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7400000012

第12章 汉之哲学(6)

那时的君主又极力提倡道士派。燕昭王、齐威宣王使人入海求神仙,秦始皇功业更盛,长生不死的妄想也更利害。汉高祖本是一个没有学术的无赖,所以一面用太牢祭孔子,一面又立了许多淫祠(见《郊祀志》)。

文帝信公孙臣的土德说,新垣平的望气说,那时的儒生如贾谊之流,也倡改正朔、易服色,“色尚黄,数用五”种种道士的话。到了武帝,迷信鬼神、仙人、方士、封禅、祠灶、祠后土、祠太一,做种种极可笑的事。

方士中,如少翁封文成将军,栾太封五利将军,一月中,得四个将军印。封乐通侯“赐列侯甲第、童千人,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十万斤。……天子亲如五利之第……”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掔(古腕字),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郊祀志》)

五利将军、乐通侯、天道将军、栾大的信士弟子刘彻,就是那个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尊儒术的汉武帝。有了这样的皇帝来提倡儒术,儒术自然不能不穿上一件天道将军的“羽衣”,方才可以立得住脚。

所以武帝叫那班儒生博士议封禅的典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天子欲仿黄帝以接神人……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辩明封禅事,又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聘。上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上尽罢诸儒弗用。”可怜他们白白地费了“数年”工夫去学射牛,究竟还不配参预那“比德于九皇”的封禅大典!(以上所引书皆见《汉书·郊祀志》)

以上所说,乃是儒学渐渐同化于“道士派”的略史。以下再说“道士派的儒学”。

一、道士派的《春秋》学

《汉书·五行志》说:“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仲舒本传也说他“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我们闭了眼睛还可想见那位“一代儒宗”叫人闭了南门,禁人举火,他自己站在北门城楼上指挥用水洒人的妙景(此用颜师古注语意)。上章已说过董仲舒论“天人相与之际”的学说了。

他论《春秋》灾异之变的根本学说是: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老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对策》一及三)

这种说话,依我看来,全不是《春秋》记灾异的本意。孔子若真是“不语怪力乱神”,又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决不致有这种思想。况且孔子的天道观念多属于自然的。

《论语》里还偶然有主宰的天的观念(如“天生德于予”,“知我者其天乎”之类。)《易·系辞》的天便完全是自然的天。似乎不致有这种完全“谆谆然命之”的天。细看《春秋》所记灾异,都不过因为是“灾”、是“异”,故不能不记,并无他意。

例如,隐三年日有食之。《公羊传》曰,“何以书?记异也。”五年螟。《公羊传》曰,“何以书?记灾也。”又如桓三年一面记“日有食之既”,一面又记“有年”。可见记灾异与记“有年”同为史家本分的事,并无深意。

又如宣十五年书“初税亩”,又书“冬蝝生”(“蝝”是蝗虫子。)《公羊》、《穀梁》两传都以为是税亩的天灾(《穀梁》此条语意不大明白)。但次年即大书“冬大有年”。又可见书“蝝生”与书“大有年”同为史事,并无天人感应之理。《汉书》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一个“始”字明说他始创这种灾异感应之说,并非《春秋》的原意了。

我以为董仲舒所以造出这种学说的理由,只因为他有一个“屈君而伸天”的观念(说详上章),要想用灾异的话来做一种裁制君权的利器。那是有深意的主张。再不然,便是因为他本是有道士气的人,心中迷信天变阴阳之事,故附会《春秋》以成此说。这是无深意的主张。

无论怎样,董仲舒创出了这灾异派的《春秋》学。这一派的根本方法(逻辑)也要算他所说的为最明白。他说:

《春秋》之道,举往以明来。是故天下有物,视《春秋》所举与同比者,精微眇以存其意,通伦类以贯其理,天地之变,国家之事,粲然皆见,亡所疑矣(“议高庙高园便殿灾”,见《五行志》)

这是一切灾异家的逻辑。其实只是一种极浮浅的“历史的援例法”。所重的只在“同比”“伦类”的现象。

例如《春秋》定二年,两观灾,天意要鲁侯去“僭礼之臣”,哀三年,桓宫、釐宮灾,“天意若曰,燔贵而去不义”;哀公不能懂得,故四年亳社又灾。凡此皆天意欲鲁国“去乱臣而用圣人”。这都是历史上的例。

今武帝时辽东高庙灾,后来高园便殿又灾,是与《春秋》所书为“同比”,由此类推,可见天意要武帝“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最甚者,忍而诛之,视近臣在国中处旁仄,及贵而不正者,忍而诛之。

……在外而不正者,虽贵如高庙犹灾燔之,况诸侯乎?在内不正者,虽贵如高园便殿犹燔灾之,况大臣乎?此天意也。”(《五行志》上)这种论理,全是援例类推之法,一切灾异家,无论《春秋》派、《洪范》派,所用的都是这种论理(参看《五行志》)。

附会《春秋》的灾异家,董仲舒之外,如他的弟子眭孟、吕步舒皆是;还有刘向治《榖梁春秋》,刘歆治《左氏传》,两人又皆傅会《洪范》,另见下节。

二、道士派的《洪范》学

《洪范》一篇,《左传》引三次,皆称《商书》《襄三》《文五》《成六》。《墨子·兼爱》下引作《周诗》,《吕氏春秋》引两次,称《鸿范》(《君守》《贵公》);《荀子》引两次,称《书》(《修身》《天论》)。汉以前人所引《洪范》的话,不过这几处,却没有一处引到五行之说的;所引的大都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等格言。

又《孔丛子》论《书》说:“《洪范》可以观度。”又说:“吾于《洪范》见君子之不忍言人之恶而质人之美也。”若他所说是今本的《洪范》,这话便毫无意义。

因此,我疑心《洪范》原本不过是一些道德常识的格言,并无那些道士派的话头。更可疑的是《汉书·五行志》把《洪范》篇首自“惟十有三祀”起,至“彝伦攸叙”一段特别提出,以为是武王问《雒书》箕子对禹得《雒书》之意,又把“初一曰五行”至“次九曰响用五福,畏用六极”,六十五字特别提出,说是“《雒》书本文”。

《五行志》所引是刘歆的话,刘歆是古代第一个造假书的老手。我疑心《洪范》原文已被后来的阴阳家添入许多道士的话语,又被刘歆傅会作《雒书》说“八卦九章相为经纬”,从此《洪范》更成了道士的书了。

这是说《洪范》本文。汉代出了一部《洪范·五行传》为《洪范》逐章作传,每章说灾异的感应。例如:

《经》曰,火曰炎上。《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

《经》曰,貌曰恭。《传》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妖服,有龟孽,有鸡祸,有下体生上之痾,有青眚青祥,唯全沴木。

《洪范·五行传》不知是谁做的,相传是伏生所作,似乎太早了一些。武帝时有夏侯始昌预算到柏梁台要有火灾,后来果然应了。夏侯始昌传他的族子胜,胜依据《洪范·五行传》预言霍光废立之谋,因此大见信用。

这一派遂渐渐传播,与《春秋》派并立。后来刘向眼见他刘家的权势要被王家夺去了,于是用他从前铸假黄金,(向信“神仙使鬼物为黄金之术”,为宣帝炼金不验下狱,系当死得免。)教人诈上变事(向后使其外亲上变事,事发下狱,坐免为庶人。)的作伪手段。

先傅会《穀梁春秋》,说灾异之故,后来又变计用《洪范》作根据,“集合上古以来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

《洪范》一派,由经到传,由传到传论,遂为灾异学的大成。后来谷永、孔光、刘歆诸人都属于这一派。

刘向虽曾经两次以作伪下狱,却居然在历史上博得一个正人忠臣之名。后来他儿子刘歆的作伪手段更高了,居然做了王莽的开国国师。这都是《洪范》派的大人物!(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虽然也有过当之处,但他的大意却不错,可供学者参看。)

三、道士派的《易》学

《汉书·儒林传》说:

自鲁商瞿子木受《易》于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史记》作“庄”)。及秦禁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

汉兴,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史记》作“仲”)、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同授淄川扬何齐,即墨成,广川孟但鲁,周霸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田何的弟子丁宽传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孟喜“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腠,独传喜”。这可见田何一派的《易》学乃是《丁宽传》所说“言训故,举大谊”的《易》学。

到了孟喜(当昭帝、宣帝时),方才把“候阴阳灾变的易家并入田王孙一派。后来孟喜传焦延寿,延寿用易推算奸邪盗贼,著有《易林》六十四卦,各有六十四题,总四千零九十六题,每题有辞,如今世之签诗筊辞。

如《观》之《贲》云:

“东行无门,西出华山。道塞畏难,游子为患。”

又如《贲》之《明夷》云:

“作室山根,人以为安一夕巅颠,破我壶飱。”

延寿又有分卦直日之法,以一爻主一日,六十卦为三百六十日,余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各卦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以其日占其善恶。

后来宋人邵雍的《先天卦气图》,即用此法,但去乾、坤、坎、离四卦与焦氏不同。延寿传京房,用此法更精明,推说灾异更为灵验,元帝大信用他。后因与石显、五鹿、充宗等有仇,竟死在他们手里。道士派的《易》学,到京房可算大成。

后来《易》家所谓“世应、飞伏、六位、十甲、五星、四气、六亲、九族、福德、形杀”,皆起于京房。现代的时宪书上所载种种禁忌,宜不宜,及天恩天德等名目,大都起于他。他又自称“道人”,可见“道士”一派的正式成立远在张道陵之前。

四、道士派的《诗》学

孔子是一个有文学眼光的人,故他选那部《诗经》替人类保存了三百篇极古的绝妙文学。这部书有无上的文学价值,没有一毫别的用意。不料后来的腐儒以为孔子所删存的诗一定是有腐儒酸气的。所以他们假造《诗序》,把那些绝妙的情诗艳歌都解作道学先生的寓言。

如《周南》各篇本多是痴男怨女、征夫思妇的情诗,那些腐儒却要说是后妃之德,文王之化。如《关睢》一篇,本写男女爱情,从极无可奈何的单相思到团圆。

所以孔子说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腐儒偏要说是“后妃悦乐君子之德,慎固幽深,若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王化成。”

所以《诗》学到了汉朝,可算得遭了一大劫。后来宋儒无论如何总跳不出这个“后妃之德,文王之化”的圈子。

但是这是文学史上的问题(耶教之《旧约》中多纯粹文学的篇章,也被后人解为宗教神话的寓言)。文学变成了道学,却还没变成“道士派”。不料后来有“齐诗”一派,居然把《诗经》也做成道士派的根据。

这一派《诗》学的道士可用翼奉做代表。翼奉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萧、匡也用《诗》论政治得失)。翼奉说“《易》有阴阳,《春秋》有灾异,《诗》有五际”。又说“臣窃学齐《诗》,闻五际之要。”我们究竟不知道他的“五际”是什么东西,大概就是他的“五性”。五性是肝性静、心性躁、脾性力、肺性坚、肾性智(晋约诰)。他说:

诗之为学,情性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观性以历,观情以律。明主所宜独用,难与二人共也。

他不但把诗和律历联合起来,还把律历学的诗当作一种政治的秘术。他说:

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知下之术,在于六情十二律而已。

他把六情十二律分表如下:

北方之情 好 好行贪狼,申子主之。

东方之情 怒 怒行阴贼,亥卯主之。

南方之情 恶 恶行廉贞,寅午主之。

西方之情 喜 喜行宽大,己酉主之。

上方之情 乐 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下方之情 哀 哀行公正,戌丑主之。

他用这法,看人来的时辰是什么,是邪还是正,便可定来人的邪正。如平昌侯去见他,三次都是“正辰加邪时”,便可断定他是一个“邪人”。

这种议论固是荒谬绝伦。但是这种荒谬绝伦的议论在当时居然受经学大师的推荐,得天子的敬礼。元帝还正正经经的同他讨论“善日邪时”,与“邪日善时”的区别,只此一端,便可见当时思想黑暗的程度了。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肆
  • 吃透王阳明

    吃透王阳明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指导我们的人生修行,从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边读边悟论语

    边读边悟论语

    阅读经典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潮流。这既是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需求。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预言和指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却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社会变换不定的节奏和规律,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停滞摇摆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因而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和焦虑。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热门推荐
  • 青春悲葬花

    青春悲葬花

    她,永远的她。我不在了,你也要好好的,我会守护你,直到我生命的结束......
  • 腹黑校草的亲近计划

    腹黑校草的亲近计划

    他是大众人物,是最独特的时尚歌星,更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不过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粉丝们也只知道她名字中有一个“歌”。她成长在美国,因为喜欢中国的医学,千里迢迢的跑到中国读书,虽然她聪明过人,但是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蛮”公主……既然逃不开,躲不掉,那就接受吧!
  • 穿越之腹黑天子:仰凤长鸣

    穿越之腹黑天子:仰凤长鸣

    传说中的“战场修罗”、“弑神”、不管是谁只要被她看上了都得说:“艾玛,人类的天敌来了,管他什么尊严不尊严的,在这种时候丢掉丢掉,逃命才是最重要的啊!”可是在意外穿越之后,“纳尼?敢说本小姐是废柴?!你们个个都不长眼睛么?”“一个绝世天才在这里哎,跟你保证,我这绝对是千百年难得一见的天赋耶,居然说我是废柴……”“凌渃令,今天就是你的死期了!去死吧——啊,啊!”“咔咔咔”骨头的声音响起“哼,就凭你这种三脚猫功夫,还想杀我?回家去撒尿玩泥巴去吧!”“你就算下地狱,我也会陪着你,……对天起誓!以吾鲜血为证,若我对你有半点伤害,永世不得超生!”
  • 我的修仙大不同

    我的修仙大不同

    一个半吊子硬件工程师穿越了,且看他如何在道界的世界中生死沉浮。
  • 鱿鱼成仙啦

    鱿鱼成仙啦

    要说黑,谁能比得过鱿鱼,满肚子的黑水。要说白,谁比得过仙人,浑身的仙气。俗话说的好,黑白配。黑白是注定会在一起的。
  • 国之神韵:绝世月家千金

    国之神韵:绝世月家千金

    某男不要脸的扑过来“夫人,求亲亲~”某女指着某男鼻子,说“为什么这么无耻!”“谁说我无齿了?夫人你看!”某男对某女笑到。“不是说好了他是个移动的冰库吗?夜大姐?”“谁是你大姐,看好了,人设是,对外:冷酷无情绝美容颜~对你嘛,哼哼哼~”“那我的人设呢!”“呆萌可爱求保护!”“啊啊啊~看我不打死你!”
  • 调皮公主VS捣蛋王子

    调皮公主VS捣蛋王子

    自从那件事之后,她们由天使变成了恶魔,在复仇游戏的过程中,她们遇到了自己的命中注定,但是就在游戏即将结束的同时,她们的命运再次被挑战……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世界的钱,装载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是对犹太人非凡智慧的盛赞。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犹太民族,虽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智慧,而这智慧正是一切财富的根源。也正是凭借着这些智慧,到了最近1000年左右,犹太人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宝座,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也让世人刮目相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很难再找到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在5000多年的历史中,竟有2000多年流离失所,行走天涯,且屡遭屠戮。他们在世界各地流浪,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
  • 错女

    错女

    阴差阳错的与父母失散也还罢了,竟还流落到了千里之外!家境艰辛暂且不说,却又被迫扮成男孩子长大……十几年躲躲藏藏地走过来,歆雨怎么也想不明白上天为何会有这样的安排。没错,本来只应发生在古代的故事,却偏偏发生在了当今的现代!伴随着众多荒唐而滑稽的惊天之密终被层层无情的揭开,故事还是匪夷所思地发展了下来……
  • 爱上你,没道理

    爱上你,没道理

    工作不顺,老板不爱,女友劈腿,父亲病重,要养家糊口,要赚钱买房,人生不得意者十之八九,不过叫樊天的小伙还是流年不利,倒霉地彻头彻尾。一枚浑身写满失败的IT宅男,面不厚心不黑,没背景没男色,一次酩酊大醉醒来之后躺在陌生女子的床上......缘分是否天注定,宅男屌丝是否能逆袭白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