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60900000019

第19章 散文(1)

南太行旧事记(选段)

文/杨献平

杨献平

河北沙河人,1973年生。在《人民文学》、《天涯》、《大家》、《芙蓉》、《诗刊》等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批评等近百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文本《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丝绸之路》(中英文版)、《匈奴帝国:刀锋上的苍狼》,散文集《沙漠之书》、《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生死故乡》等。现居成都。中国作协会员。

童年的夜晚

那时候,电还没有在村庄出现。晚上,到处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黑暗,马灯晃悠的山路,枯草摇动,风吹如泣,冻僵了乌鸦出其不意呱叫几声,令人毛骨悚然。石头的房子里面,做饭剩下的火炭噼噼剥剥,明明灭灭,白色的灰烬不断诞生,有风从门缝儿进来,吹到人的腿上,是一片彻骨的寒冷。

放学回到家里,趁着白天的余光,正在写着作业,黄昏就降临了,这个家伙,也不打一声招呼,把脸黑得像锅底,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把村庄乃至村庄之外的一切全都收容在了它的怀抱。娘找了火柴,摸着窗台上的煤油灯,嗤的一声划着火柴,微红的光亮摇摇曳曳,首先照亮一家人的脸庞,再打上暗黑色的黄泥墙壁。

煤油灯的光亮可以照亮我们的家,但怎么也不能照亮我们一家人的心情。娘总是不高兴的样子,眉宇间挂着生活的艰难和沉重。收拾了碗筷,放在清水里冲了,娘就说:你晚上到你爷爷那儿睡,还是在家?我想了一会儿,就说:到爷爷那儿去。娘没有说话,又把锅台扫了一遍。我做完作业,收拾了课本和纸笔,把书包挂在墙壁上,拉开房门,到爷爷那儿去。

我们家在村子最下边,挨着的是杨林光家的石头楼房,横在我们家的左面,感觉像一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杨林光搬走之后,老楼房窗户里面时常飘些霉味儿出来,尤其是夏天,遇着一阵逆向的风,霉味儿钻到鼻子里面,呛得人胃疼。

我总觉得杨林光家没好人,经常偷和损坏别人家的东西,还仗着自己家人多,整天没事找事儿,欺负我娘还有其他人口少、势力小的人家。有一次,杨林光老婆跟娘吵架,他们一家七口人都趴在房顶上,居高临下,咒骂我娘,骂得很难听。她的二闺女还把手里的碗扔向娘,娘用手一挡,手背上就流出了鲜血。我在一旁吓得直哭,也不敢帮着娘骂杨林光一家,只是拉着娘的手,叫娘赶紧回家。

爷爷家就在杨林光石头楼房的上面,每次去,都要从他们院子里经过。

从我们家出来,走到楼房跟前,是一条不足十米的窄巷,走过去,再向上一个九十度转弯儿,爬上二十几个石头台阶,再一个九十度,向西,就到了老楼房前院。

因为杨林光,我每次去爷爷奶奶家都害怕。走到路口,习惯性地探头向杨林光家看一下,如果他家人没在院子里,我就赶紧蹦上台阶,轻手轻脚,以最快的速度走过去。如果院子里面有人,我就沿着房子后面的巷道儿,绕到爷爷房后,爬上房根的椿树,再从院子里的梯子上爬下去。有几次不小心,正要穿过杨林光院子,让他婆娘傅四妮看见了,从屋子里面蹿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后衣领,在我脸上、背上打了几个巴掌,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疼了我就哭。娘听见,就从家里跑出来,把我拉在怀里,和傅四妮理论、争吵。傅四妮仗着人多,还把娘打了几次。后来,我学聪明了,实在绕不开,我就让她们打,一声不吭,也不跟娘说,免得娘和我一样挨人家打骂。

杨林光家西边,是万新爷爷家。老两口都快九十岁了,身体还很硬朗。那时候,万新爷爷还和年轻人一样,上山割草,下地干活儿,比年轻人的力气儿还大。两个老人对小孩子很客气,家里藏了柿子、糖块和饼干,到家里还拿出来给我们几块儿。老两口活了一百来岁,先后不隔一个月,双双无疾而终。我常常想,要是万新爷爷家和杨林光家换换多好!

过了杨林光家,一绺石墙中间,有一道大门,里面是个四合院,爷爷奶奶和另外几户人家住在里面。大门的门板是柿木做的,足有半尺厚,门框是枣木做的,很结实,已经上百年的历史了,里面不知道被虫子噬过没有,表面看起来还很光洁。

我站在跟前,还够不着门锁。如果不是很晚,大门是不会插的。用手一推,很重,我要使很大的力气,它才吱吱呀呀敞开来,让我看到里面的房屋和灯光。对这种声音,里面的人谁也不会特意探头看看,甚至连谁来了的念头都省略了。毕竟,门就是开和关的,不到深更半夜,不闹出奇异的响声,院子里面的人就不会表示惊诧。

天长日久,什么东西都会习以为常。

和大门相对的那家老妇人,和我爷爷同辈儿,我忘了她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男人,从我记事起,她就一个人住着、活着,要不是嫁到栗岩坪村的闺女常回来看看,平时身边连个挑水打柴的人都没有。我总觉得她很可怜。在村庄,哪个人不是想着小的时候有人看管,老的时候有人养活,身边有个可靠人儿呢?一起说说话儿;老了的日子就有了生气,也会顺心得多。

听爷爷说,这个奶奶出身不简单,娘家在山西左权(以前叫辽州)大南庄村,她爹是地主,家里光金条就好几箱子。斗私批修的时候,财产被政府没收了,分给了群众。因为家境好些,她小时候读过私塾,很会讲故事,《三国》和《隋唐演义》讲得尤其好。每年腊月,村里人闲了,买上一盒烟,听她讲故事。

有一次,我也参加到了听故事的行列,好多人坐在她家炕沿边上,煤火台子上和小凳子上,一个个支楞着脑袋,像盯着电影屏幕一样盯着她的脸和嘴巴。我稍微大点之后,能挑得动水了,给奶奶家的水缸挑满了,就给她挑。因了这缘故,她也对我很好,和爷爷一样,不叫我全名儿,叫平儿。和村里的几个老年人走到一块儿,一起夸我懂事儿,是个孝顺孩子,将来肯定赖不了。我心里当然高兴,除了父母和他们几个老人说我好之外,村里没有一个人说我好的。和我们家有“仇”的当然不说我好,没“仇”的对着娘的面,才会说我长得俏和聪明等等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十三岁,我到石盆读中学后,我们家盖了新房子,奶奶搬到我们以前的房子住,因为要过杨林光的院子,就很少到那位老人家家里去。我在慢慢长大,她在渐渐变老,记忆一天天退化,讲故事也一段不接一段,经常颠倒人名和事儿,听的人就少了,以致屋里冷落门前无人的境地。

她可能也很寂寞,经常一个人坐在门前石阶上,抽着旱烟,嘴巴不停地嚼动着,脸上的皱纹随着嘴巴的翕动拉开又收紧,隔一会儿咳嗽几声,舌头再搅动几下,然后努嘴吐出一团黄痰或者白痰。我觉得她很脏,一听到她的咳嗽,我就赶紧捂了耳朵,尽量不去听她吐痰的声音,若不小心听到,就是一阵联想,不由得一阵恶心。

这个奶奶后来过继了一个儿子,但毕竟不是亲生的,没有血缘,在心里和行为上就有点“隔”,平时也不大走动,除非有病了,人家才来看看,小病就拿点药吃,大病就不管了,撑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爷爷说,几次大病,要不是闺女花钱请医生,恐怕就再也见不着她了。

爷爷奶奶住在她的隔壁,房子是连在一块儿的,中间就隔了一道墙壁,这边有什么动静,那边就可以听到。印象中,爷爷奶奶和她的关系很好,没有闹过别扭,至于他们年轻时候有没有闹过,爷爷没有说过,权当没有算了。

爷爷门口台阶下面不足三米的地方,还住着一户人家,论辈份,我叫叔叔的,我爷爷和他父亲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血缘上亲近。但他又和杨林光是亲兄弟,“恨乌及屋”,我对他们一家也不怎么信任和尊敬。有时见面叫一声叔叔婶婶,有时低头走过。

进了爷爷家门,奶奶已经收拾了碗筷,正用葫芦瓢儿从锅里往猪食桶里舀刷锅水,一会儿是木瓢摩擦锅底的声音,一会儿是水落桶的声音。我进门,奶奶只看了一眼,我先叫了一声爷。爷说,平儿你吃饭了没有。我说吃了,奶奶就说,没吃那儿还有饼子呢,吃点吧。我通常不吃,有时看烙得好了,就掰一块儿,三口两口塞进嘴巴,嚼了吞进肚里。看到我吃的样子,奶奶眼睛一斜说:看你那个饿狼样儿,没吃过个东西!

奶奶和娘关系不好,牵扯的都是婆媳之间的家务事儿,作为晚辈,我没发言权利。但奶奶有时也确实过分,比如吃饼子这件事情,如果把我换成表弟,奶奶就不这么说了,吃完了一块儿,至少还要说一句,把那个都吃了吧。还会亲自送到表弟手里。

娘说,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没有带过我,那时候还没包产到户,娘和父亲一块儿,带着我下地干活,奶奶带着表弟,看见我就当没看见。我在地边儿饿得嗷嗷哭叫,奶奶就只拿了开水和饼子给表弟吃,连看我一眼都不乐意。我长到七八岁,能帮奶奶干活儿了,奶奶对我的态度才有所好转。记得那一年秋天,我和表弟帮着奶奶割了好多柴,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奶奶拿出两个小匣子,一个很漂亮,拉开表面的木板,里面还有很多小抽屉,可以放钥匙、铅笔和钢蹦儿等等,一个做得很简单,拉开上层的木板,里面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我想,我是奶奶的孙子,她一定会把漂亮的给我,没想到,奶奶竟然把漂亮的给了表弟。我当时就哭了,向表弟要,奶奶说,给你一个就不错了,还抢,再抢一个都不给你!爷爷因为眼睛盲了,在一边看不见,听见了也不说话。我哭着回到家里,娘问我怎么了,我就把匣子给娘看,跟娘说。娘帮我擦干眼泪,说没事儿,我叫恁爹再给你做一个。

有很长时间,奶奶要到杏树洼给姑妈看门,姑妈一家去了鸡泽县,要好几天才回。这就是说,奶奶要有好几个晚上不在家里睡觉。我听了,一阵高兴。奶奶在的时候,我想听爷爷讲故事,每次都要爷爷讲到我眼皮打架为止。奶奶嫌吵得慌,耽误她睡觉,就不要爷爷讲。

有几次还骂我说,你个小兔崽子,以后不要来俺家睡了。我心里就骂奶奶,不敢骂出声来,怕奶奶打。

有一段时间,我给娘“汇报”奶奶说我的话,娘就不让我去爷爷家睡觉了,隔了几个晚上,我又想听爷爷讲故事,就又跑去。娘找不到我,跟着到爷爷房子外面问我在不在这儿,我说我在。娘才放心。

爷爷对我挺好,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留着,背着奶奶给我一些玩具,像木剑、弹弓和钢珠子之类的,还叮嘱我不要对奶奶说。爷爷的外甥和外甥女来看爷爷奶奶,带了好吃的东西,奶奶就放起来,怕我找到偷吃。有几次奶奶不在家,爷爷眼睛看不见,我还真的偷吃了几回。

脱了衣裳,爷爷叫我趴在炕边,吹灭窗台上的煤油灯。我探出上身,憋足一口气,凑到离灯头不远的地方,使劲儿把气吹出来,煤油灯苗儿忽闪忽闪,一下子就灭了。有时候憋的气不够,或者离得远点,吹了几次,煤油灯仍旧摇摇晃晃,扑闪几下,眼看就要浸入黑暗的房间,复又亮了起来。

这种情况大都发生在冬天,因为天气冷,屋里也冷,光光的身体伸在烧热的炕外,连被子都是热的,上身探出来,冷得咝咝的吸气。灯火儿很顽强,像故意找事儿一样,非要让我再把身子往冷空气里露一露,嘴巴几乎贴在火头上面,它才肯被我吹灭。

和爷爷躺下来,热炕一会儿就烧得我露出了胳膊。爷爷讲故事,手摸了放在枕头边儿上的旱烟,中间停顿一会儿,划了火柴,点着烟后,继续讲那些神话传说、人生经历和奇闻异事。现在回想起来,在童年,我最美、最幸福的记忆,恐怕就是这样的夜晚了,虽然路上要躲过凶狠的杨林光一家,但在爷爷身边,躺在他的故事里面,身子下面是柴火的温暖,脑子里飘着想象的恐惧和快乐,现在还觉得很快乐。可惜的是,1990年冬天和1998年夏天,爷爷奶奶先后故去了,连同他们的故事和生活,成了黄土的一部分,但我时常记得,有时候还觉得这些事情就在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

隐匿的民间

从莲花谷村向西三十里,连续向上,山岭连绵,参差而高,其中有一座海拔1700米的褐红色的山峰。山的西边是山西,山根有一座村庄,叫塔铺;东边是河北,有座村庄叫黄庄。黄庄村右侧红色山梁上,有一条清中期附近村庄一个李姓财主修建的栈道,清一色石板,每一块都比面板还大。商旅往来,马蹄叮当,天长日久,石板上坑坑洼洼,全是蹄印。黄庄村边,有一座古旧房屋,木质门窗,常年糊着一层麻头纸,内里黑咕隆咚,即使阳光照在屋地上,也还是黑色的。

十三岁那年正月,奶奶带着我,去山西姥姨(奶奶的妹妹)家串亲戚。到黄庄村,口渴得要命,想讨一碗水喝。敲开门,见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脸上的皱纹像是紊乱的麻绳,胡乱缠绕在一起。奶奶说明来意,那位老奶奶似乎没听清,奶奶又放大音量,她还是一脸茫然。奶奶再大声说了一遍,她低了一下头,又缓慢抬起,喉咙里轻啊了一声,颤巍巍转身进屋。过了好大一会儿后,颤抖着端出一碗开水。

奶奶坐在门外石墩上,哧溜溜喝水。我也渴,但不想喝。总觉得,那水里肯定充满灰尘和其他脏东西。奶奶说,不喝,过了这个村,要翻过摩天岭以后,才有别的村子。你渴了可不要哭闹啊!

沿着栈道,祖孙俩吃力向上爬。奶奶自小裹脚,站立不稳,当然不敢走满是小圆沙子的羊肠小道。我提着一篼吃食,蹦跳着向上爬。离奶奶远了,就坐在岩石上等。走到半山腰时候,蓦然看到一座坟茔,四周都是金黄色的杂草,在冬天风中飒飒地响。

坟前竖着一块墓碑,比我还高。

同类推荐
  • 乡村物语

    乡村物语

    本书收录的精彩动人、发人深省的隽永故事,内容涉及心态、宽容、尊重、亲情、爱情、友谊、善良、感恩、幸福、做人、做事、挫折、成功等重大人生课题。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毫无疑问,它会成为你的终生益友,将持续不断地为你的生活提供深刻的经验和智慧。
  • 青年作家(2015年第10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10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5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雪球专刊第138期:2016雪球年度文章精选

    雪球专刊第138期:2016雪球年度文章精选

    2016年的A股市场精彩纷呈,年初的熔断、年尾的万科股权之争,雪球的网友在2016年也发表了很多精彩的内容,授人以鱼不如受之以渔,本书特意精选出10篇极具见解的文章,这些投资者们心底无私,把自己投资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语重心长,给读者们指出了投资之“道”,令人受益匪浅,帮助大家在股票市场走得更远,收获更多。《平凡人的理财故事:如何攒够100万》:人没钱的时候攒下的1万元存款,和有了100万时候的1万元存款,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人的第一个1万,第一个10万,第一个100万,会打开不一样的机会之门,在没有这些储蓄的时候,很多事情是不会去想,也就不可能去做的。
  • 故事会(2017年4月下)

    故事会(2017年4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6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四川文学(2015年第11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11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热门推荐
  •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营销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营销基础、网络营销系统、网络市场购买行为与购买决策过程、网络市场调研、网络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网络营销产品策略、网络营销价格策略、网络营销渠道策略、网络市场促销策略、网络广告策略、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本书可以作为电了商务与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企业管理人员、从事网络营销工作的人员培训使用。
  • 老婆别说不

    老婆别说不

    杜桑野终于知道女人不能小觑,尤其身分是前妻的女人。当年他工作是大老婆,出差是小老婆,床上那个很陌生,搞得后来被老婆放弃,离婚收场,孤单一人睡双人床。是自己活该他知道,但再见到她后,他深深的后悔了,后悔当时不用心,这次就算再用心,老婆还是老说不……
  • 新非人协会

    新非人协会

    在超过30年的创作生涯之中,不断在小说的取材方百,寻求新的变化——再没有比千篇一律的故事更闷人的了。在寻求过程之中,有时会有「神来之笔」,有时苦苦思索之下,忽有所得。很有趣的是,所得的效果好或坏,和得到的过程是信手拈来或是辛苦得来完全无关。一系列「非人协会」故事,就是随手偶得的,忽然想到了.写成了故事,怪诞莫名100%幻想,可是故事却又十分热闹。这个题材,可以一直写下去,但不知道为了什么,只写了6个故事,就没有继续。一定有原因的,但真的不记得了。某天,收到「香港小说会」发起人施仁毅的电邮,他计划召集会员来续写「非人协会」,而且一起做善事,喜见少友们对多年前的作品有此兴趣,欣然答应。倪匡(卫斯理)
  • 白纯熙

    白纯熙

    她是天水显赫世家白玄之女,她一出生,可保白家十七年平安,十七年后的生辰宴上,仇人寻仇,白家上下仅存白纯熙一人。被送往神秘的“人间禁地”意外搭救了莲山众仙碟之首的玥儿,她的命运就此改写!在莲山上,没有她的侍女,没有亲人,没有家产,但她却拥有了珍贵的友情,以及仙界武功最高强之人所给予的爱情。她本以为一切可以如此美好的继续下去,但老天不公!白纯熙注定灵魂不凡,也注定不能像别人一样拥有凡人所拥有的东西。爱人、朋友的“背叛”更让她心灰意冷,此时的她做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决定。。。
  • 总裁太霸道:俞先生请恋爱!

    总裁太霸道:俞先生请恋爱!

    “你以为全世界都是你的东西吗?”“只要我想,全世界的东西都是我的也包括你。”“你无耻你无赖!”“可是我再无耻你还不是喜欢上了我?”她走到哪他跟到哪除了上厕所一天24小时不离不弃。家族狠心出卖跑路却不知道麻雀最后变成金凤凰。卖了还想讨回来那要问问俞大总裁愿不愿意!
  • 妖孽夫君从天降

    妖孽夫君从天降

    当她穿越到这个神奇的地方,遇见了他,他们相爱了。但天不尽人意,他误会了她,伤了她,她伤心至极,跳下了悬崖。不过她没有死,反而成为了一个法师。而他,也十分后悔,因为没了她,他成为了一个冷酷无情的皇帝。她恨他,她要报仇,每天给他吃着剧毒无比的毒药。他爱她,明知道她每天给他吃的是毒药,却还是心甘情愿的吃了下去。造化弄人,她又爱上了他,可他也因为吃了太多的毒药,命不久矣。可惜,这毒药无解,他只能等死了。她后悔,她恨他,也是因为爱他。最后,她只好在他最后的时光中好好的陪伴着他。他消失了,离开了她。他让她好好的活着,他说,总有一天会来找她的。
  • 安魂门

    安魂门

    本作品是参照原型描述(除了奇幻和历史部分之外),涉及友情、亲情和爱情,里头部分点滴在作者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和想象过,只不过借助文字叙写出来。一扇门,诉说着无法抓住的前世今生!!!
  • 重生之奋斗成为富二代

    重生之奋斗成为富二代

    一个三十多岁未婚大龄宅男因为一次醉酒驾驶出了车祸意外回到了少年时期的90年代,凭借着多了近二十年的经历,帮助自己的家一步步走向小镇富豪。因为意外的重生,决心不再重复以前的平庸人生,一步步实现了前生梦想。————————————————————————————另外这书不会是种马流,也不会是无敌流,第一次写书,可能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好,希望各位书友能指正。
  • 美女总裁的贴身男秘书

    美女总裁的贴身男秘书

    公司美女总裁是自己的未婚妻,普通员工方超被岳父提拔为总裁的贴身秘书。不需要工作,只要征服自己的未婚妻即可。一个想追,一个想躲。未婚妻为了解除婚约,让方超犯下作风问题。不惜找来美女闺蜜施展美人计,从此三人开始了打情骂俏的同居生活。
  • 双帝轩辕

    双帝轩辕

    纵横捭阖的战国时代,鲁国异姓公子上官少昊无人匹敌的老爹却在一次遍布鲁国的瘟疫中离奇消失,屌丝从此踏上迷雾重重的寻爹之路。知性少女相伴,妖娆美人师父指点修炼,少昊能不能打败那个疑似凶手的楚国将军项子尘?为爱守候百年,等来的是场因爱生恨的血雨腥风,还是心怀天下的舍生取义。看上官少昊演绎炎黄双帝与蚩尤邪神的战国第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