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72300000014

第14章 做人之道,最贵在真(4)

所以说,人生在世,我们还是应当做一个真实的人。所谓真实,就是意诚情真,不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出自肺腑,是真心实意的表现,而非虚情假意的敷衍或是应付。将真实融入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中,做到有情动于中,而有力发于外。这样的做人之道,才是智者所为。

对此,梁先生常说,我们的情感背后,都有感情与意志的存在。由此可见,情之真,意之切,才有诚恳、切实的行动,不然,背后一定潜藏着一张丑陋的嘴脸。

比如说,在侍奉双亲这一问题上,有人全然是奔着父母的财产而去的,为此,可能全然不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抛弃父母;或者在父母老年的时候,不能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

带着贪念的情感,其背后难有真挚的爱,不论怎么掩饰,终究无法掩饰其真实意图。这样的人,是不懂做人之道的,更是枉作为人的。

再如,对待恋人,若是深受速食爱情的影响,就没有真感情可言,一切以欲望、名利为重,得之,则弃;不得,则强求。这样的爱情,之于牛郎织女、白蛇和许仙以及梁祝的爱情故事来说,实在令人失望甚至绝望。归根结底,就在于心不真,情不切。也就是说,那不是真爱。所以不堪一击。与人相恋,持以这样的心意,也不是为人真实、坦诚的表现,这对任何一个懂做人之道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说,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真诚的人,才能让内心之真情,发于外,施于我们所要相处的人。进而,我们才能扮演好每个角色,才能收获人间真情,才能体味生活的美好。

对此,梁先生指出,“情感要求越深细,越有味道”。反过来说,情感若是很粗,便没有味道。而梁先生所指的粗细,也是真诚度的高低。也就是说,情感越真,便越细;而越假,便越粗,甚至没有情感。

纵观梁先生的著作,我们不难发现,提倡真情是粱先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其真情的提倡表现在释孔、释佛、评价圣贤人物时。他所谓的“真情”是一种“善”的道德情感。提倡真情有积极的意义。

综合人生体验可知,真情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呼之欲出”的萌动。一个人有了真情实感,才会有情动,所谓“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指的也正是这样的情况。比如,有敬爱父母的情,才会有尽心尽力孝敬父母的情,进而才有侍奉父母、孝敬父母的切实行动。再如,对待朋友能忠,能信,才能真正做到为朋友竭尽心力,甚至两肋插刀。

那么,人生于世,我们要怎样才能做真实、真诚的自己,让自己“有情动于中,有力发于外”呢?对此梁先生建议人们要“培养开发自己的‘愿力’(发心与立志都是愿力)”。

梁先生说:“我们都是力量不够的人,要去可怜旁人,先须可怜自己。”可怜自己,实际上就是反观自己,寻找自己行动的动机,扪心自问自己当时的意思真切与否。所以说,要循着“愿力”去掂量自己最初的动机与情感,这样一来,才能杜绝虚假的情意,终止虚伪的行动,以达正心、正力的目的。有这样的反问,若是当时的情谊真实,那便能继续“将原来的真情真愿因反求而开大。当痛痒恻隐之情发露时而更深厚之,扩充之,则正念有力,杂念自可减少”。

如此一来,岂不是一举两得?

因此,人生中,做人之道,终究还是离不开“真”,要成己之真,才能有情动于中,有力发于外。不然,一切都是枉然。

义由心生,无愧于心

梁先生语录:

义本来是出于主观的情理,并不是客观的事理。故义非在外而在内也。

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生与义的博弈中,孟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义,这一壮举,至今犹为世人所颂扬。那么,究竟“义”为何物?一般的解释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譬如“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执言”等中的“义”,都作这样的解释。

可见,“义”是一种行为规范,人们以它为标准,用以衡量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性质,或好,或坏;或合理,或不宜。正义者,当为好的行为,合理的行为;而非正义者,则是不好的行为,为不宜的举动。

生活中,不乏“见利忘义”的人,也不乏“舍生取义”的人,由此可见,有人看重“义”,有人看轻“义”。然而,事实证明,不论是从道德舆论层面上讲,还是从个人修身层面上看,“义”都是不容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人生于世,做人不可不讲“义”。

若是人们不能将“义”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就容易让自己的生活陷入混乱之中,与此同时,还可能给他人制造无尽的烦恼。比如,一生以打架斗殴为生的人,不但自己总是处在波动不安的生活中,还可能打乱别人的生活。这样的人,若是懂得“义”之于自己的人生的重要性,便不会走上做违逆道德与正义事情的歧途。

可以说,孟子将“义”深深融入生命之中,并且将“义”放在生命之上。在单向航程中,众生皆好生恶死,如何才能如孟子一样“舍生而取义”?换句话说,究竟是怎样的“义”能让人愿意为之放弃生命?

众所周知,孟子认为,义生自内心,而不是因外因引起的。拥有这样的“义”,人生才能由内而外,都彰显真挚。譬如水浒里的鲁智深,他的鲁莽是一方面,但是他更有舍生取义的可贵之处。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少不了“真”这个字眼。

究竟“义”是由内心而生,还是因外因而陡然生发的?关于这一点,梁先生说:“义本来是出于主观的情理,并不是客观的事理。故义非在外而在内也。义和仁一样,都是从心里开出的花朵,它们共同指引着人顺着善的方向前进,最后回归到的也是心安而已,不可能从外面去找寻平衡。”可见,梁先生的观点与孟子的是如出一辙的。

历数从古至今那些愿意“舍生”而“取义”的人,他们的“义”无不是生自内心的。

秦朝末年,韩信发兵袭击齐国。齐军败退,齐将田横悲愤交加,为图复国之计,自立为王,率部属500人隐入海岛。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派使者来海岛招降田横。田横深知自己不是敌方的对手,为了保全500名部属性命,决定带着两名随从向刘邦投降。当田横走到洛阳三十里外的尸乡时,他得到捷报说,刘邦召见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斩头一观”。田横听后非常愤怒,于是对随从说:“当初我和刘邦都想干一番大事业,而如今一个贵为天子,一个却要做他的臣子。世事难料啊!如今我忍辱负重是想保全我500人的性命,刘邦见我,无非是想看我面貌,此地离洛阳只剩三十里了,拿着我的人头快马飞驰去见刘邦,面貌还不会变。”随从一听便明白,田横旨在告诉刘邦:我死了,岛上便群龙无首了,所以不必担心海岛那500人会危及你的统治。田横说完,便横刀自刎。刘邦看到田横能为500人自杀,感动落泪说:“竟有此事,一介平民,兄弟三人前仆后继为齐王,这能说不是贤德仁义之人吗?”遂以王礼厚葬田横。

谁知,田横的两个随从在埋葬田横后,随即也在其墓旁挖坑自尽。而海岛上的500人听说将军自杀后,深感“士为知己者死”,遂集体挥刀自刎。

故事中,不论是田横,还是他的两位随从,抑或是那500名部下,无不是舍生取义之士。这样“以身试义”,并非是愚忠,更不是对生命的轻视,而是对生命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他们来说,这样的选择才是问心无愧之举。否则,将一生活在良心的不安与自我谴责之中。

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舍生取义的人。我们遇到应当伸张正义的事时,若是我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最终心是会不安的,憾恨终生也是有的。所以说,人生于世,要做一个真实的人,必须做一个捍卫正义,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敢于“舍生取义”的人。

梁先生的一生信奉“义由心生”,对于他来说,在一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面前,都可以不顾一切去捍卫或是践行。

人生中,处世为人,我们也应当本着“义由心生,无愧于心”的原则,让自己做一个真实、真诚、真挚的自己。

同类推荐
  • 写给女人

    写给女人

    这是曾经激励过数千万人的著作,它如今也必将激励着你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奋力拼搏,享受生活。如果放弃一根小小的荆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幸福,相信所有的妻子都会回答:我愿意。但真正伟大的妻子并不仅仅如此。她还会成为伴侣背后的支撑,令其获得更大的成就;她亦会娴熟地打理生活,令幸福和美满遍布人生的各个角落。这部久负盛名的经典,不但能令无数女性获得更具活力、更高品质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亦能造就伟大的女人,培养伟大的男人。
  • 礼仪全书(第二册)

    礼仪全书(第二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 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0几岁学点礼仪学》内容简介: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看似平常却不容忽视,因为它总是不露痕迹地折射着一个人的素质。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了自己更广阔的社交范围。也会经常参加一些没有去过的社交场合。此时就需要了解社交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20几岁学点礼仪学》内容全面。收纳了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宗教礼仪、民族礼仪、生活礼仪、饮食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此外,《20几岁学点礼仪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阅读。
  • 好老公是夸出来的

    好老公是夸出来的

    本书讲述了聪明女人的为妻之道,怎样通过夸奖培养出一个好老公,使自己的婚姻生活更美满。
  • 创新思维的来源

    创新思维的来源

    个人都应该去寻找并发现自己能比别人做得好的领域。打个比方,不是谁都可以当大企业家。有人觉得自己适合做企业家,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失业的缘故。不过,这并不能表示你就能做大企业家。要想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你必须有远见、有抱负、不怕挫折,忍受孤独寂寞才行。
热门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格林童话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格林童话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逆转的爱情

    逆转的爱情

    他们误打误撞在了一起,可是,他负了她,他却浑然不知,她伤心欲绝,她也不想这段爱情就此结束,可老天却不允许,她失忆了,忘记了那段爱情,忘记了曾经的他。一杯酒划破了她与他之间的隔膜,她却一再逃避。她与他的爱情会发生什么样的逆转呢?敬请期待
  • 鬼月传奇

    鬼月传奇

    她冰凉的手,抚摸我的脸颊,“星寒,我爱你一生,无怨无悔……”我低垂着头,不敢去看她的眼睛,“可是我,只是一只鬼!我不配得到你的爱!我不配!”“我不在乎,我只知道,我爱你……”“不!你不会死的!我说过,我会保护你一辈子……一辈子啊!”泪珠划过我的脸庞,落到我的心上,抱紧怀中的她,我希望,能再从她的身上感觉到一丝温暖……
  • 天纪苍穹

    天纪苍穹

    苍穹之下,大道万千。“在杀戮中,我终将绽放!”四海八荒,神秘无尽。“我是电闪雷鸣中的花火!”
  • 三小只与沐羽乐的初恋味道

    三小只与沐羽乐的初恋味道

    三位女主都是韩美英三国的公主,因为一次回国让他们相遇,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尽情阅读本篇小说。
  • 读书与成才

    读书与成才

    本书通俗讲述读书与成才的关系,读书的方法,并引证古今中外贤圣之士读书成才的事例,以及他们读书的方法等。
  • 我的规则

    我的规则

    因一场阴谋,一星域而毁灭。族人亡、星域灭。而自己逃到了叫做地球的地方,他带着那所在星域的核心。为了实现愿望,他挑选了一个普通人传承,而封印了自己。
  • 恐怖秩序

    恐怖秩序

    一张羊皮纸,揭开了一名强者的崛起之路。争一线天机,夺万物造化。男儿唯有自强不息。本故事纯属虚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ps:书友群479180869,另外第一次写书求评论点击收藏等。
  • 修罗神帝

    修罗神帝

    神煌界,万千种族争霸天下,神通术法威震山河!少年陈阳,偶得八卦至宝,废天骄、灭仇敌,以修罗之身,证神帝之位!……喂喂喂,书友群在这里哦,小伙伴们速速进来:215172451
  • 灵异历险记

    灵异历险记

    灵异空间是什么形式,和人类的生活空间是共存但很少互动的,就像是一个平行世界,我们无法得知这个世界的具体内容,虽然不断有部分人声称看见灵异事件,见过或到过灵异空间,但毕竟人的生活是客观的,没有证据证明这个空间存在。当然,也没充分证据证明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