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85300000006

第6章 风俗民情

时空流转,阳关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丝绸之路的繁华已经远去。但是,时光不会淘尽一切,反而给阳关沉淀下一些东西,阳关附近的风俗民情无疑就是这种沉淀的精华。

阳关附近的民俗风情有很多,俗有“四大节、八小节、二十四个末节”的说法。在这些节日里,都有固定而特别的节日饮食。“宁穷一年,不穷一节”的说法,足以说明节日饮食的重要。这些风俗,历史悠久,已经成为阳关文化的另一种形式,被阳关人民继承了下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大年三十儿装仓面

在阳关附近,腊月三十儿的晚饭在这里又叫后晌饭,它是这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在吃后晌饭时,阳关附近的大部分人家,都要擀长面,炝臊子,吃“碱面”。

进餐的时间还有规定,即必须在“请神”,即祭祖先之后才能开始。此时,全家长幼同桌围坐,老人们边吃饭,边对儿孙们讲说这一年家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婚丧嫁娶、酬神祭祀、经济收入、来年生活安排等。

关于这顿饭的吃法,也有规定。按照老人的要求,这顿饭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吃饱到最大限度,吃得越多越好。其用意就是人们辛苦劳作了一年,最后一顿饭一定要吃好,把“仓”(肚子)装得满满当当、实实在在,图个身强体健。因此,这顿面又被称为“装仓面”。

装仓之所以要做臊子长面,也是有讲究的。其用意为求个长命百岁、诸事如意,并有期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意。

晚饭之后,等天黑祭祀结束,全家人还要吃年夜饭,这也是“装仓”的继续。

(二)正月初一包饺子

在阳关附近,按当地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无论穷富人家,除了正常准备的油饼子等食品招待来客外,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这与我国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一脉相承。

饺子的质量视家庭条件而论,一般用猪、羊肉拌萝卜或洋芋做馅。饺子一般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初一破晓吃。

破晓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据阳关民间传说,人间的“招财童子”和天上的“进宝郎君”原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共享人间香火,同为众生造福,很受百姓拥戴。后来,“进宝郎君”被天庭擢用,分别时两人立下盟约,大年岁首“招财童子”以燃火为号(后来演变为放烟花爆竹),“进宝郎君”就将天宫宝物偷送人间。

后来,人们为了“得宝致富”,便以饺子为象征,从古到今在阳关地区沿袭传承。

(三)正月初七拉魂面

正月初七,阳关附近的人称之为“人七日”。在这天,阳关的人家一律要吃臊子面,又叫“拉魂面”。

关于吃拉魂面的习俗,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正月初七这一天,人的魂魄最容易脱离人体,吃了拉魂面,就可以用长面把人的灵魂和肉体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因此,吃拉魂面意味着人们追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

(四)正月十五蒸老鼠

在我国广大地区,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并以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但在阳关附近,有条件的人家正月十五吃元宵,更多的人家都在蒸“面老鼠”。

所谓面老鼠,是指用发面做皮,将上好的炒面或春节期间吃剩下的馍馍渣用清油、糖等佐料,搅拌在一起做馅,捏成老鼠形状上笼蒸制的一种食物。因面老鼠的馅是用清油搅拌的,所以有人也称它为“油老鼠”。

这个习俗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蒸“面老鼠”时,一定不能给老鼠做眼睛。人们希望老鼠个个瞎眼,以后不再糟蹋粮食。

(五)正月二十摊煎饼

在阳关附近,煎饼是正月二十必做的食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摊煎饼。

煎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将适量面糊舀入平底锅摊匀,烙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薄饼。然后,将炒好的豆芽、韭菜、肉丝、蛋丝放在煎饼上面,卷成筒状。

人们摊出的煎饼主要是献供敬神,以示补天补地。敬完神后,人们才开始自己享受这些煎饼。这里的煎饼味道很好,鲜嫩可口、味美无比。

(六)二月初二吃猪头肉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人民的一个重要节日,也称为“春龙节”。

这天各地的习俗不太一样,在阳关,二月二各家都要吃猪头肉。宋代苏轼所著的《仇池笔记》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初安国军节度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

王中令看到出家人居然敢食酒肉,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和尚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写道:

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

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看来,猪头不仅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后来,阳关人民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就形成了。

(七)惊蛰吃炒面

根据农历二十四节气,到了惊蛰气候开始转暖,冰消雪化,大地复苏,入土蛰居之草虫惊醒,一年从此开始。

这一天,阳关附近的人家都用油炸鸡蛋,拌入炒熟的干面,加上红糖,冲入滚烫的开水,搅拌均匀食用,芳香开胃。

这一天,阳关附近的农民还要用清油或大油熬萝卜汤,强制给牛、马、驼、羊从嘴灌入,俗称“啖牲口”,用以清胃火。

(八)四月初八浴佛节

在阳关附近,农历四月初八是浴佛节,人们在这一天要做米糕和油饼子。

在历史上,这里的人们对浴佛节的重视程度远胜于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也像端午节一样做粽糕,炸油饼。

然而,和端午节不同的是,浴佛节这天人们将粽糕和油饼作为外带食品,去阳关附近的莫高窟、雷音寺等佛教寺庙赶庙会,祈祷还愿,浴佛布施。

相传佛教的开创者释迦牟尼,就是在这一天出生的,因此各寺庙都要举行“浴佛****”,在大殿正中用水盆供奉佛诞生像,全寺僧众都要以香汤沐浴佛诞生像,以此纪念佛的生日。

(九)五月端午做粽糕

在我国,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而在阳关附近,人民则以吃米糕为主。

端午一到,无论穷富人家都要购买糯米、红枣做米糕,也叫粽糕。粽糕的做法是分别把糯米和红枣煮熟,然后将熟米糕和红枣分层交替压在盆中,俗话称“压粽糕”。食用时再加一些糖或红糖水,甜香无比。

(十)八月十五烙锅盔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人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拜月亮、吃月饼是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但阳关附近的民间,又有用锅盔献月亮,馈赠亲友的习俗。

在这里,中秋将要临近时,妇女们便整天地忙着烧锅盔。标准的锅盔一般直径都在三十厘米左右,厚度在三厘米以上,上面还画上月亮、松树、孙猴子等图形。

据说,吃锅盔是元朝末年由汉人反对元朝统治者兴起来的。那时候,汉族人把蒙古族人叫“鞑子”。当时,蒙古族人为了防止汉人造反,管得特别严格,十户人家派一个蒙古族头目来监督,不准汉人私藏刀刃,十家合用一把菜刀。

元朝末年,汉族人要想联合起来反抗就得互相串通,但由于蒙古族头目监视得紧,无法通风报信,刘伯温就想出一个办法,他放风说今年秋后有瘟疫,家家只有烧锅盔吃,才能免除灾难。

于是,人们就在锅盔上写上字,或者在锅盔里卷上纸团,约定在八月十五的晚上以放火为号,一齐动手杀“鞑子”。从此,阳关附近就有了中秋节做锅盔的风俗。

在中秋节,阳关人还有较为特别的习俗,那就是献月亮。中秋节这天晚上等月亮升起以后,各家都要在庭院正中摆好桌凳。接着,再把西瓜切成两半呈锯齿形,与锅盔、月饼一起有序地献在供桌上,然后燃香三柱,向月亮叩个头,便开始了赏月活动。

此时,全家围坐一起,长者讲述有关月亮的故事,香燃完以后分食供品。后来,人们虽然不再上香叩头,但敬献锅盔、月饼、西瓜、水果仍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十一)冬至搓杏壳篓

在阳关,冬至也有固定食俗,即吃“杏壳篓”。杏壳篓就是通常说的“杏皮面”。阳关民间在冬至节这天必须食荤,无论大家小户都要割点肉做成以杏皮子为主,配以洋芋片、萝卜丁、干菜等混合而成的汤面,这就是“冬至饭”。

冬至饭必须在早上吃,意思是过了冬至,白天就一天天地长了起来。因为阳关民间有“过一冬至,长一中指”的顺口溜,也就是说人们睡觉的时间短了,白天劳做的时间长了。

同时,把冬至饭做得美味丰盛些,让家里人吃了多干些农活,争取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也是吃东至饭的一个用意。因此,也就有了“吃了冬至饭,干活多流汗”的谚语。

(十二)腊八煮腊八粥

在阳关民间,每年腊月初八,家家都要煮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有大米、小米、红豆、核桃仁、红枣、红糖、花生仁、桂花等,相当于现在的“八宝粥”。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给地主放牛,常常吃不饱肚子,整日饥肠辘辘。一次,朱元璋在屋内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他眼睛一亮,心想:抓个老鼠充饥吧!

于是,朱元璋伸手向洞里摸去,却是个老鼠的粮仓,掏出来的有大米、豆子、红枣、粟米等,五谷杂粮样样都有。朱元璋把这些粮食洗净,煮了一锅粥,喝起来香甜可口,成为一顿美餐。

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当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觉得平淡乏味想换换口味。一天,他忽然想起从老鼠洞掏粮煮粥的事来,就传令御厨以各色五谷杂粮煮粥进膳,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朱元璋吃后大悦,即为此粥赐名“腊八粥”。

(十三)腊月二十三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到了这天,阳关附近的家家户户都要向灶王爷敬献供品,虔诚祷告,祈求来年家事吉利、人丁康泰。

据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稽查善恶的神仙,腊月二十三他上到天宫向玉帝汇报人们善恶,腊月三十儿回到人间。

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些自己家里的好话,消灾免难,因此,这一天,阳关附近的妇女们,便忙着给灶王爷准备上路的食品,即烙“灶干粮”。

灶干粮是在兑好的发面里,卷上清油、香豆子或其它佐料,烙成像小点心块那样的圆饼。

到了晚上,家庭主妇洗手、净口后,献供品于灶君神像前,口中不住地念叨:“灶君爷,吃干粮,吃饱喝足上天堂;灶君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祭祀完毕后,妇女将灶干粮分给众人食用。

“祭灶”是过年的前奏,农村有一句俗语叫“一到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因此,民间又把腊月二十三叫“小年”。过了这一天,阳关的人民就开始准备新年了。

(十四)春节习俗

和其它地方一样,春节是也是阳关一带人民的古老节日,更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在这里,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过年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每逢过年,阳关一带人民常常要在长辈的引领下,按照固定的风俗规矩有序地进行一些活动。

1.扫尘 举行过祭灶后,阳关一带人民便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大年三十,民间在这段时间有一个重要的乡俗和讲究是“扫房”。

扫房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从里到外打扫卫生,拆洗被褥,把自家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扫除结束后,就开始张罗置办各种年货。农村开始杀猪宰羊或买鸡、鱼、肉以及各种蔬菜,并选买水果、花糖、瓜子等接待亲友和自食。还要添置新衣服,尤其是小孩子都要穿新衣服过年才高兴。

大年三十以前,男必理发,女必“挽面”,即剪发美容。同时,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能吃到正月十五以后的糖酥饼、馒头、花卷,油饼等,以备过年之用。

2.团聚 在阳关一带,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也称“除夕”,俗称“大年三十”。这是整个过年的开始,出门在外的家人都尽可能赶回家团聚。

三十的下午,孩子们在玩耍嬉戏的时候,正是大人们忙碌的时候。和其它地方有所不同,阳关一带的春联是下午贴的,三十下午,男人们在家里的每个门上贴春联、门神,牛圈里贴上“槽头兴旺”,大门前的树木、柴垛上都要张贴“出门见喜”“生财有望”的大红条幅。

此时,阳关一带的主妇们则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一般都在太阳落山时准备好,在天色刚刚放暗时,首先要“请神”,也就是祭祖宗。此时,全家人带上纸钱、烟酒、茶和各种菜肴、吃食等到家门外干净的空地上烧纸、叩头,恭请祖宗回家过年。

纸烧完回家以后,人们在祖宗的牌位前放上供品,然后焚香跪拜。请祖宗用餐,尔后,全家人才正式用餐。这充分表现出敦煌人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3.年夜饭 敬奉过祖先后,才能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请神”之后,全家人共吃团圆饭。这顿饭可以说是这个家庭一年间最丰盛的一桌饭,除了备有各种肉、菜、酒类之外,还必需要有“碱面”,也就是“臊子面”。

当晚,农家厨柜都要填放一点年馒头,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当午夜交正子后,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零点,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刻,大人和孩子们纷纷走出家门燃放鞭炮,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待鞭炮燃放之后,全家人还要准备一些丰盛的晚餐,所有人都要吃饱喝足,这叫“装仓”,寓意来年有个好收成,人人不饿肚子。

这时,装仓和守岁就同步进行了。人们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在过去,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火炉旁话家常;现在,人们要么喝酒,要么相聚打牌娱乐,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4.拜年 和其它地区一样,拜年也是阳关一带人民在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此时,人们走村串户,要到长辈、亲戚、朋友家里祝贺新春,统称“拜年”。

阳关一带的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新中国成立后,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要给晚辈“压岁钱”。

初二,出嫁的姑娘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到舅舅家拜年。从初四至正月十五,是到亲朋好友家贺年的时间。人们外出相遇熟人时都要相互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拜年的礼物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每样礼品一般都是双数。

5.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阳关一带人民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运程好坏的兆示期,因此禁忌特别多。

在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或呵斥,以免孩子啼哭不休。

在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要及时说一声吉利话来弥补,如东西打碎了,要立即说上一句“岁岁平安”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加以化解。

禁扫地也是当地的一个重要禁忌,因为这被认为会把一年的财气扫走,很不吉利。但是这一习俗后来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十五)六月六晒腰腿

和其它节日主要有美食不同,农历六月六,阳关附近居民还有一种敦煌民间的习俗,即晒腰腿。

阳关附近的鸣沙山,沙粒纯正,不含一点尘土,热沙浴具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奇效,传说阴历六月六这天最为灵验。所以,阳关附近有六月六上鸣沙山晒腰腿的习俗。

到了每年六月六,凡有腰腿病的患者,都熬好乌鸡汤,备上老黄酒,正午以后,来到鸣沙山下的沙梁上,喝汤、饮酒。然后,他们用热沙埋住腰腿部,头上打伞遮凉,让身体在烈日下暴晒三个小时左右。

据说,连续晒七天,腰腿病便可消除。

(十六)阳关的婚嫁习俗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这种对礼的要求常常会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婚嫁习俗也反映了我国的礼仪。婚姻自古是“合二姓之好”的喜事,备受古代人重视。

千百年来,在阳关一带,质朴的阳关一带人更把婚嫁看作是神圣的事,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嫁程序。

1.说媒的习俗 在封建社会,男女要讲究“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因此,当时的男女双方遵照传统习俗,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合到一起。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阳关一带,说媒曾改称为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意向。

除要技巧外,做媒人还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变故。

媒人的辛苦自然会得到回报,在阳关一带,按照习惯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有句俗话叫“媒婆婆,嘴吃成个油饽饽”。

在阳关一带的婚嫁习俗中,媒人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就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帖,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

2.上门的习俗 上门又雅称为相亲,即在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后,若女方经过打听认为男方情况尚可,便答应男方上门。上门的时候,一般是由媒人带领男方到女方家进行初次走访,目的是为了让女方及女方父母和长者审核未来女婿。

在阳关一带,上门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对待。礼物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但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因为古代讲究授受不亲,所以男子想看一下女方也并不容易。一般情况下,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

在阳关一带,人们的表达方式是比较含蓄的,这就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相亲时,相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一般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

男方同意后,开始看女方的意见了。此时,姑娘的父母开始同姑娘一起商量是否同意,如有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甚至还要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退还。

3.看家道的习俗 所谓看家道,就是看男方家的生活境况,要看前院的房屋、后院的牲畜,甚至还要看粮仓的储备等。

在男方上门之后,由媒人探问女方家意见,若女方家同意,由男方家提出邀请,请女方及家人到男方家做客,即看家道。在看家道时,一般是女方及其父母、叔叔、舅舅等人在媒人的引领下,回访男方家。

在很早以前,看家道时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就是男方父母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女方父母交谈。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的家境,对男方财产、生活、家居环境等情况进行了解。了解过后,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如果不认可这门婚事,女方父母起身告辞,男方也不勉强留客。

4.订婚的习俗 在上门、看家道之后,由媒人询问男女双方家的意见,如果男女双方都满意,并认为时机成熟,就要履行订婚手续。

订婚日期由双方确定后,媒人带女方及其父母等直系亲属到男方家去订婚,此时男方家则邀请亲属长辈在家恭迎认亲。

在阳关一带,订婚是大事,男方要向女方送一笔重礼,包括给女方父母的衣料,给姑娘的衣物、首饰、彩礼等等。关于礼物的数量与规格,一般都是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的。如果男方因吝惜,不舍得按要求准备礼物,就会造成造成女方不满,甚至订婚取消。除了准备礼物外,男方还要准备酒席,款待女方家人。

在阳关一带,关于订婚时的程序还有一些讲究。待女方家宾客齐至时,第一顿饭吃菜和馍。然后认亲戚,重点是女方认男方家亲戚,逐个敬酒称呼,长辈要给女方端礼钱,婆婆给未来的儿媳妇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女方给男方赠送一套衣服。

认亲的程序结束后,男方家开始正式摆酒席,做臊子面。此时,新亲戚上桌喝酒交流,增进情感。

5.结婚的习俗 婚期确定后,男女双方就开始着手做结婚准备工作。

婚礼前一天下午,男女两家都要待东,即招待东家和所有帮忙的亲戚朋友。傍晚时,男方家要选个干净的空地给祖宗烧纸,向祖先告知后人婚事。

同时,在男方这面,他们还要请亲戚、同事、朋友开始布置、收拾新房,主要是张贴喜字,裁剪张贴鸳鸯、拉花、窗花等饰物,营造喜庆气氛。

到了晚上,女方的姑嫂以及朋友还要到男方家看新房布置情况。男方则和媒人、伴郎一道到女方家送大红“肉方”。

新房布置完成后,不铺床,晚上由新郎与一个亲属的未婚男孩一起在新床上就寝,俗称压床。压床的人有条件限制,不是任何人随便就能压的,一般由新郎的亲弟弟,或朋友或同学,但必须是岁数小于新郎的未婚青年。另外,有的家庭还讲究请四五岁的男孩儿压床,这是从延续子孙的角度来考虑的。

次日,便要举行结婚仪式。在阳关一带,结婚一般还要分乔亲、典礼、认亲、闹洞房几个环节。

结婚的第一个环节是乔亲,就是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婚礼当天,新娘一大早首要的是化妆和打扮,然后穿上漂亮的结婚服装在娘家等候。

此时,新郎则与伴郎、伴娘及娶亲人员,在媒人的引领下,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娶亲。临行前,男方还要准备好双份礼品,包括红酒、挂面、猪肉方、红糖、点心及红包等,还要拿一红木匣子,内装香、艾、挂面、酵面、棉花、红枣、桂圆、莲子、碗、筷、化妆品、钱等物,均是双份。

乔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口时,放鞭炮告知。女方家则事先准备好难题,或提问题、或让乔亲人员喝酒等,待嬉闹后才开门。

进门后,女方家准备荷包蛋等招待新郎,准备简单饭菜招待娶亲人员后,新娘拜别父母,给父母敬茶敬酒。

在阳关一带,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迎亲人员还要从女方家象征性地“偷”点东西。所“偷”东西中必须有木材类的,意为偷财。

女方将男方带来的红白糖、肉方、挂面等留下一份,让男方带回一份,对红木匣子中带来的离娘钱及馍馍留在娘家,再由娘家对等换过,其它物品原封不动随新娘带回。

时辰一到,新郎或抱或背新娘从娘家出来,送上乔亲新车,与娘家送亲人员同行。乔亲人群中途不能随意停留,不能走回头路,也不能走重复路线。

有时碰到吉日,结婚的人多。乔亲人群在路上与别家乔亲人群相遇,要互换手帕以图吉利。乔亲队伍到新郎家门口,放鞭炮、撒花,或喷彩带。

下花轿时,新娘脚不沾地,新郎将新娘抱人新房,换礼服,准备典礼。在新娘进门时,公婆、新郎的兄长都要回避不能照面。

新娘到家后,待宾客到齐坐定,吉时一到就开始进行典礼仪式。由司仪宣布婚礼开始,放鞭炮,新郎、新娘携手缓缓步入典礼厅堂。

结婚典礼仪式开始后,新郎、新娘携手站在典礼台上,由主婚人、证婚人讲话并宣读结婚证书,然后新人互赠礼物,互戴红花,以示相敬相爱并进行拜礼。

拜礼讲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然后,新人要向亲戚朋友鞠躬答谢,新郎、新娘互相鞠躬致礼。

在阳关一带,为了喜庆,公婆的好朋友要给公婆抹花脸,还要给婆婆的耳朵上挂红辣椒,其意就是让公婆在媳妇面前出丑,以此来缩短媳妇与公婆之间的距离。

在典礼结束之后,司仪宣布新郎、新娘携手入洞房时,由亲朋好友将事先准备好的纸花、五谷杂粮、白砂糖等混合物打向新郎、新娘的头上,称为打煞,意为驱灾避邪。

典礼之后,阳关一带还有认亲的习俗,即在婚宴开始,由司仪带着一对新人认长辈、认亲戚,新人叫着长辈亲属的称谓并鞠躬行礼。而长辈则要事先准备礼金红包,当面分别给新郎、新娘,以示祝贺称为拜礼,一般要多次鞠躬行拜礼,尤其父母则要多次给红包。

婚礼的当天晚上,新郎和新娘不吃婆家饭,而是吃娘家派人送来的素食宽心面。所谓宽心面,就是很宽的拉条面,其意是让新人在成婚后放心过日子,不要怕事。

婚礼的当天晚上,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闹洞房,也称耍床。在过去,由于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公众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

闹洞房时,年轻人要准备各种雅俗共赏的节目,让新人表演,逗乐、起哄,增加喜庆气氛。如表演取筷子,将一双筷子置于酒瓶中,只露出很短一截,让新郎、新娘全力用嘴唇把筷子取出,实际就是让两人有意亲吻。

另外,过去闹洞房时还要耍闹小叔子,让小叔子给嫂子扫地,扫地要从门口往里扫,扫的东西要堆在屋角,意思不能把财扫出门。这些扫来的“财富”,第三天回门回来后,再由新娘清扫出门。

在阳关一带,闹洞房结束后,结婚还没有结束。此时,新郎、新娘人睡前还必须完成一个很重要的程序,就是让人给新人铺床。

铺床十分讲究,要请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女性给新婚夫妇铺床,把两床被子的四角夹人核桃、花生、莲子、红枣等物,一边铺床一边口中还要念念有词:“反铺席子正铺毡,生下的娃娃坐高官;双双核桃双双枣,儿子多来女子少……”而后,新婚夫妻才能同床共寝。

第二天清晨,新婚夫妇不能随便出门,也不能睡懒觉,更不能随意开门。必须等候小叔子或侄子叫门时,才可开门。

叫门时,一般要喊:“哥哥、嫂子(或叔叔、婶婶)开门来,金银财宝滚进来。”这时才能打开新房门,并由叫门的孩童递进来两个熟鸡蛋、两个小馒头、两杯糖水,寓意财源流进,甜甜蜜蜜。此时,新郎、新娘要给叫门送餐的孩童红包。

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吃完后,再出门拜见公婆。到此,一套隆重的结婚仪式才算结束。

6.回门的习俗 在阳关一带,按照约定俗成习惯,结婚第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家非常重视婚后第三天的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回门一般在上午进行。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要改口或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或称姨父、姨娘,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情、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回门吃饭不做菜,只有饺子,馅儿内包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寓意今后漫长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

吃完饭后,新娘要按婆婆的叮嘱不能久留,放下筷子就回家。意思是说,新媳妇回门在娘家待得时间长了,婚后就不大顾家了,所以不能久留。回门是在阳关一带婚嫁习俗的最后一个环节,回门之后,婚嫁活动才算正式结束。

时代的发展,在阳关一带的这套婚嫁习俗,自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钟程序还是有的。在阳关一带的这种婚嫁习俗,也许显得太为繁琐,但是毫无疑问,经过六道环节考验下的婚姻,应该会比其它地方草草了事的婚姻,更稳定、更能长远。

(十七)亲属间的称呼

过去,因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地处我国西部的阳关一带,一般夫妻都要生育五六个子女,甚至更多。这种多子多孙的现象就造成了,亲属之间就出现了繁杂的辈份关系。和其它地方一样,阳关一带互相之间的称呼也有较为严格的界定,这些规定有的和其它地区相同,有的则是为本地所特有。

1.对父辈男性的称呼 上世纪60年代前,在阳关一带,儿女一般都称父亲为爹、爹爹,也有人家叫大或大大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阳关一带,部分城市人对父亲的称谓开始由爹改为爸爸,后来城乡基本都管父亲叫爸爸。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在阳关一带有一定的独特性,依序称大佬、二佬等,相对应的夫人称为大妈、二妈等。

对父亲的弟弟一般称大爸、二爸、尕爸,相应的夫人则称婶婶。后来,随着外地风俗的进入,阳关一带人们对父辈的兄或弟基本都称叔叔,或大叔、二叔、尕叔等,对其夫人称婶婶。

2.对父辈女性的称呼 和其它地区相似,阳关一带子女对父亲的姐妹一般称姑姑,或称大姑或姑妈。

有一定特点的是,在阳关一带的农村,有人把姑妈干脆称叫姑娘或娘娘,当然这与其它地方把女儿叫姑娘是两个概念。不论对姑姑如何称呼,对其丈夫均称姑父,但个别也有称姑爹的。

3.对母辈兄弟的称呼 在阳关一带,虽然子女对父亲的称呼有多种,如大、爹还有爸,但对其母亲却是统一的,即都叫妈、妈妈。

对母亲的兄或弟称舅舅,只是按年龄大小依次称为大舅、二舅、三舅……对舅舅的夫人,按舅舅的排序依次叫大舅母、二舅母、三舅母……

4.对母辈姐妹的称呼 在阳关一带,对母亲的姐姐,称其为姨妈,对姨妈的丈夫称为姨爹。母亲如果还有若干姐姐,按年龄顺序称大姨妈、二姨妈……相应的就有大姨爹、二姨爹……

对母亲的妹妹称姨娘,对其丈夫称姨父。有若干的话,按序称大姨娘、二姨娘或按姨父的姓氏称×家姨娘、×家姨父。

5.对祖辈的称呼 在阳关一带,子女对父亲的父母均称爷爷、奶奶,这在全国都是一样的,唯对其母亲的父母称呼就不一致了。

在阳关一带,对其母亲的父母称呼社会上较为统一的称呼是姥爷、姥姥,外爷、外奶。但随着地域的变化就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称外公、外婆,阳关一带较为统一的称呼是叫尉爷、尉奶,标准的叫法应该是外爷、外奶,可能由于方言发音变化演变成了尉爷、尉奶,进入21世纪后,阳关一带的大部分人仍是这种叫法。

6.对岳父母称呼 在其它地方,对岳父母,旧时多称泰山、老泰山、岳丈、岳父、岳母。

但在阳关一带,女婿对岳父母则称姨夫、姨娘,后来,则有所变化,均称爸、妈。一般在对别人提起岳父母时多称老丈人、丈母娘,或称孩子他(她)外爷、外奶。

7.对妻子称谓 在阳关一带,旧时多称贱内、内人、家里的、屋里的、婆姨、婆娘,或称孩子他(她)妈或老婆子。后来和其它地方一样,阳关一带的人也称妻子为老婆,非正式场合或称呢称,或直呼其名,正式场合称妻子、爱人。

8.对丈夫的称谓 在阳关一带,旧时多称男人、老汉、老头子,或孩子他(她)爹、爸,有的地方还丈夫叫掌柜的。后来和其它地方一样,阳关一带的人也叫丈夫为老公、家长或称呢称、或直呼其名。

9.对晚辈的称呼 在阳关一带,父母称男孩为娃子、儿子,称女孩为女子、丫头、女儿。爷爷、奶奶将孙子辈的子女称为孙娃子、孙子、孙女、孙丫头。

父亲对同辈兄弟的儿子称侄子、内侄,对其女儿称侄女,对其姐妹的子女称为外甥或外甥女。母亲对其兄弟姐妹的子女统称为侄子、侄儿或侄女。

除了这些习俗,阳关还有春节社火、祭祀习俗等。

丰富的民俗风情,构成了阳关一种独特的文化。它们的存在,使阳关更加魅力无穷。

同类推荐
  • 执悟2

    执悟2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 函谷关

    函谷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 诗性的寻找

    诗性的寻找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热门推荐
  • 苹果战记之破天一锤

    苹果战记之破天一锤

    一对脾气有些小别扭的小姐弟,因为一场变故被卷进了一个天地灵气稀薄的小世界,一场冒险之旅即将展开。
  • 一代医后

    一代医后

    玉子珊原以为穿越到侯府嫡女身上日子应该不错,没想到老爹是渣,老娘糊涂,还有个祖母带着姨娘搞风搞雨。她好不容易才弄醒老娘,镇压渣爹,打退祖母,收拾姨娘,转眼却被打包嫁给了三皇子。皇子就皇子吧,反正也是个不受宠的废人,做几年假夫妻就可以各奔东西了。只是这号称废人的皇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木目哒

    TFBOYS木目哒

    (:本文纯属虚构,不喜勿喷,呵呵哒:)----
  • 麻袋,麻袋

    麻袋,麻袋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双生灵女

    双生灵女

    双生灵女,巽世倾和洛晴风,自灵珠起便被生离,依靠菩提幻真树及浮沉珠吸取日月精华幻化而生,虽同蒂却不同命,二人在冥冥中相遇,一个爱上仙界翘楚却命途坎坷,一个对魔君一见倾心却虐恋成魔,究竟谁,能逃脱命运的诅咒,笑到最后。
  • 魔导少年不会受伤

    魔导少年不会受伤

    平凡的中二“魔法”少年胡黎,在一次逃债“灾难”中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住所…于是阴差阳错地穿越到了一个拥有魔法的奇幻世界……在这个奇幻的魔法世界中,少年为了追寻自己未知的事物而开始在这里生活,与他结识的一群个性十足的同伴们展开了新的冒险。在此途中他遇到了许多有趣而又惊奇的事物……然而,最终,最让他想不到的,竟然是……
  • 带着光环闯异界

    带着光环闯异界

    李枫,一个平凡的宅男幸运的被选为成神游戏的玩家从此开始了他的二次元之旅,他不停地往上爬,为了建立他心中的水晶宫,他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一切的开端大海贼时代
  • 再苦也要笑一笑大全集

    再苦也要笑一笑大全集

    人生在世不过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生活中不乏酸甜苦辣,面对艰难困苦我们应该学会一笑置之。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的浅显而又深刻的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踏上新的征途。
  • 学校2019

    学校2019

    这是一篇高中生的一段豪门爱情史,一段诡计阴谋,四个闺蜜之间的心机斗争,使得陈玲安变得更加成熟稳定,一次车祸,五年后,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男人,我们又见面了,呵,三人虐恋又重新上演,今年暑期特送,期待你的归来。
  • 棺椁道

    棺椁道

    一个女尸所生的孩子,被盗墓门派的最后一人收留,将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