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50900001626

第1626章 运道

“诸位有所不知。”周文郁面色惨白的道:“和记兵马军容之盛,兵力之强,已经是在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火炮过百门,齐发之际,如天崩地裂,雷光霹雳下凡,诚然,咱们这里和锦州也都有红夷大炮,但移动不力,只能驻城而守,野战稍远就无用了。而和记火炮虽射程稍短,炮子稍小,但移动方便,野战得力,且火炮众多,光是蓟镇一次就有过百门火炮,轰击之时众炮齐发,威势比宁远城上的打放要强出百倍。另外其炮手训练有素,以卑职所见,我们打放一炮,其最少打放三次,以宁远十余门炮对和记百门乃至更多,虽然我大明的火炮要重很多,威力大一些,然而以卑职判定,宁远城头被轰烂了,咱们的火炮也打放不了几轮……”

在场的幕僚都算是知兵的,哪怕原本是用来参理文墨的幕僚在前线呆久了也知道一些军务。众人都知道周文郁没扯瞎白话,宁远城现在十一门炮,虽然都是重炮,威力极大,但重炮就得有重炮的毛病,打放慢,调整角度慢,炮手的训练也不能与和记比……再蠢的人也知道和记是靠火器打跨了北虏,当然人们也不愿承认和记是真刀真枪的干翻了蒙古人,并且已经有了大量的出色骑队。

对和记的火器犀利人们还是愿意承认的,李庄那边的铸炮厂和靶场都相当的出名,很多对和记稍加关注的人都知道,那边的靶场曾经每天都有轰隆隆的炮响。也就是和记这样财大气粗的大商行能这么玩儿火炮,不仅铸的多,而且不惧损耗,不管是炮弹,火药,火炮,这都是相当昂贵的东西,也就是和记这大户消耗的起,并不吝惜火药硫磺的消耗。再加上在草原上的实战演练,大明任何一个军镇也不能同和记比火器,这也是从所周知的事实。

和记的火炮数字,大家都不是很清楚,袁崇焕估算在三五百门左右,他感觉这个数字相差不多。

没有人知道,和记已经有两个整编的炮团,每团都有过百门火炮,而且是正经的大炮,同时在组第三和第四炮团,军司的目标是天启七年年底之前,所有火炮列装到位,开始对新炮兵进行不间断的操练,包括日常维护保养训练,虚弹射发训练,实弹训练,行军训练,行军转为交战的实战演练等等。

四个团超过五百门炮,恐怕袁崇焕等人想都不敢想。

这还只是集中起来使用的火炮,四磅炮都少,主要是六磅炮和九磅炮,野战轰击,哪怕是攻城都足够用了。

十几磅的重炮最少三千斤以上的重量,这年头火炮工艺只能循序渐进,和记的水平也没有办法甩开时代太远,想要打的远,就得炮身更大更重,装填更多的火药,用更重的炮弹,没有别的办法。

带着几千斤重的火炮行车,就算有大量战马和炮车也是会严重拖慢行军速度。在欧洲战场就没听说过用十几磅二十几磅的重炮来打仗的。

哪怕是二百年后的拿破仑时代,主流也是九磅炮,不到两千斤的重量,四匹马或六匹马能带动火炮和装着补给弹药的炮车行军,速度也不是很慢。

而分散在各团里的四磅炮也有很多,每个团都配置三个炮兵连,共二十四门炮,十八门四磅炮,六门六磅炮。

加上各连都有的炮兵中队,用的是虎蹲炮和佛郎机,是六十步到八十步距离的轻型火炮,数量就更多了。

和记在一两年内超过二十个战兵团,火炮数量也达五百门以上,加上数千门的轻小型火炮,可以说是在数量上已经将大明这边远远抛下,甩开老远了。

这就是国力的比拼,虽然还没有蒸汽机,但和记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模式已经是初步工业化,小而有力,财政收入节节攀高。

一个虽然是大帝国,却是腐败陈旧,部件老化,机构臃肿而效率低下,财政制度混乱,收入是靠无休止的盘剥小民弄到的,一边节节攀高,一边却是内囊都上来了,高下可想而知。很多人认为人口多地盘大,收入就会高,其实还得看中枢的财政物流手段,能不能把民间的财富最大限度的利用上……纯粹的农业国家,宋朝干的最好。在南宋时,地盘丢了大半,人丁减了大半,在当时的南方,也就江南闽浙还算好,连两湖都算是蛮荒之地,北宋时才开始开发湖北和湖南,更不要说两广了,在当时的两广还是人丁稀少,物流困难,商业极端落后的地方,还是发配官员的所在。南宋用这么小的地盘,靠着优秀的财务体系和对外贸易,楞是弄出了和北宋还有大明都齐平,甚至稍微高出的财政收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至于工业化国家和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相比,那就相差太远了。

袁崇焕更加不知道的就是台湾的存在,水师的火炮才是真正的重炮,宁远城上的十八磅炮相比和记水师的重炮也就不值一提了。

现在水师战舰普遍用二十四磅炮,三十六磅炮也开始配置在战舰之上,这也是当时海上的主流配置。

到几十年后,主流就是三十六磅炮和四十磅炮,甚至五十磅炮了。

在风帆战舰时代,由于射击精度和火药威力不足等诸多原因,虽然各国淘汰了冲角,改为炮轰为主,但想俘虏或击沉敌舰仍然相当的困难,要断其补给,使其没有办法修补船只,没有办法获得给养……英国和西班牙人的大海战就是靠的这些招数,西班牙损失惨重,无敌舰队实力大损,但不是在海战时损失掉,而是很多原因加叠在一起的战损。为了海战制敌,各国都是拼命加强对舰炮的配给,二十四磅炮威力不够,就到三十六磅,最终到五十磅炮,火炮的数量也从十几门到二十几门,再到四十多,八十多,最终到主力战列舰都有过百门的重型火炮。

一艘顶配的战列舰,火炮过百门,而且全部是威力在宁远的红夷大炮之上,这恐怕是袁崇焕等人怎么都想象不到的事情。

这是时代的差距造成的认知上的不足,如果不是张瀚横空出世,郑家的强势也只维持了几十年,是华夏海上力量最后的光荣,待殖民者们拥有了更多的战舰,更强大的火炮,百多年后再来的时候,就是完全的碾压和全方位的压制了。

“和记诚然火炮众多,甲胄精良。”袁崇焕皱眉看向周文郁,说道:“然而文郁到底是何意思呢?”

“此次宁锦大战,朝廷调蓟镇驻守关门,若再有和记真的攻打蓟镇之事,若老大人那时为蓟辽总督,那又如何?”

这一下袁崇焕真的色变了。

东虏虽然被击退,但并不代表明军真的有正面对抗的实力,这一次战事一则是将士用命,二来是袁崇焕有威望压制诸将,所以指挥上没有问题,调配兵马各部都是凛然遵令,没有敢抗命的。三来就是甲胄精良,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火器犀利,八旗兵没有办法迫近城下与明军会战……头顶火炮轰击着,任是最强悍的女真将士也没有办法把仗打下去。

但袁崇焕有自知之明,明军还是有很多问题,营兵和内丁之间巨大的战斗力差别没有办法抹平,六万多兵马如果全按内丁标准来给装备和军饷,大明现在一年给的三百万饷得翻三倍上去,一年一千万差不多能养六万内丁。

这不是夸张,吴襄见崇祯是第一手最硬的资料,一年三百多万,帐面上兵马数万,吴襄告诉皇帝,缓急之处可用之兵只有三千内丁,细酒肥羊供养,加上战马和铠甲配给,这三千人能当大用。

虽然可能有夸张失实,关宁兵主力在三万人左右,战斗力普遍超过普通的明军,装备也是。

但如果要三万人乃至六万人全到内丁水准,一年千万是肯定需要的。

除了养兵所需,将领的层层分润,文官们拿的好处,浪费和贪污这两个层面都满足了,才是真正能养兵的开销。

按和记标准来的话,这帮子大明文官和武将,一年最少得用两千万。

这就是王朝末世,诸般举措想落到实处,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都要多费好几倍上去,想做实事的人是最困难的,因为他们如同逆水行船,要比顺流而下累的多。

袁崇焕这一下真的被点醒了,此战过后,按理当计他大功,为了事权一统,王之臣都被朝廷调回京师了。

以袁的资历,任总督加兵部尚书是完全可行了。

如果将蓟镇保定等处都纳入他的防区,有东虏与和记两重的威胁,他将何以自处?

这才是真正最沉重的担子,而随时可以压在他的肩膀上头!

程本直面色凝重的道:“我此前听人说过,王之臣一直在京师活动,阉党上下不少人都支持他。此人原本一心想撵走东翁,找言官弹劾,阉党高层持,舆论一起,东翁只能辞职。辞几次之后,朝廷就允了。东翁一走,王之臣就能回任,调一个听话的过来当巡抚,他在关门任总督。此次战事打赢了,王之臣的心思怕是会更热切……”

众人神色都是相当的郑重,和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是大明高层们的共识。兵精不怕,东虏打过来只要守的住关门就行,比起财力物力这种国力的消耗,大明不怕和女真人比这个,就怕女真不来消耗。

对和记,不光是精兵可怕,还有和记更加可怕的财力和动员能力。

一旦打起来,大明已经做好了放弃相当多城池,只固守蓟镇和宣大的打算。

就算这样,有识之士还是忧心忡忡,蓟镇如果不迅速充实,恐怕想固守也难,这一次和记大军叩关,炮火轰击之猛其实不用周文郁说,袁崇焕早就拿到了详细的报告,黑云龙顶不住,吴中伟也顶不住,开关放人是迫不得已之举,而和记的强悍也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是心生畏惧之感。

这个强敌,现在还和袁崇焕无关,很快就可能与他有关了!

这时李烟客说道:“王之臣已经放弃了,和很多阉党的人打招呼,他愿到南京任职,或是留京降一等任侍郎,甚至回家闲住。辽东经略或蓟辽督师,总督,他都不愿意干了。阉党的人也是心里有数,辽东和蓟镇的这差事不是好来的,很多人都根本不打这心思了。”

蓟辽是战区,也是机遇。

袁崇焕干的不错,从七品到三品才用了几年?

很多人会敬佩袁的能耐和羡慕他的机遇,但也有相当多的妄人只是眼红。他们既不了解辽西将门的瓜葛和镇压这些军头的难处,也不知道什么是镇边的威望和德行,更不知道具体的行伍之事,也没有在辽西一呆几年的耐性,他们只是眼红辽西可以捞取的大功,对袁崇焕从七品到三品重臣荣任封疆的羡慕压倒了一切顾忌和疑虑,很多阉党成员,不是替自己谋辽东巡抚,就是受人请托替某个有机会的人来谋夺这个位子。

甚至辽西的战功,也是有相当多的人在其中捞好处,最大头的肯定是魏忠贤和他的心腹们要拿走,那些攀附在阉党四周,留在京城捞好处的人也能捞着肉吃,而在辽西辛苦搏杀的人,要得什么功劳,获什么赏赐,还得看京师里的大人物们搏杀之后的结果……辛苦卖命打仗,人家得最大头的战功,别人吃肉你喝汤,拿赏赐得看大人物们的心情,相当的荒唐,却又是无比的真实。

这样的环境下,军头们怎么可能不捞?不能封爵,赏赐不公,地位不显,名声不佳,再不捞实际的好处,是不是傻?

历史上也确实是如此,宁锦战后朝廷很多大员感觉对东虏又获得了优势,有了大炮之后就不惧东虏来攻,最坏的局面也能守住锦州宁远到山海关一线,不会再出现如天启六年元月时那样的惨败局面,这一下真是王八翻潭,什么样的货色都冲了上来。

袁崇焕这一次的胜利还是相当出色的,比之死守宁远放弃大量辎重城堡的所谓宁远大捷要扎实的多。

天启六年元月的胜利只是一系列惨败中的唯一亮点,后金兵既没有损兵折将,也没有什么汗王被大炮轰伤的事,只是一时受挫。

而宁锦大捷确实是相当值得称道的胜利,明军分守两城,两座城池无失,比起当年后金兵连克沈阳和辽阳的过往,再比起广宁一役,不管怎样的袁黑也不要忘了这一点:大规模的会战中,明军对后金的胜利,哪怕是守城的胜利,都是在袁崇焕一个人手里获得的。

别人的失败有原因,袁崇焕的胜利是假胜利,这种完全为黑而黑的观点其实站不住脚,宁远之战的胜利确实有可挑剔的地方,宁锦大捷的意义是完全抹杀不掉的。

明军从萨尔浒之战时起,一路惨败,多少文官和将领死在对东虏的沙场之上。多少坚固的城池被一鼓而下,一直到了宁远才有变数,而到了宁锦大捷时,才又出现了一支敢在城外与八旗军野战的明军。

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只能说袁崇焕确实有过人之处,虽然宁锦之后满桂和袁翻了脸,离开了辽西到了宣大,但赵率教和左辅朱梅金国奇何国纲还有祖大寿之辈都在辽西,可谓兵强马壮,崇祯二年皇太极绕道辽西赴蓟镇,首先就说明一点,在当时来说,女真人并不愿去碰辽西,也不敢去碰辽西了。

到袁被杀,辽镇和东江一团混乱时,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役,彻底又打断了刚复起的辽西军镇,从此明军一方没有进取心,只能枯守锦州和宁远到山海关的这一小片地盘,而八旗也知道辽西打不下来,双方一直到十四年围锦州时才又爆发大战,结果还是惨败告终。

袁的成功,有偶然的地方,肯定也有必然的地方。一味的说袁好运道,说别的因素,这也是不怎么讲理的行为,为什么好运道都落在袁的身上,不曾落在别的经略督师或巡抚们的头上呢?

听到李烟客的话,在座的人都知道事态相当严重了。

退则是被王之臣之流抢走功劳,巡抚一职不保。

进则任蓟辽总督,把一顶天底下最大的黑锅背到自己的头上来,一旦朝廷与和记真的翻脸,爆发大战,蓟镇现在的这鸟德性怎么可能守的住?蓟镇也铸炮了,三屯营蓟州还有几个重要的边口都会陆续安上大炮,可是光有炮没有人有什么用?不要说和记也有炮,没有强兵守着,光有炮就无敌了?宁远当初有近三万人,加上十一门重炮,差点儿还是叫八旗兵把城墙给撞裂了,和记要是打蓟镇,只要是一年之内,准保能破城而入!

同类推荐
  • 无赖之盗金篡宋

    无赖之盗金篡宋

    不做像岳飞那样的英雄,不做像赵构那样的皇帝,更不当像完颜亮那样的海陵王,看无赖小子的本色穿越,如何歪打正着的盗金篡宋!
  • 唐殇:使者篇

    唐殇:使者篇

    唐朝,是一个东西方各领域交流都十分密切频繁的时代,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使者们的活跃表现。“使者篇”要重点呈现的,就是那些如流星一般,曾经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独行的使者们的故事。其中的一些,并没有一闪而逝,而是化作了明亮的恒星,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的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本书不穿越,不架空,而是选取在真实历史环境下可能出现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们,来充当我们的眼睛,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真实的历史脉络。
  • 肥唐

    肥唐

    军医张建因为参加地震救灾工作,遇到了余震之后,穿越到了唐朝末年。元和初年,大唐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初定,天下疲惫,百废待兴,张建复生与名将张巡后人张去病之身。回不去之后,张建决定接受张去病的身份,留在唐末,他要用自己前生的记忆与后世的生活来帮助唐末唯一一个英明的君主李纯,来彻底实现他的“元和中兴”“打仗最需要的是粮食,张巡就是因为没有粮食所以才吃人,我做张巡第二,就万万不会再吃人了,所以我要种田。”山河破碎风飘絮,岭南开荒赈天下,张去病去的不仅是人的病,还是国的病。
  •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来而不往非礼也

    她,纸老虎,小心眼,充大胆……似乎一无是处。他,千面狐,爱吃醋,喜怒无常……当狐狸遇上老虎,孰强孰弱。什么?来而不往非礼也!谁非礼你了?!!叫ta过来,我好好修理ta!
  • 中国撒拉族

    中国撒拉族

    这套《中华民族全书》主题鲜明,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理念,执着追求:充分展示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56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56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56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
热门推荐
  • 流行许愿

    流行许愿

    来到这个已经三年了……旧日的记忆好像已经渐渐模糊不清。家里人他们还好嘛?那所讨厌的学校,令人发狂的作业,为何我现在会忍不住回味……还有一起玩DNF的小伙伴现在还能记得曾经的那个我吗?黄沙滚滚的荒原中,我静静的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唉!”该去做我需要做的事了,作为小镇中唯一的一名圣职者,我有这个责任去抚慰那些受伤害和饱受折磨的人们这里是一片黑暗之地,这里罪恶滋生,这里活着就是最大的奢望。
  • 梦里三生三世

    梦里三生三世

    一生情,两世追忆。半世流离,一世悲凉。半世沉溺,一世哀伤。一场神劫,促使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演变成交叉线。是悲是喜,只在一念之间。世人都说,敌不过的是似水流年。月寂寥,树遮影,伊人顾盼君回望。敌不过的哪是似水流年,江山早为你我说定了永别。纪清池说:你别想离开我,这一世别想,下一世也别想。永远......也别想。就算是死,你也只会埋在我纪家的祖坟里。温知宁说:你不是我,怎么知我心中伤痛多深。如有来世,我不愿再沉溺,半世悲凉已足够。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面对爱你的人,用冷漠的心,掘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一回头,早已物是人非。且行且珍惜……
  • 爱在他乡

    爱在他乡

    本书讲叙冰燕和王红流、小丽和梁业、小梅和小兵、花花和周州四对大学生情侣。他们怀着不同的梦想,不同的信念,走上了社会,迎接他(她)是宏图大道、是荆棘沟壑、是万丈深渊、还是春暖花开?其实欲望都是发散的,看他们如何去控制,去把握,去演艺他(她)们的平凡的悲欢人生,四个故事穿插进行,以情感和事件为主线,作者想通过这四个故事,展现人们在面对物欲、色欲、权力、爱情时的态度,感叹人生的无奈,讴歌善良、奋斗、平凡的人和他们的坚贞爱情故事。青春的疯狂是否似曾相识,奋斗的路程是否感同身受?
  • 清浅链

    清浅链

    前世的他,说许她一世芳华。今生的他,说为她舍弃天下。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前世的记忆就像行云流水般在她脑海中蔓延。今世的爱恨同样羁绊了她一生。默默相守,只为来世再见,完成那前尘未了的情缘。
  • 独剑苍穹

    独剑苍穹

    神州大地,东海边境一个宗门收徒之日,修仙大门向一位少年敞开。有着仙梦的懵懂少年,又会谱写什么样的修仙志呢?以上仅供参考,以下才是真正介绍机智少年,踏入修仙路,坑一路神仙
  • Of Commerce

    Of Commer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宅女相亲记

    宅女相亲记

    一个宅女相亲的故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见遍世间男子之奇葩,在苦海里奋力挣扎。最终能否到达爱情的彼端?
  • 花千骨之画骨情深

    花千骨之画骨情深

    久别重逢,小骨和尊上能否修成正果,成为一对恩爱夫妻,槿夕姑娘又将何去何从呢......
  • 轴人复仇记

    轴人复仇记

    他是个普普通通的打工崽。他没什么奢望,只想凭自己的劳动讨一份生活。想不到这个简单的梦要实现却那么难。霸道的老板抢了他的未婚妻,还把他关进了疯人院。他很卑微,但他很轴,宁折不弯。他咽不下这口气,发誓要为自己讨个公道。随后发生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被抛进了命运的漩涡,危机四伏、命悬一线……人活着要有尊严。有时候尊严高于活着。
  • 校草融化小冰山

    校草融化小冰山

    某人咬牙切齿“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我“干”死你)“你当我傻阿!我是不会过去的,哼!”某女被骗过N次后,终于醒悟一回。叉着腰得意的昂起头。某男终于炸毛了,一把伸过手,捉住她的腰,一脸邪魅的看着她。某女被他这种眼神看的慌乱,有点害怕。“你......你想干嘛?”“看不出来吗?干你阿。”这是一场温馨浪漫的爱恋。一个腹黑冷酷却为她不再突破底线的男子。和他美艳绝伦的娇妻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