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9700000013

第13章 善地·德格 (1)

德格称得起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

德格县城东不远的欧曲山口,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全名为“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

德格,是四川省的一个享有大名的小县。

前不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德格有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噶玛嘎孜唐卡绘画、藏族造纸技艺、南派医药、藏戏以及格萨尔说唱等6项入选。

早在唐朝(公元630年前后),整个藏区划分为上阿里三国、中卫藏四乳、下多康六岗三大行政区,今天的德格属于下多康六岗中的色莫地区。6世纪前后,德格地区称为岭如巴麻,意为“中岭部落”,统治这个地区的土酋称为“岭班达仲”,都城建于今德格县龚垭乡龚垭寺背后的平坝上。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那里看到不少碉楼城堡的遗址,它们见证着英雄格萨尔为统一而战的辉煌的民族史。

公元1235年,元世祖忽必烈迎请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巴思八进京给元朝皇帝灌顶,路过德格时,就把德格家族第三十五代传人博它四郎孙格选为膳食大堪布随同进京。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和巴思八为元朝皇帝灌顶成为帝师后,忽必烈把当时藏区的十三万户作为供养礼物赐给巴思八管理。公元1264年,元朝设总制院,元朝皇帝让巴思八统领总制院事务,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区政教事务。当时,朝廷在藏区实施僧侣并用和军民兼摄的大政方针,与巴思八在藏区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思想不谋而合。

公元1272年,巴思八一行从内地返回藏地,到达德格地区时,封博它四郎孙格具备“四德十美”之称。四德即:法、财、欲、果等世出皆成圆满的四种条件。法谓佛法昌盛;财谓资财俱足;欲谓享受声、色、香、味、触等五妙功能;果谓修行佛法能到达解脱涅之果。五美即富裕地方的五种优美条件:远近牧草美;田宅土质美;饮灌水质美;础磨石质美;屋薪木质美。把它正式作为该家族的族号,并被元朝皇帝封德格土司为“多麦东本”。

从此,德格这一地名正式在藏区沿用。

德格属于内陆干燥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无污染;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均日照2051小时,平均气温4.5℃;最高气温(6~8月间)22℃,最低气温(12月~次年3月)—28℃。德格县境内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最低点海拔2980米,最高点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垭口5050米。

金沙江畔的德格译为“善地”。

德格,可以说是土地资源广袤辽阔,文化积淀相当丰厚,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格山川风物七彩斑斓、绚丽多姿、美如画卷;无垠辽阔的草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引人入胜。

德格之所以称得起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是因为它拥有一座享誉世界的印经院。

德格县城东不远的欧曲山口,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全名为“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德格印经院不仅仅是印刷厂,它还是藏文化文献档案馆、雕版印刷技术的活化石和藏文化学术交流中心,是康区藏族同胞心中的神祇。

德格印经院

康巴文化形成的载体和历史传承最重要的标志——德格印经院,建院时间虽不足300年,但其通过木制印版印刷的文字却是几千年来藏民族、特别是康巴藏民族集体智慧创造的成果,其中最早的木刻印版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德格印经院从而成为研究、了解藏民族、康巴人最重要的宝库,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价值无法估量。

依照佛经传记,藏地寺院多选址在高山、半山腰或较平坦的地方,环境比较优美、地势险要之处也可依山而建。寺院外部建筑连绵起伏、层楼叠五、巍峨耸峙、栋宇庄严,绛红色为主色调、辅以黑色、白色等,内部佛像众多、雕塑壁画众多、色彩艳丽多姿,所用颜料是由矿物质碾制而成,与滚烫的稀胶混在一起。鲜艳如火的红色和让人心悸的绿色是常用之色。还有一些特别暗的蓝色和黄色十分鲜见。绘画题材多种多样,大都是历年能工巧匠的手工杰作,具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特点、超时空的神奇魅力。

德格印经院整座古建筑占地面积为163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868平方米;坐南朝北,是一座大型四合院整体建筑,藏式传统风格,集德格寺庙、民间古建筑形式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德格风尚。

进入北大门,东、西、北三面为一楼二层;南面为三层、四层参差;四合院内为长方形大小天井。主体建筑四周皆用绛红色天然黏土夯筑,墙基厚度为1.5米,然后渐次收分向上。夯土墙高10米~13米,墙头为0.5米的斑马墙。斑马墙呈黑色,使得整个建筑由红黑两主色相互映衬;加上整个外墙四周的墙沿部分挂了一周半月形装饰钢法和风铃、黑色斑马墙上装有吉祥宝镀金铜饰,使得整个建筑古朴庄严、民族特色浓郁,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其他藏式建筑一样,印经院南面主体建筑呈藏式平顶,而北面大门之上则为“崩空、歇山”式建筑,屋顶之上安装有镀金铜质大法轮,法轮两侧为镀金铜制孔雀佑护。东西两侧为开放式采光通风耳楼,平顶之上四角分别安放有镏金铜质大法轮。之外,还悬挂了分别用白布和牦牛毛编织的绛红色、黑色和白色的经幡。

这些精美的饰物在印经院主体建筑完成后被悬挂、安置在合乎藏传佛教仪规的地方,出神入化,为整个建筑营造出不可或缺的精神境界、象征境界和艺术境界。

德格印经院共有大小不同的房屋30余间,其中设有经堂和护法神堂,有藏版房、印刷房和晒纸房;还有库房和用于整理工作的房间等。在所有的房间中,藏版房就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印经院建筑结构坚固耐用,自1729年开建至今300余年间,除了部分小修缮之外,没有进行过大范围的维修或改建,散发着历史文化辉煌的印经院仍傲然鼎立于古城德格。

德格吉祥多门聚慧院(德格印经院)是由德格家族四十四代、土司世袭十二代、法王世袭六代的曲杰·登巴泽仁于公元1729年(清雍正七年、藏历第12个绕回的土鸡年)所建。

创建德格印经院的时期,正是德格土司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公元1710年,32岁的登巴泽仁被雍正王朝封为宣慰使司,御赐金印一枚、金银千两、锦缎百匹,成为全藏区最有影响的土司之一。登巴泽仁自幼聪颖好学,从小攻读、深研藏文化及大小五明学,特别擅长文学,精研藏医药学,并且具备非凡的胆略和领导管理才能,因而深受清王的赞扬,其人格及文化修养,在全藏区土司中堪称一流。

恰恰正是人格魅力的作用、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的支遣,在藏地以外的世界上,人们正花费巨额投资在飞机坦克轮船大炮上,并且训练军人们杀戮和侵略的本领时,德格土司登巴泽仁却梦想着创建一个能把佛教教义传播得更远、更广泛的印经院,好让世界遍地莲花开,教育人们修行佛法简单地生活,从而获得快乐与幸福。

一天,登巴泽仁像往常一样在日暮时分出来散步,梦幻般地听到距离官寨30米远、西南方向小山包后面传来阵阵小孩诵经念书的声音,朗朗动听,令人感动。无独有偶,仍然是在那个小山包上,发生了一件更令人称奇的事情。管辖江达通普叶绒村差民拉翁刻制了一部《长寿经》,准备把经版奉献给土司。但是,当驮牛走到那个小山包时,突然受惊,把经版抛撒得满地都是。这两件事情前脚赶后脚地发生,似乎在预示着此处要发生一件与经书经版有关的大事。也就在这时,八帮大师图·曲杰久勒预见到登巴泽仁将会创建印经院,就此事向土司出谋,建议修建印经院。恰好,土司正想把暂存于龚垭寺的、公元1229年前后用三种文字翻译的《般若八千颂》、《藏文文法》、《全知经》、《长寿经》以及3000余块其他经版找一个好地方收藏起来。

于是,登巴泽仁请八帮大师图·曲杰久勒共商此事,决定在官寨西南铲平那座小山包修建印经院,为后人留下一件非凡的宝物。

经过勘察,德格印经院选址在呈“八瑞相”绕城的更庆鲁珠顶欧普龙的沟口。据《曲杰·登巴泽仁传记》记载:“德格鲁普顶以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八宝相绕城,欧曲和色曲两水汇集,右山犹如青龙上天,左山犹如大象负宝,前山似孔雀开屏,后山如大鹏展翅,预示着此地前程无量。”

公元1729年即藏历第十二个绕回土鸡年二月二十八日,印经院正式破土动工。登巴泽仁、曲杰久勒以及全辖区内的高僧大德、重要人物参加了开光奠基仪式。据藏传佛教和藏历算的有关程序,登巴泽仁任命赤称热登、仁青扎西、八觉降措三人为建筑总管;由赤称热登、伍金泽仁、鲁珠降称三人负责测量制图;由朗卡多吉、登真多吉、根呷多吉三人为破土挖基;由土司大儿子彭措登巴亲自安放印经院东、西、南、北四址的奠基石;由登巴泽仁亲自主持奠基大会。这一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它是藏民族文化史上和藏传佛教传承史上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

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经院正式动工时,参加建设的木、石、打墙、漆、画、雕等各类工匠多达500人以上。可以想见当时的施工现场有多么壮观、多么令人震撼。让人扼腕并深深遗憾的是,登巴泽仁于公元1738年即藏历第十二个绕回土马年、也就是创建印经院的第10年辞世。按照登巴泽仁生前策划和遗愿,累计耗时近30年的时间,印经院方全面竣工。在建设过程中,子换父、弟代哥、妹替姐,工匠们长期艰辛劳作,把藏族文化的积累和理解、个人的心血和智慧倾注在工程中并加以发挥和升华,建造了这座名扬中外的藏文化宝库。

印经院由印刷室、印版收藏室、晾晒纸张室、综合室、护法经堂、经书室、加工打磨室、装订室、经书保管室等组成。其中最为壮观的是印版收藏室,收藏了国内近70%的藏文文献印版。

人们都说,德格上空的太阳是被印经院的日月形铜版和风铃的声音叫醒的,因为它们是黎明到来的先行使者。

如布达拉宫一样,德格印经院整体建筑风格为宫堡式建筑,在藏地,垒石为室、垒石为堡的技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印经院的墙体也是运用了这种技术,基础厚,越往上越薄,到墙头处仅几十厘米。

德格印经院四周墙上悬挂有铜质镏金的八宝相;墙檐一周悬挂有200多个日月形铜版和风铃。风来时,日月形铜版和象征金刚萨多的风铃叮当作响,德格立刻就沉浸在佛光普照的瑞相之中。南大门门楼上平顶法轮两侧,安置有铜质镏金孔雀一对,栩栩如生,为本来瑞相的气氛中增添了一派吉祥。据说,根据寺庙的规模、贡献大小、影响等等因素,藏传佛教寺庙平顶上可以安置雪山狮子、孔雀、羚羊、花朵或花瓶护佑法轮。德格印经院建成后,受到清朝皇帝的嘉奖和恩准,皇上说,你登巴泽仁一个小人物,办了一件藏民拥戴的大事,可以用孔雀护佑法轮。

从此,德格印经院声名远扬。

印经院护法轮

据有关资料表明,德格印经院收藏的大量印版中,有许多珍本、孤本和范本。其中有《汉地佛教源流》、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以及藏地早期医学名著《四部医典》等稀世珍本印版。

德格印经院破土动工四个月后,登巴泽仁正式聘请著名藏学者、佛学高僧司徒曲久主持编纂雕刻《甘珠尔》。《甘珠尔》又称《佛说部》,藏文意为“佛语部译文”,其内容包括佛说三藏四续经典汇编而成,主体部分属佛教的原始经典和释迦牟尼著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译文丛书。编纂和雕刻工作历时5年,共完成一部103函33748块印版的工作量。后经过几年的休整和准备,于公元1737年即藏历第十二绕回火蛇年二月十五日,开始启动《丹珠尔》的编纂和雕刻工程。《丹珠尔》又称《注疏部》,藏文意为“论述部译文”,即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们对佛语阐述和论证的各种学科,显宗、密宗佛教著作汇编而成的译文丛书。《丹珠尔》的编纂雕刻工程共历时7年,共刻制印版64512块。德格版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内容详实且注重原版、错别字极少;版面设计美观大方、插图刻制精美、字体清晰秀丽。如《甘珠尔》,所有版面的30个字母四个符号,如同现代印刷字体没有二致。这充分说明了德格印经院木版雕刻技艺精湛,在300年以前就已达到了藏地最高水准,享有“范本”之盛誉。

同类推荐
  • 旅游草根主义

    旅游草根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外出旅游的人很少,外出旅游多以公务旅游为主。随后,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开始组织员工旅游,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旅游开始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自己报团参加旅游。旅游者呈现草根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旅游者人数急剧增加,普通百姓参与旅游。
  • 世界我知道-亚洲——沙特阿拉伯

    世界我知道-亚洲——沙特阿拉伯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奥地利的斗牛、巴西的狂欢、英国的傲慢和优雅、美国的务实和率真、法兰西的浪漫、德意志的理性、俄罗斯的豪放和热情、日本的“菊花与刀”……这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性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这些古迹不仅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更会使你领略人类文明的古老和悠远。
  • 世界我知道-欧洲——丹麦

    世界我知道-欧洲——丹麦

    本书内容包括:走近童话王国;历史车辙中的丹麦;政治经济的“演变”;丹麦的万般风情;绚丽多姿的艺术过度等。
  • 印象西部——青海

    印象西部——青海

    本书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令人神往的青海。第一部分“全景青海”,主要介绍了青海的历史、文化、民族、行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去青海旅游的精品路线。第二部分“风景青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青海湖、长江源、黄河源、祁连风光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聚观。每个景点除有景点介绍和图片外,还附有位置、交通、门票等情况。作为一本旅游工具书,总结了资深旅行家的经验,具有详实准确的目的地资讯,帮助读者在青海吃得开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 表里山河

    表里山河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山右、河东,这些人们非常熟悉,但是“表里山河”也是山西的一个雅称,所知者似乎并不多。《表里山河》所收各类文章20篇,无论是叙事、写人、析惑、所游所感,还是通过现在的眼光揭示表里山河的山西对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贡献,都不乏识见,充满着作者独特的音调,体现着选编者概览山西历史地理、文化传承、风物名胜、商业文明,将其传播、提升、融入到世界主流文化的博大视野。
热门推荐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雾入人间

    雾入人间

    突如其来的重重迷雾降临人间,可怕的变异生物也紧随而来。恐惧,惊慌,甚至是绝望的人们,开始用尽各种手段,只为抓住一线生机。在无尽的混乱中,王莱恩紧握着手中的唐刀,朝着几千里之外的归处,艰难的行进。
  • 佛说身观经

    佛说身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腹黑公主殿下

    我的腹黑公主殿下

    “珏!别走!”“珏!”少女从噩梦中惊醒!那个梦,是那么的真实!捋了捋凌乱的秀发,少女抱着双膝,下巴抵在膝盖上,眼神空洞的看向远方。。。。。。。“小萱!”秦睿走到安婼萱身边坐下,“没有消息!”“睿哥,谢谢你!”安婼萱放开手中的笔记本电脑看向秦睿。一身休闲的黑色装束,一头飘逸潇洒的短发,帅气的脸庞,如刀削的完美轮廓!“没事!小萱的还用和我客气嘛?”秦睿挑眉说道,“五年了!你还找他?没有半点消息!”“睿哥,我不会放弃的!”少女坚定的说完,转身离去!```````````````````````````````
  • 丹劫公子

    丹劫公子

    豪门公子云龙飞因碌碌无为而被父亲“流放”到华夏国最混乱的城市“锻炼”,结果他遇到渡劫失败而藏于怪石中的三丰真人,在老道的“忽悠”下在神奇幻境内修炼金丹大道。从此,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修修仙,炼炼丹,做点买卖赚大钱;帮人渡劫,替人消灾,想成功飞升的请过来!
  • 吾意独怜才

    吾意独怜才

    张五常教授旅居美国,上世纪80年代回中国香港执教,并将自己身处中美不同的教育环境下的求学经历和教育理念差异著书论述。本书多角度地阐述了中西方教育制度和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了深刻地对比和分析,如言辞犀利地抨击港大“校外主考”制、公立大学存在的弊端等。
  • 昙梦岁月

    昙梦岁月

    不是哪一件事,哪一个人,哪一首歌就叫做青春。青春,注定了生命中的无数件事,好几个人,很多首歌。我是一个不安静的平凡女子,与你分享我生命中你也曾发生过的那些梦。
  • 冰封末日

    冰封末日

    末日,只是我的训练场,丧尸只是我的修炼目标......
  • 烟雨南塘录

    烟雨南塘录

    万历十五年起,首辅张居正被抄家灭族,朝中尔虞我诈,怪案频发,江湖一边混乱。本书不再以传统武侠单纯以为国为民的角度,而加以经济角度,国不再狭义的一朝一代,正如书生韩同孝所说的志在保民而不在保朝廷,朝廷不为民生则聚民反之,官场黑暗,在官言官。侠之大治,经天纬地,济国富民。
  • 柳南随笔

    柳南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