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7200000016

第16章 【经解诸序及书后】(3)

凡程之遗书,朱之文集、语类有裨于《传》、《义》者,咸取而附之《系辞》以后。程子无《传》,则取程子平日论说补之,而附录如上下经之例,于以明两夫子之同有功于四圣,而非有所异也。其后董真卿之《辑录纂注》,与明永乐之《大全》,实权舆于此。正叔之有功于两夫子不亦大乎!正叔名楷,台之临海人,中文天祥榜进士,知洪州,有惠政,后官吏部郎中,从潜室陈器之游,得朱子再传之学者也。

注:《系辞》一般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大全》指的是明代永乐年间编成并颁布的《五经四书大全》。

题《读易私言》

许文正公以正大之学,当草昧之世,辅翊世祖,建学明伦,其有功于斯道甚大,所著书不多见,行于世者《鲁斋遗书》而已。《读易私言》者,统论六画大义,简括精当,足以见公学之纯而养之邃也。金源以来,苏黄之学行于中州。公从江汉先生得闻伊洛之旨,与柳城共倡明之。元儒学之醇,惟公上接有宋,惜世祖用之未尽,终惑于桑哥、王文统之徒,使斯民不获被其泽,岂不惜哉!公又有《〈大学〉要略》一卷,盖领成均时以教胄子者,直述常语,俾使通晓,可与并行者也。

石涧俞氏《大易集说》序

《大易上下经说》二卷,《象辞说》一卷,《彖传说》二卷,《爻传说》二卷,《文言传说》一卷,《系辞传说》二卷,《说卦说》一卷,《序卦说》一卷,《杂卦说》一卷,合一十三卷,各冠以序,统名曰《大易集说》。而《易图纂要》一卷,《易外别传》一卷附焉。吴人俞琰玉吾叟所著也。

叟于宝祐间以词赋称,宋亡,隐居不仕,自号石涧道人,又称林屋洞天真逸。其书草创于至元甲申,断手于至大辛亥,用力可谓勤矣。世之言图书者类以马毛之旋,龟文之坼。独叟之持论谓:“《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在东序。’河图与天球并列,则‘河图’亦玉也,玉之有文者尔。昆仑产玉,河源出昆仑,故河亦有玉,洛水至今有白石。洛书,盖石而白有文者。”其立说颇异。至其集众说之善,以朱子《本义》为宗,而邵子、程子之学,义理、象数一以贯之,诚有功于《易》者也。考叟之说《易》,尚有《经传考证》、《读易须知》、《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诸书,咸附于《集说》之后,而今已无存。当日共讲《易》者则有西蜀苟在川,新安王太古,括苍叶西庄,鄱阳齐节初。其名字、官阀亦不复可考矣。呜呼惜哉!

胡一桂《〈易〉本义附录纂注》、《启蒙翼传》合序

考亭之学一再传,后惟新安尤盛。父兄师友各自名家。若玉斋、双湖父子,其最著也。双湖名一桂,字庭芳,领宋景定甲子乡荐。入元,隐居著书。以闽为文公讲学之地,过其乡,访求绪论。复从建安熊禾勿轩游,与之上下讲议者十余年。归则裒集诸家之说,疏朱子之言,为《〈易〉本义附录纂疏注》及《启蒙翼传》二书,论者谓其得朱子源委之正。勿轩尝谓之曰:“更得《诗》、《书》、《春秋》、《周礼》、《仪礼》一如《易》书,以复六经之旧,岂非文公所望于吾辈者乎!”惜先生仅成此二书及《书说、诗传附录纂疏》,而他书竟未及为也。

尝观汉人经学各有师法,此韦表微有《九经师授谱》,刘囗有《授经图》,李焘亦有《五经传授》,著其流派,咸有条理。近代经学至朱子而得其归,若节斋蔡氏、盘涧董氏之于《易》,九峰蔡氏之于《书传》,贻辅氏之于《诗》,清江张氏之于《春秋》,勉斋黄氏、信斋杨氏之于《礼》,皆朱子嫡嗣也。再传而后,怀孟、金华、新安、鄱阳,其传益著,其派益广。苟能为之稽其授受,别其源流,使后之学者知渊源之有自,岂不为明经者之一助乎!今世通经学古之士,必有继而为之者,尤予所望也。

注: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先生”,徽州婺源人。精于易学,是朱熹易学的传人。《书说、诗传附录纂疏》,似是《书说附录纂疏》和《诗传附录纂疏》二书的合刊本,尚待考证。

《〈周易〉本义集成附录》序

朱子《易本义》一书,疏明其义者,有董楷之《正书》,蔡渊之《训解》,胡炳文之《通释》,胡一桂之《附录纂注》,董真卿之《会通》,而熊良辅之《集成》亦其一也。良辅字季重,别号梅边,南昌人,举元·延祐丁巳乡试,早师遥溪熊凯学《易》,复得《〈易〉传》于凯之友泉峰龚焕。试礼部不第,归训徒乡塾,研究《易》旨,乃为是书,采摭诸家之说,与《本义》合者录之,即不合而有得于经旨者亦备录以相发,末则折衷以己意,盖本朱子之书而不泥焉者也。

始朱子《本义》,一遵吕成公所订古文为主,以六十四卦彖爻之辞为上下经,而孔子所释彖、象、文言及上下系、说卦、序卦、杂卦为《十翼》。明永乐时编次《大全》,乃以朱子《本义》附程《传》以行,而初本遂淆。良辅是书犹仍旧本上下经二卷,谓之《集成》,《十翼》十卷谓之《附录》,总为十二卷,统名之曰《〈周易〉本义集成附录》。《授经图》但录《集成》二卷,盖未见全书也。嗟乎!自《〈周易〉传义大全》行,而世无知朱子《易》之为古文也久矣。故科试者往往合周公、孔子之辞以命题,割裂纰缪,良可怪叹。得是书,庶可一正之乎!良辅所采摭自唐迄元凡八十四家中姓氏多不著者,于以见《易》书之多,后世不可得尽见,犹赖是书以传,亦可尚也。

鄱阳董氏《〈周易〉会通》序

《〈周易〉会通》一十四卷,题曰《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冠以凡例十条,《经传历代因革》一卷,而以《启蒙五赞筮仪附录纂注》终焉。鄱阳董真卿季真父所编集也。金华吴正传驳之,谓朱子之《义》自与程《传》体制不同,不当强求其通。而季真自序则云:“自包牺氏作《易》,至于文王、周公,不知几年而后有卦、爻之辞。由文王、周公至于孔子五百余年,而后有《十翼》。由孔子至程、朱子千五百余年,而后有《传》、《义》。今讵程、朱子百有余年,乃敢析合经传,集四圣二贤及历代诸儒之说以备一书。”其亦勇于自任者矣。

季真为深山先生之子,盘涧先生之从子,受学于双湖胡氏、勿轩熊氏。胡之学本于其父玉斋,玉斋师毅斋沈氏,沈学于介轩董氏,董学于勉斋黄氏。熊之学本于进斋徐氏,徐学于节斋蔡氏,蔡又为勉斋之友。当时师弟子授受渊源可考,皆本于程、朱子者也。其曰:“程子主理义,朱子主象占。求朱子象数之《易》得其旨,因朱子以求程子理义之《易》,又于诸家之《易》,理之所聚而不可遗,理之所行而无所碍者,相与发明之。”故虽林黄中、袁机仲之说,双湖诋为惑世诬民者,季真或有取焉,其亦善于言《易》者矣。

雷思齐二种《易》序

《易图通变》五卷,《易筮通变》三卷,元·临川道士雷思齐著。《易图》世有传本,《易筮》则得之《道藏》中。二书固相为表里,宜并行者也。思齐字齐贤,别号空山,居钟湖观,授玄教讲师,乐与士大夫游。吴文正赠以诗,有“钩深十翼象外易,罗络三苍篇内文”句。《十翼》即指二书,《三苍》者,岂思齐于六书之学亦有撰著欤?思齐虽羽流,实当时高士。其游于黄冠,盖亦有托而逃,若梁隆吉、邓牧心辈,非寻常道流比,其所撰宜吾儒所不摈也。世所传二氏之藏,惟道家最多牵合,举夫名、法、兵、形、医、卜诸家,咸以为出于黄老,遂援而取之,以增广其类。而《易》为三圣人之书,凡言图书象数者亦入焉,至与其所谓符箓科仪荒谬诞妄者同汇而藏之,然前人之遗书或借以传,则亦未可尽罪也。嗟乎!彼二氏虽为吾儒所不道,然为其徒者,犹能世守其所传于琳宫梵宇之中,而儒家者流,举所谓淹中柱下之藏,盖无有也。岂不重可慨也欤!

《〈周易〉参义》序

新喻梁孟敬先生,元季用荐为集庆路儒学训导,居二载,念亲老,谢归。入明,郡守刘真辟教授临江府。明太祖既定天下,稽古礼文,召名儒修述,定一代之制。于是先生征诣金陵,年已六十矣。时分礼、律、制三局,先生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伏之。书成,不受官,赐金还乡里。筑室蒙山,为书庄以藏所著书,《周易参义》其一也。

是书盖分教集庆时所作,以程朱《传》《义》学者所宗,然程主于玩辞,而朱主于观象,一本于理,一尚其占,其说遂殊,《参义》者,融会二家之旨合而一之也。先生于六籍咸有述,当时目为梁五经。《春秋》曰《考义》,《书》曰《纂义》,《礼》与《周官》曰《类》,《礼》曰《考注》,《诗》曰《演义》。《易》、《春秋》作于元季,他皆蒙峰退隐后所成。其卒也在建文二年,年八十有七。嗟乎!当时被召诸儒如青田、金华、新安、义乌,身非不显,名非不著,而或以谗死,或以身殉,或遭迁谪,或不享年,求如先生优游终老,著作垂于后世,岂非幸哉!先生之论,以言忠信行笃敬为天德;不伤财不害民为王道,其言纯以正。《记》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不乱者,其殆斯人也欤!

程泰之《〈禹贡〉图论》序

宋·新安程泰之尚书以该洽直谅见知于孝宗。尝侍光宗潜邸讲读,及即位,以吏部尚书进龙图阁学士致仕。公老而得谢于家,著书立言,尽发所蕴。今所传《演繁露》、《考古编》、《雍录》诸书,辨证古今之讹谬,订正书传之得失,多卓然可观者。《〈禹贡〉论》五十二篇,亦公所著,辩江、河、淮、汉、济、黑水、弱水七大川甚悉,凡诸儒舍经泥传注者,一一正之。又专论河、汴二水之患为《后论》八篇。又为《山川地理图》,因《禹贡》而备论历代山川郡县名称改易,以唐世地书为正,总为四卷。汪端明应辰见而叹为不可及。淳熙四年,公为刑部侍郎,因进讲黑水,陈其素所辩论,孝宗嘉赏,命进其全书付秘阁。其后公出知泉州,同年舶使彭椿年始命教授陈应行校而刊之。图本三十有一,今仅存《序说》,兼有所缺。考归熙甫为跋时,图已不及见,况又百余年乎!夫古今之宇宙,疆域大矣,自非身所亲历,安必其无讹?

《经》所纪,皆禹随山刊木所身历也。后世为传注者,乃欲以一己见闻举而核之,诚不能无误。公之为是书也,尽屏训传,独取经文而熟复之。于一言一字间有意指可以总括后先者,则主以为据,而后采历世载籍以证之。其用志可谓勤矣。虽其谓鸟鼠同穴为二山,亦拘于一隅之见,然而弘肆淹雅,不诡随传注,固经说之杰也。尝考南宋诸儒称博洽者凡三人,一为鄱阳洪景卢迈,一为四明王伯厚应麟,其一则公。洪之《容斋随笔》,博矣而未核;王之《困学纪闻》,精且核矣;而援经证史,解驳尽致,则于公是书见之。公复尝考究《书》之历代地理,为谱二十卷,取五十八篇互相发明,篇为一论。周益公称其抉隐正讹,有功学者,嗟乎,安得并传之为快欤!

新昌黄氏《尚书说》序

宋·新昌黄宣献公经学博通,著《诗说》三十卷,《周礼说》五卷。其《易传》未成而殁,今惟《尚书说》七卷仅存。吴兴陈氏谓公“晚年制阃江淮,著述不辍。时得新意,则晨夜叩书塾为友朋道之。”盖其穷经老而不倦若是。夫说《书》亦难矣,九峰之《传》,程直方辨之,余芑舒疑之,袁仁砭之,明太祖集诸儒更定之。公之说,诸儒未有议之者,由其义之纯而辞之约也。惟于《书》终《秦誓》,公以为夫子知其终必得志于天下,推其效自穆公垂创之为可继,故录其书,使与《费誓》自为后先。窃以为不然。周公、鲁公皆周卿士,周公之《诰》录于《书》,鲁公之《誓》亦录于《书》,无以异也。夏之书终以《嗣征》,周之书终以《秦誓》,无以异也。而谓夫子序《书》以秦承周,以《肴誓》继《典》、《谟》、《命》,其旨则微,毋乃近于谶纬之说,不若九峰比于《诗》之录《鲁颂》、《商颂》,犹未害于义也。

时氏《增修东莱书说》序

宋·乾、淳中,东莱吕成公讲道金华,四方从游者千人。公同年进士时铸寿卿与其弟囗长卿,率其家子弟曰沄、曰澜、曰泾,悉从公学。公尝辑《书说》,先之《秦誓》、《费誓》,上至《洛诰》,凡一十三卷。阅再岁而公殁。澜增修之,成二十二卷,合为三十五卷,于是《书说》乃全。予考成公实受业于林少颖之门,少颖有《拙斋书集解》五十八卷。朱子谓《洛诰》以后非其所解,则亦门人续成之者。夫林氏之书既以《召诰》终,公之书因以《洛诰》始,是公之用意,本以续其师说。而门人莫喻厥旨,忾其书之未就,辄补其余,其用心则勤,而公之意未免因之反晦矣。虽然,澜,公之高弟子也。其所补缀,一本师说。学者取林氏之书暨先生讲论,与澜所增修合而观之,匪独见今古文正摄义蕴之全,而丽泽书院师友之渊源亦可睹矣。

注:乾、淳分别为宋孝宗的年号乾道、淳熙。《书说》全书共三十五卷,前二十二卷由南宋吕祖谦的门人时澜所增修,后十三卷为祖谦原书,即起自《洛诰》而终于《泰誓》部分。

同类推荐
  • 司马迁与《史记》概论

    司马迁与《史记》概论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以《楚辞》元典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楚辞》基本问题、作家、作品、要籍提要和研究方法论等方面爬梳《楚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同时又提供基本的研读书目与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便使研读者拓展学术视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Ⅱ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Ⅱ

    他们是公认的时代精英,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以及波澜壮阔的命运起伏。这,无一不与他们的书生意气乃至人格紧密相连。他们也是常人,有着常人的情感情绪,常人的心理心态,以及常人的行为行动,只因为人生经历的不同寻常,才被历史记录在案。探寻他们的心迹,会重新审视到——如何娴熟于厚黑?如何混迹在官场?如何拥有睿智才情?如何筑造人格魅力?还是……
  • 笑傲东非

    笑傲东非

    一群中国血性男子汉,在东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伴猛兽听狮吼舍生忘死,顶骄阳碾泥泞含辛茹苦,以超人的意志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干出了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番伟业……
  • 解密中国大案肆

    解密中国大案肆

    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热门推荐
  • 第一婚宠:别惹豪门大小姐

    第一婚宠:别惹豪门大小姐

    他是亚洲四大家族的当家主少,强大霸道如他!而她,却是四大家族中北冥家族的大小姐,腹黑薄情如她!意外地相遇,他倾其所有!可却换来心爱之人的一次又一次逃离!!!意外遭人算计,心爱之人误把假象当了真!“我嫌脏的东西,下场只有一个——毁!而且要毁的彻底!”米朵维狠声厉色地吐出这一句话!“报告少爷!少奶奶又逃了!”想跑?还拐走了他的儿子!黑暗中,他眸光一闪,咬牙切齿道:“这次,本少一定要画地为牢,囚她一生!”四年后,她带着他的种强势回归!他看着面前的小鬼头,不屑地冷哼:“兔崽子,见了老子要喊爸爸!”某小屁孩也学着他不屑道:“哼╭(╯^╰)╮!兔老子!”
  • 玻璃青春

    玻璃青春

    他是少爷,随从无数,粉丝无数,整个学园他说二,无人敢说一!然而那个小女人的出现,让他表面风华悉数尽散!他誓要报复,让她臣服。但当接触更深,了解更深,他竟无法自拔,什么?是她使得诡计?好啊,这倒更勾起他的兴趣了,女人,走着瞧!
  • 嫁个古代将军

    嫁个古代将军

    一朝穿越成为刚出生的婴儿,刚从体育学校读完高中的韩菱纱由此开始了古代之旅。疼爱她的古代皇帝老爸为她寻得四个世外高人为师,教她对这个时代最有兴趣的武功。某日心血来潮去偷她大神师父的千里马却杀出个程咬金害她差点发生交通事故,一鞭甩开他省得他枉为马蹄下冤魂但给她甩了一鞭的人倒向路边像个死人,古代人命不值钱但她可并不是古代人,于是带他回去让几个师父治疗。于是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 总裁大人,请跟我回家

    总裁大人,请跟我回家

    从第一次错将他带回家时,她便在劫难逃。“时,小,雨。”他一字一顿地喊出她的名字,看着身下的她一脸绯红,突然邪魅一笑:“早知你味道如此之好,我就应该早点把你吃掉。”她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欲求不满的他,装作听不懂的样子。“刚刚叫那么大声,怎么现在不说话?”狭眸微收,压迫感随之而来,“看来要再来一次才行。”“我说话还不行么?”“还有力气说话,看来还得再来一次。”(>﹏<)
  • 连生

    连生

    两人的前路并不顺畅。有过爱情失败的宋熙明多少是有心理阴影,宋父更是不肯轻易放手。放弃背离还是坚持走下去?两个人的难题终究需要两个人背负。
  • 荣辱

    荣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织锦记

    织锦记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丝织重地苏州吴江县,一位富户人家的年轻小姐的传奇际遇:外慈心狠的嫡母,寡情薄义的父亲.美艳狠毒的庶姐姐,乖巧颇有心计的庶妹,嘴甜心苦的姨娘,攀附高枝的丫鬟,大宅院里险象环生,一片繁华下步步皆是陷阱!
  • 渡灵师三世情缘

    渡灵师三世情缘

    一位少年与民国女鬼在末班车上相遇的经历故事
  • 等一个人的咖啡厅

    等一个人的咖啡厅

    像玫瑰那么绚丽像咖啡那么浓郁这是蓝山的味道也是爱你的味道
  • 宗宝道独禅师语录

    宗宝道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