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70300000312

第312章 昼夜不停(2)

王珪摇头道:“当然不是,这是舒亶的话。”诬陷不成立,这时要低调。想来以他首相之尊,章惇也会见好就收吧。

却不料章惇的回答居然是句骂人话:“舒亶的唾沫你也吃啊?”(亶之唾亦可食乎?)痛快淋漓,牙眼相报,一点虚伪的假面都没有。这就是章惇的风格。

抛开这两人的争斗,在他们身后,神宗的表情一直是平淡的。是的,他变得古怪了,和五年之前就像两个人。那时他明明知道苏轼没有反心,可也不会轻易放过,他要抓这个典型,好让自己的形象变得完美,哪怕是超级天才也别想毁坏他一星半点。

那时的心,高高飘扬在九天之上,复熙河、平荆蛮、征交趾,无往不胜,眼看征服西夏,汉人二百多年所没有的辉煌就将在他的手里重现,怎能不使他自尊自爱?可是这时,永乐城一战败了,输掉的不止是战争,更是他的信心,甚至他的健康。

苏轼的诗就算真反又怎样,全身健康时指甲劈了会大喊大叫,觉得是件大事。可连胳膊都断了,区区指甲的问题还是事儿吗?

所以什么龙不龙的,都提不起他的兴致。这时他坐在高大堂皇的金殿上,觉得孤单凄凉。真的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要让苏轼,或者曾巩来修国史吗?

难道这些天天匍匐在他脚下的臣子们都是瞎的,看不到自己的健康急剧恶化,仅仅37岁就早生华发……急着修国史,是想亲眼看到自己的生命变成史实,不想在死后有所牵挂啊。

“我好孤寒!”神宗的健康以34岁为分水岭,在那之前,他几乎出满勤,每天都要临朝工作,从来不生病。34岁那年,是宋元丰四年,正是五路伐西夏,先胜后败。

举国伐谋,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神宗一下子病倒了。病得很重,可他年轻,很快身体就开始恢复了,能重新工作了。只是时隔不久,就传来了另一个噩耗。

永乐城沦陷。

这个打击是致命的,只在一夜之间,神宗的健康就崩溃了。他“早朝当廷恸哭,宰执不敢仰视;涕泣悲愤,为之不食”。他是心思太重,对自己要求太高的人,无论如何都没法淡化失利的阴影,在之后三四年的时光里一直郁郁不乐。

谁能想到,这居然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三四年。命运日向他接近,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九月的一天,他在集英殿里大宴群臣,刚刚举起酒杯,突然间群臣发现皇帝的手僵硬了,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下一瞬间,酒杯倾斜了,里边的酒都洒在了皇帝的衣襟上。

神宗失去了对身体的自控力,病情再一次恶化。痛苦中,有一次他忍不住呻吟:“我足趺疼痛。”又一次,他叹息说:“我好孤寒!”

皇帝做到了这样,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可敬还是可怜。这时他才年仅37岁,正是一个男人精力最旺盛、身体最强健的阶段,有全国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药来调理,为什么还会滑向死亡呢?

只有一个原因。他在自我折磨,无论如何都绝不原谅自己。他是这样得病的,也是这样死亡的。在病重期间,他得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来自西夏,那边的局势剧烈动荡,掌握实权的梁氏集团首脑都死了。先是国相梁乙埋,后是太后梁氏。小皇帝李秉常重新当政,国权却落在了下一任梁氏国相梁乙埋儿子的手里。

新一轮的内乱注定爆发,机会比这一次还要好。只是还有雄心壮志吗?就算有,还能承受千百万子民的伤亡,去恢复国土、重震国威吗?

神宗苦笑,我好孤寒,就算再次出征,还有谁能支持、谁来理解……

第二个消息是从西京洛阳传来的,算是一个意外的喜讯。司马光修撰的《资治通鉴》终于完成了。

这部书耗时19年,共294卷300余万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代1362年,是中国文化史中独一无二、毫无争议地处于顶峰的编年体史书。

盛世出巨著,它的完成是个不朽的里程碑,不只是司马光等编修者的荣耀,更是宋朝文明的象征。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件好事。

可落在宋神宗的心里,悲凉再次升起。这是部不世出的巨著,相信宋之前没有,宋之后呢?我们现在也知道了,同样没有。

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都与它不是一个类型的东西。可是他可以为之骄傲吗?从名义上讲,宋朝所有的成就都要划入他的账下,不管《资治通鉴》是谁写的,都以他的名义完成。

但是多么的可惜,它出世时国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成就。如果威服四夷,扫平西夏,恢复盛唐时的疆界,那时文治武功都达到各自的顶点,又是怎样的局面?

乐观的人在黑暗中看见光明,悲观的人看太阳都是耀斑。神宗在自己的思绪里越走越窄,终于在年底时病入膏肓,他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大臣们有什么意见,他只能用摇头或者点头来示意。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只来得及给国家册立一位皇太子。

他的第6个儿子当选,这个孩子年仅10岁,原名“佣”,现赐名“煦”,在名义上成了宋朝的继承人。仅仅是名义上,实权都落在他的奶奶,神宗的生母高太后手里。

宋神宗死了,他带走了一个时代。精确地分析,除了势力衰弱的新法集团以外,几乎所有人都盼着他死,不管是他的生母,还是他的亲人,除了他不懂事的儿子外,都等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好让宋朝再次翻天覆地。

“我好孤寒!”

神宗早就有这样的觉悟,也做了一些准备,可惜世事无情,在他的身后,他的亲人、臣子不仅把他的功业败坏殆尽,就连他的声誉都敢于肆意篡改。

神宗想让苏轼来修国史,不行,苏轼只是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去当江州知州。还没到任,又被调离,到汝州去做团练副使,相当于平级调度,仍然不能接触公务。

神宗想让曾巩来修国史,也不行,理由是曾巩的能力不足。真是活见鬼了,堂堂唐宋八大家之一,居然在文字能力上不足!

几经改换,神宗已经病倒,这事儿不了了之了。多么高明的手段,只是个拖字,就把皇帝给拖垮了,神宗一生业绩的终身评判成了一些别有用心人的工具。

为什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呢?奥妙都在他的本纪里。

神宗本纪里最后的赞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赞扬,说他当皇子时对弟弟们友善,对老师们尊重。当皇帝后态度端正,努力工作。“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

之后笔锋一转,“未几,王安石入相……”第二阶段开始,为了准确理解,大家直接看原文。

——“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

这是很高明的手笔,要仔细欣赏。首先文章把宋神宗推到了一个被害者的地位。他的志向是因为宋朝前几代君主的幽蓟、灵武等失败而产生的,这无可厚非。坏事就坏在了王安石的身上,他“悻悻自信”,以“偏见曲学”投其所好。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既撇清了皇帝,又打击到政敌。

第二步是文章重点,想了解政治的残酷性、无耻性的朋友们注意了,请欣赏什么才是选择性失明。“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写的全都是反对派们当时的“痛苦”,把与之对立的各层面都忽略掉,而且动不动就把“天下”两个字提出来,仿佛是他们的专利。

早就说过了,他们只代表了北方官僚、大地主阶层,所谓天下,他们只能占百分之零点几而已。排除这些之外,像熙河大捷、平定荆湖、征服交趾等辉煌胜利只字不提,国库的充足,官员的精减,职位的理顺,这些空前绝后的大好事也一件不提。

这是给皇帝写本纪,用脚趾头想也明白,如果没有最高层的领袖支持,谁敢这么乱写,灭十族都是轻的。那么这些幕后的指使者是谁呢?别急,他们马上就会跳出来。

在那之前,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文字,为这位难得一见的皇帝送行。宋神宗的一生,与熙宁变法密不可分,与王安石密不可分,与成败密不可分。

官方说法,总是把他定位在一个失败者上。连同着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也都是以失败告终。这让我很迷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什么样才是成功,要怎样才算是失败?

熙宁变法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有些细节被证明是错误的,宋神宗都及时去掉了。这就算是失败吗?只有每一项每一条都带来丰厚利润,没有半点失算才是成功?放眼现代的改革,也有个及时纠正的过程吧。

以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这几项最重大的改革来看,打击的是豪强,造福的是国家、小民,除非我们是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士大夫阶层,要不然有什么理由说它们是恶法?

外战的胜负不必再说了,最后两战之前保持全胜,仅以最后两战为论,西夏受到的打击也绝不比宋朝小。两相对比,甚至西夏变得更衰弱。

我知道,这些都是次要的,历代史书和我们的定位标准是宋朝灭亡了,是被外族所消灭的,是在距离熙宁变法不久之后就发生的。所以,改革是失败的,宋神宗是失败的,王安石更是失败的。

这让人郁闷至死,让我想起了法、儒两家之争里,儒家最大的所谓优势。他们总是说,以法治国都是短命的,看秦朝就是最好的例子。统一天下又怎样,二世而终。

为什么就不想想,秦二世都做了些什么,在他即位之前,李斯这位法家大宰相就被冤杀了,之后二世和赵高把秦朝搅得一团糟。法,是绝对的精准、绝对的平衡才能体现出优势的。他们这么搞,完全是背离了法家。

秦之灭亡,正是法制被破坏,直接证明了法家的优越。

同样地,北宋灭亡要看宋徽宗的作为,尤其是徽宗与神宗之间隔了两位统治者,中间多少变故,为什么要让宋神宗来为结果埋单?就以新法、保守两派的争端来说,也是在高太后、宋哲宗时才爆发的。

在神宗时代,两者虽然不和,但从来没有过像牲口一样不分黑白、不讲道理,直接把人往死里整的事。甚至双方都保持了君子的风度,哪怕只是在表面上。

千千万万的总结,这时只是开端。历史的车轮在转动,定格在宋神宗这一时代,关于他本人的一生,只凝结为一句话就好了。

——他为他的理想而活,奋斗始终,做的都是前人、后人所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

同类推荐
  • 往事:旧面孔、老长衫

    往事:旧面孔、老长衫

    广为人知的民国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逸事趣闻。胡适、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蔡元培、鲁迅、张学良、沈从文……在他们的辉煌背后藏着什么样的辛酸故事,在他们的才华背后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浪漫爱情往事。
  • 发现之旅-不朽的古尸

    发现之旅-不朽的古尸

    我们常听说“木乃伊”,是保持尸体不腐的一种方式,通常指的是”干尸”,但你可听说过”湿尸”呢?尸体如果是潮湿的,还能”永葆青春”吗?那好,今天就跟随我一起走进”长沙马王堆汉墓”去见识见识吧!
  • 地上成都

    地上成都

    新版《巴蜀文化丛书》包括《地下成都》《地上成都》《人文成都》《湖广填四川》《客家人》五册,从古蜀文明遗址、文化标志、人文掌故、近代移民史、客家文化源流等方面,对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
  • 乌拉草

    乌拉草

    这是一部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东北四五年光复后,这一动荡时期的一代闯关东的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亲哥仨,在老东北这噶达经商做买卖惊险艰辛的坎坷经历及反满抗日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本书分上、中、下三部。每部以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品德描绘主人公人生轨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催人泪下。尤其是伪满十四年里,主人公反满抗日的英雄故事,碑铭可载!
  • 盛世天骄

    盛世天骄

    本书是穿越文,带点演义的味道。主角的起点很高,没有很多费力向上爬的狗血桥段。让我们和主角一起,去享受有宋一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繁华!^-^本书已签,请放心收藏!一本书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让它走进你的书架,也许他会回报一份精彩给你……
热门推荐
  •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

    2008年,在抗击冰冻雪灾中,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有爱就有感动,感动是一种责任!”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感恩是一种爱,是一种对爱的追求、对善的坚守;感恩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执著。 本书通过对感恩与责任精神的深入解读,探究了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精神缺失的根源,为现代企业重塑商业伦理,完善员工职业培训,实施心本管理,塑造企业新主人翁精神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 那年的夏天我们很青春

    那年的夏天我们很青春

    华灯初上,你是否也在怀念你的青春。曾几何时,你是否也在回眸那人是否在原地等待还查无音讯
  • 人仙

    人仙

    所谓仙,也只是相信的人多了,这才成仙。柳生不信仙,他信自己,但很多人信他,于是,他稀里糊涂就修成了人仙。*********************新人新书,《人仙》需要各位的支持,推荐票,点击,打赏,(*^__^*)嘻嘻。普通群:51595098vip群(白衣卫):292713051(进群需验证,学徒以上)
  • 良缘喜嫁之公主哪里逃

    良缘喜嫁之公主哪里逃

    她是一名教官,是“地狱的守门人”,她精通易容,她善于伪装,她精灵古怪,她是名副其实的精英。他是大熙王朝的御前侍卫统领,是文武双料状元,他是皇上信任的臣子,他掌管御前侍卫,负责皇上的安全,是大熙王朝的顶梁柱之一。初识时,叶蕊继而连三得挑衅,惹得莫子谦一把握住叶蕊的小蛮腰,吻了上去。这下子可是变成叶蕊恼羞成怒了,这可是她两世为人的初吻啊!从此两人势不两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前世修仙今生缘

    前世修仙今生缘

    一个叫做王默的少年,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成为了二流宗门青山宗的一个弟子。斗心机,学高冷,贿赂长老,欺压师弟,调戏师姐。宗门外各种装X被人追杀,玩转修真界。
  • 古荒神龙决

    古荒神龙决

    奇遇!修炼!暴富!这才是真正的主角光环!当然!更少不了艳遇……
  • 主宰天下——绝杀倾城

    主宰天下——绝杀倾城

    前世的无敌女杀手,因队友的背叛,穿越到以武者为尊的大陆,先天废物,一丝灵力都没有?却不知是绝世天才。绝世丑女,让人见了作呕,却不知是倾国倾城的美女。灵宠,灵气,绝世美男,不是样样收入囊中。看她宫楠冰情如何主宰天下,笑傲江湖。
  • 美女总裁的护花高手

    美女总裁的护花高手

    【万人阅读,火热连载】“你轻点儿,痛。”“唔,进去了,好长,我好像流血了。”“不用叫的那么大声吧?”“我是第一次。”“先生。打个针而已,用得着叫的那么销魂吗?”【书友群:558229075】
  • 杀手贵妇

    杀手贵妇

    杀手号,穿越古代寄魂在一个娇弱的落魄小姐身上得以苟活。换名为韩诗冰,与母亲弟弟几人寄住在泰州第一商柳家的一个小院里。刚刚穿越韩诗冰就被柳家大少柳凌寒所休弃,然而面对陌生的世界,和纷繁的暗流,韩诗冰迎韧而上,决心要撑起韩家的一片天,保护自己的家人。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太平,周旋于各种美男帅哥之间,也遭受过各种挫折。但韩诗冰做到了,她用自己的实力重新让韩家繁荣起来。但是莫名其妙的暗杀,和黑衣武士的阻挠
  • 土夫子回忆录

    土夫子回忆录

    楔子1960年,一支由苏联科学家和军人组成的部队,在中国罗布泊神秘失踪。之后不久,苏联以此为借口,急于想要再派出一支规模更大的搜寻部队,进入中国新疆境内。但是这样的要求,被中国严正拒绝。这个事件,被称为罗布淖尔事件。它在历史上被刻意淡化,以至于到现在为止,两国十分默契的,对这个事件保持着高度阡陌。四年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地点,就选在了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