在床上告诉自己:“我很健康!我很快乐!我很成功!”每天早晨说一遍,不到一百天,你就真的变得健康、快乐,做事就容易成功了。

实际上几千年前我们的佛祖就已经告诉我们“万法唯心”。如果你带着嗔恨、抱怨的心做事,你眼前的一切、万事万物的气氛就改变了,它们也会用嗔恨、抱怨的气氛把你包围起来。如果你带着欢喜、感恩的心做事,你眼前的万事万物同样会向你释放欢喜、感恩的气氛。

因为人与万事万物是同一体的,就像一根完整的电线,不存在前一段的电压是二百伏,后一段的电压是五百伏。只要是同一根电线,每段的电压都一样。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完整而有机的生命体。

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是受我们的“灵魂”支配。譬如我在用“心”骂你,虽然你的“头脑”不知道,但是你的“灵魂”已经感应到了。你的“灵魂”就会把这个信息传达给你的头脑,你的头脑自然会对我不友好。甚至连你自己都会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我见到这个人会不友好呢?实际上是因为这个人的心态没有调好,他的磁场影响了你的灵魂。

单纯的人,“灵魂”的力量更大。佛教是反对“灵魂”之说的。我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而用“灵魂”这个词来阐述。

修行应当从哪里下手最容易成就,最容易与佛菩萨、与道相应呢?

明厚:从“慈悲”下手……

道惠:从“奉献”下手……

师:我发现我们这里,明厚的嘴巴特别厉害!真的,这里任何人的口才都比不过明厚。语言般若你似乎具备了,但你还缺少一大部分,还没有落实。你的头脑在我们这个团体里是最敏锐的,第二个是永清。但你们都缺少耐力。

学佛是要落实在行为上。今天你和道惠两个回答得非常准确,一个是奉献,一个是慈悲。你们两个回答的名词不一样,实际上是同一条路,这是与佛菩萨、与道相应的唯一途径。你有智慧、有功夫、有定力,这些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慈悲。

只有慈悲,你才能成为佛菩萨。有定力能与“道”相应,但绝对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定力只是修道的基础。佛菩萨不属于道,他已经超越了道,超然独立于道之上!

为什么大乘菩萨路线把“布施”摆在第一位呢?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走“布施”这条路呢?因为我们没有无我的精神。我执太重,怎么布施呢?之所以我执重,是因为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当然也就谈不上奉献。实际上奉献就是布施。所以我说明厚的回答击中要害了。

大家都想成佛、成菩萨,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慈悲!所以佛菩萨在制定大乘修行路线的时候,没有把“慈悲”摆在第一位,而是把“布施”摆在第一位。因为前者的含义太广了,把后者摆在第一位,我们更容易理解,修行路线会更具体、更清晰。

“布施”给大家的感觉似乎更具体、更明确,无非是布施钱财,布施体力等。布施是最容易做到的,实际上也是最难做到的。最难的往往也是最容易的。譬如走路的时候,我退到后面,让你走到我前面;你骂我一句,我不吭声;我们同时到卫生间,我让你先进去,我等着……这些都是布施!可是最简单的,恰恰是我们凡夫最难做到的。一个修行人要想把自己内在的潜能开发出来,唯一的方式就是奉献,即布施!

学佛不是向外索取,而是把内在的力量拿出来使用。就像把井里的水不断地往外提,让井水不断地往外涌一样。只有通过不断地奉献的方式,我们内在的潜能才能打开,进一步才能与佛菩萨相应,与他们同一体。如果你违背了这个路线,而是用索取的方式,把外面的东西往里搬,就如同把外面的水往井里倒一样,最后,井里的水一定会干涸。

把井水往外提,它不仅不会枯竭,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往外涌。同理,将心灵的力量不断地释放出来,用出来,你将具有与佛菩萨同样的力量!为什么罗汉与佛菩萨的区别那么大呢?因为佛菩萨是往外释放力量。而罗汉不仅不往外释放力量,甚至还从外面索取力量。

初地菩萨的功德、福报胜过千百亿个罗汉的功德、福报。为什么会这样呢?罗汉修成以后是“自受用”。而菩萨从初发心的那一刻开始(还没有修成),就已经具备了让“他受用”的精神,就已经让众生受用了,何况修成以后?所以说罗汉不能续佛慧命。

譬如在座的都有挑50斤担子的力量,可是谁也不愿意去挑。有一个人根本挑不动50斤的担子,但是他愿意挑。他把50斤的担子分成两部分,今天挑不完,明天继续挑。你能挑50斤的担子(有这个力量),但你不愿意挑,没有让众生受益,所以你只是个罗汉。而他虽然只能挑20斤(力量没有你大),但他愿意挑,他已经让众生受益了,所以他是个菩萨。只要他不停地挑下去,总有一天能挑动100斤的担子!

来果禅师讲过一句话:凡是能发心建寺安僧、讲经论法、参禅打坐的修行人,都是佛菩萨再来。即使他不是果地上的佛菩萨,也已经是因地上的佛菩萨,已经列席了!何为“列席”?就是他已经超越了三恶道,极乐世界已经摆好了他的位子了。虽然对于往生极乐世界而言,他的力量还不够,但是已经有一个位子摆好等着他了,他已经列席了。

就我们目前这种修行的心态,不可能直接到极乐世界!必须到三恶道去“游玩”一圈,才谈得上到极乐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进三恶道,哪怕我们说得天花乱坠,口吐莲花也没有用!魔鬼都能口吐莲花,但他仍然免不了六道轮回。不过我们东华寺有几棵苗子可以避免三恶道。虽然他们的功夫还不够,但基本心态已经具备了。

连最基本的心念都没有转变,仍然是凡夫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怎么能不种三恶道的因呢?如果你是个常人,没有学佛,你的想法做法很正常。可是我们在座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学佛的人,那么我们已经不是俗人,不是凡夫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念头不从凡夫的方向转到佛菩萨的方向呢?虽然我们现在不具备佛菩萨的功夫,但是我们的念头、思维方式一定要转变,转不了也得转,除非你不学佛。

六祖讲“六七因上转”,就是强调学佛的第一步,首先是转变观念。第六意识(即头脑)、第七末那识,在因地上就必须“咔嚓”一声把它转过来。转不过来,想学佛,免谈!前五识、第八识要等到成佛的那一刹那,才能彻底转变。

佛菩萨并未要求我们把前五识和第八识马上转变过来。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学佛的第一步,先把自己的第六意识(你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如果这一点你做不到,不狠下功夫,学佛免谈!

古人讲出家容易修道难。等到有一天把道修好了,又说修道容易弘法难。现在想起来,过去很多独觉佛之所以要做“独觉佛”,可能就是缘于此。老子就是独觉佛。可他还是把慧命延续下来了。他幸运地写下了五千言,传给了他的弟子,然后才走掉。

释迦牟尼佛没有老子那么有清福,他是一个忙碌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具备法身、报身、化身的三身佛。而老子就不是三身佛。因为他付出的没有悉达多的多。

学佛的路上,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付出十分,就得到十分。绝对不会像做生意那样,有时候你投资一百万,可能会亏得血本无归!学佛绝对不存在亏本的问题。佛教有一句话:没有天生的弥勒佛,也没有自然的释迦佛,都是经过累劫累世修炼而成的。

在座的能在这一世闻到佛法,又能学佛、出家,实际上在无量劫、无数世以前就曾经学过佛,修过道。如此说来,无量劫以前我们就学佛修道了,到现在还没有成佛?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我们过去已经成佛了,那么我们现在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就应该与佛一样。但是,我看不到大家的所作所为与佛一样。不过倒有一点罗汉的影子,多数人都是各顾各!果真我们都把自己管好了,那也好,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修行人。问题是我们连自己也管不好。

教我弹古筝的那位老师,她毕业以后教的前几位学生很笨,但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他们教好。因为刚毕业,涉世不深,充满了激情和自信,她坚信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把这几个学生教好!所以她不知疲倦地教。可是几年下来,心力消耗了许多,这几个学生的进步却非常小。后来她终于认识到一个事实,领悟到一个道理:教学生要选苗子。

一个好苗子,你不用费多少心思,不用费多大力气,一点他就通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教好,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带。用佛家的话来讲,众生确实存在“根器”的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为什么佛菩萨的等级分得那么清楚呢?三身佛、十地菩萨、四果罗汉、声闻、缘觉,这说明他们在因地上就有差别,所以修到果地上还是有差别。有差别是很正常的。佛菩萨都“不平等”,何况人呢?

一个人摔倒了,他愿意爬起来,你去拉他才拉得起来。如果他摔倒以后,趴在地上不愿意起来,即便你把他拽起来,你一松手,他仍然会扑到地上。可是我们每个人摔倒了,都希望有人把自己抱起来,而且永远扶住自己不松手,想靠在人家身上!等到最后证了个小小的罗汉果,还是个半生不熟的“罗汉果”,夹生的!

想成佛的人不从“布施”入手,绝对没有成就的一天!“奉献”是现在的名词,传统宗教都是用“布施”一词来表达。通过不断地布施,不知不觉中就成佛菩萨了。你不走这条路,坐在这里不动,认为自己每天在持戒、忍辱、精进,实际上你心灵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你本来可以成个菩萨,却只成了个罗汉;你本来可以成个罗汉,却成了一坛苦水、一棵枯木!过去的祖师大德经常呵斥那些修枯木禅的人。

一个人的心量、能量场、层次,都是通过布施修出来的,或者说是通过布施逐渐培养起来的。再通俗一点讲,一个人的承受力、能力,都是通过布施慢慢培养起来的。争强好胜只会使自己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断掉自己的慧命而成就对方,是三恶道的种子!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世界民族与宗教

    世界民族与宗教

    本书论述了世界民族概况,各大洲世界民族概况,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主要国家的民族政策,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重点阐述了有代表性和影响的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基本教义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解决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正确途径。全书资料翔实,编排合理,论证严密,是一本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适合各界人士的在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李八一升官记

    李八一升官记

    他是一个不孝之子,半生奔波、满身沧桑,不惑之龄仍然还是“三无”之人:没有票子、没有房子、没有老婆孩子。他是一个放弃生活希望的人,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不与外界交流,整日沉湎于上网玩游戏看小说,就连老母离世也联系不上他。一个偶然的选择,一场离奇的采访行动,媒体人李八一意外回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大学时代。于是,他抛弃了前世的厚道与天真,踏着一个天才流星的政治足迹重走官场路。随着李八一的大步前进,共和国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变化……☆真实的心路历程,简单的草根梦☆以自传的勇气描绘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天堂
  • 从吃奶到吃饭

    从吃奶到吃饭

    本书着重介绍婴幼儿从吃奶到吃饭这一食物与喂养转化的具体内容,尤其详尽阐述4~6个月开始泥糊状食物的第一个食物过渡期,8个月吃“手指样”食物第二个食物过渡期和10~12个月享乐家庭饭菜的第三个食物过渡期的自然发展过程。紧紧围绕0~3岁宝宝应该“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的中心话题,介绍最新的喂养理论与实用知识,涉及到食物的选择以及健康的饮食行为两大方面。内容包括喂养操作要点、喂养指南、常见问题、生理与营养学知识、食谱及家庭制作、营养评价七个部分组成。
  • 逆天绝恋:倾世鬼王妃

    逆天绝恋:倾世鬼王妃

    她是佣兵界的无冕之王,暗夜里的鬼魅,在乎亲情血缘,却最终被亲人背叛,悲惨死去。她是西月帝国护国将军府嫡女,却无父无母,又兼身体柔弱不能习武,成了家族中弃之敝履的废物,人人可欺,凌虐至死。当强者之魂入驻软弱之身,锋芒毕露,杀伐果断。凡是欺她骗她辱她的——杀!凡是挡她阻她扰她的——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付恶魔,变成恶魔即可!他,西月鬼王,暗夜里的统御者,杀戮成性,喜怒无常,狠绝毒辣,且又古怪多变,却独独为她展颜倾心,愿携手天下!他说:你是我的人,以后谁若敢再欺你,我就让他们全部变成鬼!她说:想让我做你的人,就要先有做我的人的自觉!
  •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明易理,通天下,乐天知命,人生无忧处世为人的智慧心法,成事兴业的善谋良策百经易为首,千事理当先。这是一部人人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普及性的《易经》读本!《易经》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的书,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智慧宝典。《易经》博大精深、玄奥神奇,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指导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希望通过揭开经典的神秘面纱,让更多止步于易学门外的人们知道《易经》并不神秘!
  • 法师笔记

    法师笔记

    没有什么命运是注定的,如果有,那就去改变它!我要改变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运,还有整个大陆的宿命。——艾力克传奇的法师之路,没有一日成名,没有无厘头,只有不屈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只有与命运的斗争,成就不朽的传奇
  • 低调至尊

    低调至尊

    妖魔鬼怪,是真的存在吗?人类疯狂擭取资源,肆意破坏大自然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人类真的是自然进化而成的吗?人类的真正起源,究竟是什么?
  • 蓄谋已久

    蓄谋已久

    她和沈聿的结婚典礼上云锦陌:遇见你,是我的小幸运……我们既定的路是一起长大,自然而然的互相喜欢,再到后来的深爱,延续至后的习惯至极的亲情……沈聿是我的幸运,我和他分开那年我失去了娇纵的资本,我变得冷漠,自卑,多疑……沈聿:再相遇,她自卑,不安,害怕我的主动,但是我还是会把她宠回原来张扬娇纵的样子……锦陌:我蓄谋已久的在他身后守了三年,不敢逾越一步……沈聿:我蓄谋已久的和她再相遇,接近她,干扰她,拐带她,把她宠回原来的样子,按着我们本该走的路走下去,即便间隔四年,我还是只想和她携手一生……
  • 乡间少年行

    乡间少年行

    一个炸雷劈翻了穷小子,从此七里沟天天都有西洋事儿,邻家娇俏的小媳妇,镇上妩媚的老板娘,还有谁娶谁死的俏寡妇,一个个都眼巴巴地要请他吃西瓜,你说他是吃呢,还是吃呢?
  • 老板的单车男秘

    老板的单车男秘

    一个自信心极度膨胀的少年,大学毕业之后,到处碰壁。走路被车撞,吃饭被卡住,喝冷水被呛住,一代坑神就这样诞生。无意之中的一次被坑,赖文军的生命彻底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梦中情人、公司‘司花’,等等……,这些美女都被一一搞定。事业、生活、爱情都是接憧而来
  • 英雄叹歌

    英雄叹歌

    少年降生到魔法的世界,变成废物被家人抛弃,他能否再次振作?兽族入侵,整个人类未来风雨飘摇,他是否能化解危机?世界的残缺,巨龙的身份,远古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守护的意义何在!魔法的智慧何用!少年将何去何从?魔法奥秘的大门正在敞开,一首史诗篇章正在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