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42100000040

第40章 修行先降伏自己的身心(1)

打瞌睡的时候,吸一口气停在丹田里,过几秒钟再呼出去。这样反复做几次,头脑就清醒了,就不瞌睡了。轻微地打瞌睡是散乱,严重地打瞌睡是睡眠。

有的人修净土十几年了,还不知道何为净土法门;修禅宗十几年了,也不知道何为禅;修密的也是同样的情况。另外一种人误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修净土法门;盘盘腿就是修禅;念念咒语,结个手印就是修密。以此类推,岂不是剃个光脑袋,穿件和尚衣服就是和尚;穿套西装就是西方人;穿件和服就是日本人?

何为净?不染为净。何为禅?不散为禅。何为密?不乱为密。净是心中之净,禅是心中之禅,密是心中之密。无数个法门、无数个宗派,总括起来不外乎禅、净、密。禅、净、密归纳起来,不外乎一心所为。

你念阿弥陀佛,不是为了一心不乱吗?你参禅也是为了一心不乱。你修密要身、口、意相应,还是为了一心不乱。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用功,首先都是为了一心不乱!

并不是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净土,也不是参禅就能开悟,更不是修密就能即身成佛。方法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产生一心不乱的效果,以这个效果达到进一步的目的。

修净土的通过念阿弥陀佛,达到一心不乱;通过一心不乱,继续深入下去与佛相应,才能到极乐净土。修禅的也是借助参禅达到一心不乱,继续深入禅定把智慧打开,与佛沟通。修密还是这个道理。

方法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你修了十几年还在方法上打转,就叫做被法转,你根本没有迈出“法”这一步。如果你真的修进去了,是应该无法可修的。直接与道相应了,哪里还有法?哪里还需要法呢?

第一步是先通过法与道相应。当你走进道里面,与道相应了,法就在你后面了,哪里还用得上法呢?许多人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他既可笑又冤枉!修了十几年,还在原地踏步,还在方法上用功夫,既没有在心上用功夫,也没有与道相应,只是在修法!法并不是道,而是通往道的工具。

修道就要入道,入了道,才能与道相应,与道同体。大家应该明白,你采用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把自己送进道里面,再由道推着你走,而不是你拖着道走!

你念阿弥陀佛,没有达到一心不乱,怎么能往生净土呢?《阿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如果有人念佛能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净土。我问问在座的,谁能达到七天一心不乱?你连七分钟一心不乱都达不到!如此说来你们念佛根本就没有用!

许多学佛修道的人一见面都喜欢问:你是修什么法门的?是什么宗?什么派?我是修什么法门的,是什么宗,什么派。一听这些话就知道是外行!过去的修行人从来不问这些,道友之间一见面,就直接问如何在心地上下功夫。也就是说你在心地上下功夫的方法是什么。

学佛的人不应该在宗派上存这么大的分别。如果你在因地上把你的宗派、法系分得那么清楚,让它深深地植入你的八识心田,即便你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也会拉帮结派!所有的方法无非是为了对治散乱心,散乱心降伏了,就不需要方法了。

既然是一个方法,就说明它有阶段性,不能把它当成永久的。就像我们要过河,必须借助一只船或者一座桥一样,当过了这个阶段,船和桥就抛到背后了。

有的人用一种方法修了十几年,一点感应都没有。有的人有了一点点感应,可是那一点点感应又有什么用呢?佛经上记载得非常清楚:极乐世界有种种莲花、七宝池、八功德水,你们念佛的人是否看到过呢?偶尔眼前出现一点佛光、一点自性之光,就陶醉了!甚至有许多念佛的人连这些都没有出现过。既便出现了,也只是光影门头、沿途风光,还没有到目的地。

如果你有根器,任何方法都不需要,禅、净、密都可以抛弃!你读书也好,种菜也好,只要能一心不乱地专注在一个境上,长此以往地走下去,自然能与道相应!

你念佛是在做一件事,参禅是在做一件事,修身口意相应是在做一件事,我读书、种菜、做饭也是在做一件事。只要通过一件事能达到一心不乱,彼此之间就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你是通过念佛,或者参禅,或者修密,达到一心不乱,我是通过读书,或者种菜,或者做饭达到一心不乱。只有达到一心不乱,才能与道相应。

有的人念佛十多年了,还没有达到一心不乱。一边念佛一边东看西看,还在聊天,看电视,手里还拿着念佛珠不停地抠!等电视看完了,问题也考虑完了,佛也念完了!这是一心几用呢?实际上这是散乱心,不是一心多用。

为什么我们找到一个法门会修不进去,无法与它相应呢?因为我们没有打“基础”。就像没有打好地基,你就无法盖好楼房一样。现在的人都犯这个毛病:一学佛修道,就要找一个方法。他没有去找一个修身体、修习气毛病的方法,而是想找一个马上能成佛的方法!

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听说过列子求道的故事?列子到他师父那儿去求法,待了三年,师父才看了他一眼;待了六年师父才开口和他讲话;待了九年,师父才和他一起走路,一起吃饭。刚去的时候,师父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根本不跟他说话。

现在学佛的信徒听说哪个师父修行好,去了以后一分钟都等不得,就要求法,要师父传法,要师父收他做弟子。别说师父不传法,就算传,也传不进去!我们的头脑这么复杂,内心装满了杂草,装满了垃圾,什么杂草、垃圾?贪、嗔、痴、慢、疑、邪见!你们说这些是不是垃圾?满满的垃圾把道的力量都排挤在外面了,就是释迦牟尼佛再来,也奈何不了现在的众生!

你们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道友,哪一个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头脑里的理论都是满满的!可是你真正让他讲的时候,他一句也讲不出来。两个人在房间里聊天的时候,都很会讲。你仔细一听,都是邪知邪见!

不会讲法,要多读佛经。最好把它诵出来,嘴巴出声地读,耳朵把声音听进去。也就是耳朵把声音吸进来,录进八识心田里。如果默读,就意味着你的耳根没有投入。《楞严经》中讲“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周听十方无遗”。意根、舌根也是圆满一千二百功德。眼根、鼻根、身根的功德次之。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我们平时收集信息,大半是通过耳朵?当耳朵听到声音时,眼睛才望过去,头才转过去。眼睛看到的距离,没有耳朵听到的远,而且眼睛只能看到前方,看不到后方,左右也看不全。耳朵则能“周听十方无遗”!

无论你修哪个法门,如果不能都摄六根,降伏六根,关闭六根,你是无法与道相应的。

实际上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现在就可以知道,根本不需要等到以后,更不需要等到临终。在座的学佛都很久了,不是刚刚闻到佛法。如果你学佛修道三年,苗头、影子还没有出现,说明这个方法根本不适合你,你就应该换方法了。

如果这个方法好,为什么三年还没有用上手呢?用不上手,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只能说你不会用这个方法。不过这个问题对一般人来说很难鉴别。

一个人念佛习惯了,你让他参禅,他会觉得无从下手;修禅久了,你让他修密,他会觉得太复杂,劳神累心。实际上任何一个方法用进去以后,都非常劳神累心。如果你说你修得很轻松自在,说明你在打妄想!

在打坐的这一两个小时中,你之所以感到轻松,是因为你的身体得到了休息。实际上真正用功用好了,是非常累的,累得你妄想都打不起来。等你打完坐,下了座,会感到身体很累。不过这种情况也是阶段性的。

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只要修进去了,有点眉目了,就会像吸烟一样上瘾。每天一到那个时间,如果你是念佛的,就想念佛;是坐禅的,就想坐禅。当你度过了这个阶段,随时随地,不拘于任何形式,你都能修行。并不是关起门来才能参禅,才能念佛!

既然你已经通过一种方法,一心不乱地走进去了,把六根关上了,外面的声色怎么可能干扰你呢?能干扰你,说明你还没有走进门内。

如果外面的声色能干扰你,即使你强行把自己关进山洞,内心的杂念一样会产生。而且由于你是强行切断外面的声色,虽然外面的声色进入不了你的五根,但是你的意根会几百倍地活跃。

譬如当你与声色打成一片时,你内心的念头可能一分钟产生十次。现在你通过闭关,把声色堵在门外,它进入不了你的五根,这时候你的意根产生的念头,一分钟可能是一百次,甚至一千次。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本书汇集了众多丰富内容的文章,不仅是作者不同阶段、不同场所亲身经历的人生旅程的记录,也是撰写我国新时期伊斯兰教断代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全书分为“朝觐盛典”、“探索·论述”、“译著举要”、“出访纪实”、“祝贺·企望”、“缅怀前贤”、“序言和韪记”和“接待访谈”等八个板块,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

    《竺法护传略》作者把竺法护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彰显于世,目的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热门推荐
  •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魔主席

    红魔主席

    王好,幸运的重生者上帝“如果你重生了,你想要做些什么”王好“当然是完成这一世没有完成的梦想”上帝“那你去吧”于是在2005年曼联04到05赛季的下半赛季,格雷泽家族收购曼联之前,王好出现在了爱德华兹的办公室。好戏就要上演了!本故事纯属胡编,如有雷同,必是作者重生了!
  • 超品道士传说

    超品道士传说

    这个世界上有鬼吗?这是很多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的回答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 更世界

    更世界

    比”最“高文明世界”更“高文明的世界!!
  • 修仙之门

    修仙之门

    看方云如何以糟糕的五灵根一步一步从修仙菜鸟成功飞入传说中的灵界,慢慢一路走来,成为千古流芳的修仙者。本书不会太监,已经写了三十多万字,将会慢慢上传;是本种田的慢热小说,希望大家收藏、推荐、支持!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课外雅致生活-冬季恋歌,滑雪

    课外雅致生活-冬季恋歌,滑雪

    最早的滑雪活动是人们为了利用雪、征服雪而作为行走、狩猎、运输、战争等内容的手段,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以前。滑雪的踪迹最早可以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南的阿勒泰地域的历史记载中见到。在挪威的山洞岩石上也发现了刻有穿滑雪板的人体雕刻。最早的滑雪器具可能是人们用皮条把“雪踏”形状的器具,绑在脚上,这主要是为了不陷进雪中,进而作为在雪面上走而不滑的用具,滑雪杖的使用是从一只滑雪杖开始。
  • 今生与君若相惜

    今生与君若相惜

    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五个奇怪的男人,老天爷,难道她掉进了虫子窝?莫名其妙的穿越为苗域候选圣女,为成为正式圣女,一波波他人的精心设计,心思单纯的汐若能否在这样一个新的世界里平安闯荡?
  • tfboys之甜蜜爱恋

    tfboys之甜蜜爱恋

    柠檬,蓝天,白冰,她们与tfboys既甜蜜又虐心的爱恋,等你来看哦!么么,么么,么么哒!(*~*)。。。。。。。。。。。。。。。。。。。。。。。。。。。。。。。。。。。。。。。。。。。。。。。。。。。。。。。。。飘飘然(~ ̄▽ ̄)~。。。。。。。。。。。。。。。。。。。。。。。。。。。。。。。。。。。。。。。。。。。。。。。。。。。。。。。。。。。。。。。。。。。。。。。。。。。。。。。。。。。。。。。。。。。
  • 寻魂之旅:灵女闹霞冥

    寻魂之旅:灵女闹霞冥

    本姑娘我可是新21世纪的强大灵女一枚!踏雪无痕飞檐走壁,soeasy!灵力在手天下我有!可……谁来告诉我为什么自家姐姐找上门让我去历练!我靠!本姑娘我这么厉害还要去?!哼!历练就历练!本姑娘我天生自带木系灵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操纵动物不在话下,与生俱来!暗器制毒嘛~~抱歉,本姑娘我已经玩腻了。天!老姐为毛给我找一个宿主?还……“其丑无比”!姐姐耍心机,渣男来求婚,爹不疼,继母不爱,冷酷王爷各路奇葩找上门又怎样?本姑娘我不稀罕!这是一本讲述灵女穿越寻魂魄的故事。本文非女强文,请谨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