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42200000043

第43章 身心灵的修炼(1)

问:请问在修行中如何平衡身体的阴阳?

师:何谓阴?何谓阳?阴阳遍及宇宙虚空,世间万事万物都由阴阳和合而成。天地之间,男为阳,女为阴。男同志左边为阳,右边为阴。女同志左边为阴,右边为阳。我们的身体为阳,心为阴。人体前为阴,后为阳。有形有相的为阳,无形无相的为阴。无形无相的力量主宰有形有相的力量。万事万物都是由阴主宰阳。佛在《楞严经》里讲,修行就是把我们身体的阴阳修和谐,修统一,让我们与大自然合二为一,也就是与万物同一体。

我们身体腰部以下为欲界;腰部以上,咽喉以下为****;咽喉以上为无色界。过去的祖师曾经讲,把腰部以下空掉,就超越了欲界;中间空掉,就超越了****;上面空掉,就超越了无色界。把身体分为三部分,针对的就是三界。如果你超越了三界,就会发现其实只有一界,乃至一界都不存在,中间只是一条通道。对世俗人来讲有三界可出,有佛可成。对圣人来讲,无三界可出,无佛可成。如果一个人没有超越生理的欲望,过度地压抑,就会变态;过分地克制,生理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三四十岁的身体就会如同六十岁的身体,像枯木一样。当修成这种状态,不要说成就了,就连生命都无法持久。

修行,首先要把生理的机能激活,又不落俗。但是一旦生理的机能激活了,在某个阶段欲望会非常强烈。如果这时候不适当地加以调整,心态不及时转变,很多人甚至每一个人都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无法超越。古时候的人到了这个阶段是如何超越生理欲望的呢?他们往往是过午不食,夜不倒单,把意念放在头顶上,甚至把意念放在呼上,不放在吸上。当意念放在“吸”上,会增加生理的欲望;当意念随着“呼”,就把生理的欲望排除了。当男同志生理欲望强烈的的时候,就不要在地上打坐。古人是坐在高高的山顶上,或者楼顶房顶上。这时候身体的气很足,能量很强,地球的引力会把身体的能量往下吸,生理的欲望就会特别强烈。当坐在远离地面的高处,地心引力减小,气就不会沉入丹田,而是上升,生理欲望就会减弱。所以古印度有一派修行人天天在树杈上打坐,或者在屋顶上打坐,被后来的佛祖斥为外道。古人这样做有他的道理,但是如果把这种方法当作究竟的方法又是错误的。在不同阶段,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反应,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对治。

道教、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都谈到过“降白虎,斩赤龙”,这是真实不虚的。如果你们细心留意,会发现在修行的这个团体里,有一小部分很刻苦用功的人,他们面黄肌瘦,身体非常虚弱,一看就知道生理的机能压死了,枯萎了,没有修活。一个生理机能修活的人,额头一定是开阔,发光,饱满的,脸上会透出一种油光,根本不需要用什么润肤霜,身体的精气神是最好的润肤霜。为什么修行能让人返老还童呢?透过修行,即便你的生理年龄已经很大了,细胞仍然可以处于很年轻、很旺盛的代谢状态。

常人的细胞,尤其是运动员的细胞,代谢得比较快。修行人的细胞代谢得比较慢。这就是修行人细胞的生命期比不修行的人长的原因。原因有两个,一是修行人的身心很宁静、和谐、统一。比如修行人的细胞十天代谢一次,也就是十天死亡一次,不修行人的细胞七天就死亡一次。假设不修行的人一生之中细胞要代谢3600次,那么修行人的细胞可能只代谢2500次,乃至更少。细胞代谢得少,使用的时间长,人的寿命就长。还有一个原因跟饮食有关。肉食产生的能量为阴性,它往下沉,不容易往上升。而素食产生的能量为阳性,它往上升,不容易往下堕。往上升为神,往下堕为气。一个人身体的气足就有欲望,神足就脱俗就有智慧。当一个人的心完全停留在修道上,生理上的困扰是可以超越的。

古时候的修行人很少讲身体的反应和功夫,很少提出身体的问题。对他们而言,身体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百日之内就突破了,他们从不会把心放在身体的反应上。为什么我们现代人的身体那么难以突破呢?因为我们过于在意身体的反应,把心全部放在身体上。过去的修行人谈境界的时候,多数是谈心灵的境界。即便是谈心灵的璄界,禅堂的祖师也会拿香板打你,不允许你谈,怕你执着。一个人的心放在境界上,怎么可能继续往前走呢?所有的境界都不过是沿途风光,修行的道路上有无数的风光。古时候只要你没有明心见性,就不允许你停留在境界上。古人一再强调:身体不空掉,无法入道;世俗的功名利禄、七情六欲不空掉,无法修道;心不空掉,无法证道。

试问大家空掉了哪一层?都是知觉跟着感觉跑!身体一有感觉,知觉就跑过去了。谁能做到觉知高高在上,不管身体的感受呢?本来打坐就应该把心抛到身体之外。我们现在倒好,整个心都放在身体的反应上:这里痛,心就跑到这里;那里麻,心又跑到那里;肚子饿了,心就跑到肚子上去了;腰酸了,心又跑到腰上去了……心始终在身体上打转。以这种方式怎么可能修道呢?古人一坐就是几天,身体都坐忘了,甚至连心都忘了,进入一种无记状态,身心都忘掉了,正念也丢失了。我们现在放一百二十个心,绝对不会进入无记状态,身体空不掉,心也空不掉。在刚盘腿的前三十分钟,这时候心是没有了,但不是空掉,而是跑掉了。半小时后身体开始痛了,心又回来了,回到身体麻痛的点上去了。

为什么我们主张修行要盘腿打坐呢?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盘腿的时候,脚、小腿、大腿、盆骨和腰这些部位是一节一节地往上麻,往上痛。如果你能坚持不动,就一节一节地往上疏通,也就是从下往上一节一节地空掉。之所以能空掉,说明它通了。当下面通了,才能一节一节地往上通。当力量被逼上来,生理欲望就没有了。当生理的力量从下往上升的时候,它自然就变成了光体。能量往上走就是智慧,往下走就是欲望。所以祖师讲“顺则凡夫,逆则圣”。盘腿打坐就是要改变我们生理能量的流向,让它从下往上走。这方面我已讲过多次,在此不再赘述。

莲花生动功的“河住江翻”就是帮助解决男女生理欲望的问题,帮你打通任督二脉,让能量从下面走到背部,从背部升到头顶,然后再出去。为什么叫“河住江翻”?仔细体会一下它的意思:河里的水停住不流了,江里的水从下面翻到上面,翻了个个,逆流而上。当你完成“河住江翻水倒流”的时候,生理自然风平浪静了,这时候你的眼前才会大放光明。你的睡眠很少,下面的能量全部升上来,聚集在头部,头脑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不会昏沉。即便昏沉,也是短暂地犯困,休息半个小时,最多一个时辰,就有精神了。

为什么一般人一天睡那么多个小时还睡不醒,而且睡得那么死呢?因为欲望太重了,头脑的神变成气,气变成精,往下走了,也就是上面的能量降下去了。你什么时候把下面的能量修到中间,把中间的能量修到上面,头脑的能量足了,就不会昏沉,不需要睡觉了。所谓的睡觉,只是让身体休息,头脑仍然保持灵明、清醒的状态。这时候仍然可以看到第六意识的起心动念。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妄念呢?因为头脑的神不足,被浊气和欲望覆盖了。为什么一个人修到一定程度,会特别聪慧,看问题的角度和起点会那么高呢?他用的是神,不是气。为什么佛教强调:临终时从头顶出去是与佛相应,从肚子出去是与饿鬼相应,从肚脐眼出去是与畜生相应,从脚下出去是与地狱相应呢?

修行要关闭六根。六根一关闭,身体先天的门自然打开。我们先天的门是什么时候关闭呢?当我们的六根开始起用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美其名曰长大成熟了,眼睛会观察事物了,头脑会思考问题了,嘴巴会说话了,身体会做事了,六根都起用了,这时先天的门就彻底封闭了。六根用得越多,后天的门用得越多,先天的门就封得越死。所以我们要修练,要打坐,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要闭关,把自己的五根切断。当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的时候,前五根自然就切断了,只有意根没法切断,这时候它会超常地活跃,因为前五根的力量全部转向了意根,意根得到前五根的力量怎么可能不活跃呢?什么时候你再学会把意根转向七根——第七识,七识也会非常活跃,活跃之后,会传递给八识,才能把这个仓库的门打开。

少吃肉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每餐吃七分饱,你脸上的污浊之气就会逐渐减少。我们每餐都吃得太饱,食物的刺激性又强,身体转化不了,就沉淀淤结,时间久了,气脉就堵塞。浊气排不出去,清气升不上来,头脑就昏沉,睡觉就睡得很死,脸上就没有光泽,眼根、耳根就不灵敏。

我们只知道吃饱可以让人身体健康,有力气,有精神,但忽略了一个问题,有时候饥饿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健康,更有精神,更有智慧。身体就是一块电池,每天吃喝就如同在充电,一块电池天天充电,年年充电,电源从来没有切断过,久而久之,电池的使用寿命就会减短,电池就会报废。为什么古人养生,每个月有三天不吃饭,喝白开水清洗自己的肠胃呢?就像万行,每年有半个月不吃饭,这半个月他就不充电了,让身体的能量全部消耗掉,让这块电池空一空,然后再继续充电。

大家只知道吃饭是为了滋养身体,不知道不吃饭也是为了滋养身体;只知道补药可以让身体建康,不知道泄药也会让身体健康。适当地泻一泻,让肚子空一空,身体会通畅。你们有没有感受过吃得越饱越没精神,越昏沉,越想睡觉;而吃六七分饱反而有精神,头脑更清醒?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头脑沉甸甸的?如果感觉始终是这样,想开智慧,开悟,那是妄想!什么时候你的身体空掉了,无论是在打坐、睡觉,还是走路,感觉到身体不存在了,尤其是上半身和头脑不存在了,开智慧、开悟成佛才有希望。

问:您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学佛的根本在于起用。而一般人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您是怎么看待这两个观点的?

师:一个人不知道如何生,又怎么知道如何死?不会生,又如何会死?活着的时候,人的关都没有过,又怎么可能过佛的关?人都没有圆满,又怎么可能成佛?人的生活都没有体验过,又如何体验佛的生活?属于人的事都不会做,又怎么会做佛事?修行自己都不能受用,又如何能普度众生,让众生因你而受用?世间的各种技艺、学问,都是为了让人受用的,你学了就应该受用。只有你受用了,才能让他人受用。你自己都没有受用,想让别人受用,那都是妄谈!受用,一是指为人受用,二是指处事受用。你的学历再高,禅定再深,不会为人处事,没有把“用”修出来,你也是无用,没有存在的价值。没有把“用”修出来的学问和禅定,都是邪知邪见,都不究竟。这样的修行和学习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修学的价值就在于起用。

问:起用有没有层次的高下之分呢?

师:取决于你的身份、所处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就应该起不同的用。为什么现在讲“与时俱进”呢?当你和小学生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让小学生受用;和大学生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让大学生受用;和农民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让农民受用;和知识分子、高干在一起的时候,也应该让他们受用。当你和佛在一起的时候的,就能和佛沟通;和凡夫在一起的时候,也能和凡夫沟通。既然你是一个修行人,就应该能上也能下。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好婚姻,靠修行:佛学大师解读幸福姻缘法则

    结婚的时候,大家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这个人有多少钱?”“学历如何?”“地位高不高?”“外貌怎么样?”通常,人们都是像这样反复思量,然后做出选择。我有所欠缺,所以我需要对方,这就形成了某种依赖心理。问题在于,对方恐怕也是如此。真正的婚姻生活开始后,彼此的期待瓦解了,问题和矛盾也就产生了。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不会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自行到来的。幸福甚至与婚姻无关。人只有独自生活不感到孤独,共同生活也不觉得麻烦的时候,才可以结婚。在婚姻关系里,得到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人都完善自己,彼此适应。僧人打坐磕头是修行,而夫妻俩从不适合到逐渐适应对方,这也是修行。少年夫妻,老来伴。以诚相待,人生一晃即过。智光大师以如上忠告作为贺礼,希望大家铭记在心。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生死皆是禅

    生死皆是禅

    有人说,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然而,这世间有几人可以放下、远离、不贪?所以虽经苦修,却依然难成正果。因此,我们不必强求真实的解脱,只需将一颗狂躁、贪恋、执著的心放平和一点,再平和一点,不要太过狂躁、贪恋、执著,就会活得比原来真实、快乐。
热门推荐
  • 一人一江山

    一人一江山

    神秘的组织,神秘的成员,艰难的任务,艰难的旅程,为了守护还是为了信仰?
  • 网王之天籁旋律

    网王之天籁旋律

    打架是她的专长,翘课是她的最爱,耍酷是她的本性,神秘是她的兴趣,嚣张是她的名言,死缠烂打是她的绝招。俗话说得好“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好吧,尽管她不是个不要脸的人,但脸皮也绝对有你家地板厚!当她来到网王的世界,这种种小脾气谁能受的了呀!
  • 相公给个娃

    相公给个娃

    为了体验感情真谛,龙后狠心将三个爱女打入凡间接受真情试炼!“成亲?开什么玩笑?男人有什么好,不就是跨间多一样东西吗?哪有青楼那些美人儿好!”某女流着口水道!“成亲?好啊,只要有男人敢做我的试药人,就让他来好了!我的那些毒药宝贝正愁没人试验呢!”某女噙着阴险道!无奈父亲大人一个命令下来,她们必须找个男人回来接掌家业!开什么玩笑?她们可不想自掘婚姻的坟墓!如果要继承人的话,偷种回来生他七个八个不就行了!
  • 械灵传说

    械灵传说

    战败被封印的种族,在流放之地重新繁衍出了自己文明,族群的繁衍让原本野蛮的地域重新焕发生机因为灾难诞生的物种,这种新奇的生灵给人来带来的新的力量追求,失而复得本领,让被流放的人类欣喜若狂。传奇的家族,背负着远古的诅咒,随着家族的没落,最终消散在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因为祖先幸存下来的少年,踏上了复兴家族的道路,新奇的冒险旅程,强大的荒兽,威风的械灵。他将带着他的朋友们开始一系列的冒险旅程……
  • 花朝狐拜

    花朝狐拜

    她是个喜好自娱自乐且心境平和的神,所以就是那八十一道神雷劈下时,她仍是面不改色,大不了维持神识重新修炼,千年后当个散仙也不是不好,那时候她说不定还能在人间当个富婆惩恶除奸什么的!不过在雷劈下的瞬间,当那张销魂的脸闪过时,她发誓如果不是双手被锁死在台上,她一定要把他拖着,不对是掐着扯上台,一起去“逍遥”。要知道保魂有风险,做时需谨慎啊~
  • 历代帝王智谋故事(下)

    历代帝王智谋故事(下)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畸形爱恋

    畸形爱恋

    每当心理诊所业务空闲的时候,丛昌岷就会赶紧从他的案例档案袋中拿出心理咨询的资料,开始记他的临床日记。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太过于空闲,他会显出疲乏,厌烦的样子;要不然就一下子变得故意讨人喜欢,富于幽默和有魅力的样子。只是在他记日记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少有的安静模样。这天下午,当我兴致勃勃走进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埋头专注在桌上的资料中,甚至没有觉察有人进屋。
  • 吸血鬼会长王子殿下

    吸血鬼会长王子殿下

    皇室血统的圣公主离开家族庇护,遇到了从吸血鬼皇族逃出来的吸血鬼王子殿下。简单的以柒邂逅腹黑闷骚的会长大人。在一条条不平等的条约中,以柒翻身做主人,成了小野猫,会长大人也不甘落后的成了狡猾的狐狸。这是一场野猫与狐狸之间的较量。片段一:某男狭长的双眸闪着精光,毫不客气地滥用私权,“夏以柒,为了更好的保证你的工作效率,会长我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你坐到我身边来。”男生汗颜,女生眼冒火花,恨不得咬死获得坐在会长旁边的夏以柒。片段二:某女坐在阳台上低泣。某男很好心地安慰道,“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可惜后面那句话,会长不好意思说不出来啊,却遭到某女的误会。某女没好气道,“你才不是一个人”某男无奈宠溺地笑笑。
  • 恶魔校草PK小野猫

    恶魔校草PK小野猫

    一个“恶魔”,一个专门对抗“恶魔”的“小野猫”,他们究竟会擦出怎样的青春,我的青春我做主!加油![镜头一]“我喜欢你”“我拒绝,我叶朵儿配不上你这倪少爷。”[镜头二]“我!倪家俊喜欢你!叶朵儿!”[镜头三]“其实我也喜欢你。”
  • 南柯不一梦

    南柯不一梦

    “看来本王的爱妃,是很喜欢本王这个吻,不然怎么回味无穷?”邪魅的声音从身边响起,黎明下意识的歪头,却发现自己的右边躺着一个英俊帅气的男子,用手支撑着脑袋玩味的看着她,最重要的是,他的声音和梦里的声音一模一样,就连身上的红袍都一样。“鬼啊!”黎明用被子蒙住头,不敢看他。“哪里有鬼?谁敢欺负本王的王妃,本王灭了他!”说着,拉下了黎明脸上的被子。“你真不是鬼?那你就是流氓!你怎么进来的?”黎明露着一双眼睛,不敢起床。“我是你梦里的夫君。不对,准确的说是你前世的夫君。”一个梦,一段柔情,一方过去,一世前生,在你看来是南柯一梦,在我看来是幸福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