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84100000003

第3章 都江堰的沧桑历史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是全世界保存下来年代最久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如此坚固耐用的水利工程,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千百年来,人们围绕它的名称由来、修建背景、修建过程、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多方考证,并最终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挖掘了出来,为人们全面认识都江堰提供了条件。

(一)都江堰的修建背景

在都江堰修建之前,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其实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

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发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都江堰一带严重的水旱灾害,成为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因素。同时,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

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当时,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观点。

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国郡守。于是,一个工程浩大、影响深远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开始了。

(二)都江堰的名称由来

都江堰最初的名字并不叫都江堰,关于它这个名字的由来,历史上还有一个演变过程。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作“堋”,于是都江堰就有了“湔堋”之名。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又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为了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而来的名称。

到了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堰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此后,都江堰这个名字就被一直沿用了下来。

(三)都江堰的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其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 修建之前,李冰父子先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做了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江水的流量,使之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工程开始后,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作“离堆”。

2.分水鱼嘴的修建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

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建成的鱼嘴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沿岷江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流入宝瓶口。

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百分之六十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3.飞沙堰的修建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达到合适的高度,起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时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以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他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宏大的历史工程。

(四)都江堰的设计特点

都江堰之所以能够经历两千多年而保存完好,并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与它独特而科学的设计有关。

都江堰第一个设计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了岷江的悬江优势。岷江高悬于成都平原之上,是地道的悬江。李冰既看到岷江悬江危险,制造灾难的一面,又看到它富含潜力、可以开发利用的一面。

岷江坡陡流急,从成都平原西侧直流向南,成都平原依岷江从西向东、从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李冰通过工程措施,正确处理这种关系,使岷江悬江劣势转化为悬江优势,从而创造出了伟大的都江堰。

都江堰第二个设计特点就是建设约束保障工程体系。整个都江堰工程设计巧妙、牢固可靠、相互衔接、完整配套,实现了优化和强化约束,及尽兴岷江之利,尽除岷江之害的工程保证。

所谓优化和强化约束,即通过工程措施,改善和加强河道对河流的约束条件,使之兴利避害,造福一方。还应该指出的是,直接利用每年修“深淘滩”挖出的泥沙、鹅卵石,建设低堰、高岸、渠系水库,从而形成科学、状观、十分牢靠的防洪大堤,完整的渠系,星罗棋布的水闸和水库,从而建成了一个功能不断延伸的水利工程体系。这既保证了都江堰工程自身的成功,也为各大江河的治理提供了具体和完整的经验。

都江堰第三个设计特点就是采取科学的泥沙处理方式。都江堰工程历经了初创、改进优化的长期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围绕宝瓶口和处理泥沙展开的,正确处理泥沙是都江堰保证长期使用的重要条件。

李冰修建宝瓶口,位置选在成都平原的最高点,岷江出山谷,流量逐步变大的河道下端,使环流力度逐步加大,形成了环流飞沙的态势。宝瓶口呈倒梯形,下接人字堤、飞沙堰,提高了溢流飞沙效果。

因为这些独特设计,都江堰可以把百分之九十八的泥沙留在岷江,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只占百分之二。岷江水推移质多,悬浮质少,也是增强飞沙效果的重要原因。这是一种适应岷江实际的、十分巧妙的、特定的泥沙处理方式。

(五)都江堰的历史事件

都江堰修成后,它为当地人民带来的福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曾到这里考察,许多事件都围绕都江堰发生,可见都江堰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1.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汉武帝元鼎六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这是人们了解到的关于都江堰较早、较权威的记录。

2.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准备北征时,他认为都江堰为农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了保护好都江堰,诸葛亮征集兵丁一千二百多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

诸葛亮设兵护堰开启了都江堰之管理先河,在此以后,历代政府都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

3.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走了二十多天,抵达了成都,并游览了都江堰。

后来,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提到了都江堰。

4.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朝同治年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来都江堰考察。他以专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都无与伦比。

1872年,李希霍芬曾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了都江堰。因此,人们认为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5.解放军抢修都江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入川后,贺龙明确指出,要先抢修都江堰,把已延误的抢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由王希甫负责,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

12月29日,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立。同时,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三万银元作为抢修经费。工程开始后,驻灌县解放军一千五百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的指挥下投入抢修工程。

整个抢修工程于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

(六)都江堰工程的历史意义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工程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古代时期的伟大“生态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一直沿用两千多年的古代水利工程。

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还一直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旅游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旅游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趣谈老北京文化

    趣谈老北京文化

    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笔者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例如: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以及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等。从多种角度描述了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巧夺天宫的技术展现给广大读者。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首都北京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热门推荐
  • 冒牌大巫妖

    冒牌大巫妖

    他只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一直过着上上班、玩玩游戏的悠闲生活。当女友答应陪着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更是开心不已。但是,一句网络真言立刻应验了——秀恩爱,死得快。当他准备带着女友玩游戏、秀着恩爱唱着歌的时候,却突然陷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但他清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刚刚从棺材里爬起来的小小亡灵,而一群危险的敌人正在门外等着他。“如果我穿越过来的是我的大号,这些家伙能奈我何!”他如是说。可惜在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他上的却是女友的小号……“但就算我的身体是等级1,但我的技巧是100级!”从1级的小小亡灵盗贼独自面对着一群60级的圣堂十字军开始,他就用行动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曾经是满级巫妖的他如是说。
  • 心——战

    心——战

    天欲绝我,踏破乾坤天谴路魔欲灭我,定当嗜血斩魔族心途大道,唯战永存。天道艰险,真爱永生毁灭还是重生,沉浮一念间
  • 龙珠究

    龙珠究

    “我有什么用?”“毁天灭地,只手遮天。”“我活着为了什么?”“为了我们两个人的仇。”“知道了...”
  • 我的世界之命运史记

    我的世界之命运史记

    如果人类在继续破坏自然,那么4179年后,会怎么样呐?
  • 易烊千玺之南栀微苏

    易烊千玺之南栀微苏

    你能不能别这样.可是我就是喜欢你.我说过了,那是误会.
  • 恋上痞校草

    恋上痞校草

    周晴雯,一个泼辣且难搞的女生,转学第一天,就因为坐位的问题与校草何瑞哲杠上了,不仅打了他的跟班小弟,动了他的女人,还将他摔得四脚朝天!用她的话说,谁让她不痛快了,她就让谁不快活,信奉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绝对开打不说废话!同样是脾气差得出了名的校草何瑞哲,无论走到哪,后面总是跟着一堆围着他团团转的女生,想不到新学期刚开始却碰上这么个火爆小辣椒,野蛮粗鲁,行为乖张,完全不把他这个校霸放眼里,所有别人不敢做的事,她全包圆了!就这副德性还敢跟他做同桌?那就看他怎么整死这个死丫头!PS:本文是《撞个恶男当男友》的姐妹文,但又是两个不同且独立的故事,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因没看过《恶男》,而看不懂这篇文。
  • 青春染指流年

    青春染指流年

    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想唱一首歌,一首关于我们青春的歌。歌词里写的是你和我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感人肺腑。却也真真实实的存在过,也曾这样被我们深深的铭记。
  • 大学风

    大学风

    他文可通古今,数理化对他只是小菜,可偏偏对英语束手无策。他是爱情场上的小白菜,可却是奇货可居。他努力的争扎着走自己的路,家人的不理解,朋友的怀疑,旁人的耻笑····且看他如何主宰自己的大学,主宰自己的梦想!
  • 乱世问鼎

    乱世问鼎

    天下崩析,宇内分离,五王裂疆;东北以“苍茫”为国名,西方以“漠”为国名,北方“临洋”,东方“赤炎”,南方“云辉”。云辉帝萧刚将薨,云辉国王爷萧云逸以24岁之龄被定为候选继承者之一,携家臣萧玉臣、友边飞鸿及30余随从从边城顺州城向国都云州城进发。路上遇世间冷暖,有悲欢离合,屡遇险境的他们是否能够活下来?见惯了尔虞我诈的他能否迈向自己的王者之路?而他又能否保持初心,不忘始终?
  • 绝命辞

    绝命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