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72300000016

第16章 真情之道,亲情无价(2)

顺为孝之本

梁先生语录:

“孝悌是什么?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这就叫孝悌。”

所谓“孝顺”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国语·楚语上》中“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的“孝顺”就是这个意思。孝顺父母,是为人的根本。用南怀瑾先生的话来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所以说,孝顺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更是个人的修持。

严格来说,孝顺有两层意思。一为孝,二为顺。孝即为侍奉、赡养父母;顺即为顺从、尊重父母的意志。对此,梁先生偏重于顺。因此在解释“孝悌”时,他说,(孝悌)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

当今社会中,多数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结构。在这样单一的家庭结构的影响下,新一代年轻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叛逆的个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对父母能做到顺的,少之又少。况且,人生于世,难免会有固执、倔强和叛逆的时候。这时候,要顺从父母的意志,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讲到孝顺父母,人们更多强调的还是在父母老年的时候,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而非顺从父母。所以,自古人们慨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客观地说,人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再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的意志,未必每一种都是正确的。而投射到我们身上的,纵然其初心是为了我们好,但是也未必结果就是好的。所以说,对父母行孝悌之道,孝容易,顺难。

梁先生从自己对父亲的负疚感得出“顺为孝之本”的意思。

起初,当梁先生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他对人生、现实和生活产生了厌离感。他开始信奉菩提,并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这一决定在他母亲临终前的殷切叮咛下也并曾动摇过。

但最终梁先生还是结婚,并且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可是,梁先生与自己的结发妻子成婚时,母亲已去世近十年,而父亲也去世三年了。纵然梁父向来钟爱梁先生,对他的教育一向采取放任的态度,但是梁先生早年出世的思想还是让梁父觉得心痛。

后来,梁先生猛然醒悟,转而入世的时候,他在《思亲记》中公开责备自己说:“溟自元年以来,谬慕释氏,语及人生大道,必归宗天竺,策数世间治理,则矜尚远西,于祖国风教大原、先民德礼之化,顾不知留意,尤大伤公之心……呜乎痛己!儿子之罪,罪弥天地矣!逮后始复有寤于故土文化之微,而有志焉。”

从中可见,梁先生对自己曾违逆父意之事,深表愧疚,说自己的罪过足以弥天地。人生中,这样的愧疚之痛,足以让人“把肠子悔青”。试想,若是梁先生起初没有固执于出世的思想,顺承父母的意愿,“男大当婚”,他在这方面,还会有这么大的悔痛与憾恨吗?

由此可见,人生中,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不但要赡养父母,侍奉双亲,更要顺从父母的意志,以顺为本,而不是处处忤逆父母的意愿。当然,以顺为本,并不是说要时时刻刻,处处都听从父母的意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父母的意志未必就是完全正确的;而有的时候,有的东西是需要去坚持和争取的,比如个人的终身幸福。更不能施行愚孝——唯父母是听。

关于愚孝,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天,曾参锄草时,误伤了苗,父亲曾皙见状,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好久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不问自己疼痛,反而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了,千万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苦思不得其解,于是拜托别人问孔子缘故。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这难道还不是罪过吗?”可见,听话、盲从的,孔子不认为是真正的孝顺。

所以说,孝悌之道,以顺为本,也不能愚顺,也要有甄别力,有分析力。具体地说,什么时候该顺,什么时候不该顺,我们要有这个分辨能力才行。不然,终日与父母吵架,或是“唯父母是听”,都不是真正的孝顺。

教子要有方

梁先生语录:

父亲从小对我实施“宽放”式的教育。给其自由,任其“瞎闹”,发现不对,点到为止,完全的启发式。

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可以说,个人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家庭教育。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何?生长环境的缘故。个人的人生发展,与他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小时候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长大了都是社会的精英,而小时候过着穷苦日子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一生不会有所作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人生于世,个人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

所以说,为父母的,教子当有方。这是个人的人生义务与责任,也是人生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天开始,生活便有了新的色彩,教子是人生难得的幸福与快乐。但是,如若教子无方,便是失职失责的表现,更是不珍惜生命中的真情的体现。提到教子,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但其目的都不外乎是为了将子女教育好。几千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方式,至今尤为人们所称赞与采取。但是,没有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换句话说,教子,大家都以为子女好为目的,奔着让自己孩子成才的方向,不断地努力。但是,当前的教育所呈现的弊端告诉人们,真正的教子之道,是难得通透的。

那么,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子方式,才是真正为了子女好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彪炳青史的梁先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吧。

梁先生常说:“我最初的思想和做人,受父亲影响,亦就这么一路(尚侠、认真、不超脱)。”梁父也曾中过举人,但是他对中国的旧式教育是持以摒弃态度的,因此,梁父将大儿子送去留学,读着当时颇为世人所不欣赏的商科。两个女儿也相继被他送进了“西洋学堂”,而对梁先生,自念书起,便不让他读四书五经,而读《地球韵言》。在教育上,梁父对梁先生施行的是“宽放”式的教育,“给其自由,任其‘瞎闹’,发现不对,点到为止,完全的启发式”。

梁先生不止一次地向别人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并向人吵闹,终不可得。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见之,心知是我自家遗忘,并不责斥,并不喊我来看。他即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写后交与我看,亦不作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文史资料选辑》第九十八辑)

从中可知,梁父不但有着打破传统的勇气和先见,而且采取循循善诱的教导方法教导孩子,以便让他们形成独立的自学能力,具备不诿过于人的品格。这样的方式与耳提面命式的苦口婆心相比,自当前者为胜。

除了其独特的教导方式之外,梁父对孩子的过失还持以一颗宽容的心。这也是梁父教子之方的独特之处。

除此之外,梁父“尤好与儿辈共语,恣之言,一无禁”。也就是说,从不摆父亲的架子,也不与孩子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保持童心,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试问,天下有谁会喜欢一个成天板着脸,动辄责备自己的父亲呢?恐怕是没有的。而梁父是一个宽厚、平等、可亲的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梁先生深受父亲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上,他终其一生对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的关注,就得益于父亲在思想上与他的交流与争辩。

据梁先生回忆,从十六七岁开始,他便经常与父亲通宵达旦地辩论,“态度之激烈,达于言词尖刻暴谩;声音之大,传于院外,街坊邻居皆可与闻……”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父亲有这样独特的教导方式,所以才会产生梁先生这样一位彪炳青史的杰出人物。

如何教育子女,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生于世,为人父母者,要知道,望子成龙的本源是对的,也是好的,但是不能因此而错失人间真情——教育不当而错失与子女的亲情,而误导甚至残害子女的一生。须知道,教育子女,宽容、仁厚、慈爱、平等等,当是必备的素质,而教子之方,梁父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参考与借鉴。

当以结婚为对

梁先生语录:

宗教家,除少数外,都是禁欲的。不过,未必都能看到这高明深厚处。为顺遂生理之自然要求及为人类传续计,当然以结婚为对吧。

假如社会是个有机体,那么,家庭便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社会的混乱是难以想象的。而要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便需要以婚姻为起点。生活中,一个家庭成立的标志就是男女之间建立婚姻关系。当然,在走向婚姻的殿堂之前,通常还可能有一个恋爱的过程。

可以说,爱情是文学上经久不衰的主题,也是人们百谈不厌的话题。人生中,几乎人人都会有一场爱情,就算是一个出了家的人,可能也曾有过一番“看破红尘”的惊心动魄的经历。而人世间的爱情,要么是平平淡淡的,要么是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要么被风吹散在了记忆里,要么携手共度一生,不离不弃。总之,爱情的发展方向,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无果的,二是修成正果。

关于这一点,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这是‘人间正道’。”梁先生则从人类的相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当“以结婚为对”。

可见,不论是从个人的人生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整个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的角度看,人最终都应当走向婚姻的殿堂,这才是“人间正道”。可能因爱情而来,可能无关爱情,只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它所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再有,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见,不论是从哪个角度看,人生都当“以结婚为对”。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那就是人生中,要获得真情,有一条必经之道,那就是婚姻。有人说,世间唯情字难写。的确,世上真情有许多,最普遍的莫过于亲情、友情、爱情。几乎所有的情谊都囊括其中。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即便是独身,一生中,我们也会收获许多人间真情,比如亲朋好友的深情厚意。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照常理来讲,若是没有婚姻,我们的人生将会缺失很多的角色,与此同时,会错过很多人间真情,无法完整地体味人生的真味。比如,一般说来,一辈子独身,不结婚,就不会为人父母,就体味不到生养子女的快乐,而老来时,所谓的“天伦之乐”也不过是“独乐乐”了。这就再次证明,人生当“以结婚为对”。

梁先生早年信奉菩提,并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但是梁父自杀后,他自咎不孝,痛悔道:“呜呼!痛已!儿子之罪,罪弥天地已!”再加上曾路过湖南时看到军阀烧杀掳掠、荼毒生灵的悲惨情状,1921年5月,梁先生走出释家,转入儒家,由一个虔诚的佛徒变成一个虔诚的儒者。在朋友的介绍下,有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但是梁先生说,他之娶妻实出于好德而非好色。在他看来,自己寻求婚姻是出于一种严格的道德责任。

婚后,妻子黄靖贤为梁先生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均先后夭折,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培宽、培恕。自此,梁先生便有了一个家。尽管梁先生一生以思考和社会运动为重,但是,他还是认为,妻子在时,自己才有一个家,才有一个完整的家。

1934年,黄靖贤因病在山东邹平去世。她死后,梁先生充满深情地回忆道:“我自得靖贤,又生了两个孩子,所谓人伦室家之乐,家人父子之亲,颇认识这味道。”且哀痛道:“现在靖贤一死,家像是破了,骤失所亲爱相依的人,呜呼!我怎能不痛呀!我怎能不痛呀!”

妻子在时,为梁先生生儿育女,勤俭持家,不论他思考什么,走到哪里,他终究有一个家,妻子一死,他便觉得无家可归,说家在友人中。试问,若是梁先生坚持自己最初的意志,一生不娶,一生漂泊无依,他何得天伦之乐?何得家?而家庭之真情又从何而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人生中,我们也当“以婚姻为对”。在这个速食爱情盛行的年代,我们切莫因为对爱情失去信心,连带也对婚姻失去信心。当然,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可能要以理想中的美妙爱情为开端,但是,若是没有爱情,也不必因此而轻视婚姻,忽略婚姻。要知道,人生在世,众多真情的得来,都是因婚姻这一环而有的。

同类推荐
  • 老板是你的第一顾客

    老板是你的第一顾客

    本书通过对市场营销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提出了老板是员工的第一顾客的关系。员工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家销售自己这个劳动利最大化,就要使自己具备核心产品,时刻关注老板和公司的要求,使自己学习成长,适应职场最高要求,满足老板最大需求,进而获得自己期望的资源,使资薪不断提升,工作热情更加饱满,才干不断增加,个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日益提高,从容规避职场危机,最终走向职业成功。
  • 淡定的人生不纠结

    淡定的人生不纠结

    抚平躁动的心灵,安心生活,需要修炼并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它可以让我们更从容,不再纠结于那些毫无意义的人和事。生命中的很多快乐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创造的,只要能用淡定的心来营造生活,那快乐会天天伴随左右。
  •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名人名言既可以成为攀登者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夜航者的灯塔,还可以成为人们治学报国、事业成功的向导。青少年朋友不妨多读读,《最经典的世界名言》(编者盛文林)分为名人论人生与幸福;名人论信仰与真理;名人论朋友与友谊等内容。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佛道智慧,可以让人在困惑无助时,愤怒而不可控时,悲伤而难自抑时,落寞而萌伤情时,对生命的一切变化,内心与外界之间的对立统一有所顿悟和释然。有了现实世界与心灵家园之间的张力,人的心灵中就有了理想驰骋的空间和不甘沉沦、自我拯救的渴望。谈佛说道,体味佛道这伟大生命智慧的含义和价值,就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积累财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积累财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 智慧创造一切! 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 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 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热门推荐
  • 光暗告解

    光暗告解

    我的记忆游离穿梭在无尽的黑夜之中四周群星闪烁像是在千年之前又像是在未来之后我似乎已迷失太久直到这一日我感受到那召唤“醒来,醒来……”Q群:376519491
  • 调皮王妃守妻王爷

    调皮王妃守妻王爷

    “靠,老娘还有大把的青春,怎么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女人霸道的说出这句话,也在想着自己怎么总是在他面前爆粗口,也因此忽略了男人微眯的眼和危险的气息。只听见“你说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嘴里慢慢的威胁意味,可是在男人面前总有点迷糊的女人并没有察觉,依旧说“那当然。我还没看见世间各样美男……”没说完,就被眼里含着宠溺和无奈的男人含住双唇……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相爱相杀的故事……
  • 王俊凯求爱季

    王俊凯求爱季

    俊才轻折桂,凯旋献清庙。芝草为余拾,馨香与颜色。我不曾想我的生命会缀上你的颜色,你也不曾想我的颜色会缀上你的生命······本是栀子芬芳的季节,又是什么让男孩为女孩植了一片向日葵的金色海洋?
  • 王莽刘秀喋血皇冠

    王莽刘秀喋血皇冠

    西汉末年,南阳郡成为开国帝王将相批发部,批量生产出王莽及其皇后、刘玄及其皇后、刘秀及其皇后、大量东汉开国功臣,这种奇特现象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欲血沸腾

    欲血沸腾

    杨风投胎的时候,玉皇大帝指令他下了凡间以后,代他完成一个永远的梦想,那就是要泡尽民间美女,收敛四方财产。连阎王爷都是他哥们,这样的人投胎,想不牛行吗?且看一个潦倒的普通人,在上苍的一点眷顾下,如何登上世界的顶峰,成为全球的商业巨人,而背后的身份又是国际联盟组织也要闻风丧胆的地下皇帝。一部惊险香艳而又刺激的欲望之旅,等着我们一起去经历!
  • 终极一班之我是你的守护星

    终极一班之我是你的守护星

    他擅长冷漠,总是散发出一副“生人勿进”的气息,可是某一天,一个女孩闯入他的视线。〖“小雨,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你了,你会伤心吗?”“不会。”“是吗···”“因为我不会让你离开我。”“小雨,你是怎么看我的?”“你是一个好人。”“这就是我在你心里的形象?”“你是唯一能让我感觉到内心深处温暖的好人,唯一想要保护的好人。”〗【这是一个禁欲系少年和穿越系少女的恋爱故事!女主形象随心而定,各位如果有什么意见可以和我联系或者在评论区评论告诉我哦。】【文文不算棒,不喜误入,欢迎进坑】
  • 无极剑圣狂想曲

    无极剑圣狂想曲

    “什么!我穿越了?还得到了无极剑圣技能的传承?”“什么!高原血脉不能用?这不太科学阿!”“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田季有些不可思议的望着这一切。且看男主是如何一边手抱吉他弹琴说爱,一边挥舞着那飘逸的剑术笑傲异界滴!
  • 花影录

    花影录

    佛说: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这是佛说,当一个人心中那份执念成魔时种下的情根就会变质被世人称为“心魔”……
  • 凌云仙志

    凌云仙志

    仙志弥天,道心赤诚。苦渡万载,只受永生。一个平凡少年背井离乡,开启了他永不停息的修行路,看他如何渡劫历难最终修成不死真仙。
  • 种羊

    种羊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