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83200000002

第2章 曾侯乙墓的发掘

1978年春,在湖北省随县,即今随州市爆出了一条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在城西两公里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木椁墓葬,即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曾侯乙墓葬不但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制曾侯乙编钟,还出土了其它乐器、礼器、漆器等随葬品共一万五千多件。文物保存良好,墓主人身份明确,下葬年代十分确切,文字资料非常丰富。墓葬全面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冶铁铸造水平、音乐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文明成果,是研究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因此,这个发现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一)神奇墓葬被发现

1977年9月底,随县城郊擂鼓墩驻军、驻军空军某部后勤雷达修理所进行扩建营房。一天上午,随县南郊擂鼓墩七组的二十多位村民和往常一样挖土,挖着挖着,有个民工在离地面两三米深的地方,忽然发现了二十余件古代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有的像罐子,上面有盖;有的像香炉,带三只脚;有的是长方形样子,带四只脚;还有的如灯座形状,带有箭头。大的几公斤重,小的只有几十克重。因为土质较松,他挖得很是小心,所以这些青铜器出土时基本上都完好无损。

收工后,这个民工把自己的棉布脱下,将挖出的东西分两大包包好,准备背回去。由于两包东西又大又沉,很是惹眼,被部队的监工人员看见了,忙叫他将东西放下来检查。监工人员看了看,见不是部队的东西也没有说些什么。

就这样,这个民工把东西背回了家,放在院子里,叫家人看着。

消息不胫而走,一些乡邻纷纷跑到他家来看稀奇。后来,这个民工意识到这些都是文物,应该上交国家。于是,他就把这些青铜器全部交给了部队。

不久,部队在东团坡山岗上开山平地时,又挖出一片同地面颜色大相径庭的“褐土”。时任驻军空军某部后勤雷达修理所副所长解德敏爱好考古,凭直觉他猛然意识到,出现如此大面积的异常土层,可能地下有古墓。于是,他立即向随县县委汇报了情况。

县里派了一位文化部分的人员去察看现场。这人由于缺乏考古常识而对此没有足够地重视,部队仍继续施工。1978年2月,在开挖过程中,民工们突然挖出了大量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长方形青石板。

联想到前几个月挖出的文物,当时部队在此管基建的负责人解德敏猜想很有可能是古墓群。于是,他当即要求暂停爆破式开采,全部启用人工开挖。民工们越挖,青石板越多,解德敏感到,如果前面挖出的是第一批文物的话,那么这儿就是一个大古墓。

解德敏深感事态严重,立即下令停工,并再次向随县县委汇报。此次县里派出文化馆副馆长王世振来到现场。懂得考古学的王世振初步判定是座古墓,于是向原襄阳地区文化部门尽快作了报告。

同年3月,接到报告的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队长谭维四,迅速率领勘察组赴随州实地勘测。有了初步的勘测结果后,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作了汇报。

1978年5月,在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后,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开始。在铲除掉坚硬的地表皮和深厚的五花土后,一种柔软而粘性的泥土出现了,它的名字叫青膏泥,有着很好的密封作用,能部分地隔绝空气,保护有机物。青膏泥的下面还铺着六万余公斤木炭。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葬中,也曾经发现同样的青膏泥和木炭,有人猜测,正是靠了它们的防护,才使得墓主人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仍保持躯体不朽,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在清理完青膏泥和木炭后,现场露出了巨大的木质盖板。

(二)发掘曾侯乙墓

仅就椁室而言,曾侯乙墓比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大六倍。发掘这样一座巨大古墓,自然是一项工作量和难度都相当大的工程。

1.前期勘测 1978年3月,春寒料峭。风雨中考古队分秒必争,一个上午就弄清了墓坑的准确形状与椁室的深度。

3月21日,天气放晴了。大家集中精力查看有没有盗洞,因为这是判断墓内文物资料是否得到完好保存的关键。清除了墓坑内已被炸散的浮土,把坑内填土铲平后,南北两坑相交偏西处,一个被盗过的古墓赫然在目!

这个被盗墓斜着直插椁顶,将一块盖板的东段斩去了一节,使这块盖板的西段斜着塌进椁内,墓内淤泥中夹着几块石板,一片惊叹声随之而起。

勘测小组内的几位小伙子泄气地说:“别白干了,墓已被盗过,还有发掘价值吗?”

面对一片质疑声,在随后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谭维四说出了继续发掘的三个理由:尽管有一个被盗墓,但规模小,属于早期的一种民间小型盗窃,不可能把文物全部盗走;考古不是“挖坟取宝”,比金银珠宝更重要的文物,也非常有价值;根据政策规定,这么大规模的墓坑要发掘的。

在进一步勘察中发现,被盗墓底端墓室的淤泥中,发现一具尸骨和几件古代盗墓用的工具。据考古专家分析,这具尸骨是盗墓者留下的,盗墓发生在东汉末年,那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几个盗墓者乘着月黑风高,夜深人静,前来盗墓。

经过几个夜晚,盗墓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墓打通。可是不知是深深的墓室缺氧,还是墓中有什么暗器,一个盗墓者腰间系着绳子,刚进入墓室便一命呜呼。上边的同伙见此情景,都逃之夭夭。所幸的是,墓内文物并未丢失。

2.发掘情况 做完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1978年5月11日,发掘工作全面展开。按照显露椁盖板、取吊椁盖板及浮在水面的器物、排积水清淤泥、清椁室取文物、取棺拆椁回填墓坑五个程序,各发掘小组人员稳步推进发掘工作。

曾侯乙墓木椁顶面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木炭之上夯实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夯筑五花土直达墓口。

挖掘古墓的工程是巨大的,青膏泥、重石条、方梓木、黑木炭、重达成千上万吨的覆盖物,还有一件件珍贵文物,都需要从地下起运到地面上。为此,部队专门派出了一个连队人员配合考古队,锹挖镐刨,昼夜奋战,还特地抽调了一部吊车专门负责较重文物的起吊,确保了挖掘工作顺利地进行。

不知是由于千百年的自然渗漏,还是那个被盗墓所至,墓室打开后,发现里面充满了积水,水呈黑褐色,如同煤窑里流出的水一样,墓内所有文物都被浸泡在水中,无一幸免。

考古发掘队完成现场清理工作后,决定起吊墓葬椁盖板。起吊墓室椁盖板的难度是考古队员始料不及的。47块椁盖板均由0.6米见方的梓木做成,最长的达10.6米,重4吨。部队支援的5吨吊车在这些大家伙面前都束手无策。情急之下,临时调来的10吨大吊车上场应战,几经周折,才得以成功。

17日凌晨,巨型椁板被缓缓移开。这个墓的总面积达至220平方米,深13米。整个墓葬用巨型的椁板分割出4个空间。按照方位,它们被称为东室、北室、西室和中室。

最先浮出水面的那几具棺材,就是被放在墓葬西室的。考古人员在清理这些棺材时发现,里面的尸骨都是女性,一共有13具。后来在东室的墓主人身边又发现了8具女性尸骨。据推测,她们的年龄都在20岁左右,最大的也不过26岁,最小的只有13岁。专家认为,她们是墓主人的陪葬者。

考古发掘还在继续。人们发现,这座墓葬与以前发掘的古墓不同,整个墓穴呈现出不规则的多边形,这在以对称为美的我国古代墓葬中并不多见。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13米深的墓穴直上直下,找不到任何阶梯的痕迹。朝着太阳升起方向的东室,是墓主人安息的场所。

根据测量,人们发现主棺的规模令人吃惊,它有3.2米长,2.1米宽,2.19米高,分两层,在外棺里还放着内棺。工程师估计主棺可能重4吨左右。

外棺的装饰并不华丽,但设计者十分细心。外棺一侧的下方,还开了一个门洞。有人猜测,这也许是为了让主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

和外棺相比,内棺显得无比精美,内外涂满了朱红的漆,两侧各画有一个窗户。在窗户的周围,布满了繁复而神秘的装饰画。它们既像人,又像动物,专家推测,它们其实是守护墓主人的神兽。

棺材出土时,旁边还站着这样一个青铜动物,它长着鹿一样美丽的角,却有鹤的长颈和翅膀。在我国古代,鹤和鹿都是吉祥的动物,神仙经常乘坐仙鹤飞翔。也许,这个鹿角立鹤就是准备驮着主人升天的神鸟。

然而,这位墓主人远远没有马王堆的墓主人那么幸运。这就是他留下来的全部遗骨。根据尸体的骸骨,还可以知道墓主人的身高大约1.63米。由于头骨保存比较完好,人们复原了墓主人的头部雕像。

这是一个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的男人,可是他的墓穴如此豪华,说明他曾经拥有至高的权势和无穷的财富,他的人生一定有着非凡的经历。

当时在把椁板揭开以后,墓穴里面都是水,西室的水面上浮起了八具棺材,东室浮起两具棺材。当工作人员清理出这些浮棺并往外抽水时,随着水面的下降,三段横梁和一根木柱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浑浊的水面下看不清是何物,只好继续用抽水机慢慢抽水,清除淤泥。

最早出现在墓室水面上的那根木柱,待到水落石出时,竟酿成了此次考古发掘中的千古遗憾。原来,这根木柱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乐器“建鼓”的支架,木柱贯穿鼓身垂直于地面。因此,人们看到水面上的木柱时,建鼓已在水中耸立了两千多年,当积水逐渐抽去时,由于巨大的鼓身脱离了水的浮力,受腐蚀的木柱再也无法支撑鼓身的重量,便折断倒地了。

因为担心脱水导致文物受损,在采取了防晒、喷水等保护措施后,继续实施发掘工作。

5月24日午夜,发掘现场又露出一层横梁,长短两根曲尺相交,梁体粗大。下面由3个佩剑铜人及一根铜圆柱顶托,梁下悬甬钟,应是33个。此前看见的3个小木架立于梁上。

3.编钟显露 25日午夜,露出第三层横梁,与第二层相近,有12个大甬钟及一个钟,或悬于梁下,或掉在梁旁。这两层有四根木梁,两端都有浮雕或透雕镂空龙首、凤鸟、花瓣的青铜套,梁身又以黑漆为地,朱黄色漆彩绘菱形几何花纹,乍一看去,真似蛟龙模样。

此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数量众多的一套青铜编钟已基本上显露出来。谁能在同一个古墓内见到这么多的编钟呢?谁曾见过这么雄伟的钟架逾千年而不倒呢?目睹这个奇迹,整个工地一片欢腾。

随后,这个地下文物宝藏露出了真面容。经考古工作指挥部与部队首长协商,出土的所有文物都用军车运送到部队营房,摆放在师部宽大的俱乐部舞台上,逐一进行清点、擦拭、整理和测试。

曾侯乙墓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轰动了全国及海外。接下来的文物去留问题颇费了一番周折。随县人想留在当地保管,但专家认为当地不具备保管的条件,最后,还是送往了湖北省博物馆保管。

同类推荐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小批判集

    小批判集

    本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批评性思考的论文集。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民族之旅

    民族之旅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互动传播的灿烂光彩。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饮食、独具特色的礼仪、名目繁多的年节,还在林林总总的婚娶习俗、卷帙浩繁的历史宗教典籍,代表了跨国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华。不论你来自哪里,当你走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为五彩缤纷、悠久灿烂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所吸引、陶醉。请循着远方的呼唤,同我们携手一直踏上民族之旅吧!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热门推荐
  • 三国杀连环杀人事件

    三国杀连环杀人事件

    第一次来日本旅行的杜凯鹏被发现死在了宾馆的卧室里,从他的口袋中发现了一张标记有忠臣的身份牌和一张画有关羽图案的卡牌。完全的密室杀人之下暗藏有惊天的玄机。来自中国专案组的王奇峰与日本的杉田警部相互配合,揭开层层迷雾,最终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
  • 名门旧爱:总裁宠妻无度

    名门旧爱:总裁宠妻无度

    【那五年没有你,活得如同行尸走肉】文瑾诺怎么都没想到,五年后,当她遗忘前程往事的时候,再次掉进了那个男人的坑里传闻商界新贵戴柏言,出身贫寒卑微,却靠着女人走到如今只手遮天的地位他行事狠辣,未达目的,不择手段,永远将利益排在首位他曾负面缠身,却渐渐洗白,成为人人畏惧的戴先生盛世联姻,在迎娶杜家千金的盛大订婚礼上,他却为了另一个女人中断仪式向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戴柏言,唯独对她宠爱有加他们说,戴先生将她宠上了天他们说,戴先生心里住着一个未亡人,经年累月,不曾遗忘
  • 大神小弟

    大神小弟

    上万年前,玄界本是遍地玄脉的仙道乐土,却因一场破灭天劫发生异变,新兴武道与上古巫道趁势崛起,仙道日渐式微,如今连硕果仅存的苍玄派都只能屈居末位,行将消亡。而当一个本应修仙无望的孤儿,意外得到一位无所不能的大神小弟……狂妄不羁?这是真人禀性!混蛋无耻?那叫仙家风范!生来废材又怎样,天下谁人敢嚣张?顺我者有福同享,逆我者迟早遭殃!
  • 神僧传

    神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上身之极品冥妻

    鬼上身之极品冥妻

    伊郑千金怎么也没想到,是鬼咬断了自己的命根,听到这个消息后,差点没气疯了,自己也没招惹谁,怎么会遭此命运!伊郑千金寻求做回男人,于是,便开始寻找“九阴真经”的秘方,原来九阴真经就得九个千年绝美女鬼经血制成的血丸,我——伊郑千金也由此走进了鬼的世界——
  • 相思遥迢慕娉婷

    相思遥迢慕娉婷

    强强1v1,男追女逃无限宠,小虐怡情,身世作引。(欢迎入坑,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番外)昔日战友的背叛、于归戒的召唤,梦中的场景、灵魂的共鸣……一朝穿越,身世成谜;记忆的剥离,失窃的又是谁人的心房。[男主]这一世纠缠,万般离乱,我如何能轻言放下。覆灭云和,非我本意,纳妻入怀,此生不负。[女主]家国之恨落于我身,身为一国公主,怎能与敌国世子共结连理。然,妾本无心,得他眷宠,又该何去何从。
  • 青要无忧

    青要无忧

    青要弟子-无忧,是其师父下山历练之时,拾得一女婴,胸前玉佩刻有无忧二字,故而得其名。无忧生得俏丽,拥有玄妙的灵根,灵气,深得青要掌教紫真仙人喜爱。东华尊者玄一真人坐下爱徒东华仙人宋擎苍仰慕其无忧之师-千琴,求亲成功,千琴带无忧嫁入东华仙山。故事便在这里开始.......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本文围绕樟树几千年的两大特色“药”和“酒”,展开对樟树历代文化、民俗的追述。而“药”又是紧紧辅佐着“酒”而展开,表现了樟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民情和上层文化形态。作者累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历史史实,穿插一些个体的历史想象,使得这部地方文化散文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作者文笔沉稳,语言畅达,诗情盎然,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散文。本文围绕樟树几千年的两大特色“药”和“酒”,展开对樟树历代文化、民俗的追述。而“药”又是紧紧辅佐着“酒”而展开,表现了樟树以“酒”为核心的民俗、民情和上层文化形态。作者累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历史史实,穿插一些个体的历史想象,使得这部地方文化散文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
  • 空吟笛赋

    空吟笛赋

    上古之际仙魔大战,有神唤空吟,灭去魔帝,众神瞩目,却隐居寒冰殿,因为她失去了一个人......
  • 至情穿越:卜心

    至情穿越:卜心

    “你说我好好的一个塔罗占卜师,莫名其妙得你怎么就让我穿越了?!穿越就穿越了,还要被逼婚?!逼婚就逼婚了,对方还早就有自己喜欢的人了?!说好的幸福呢?!说好的金手指呢?!作者你开门啊!你有胆子写怎么没胆子开门啊!丫鬟小跑过来,对着张木一行礼,轻声言道:“少夫人,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