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的深秋的一天早晨,六一无事沿青衣江北岸散步,随便拣奇石。这几年生产发展了,排污量也大了。河水也没有以前那么清亮透彻了。河边的鹅卵石多半已被灰濛濛的泥浆包裹。根本看不出本色来,更不要说看石头图案了。远远望去整个河滩真是“白茫茫一片好干净。”想少儿时这里石头干干净净。游泳时把衣裳洗了就搁在大石头上,大石头大如卧牛被太阳晒热,衣裳放上去如同火笼子烤,一会儿就干了。游泳一完,衣裤早已晒干,干干净净的,穿起实在是爽。现干净的石头少了就走马观花,不知不觉走到一陡岩下,青衣江水全部北移汇成一条狭窄的水道,水流湍急如万马奔腾,呼啸而过,惊涛拍岸。陡岩是红页岩,登上高岩绕过去,一登上高岩突见前面一处红墙青瓦,树木葱茏,一个红亭子顶盖伸出树梢恰似一只凤头。这是什么地方?仔细一看哟,原来“高颐阙”,离城已五公里了。高颐阙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阙在周朝是宫门外两高台用以悬法之所,观者可解去疑问之事。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当时仅用于王宫,故称朝贺天子为朝天阙。东汉时发展为庙前阙和墓前阙。有木制石刻两种,高颐阙为红沙石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墓、碑、道、阙、兽、整体布局至今保存完整。占地五千平方米,那凤头般的亭子下便是高颐阙了。此阙原是一对扶壁式双阙。现东阙已残,主阙斗拱层以上和子阙在早期失散。岁月苍茫,不知变为哪家农户的猪槽或磨刀石。
仅西阙(含子阙)保存完整,为全国现存汉代地面石构建筑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汉阙。阙坐北向南,主阙十三层,子阙七层,系多块大小不等的红色石英砂岩堆砌,由基、身、楼、顶四部组成主、子(亦称母子)两阙并立。主阙从基到顶高约6米,为全国第一,宽12米,厚0。9米,子阙高3。39米,宽1。12米,厚0。5米。阙身有蜀柱、额材斗拱棱角。其上砌石五层形成楼,四面浮雕顶为单檐广殿式,东西两阙相距十三米。东阙题“汉故益州太守武阴令上计史举孝廉诸部从事高君字贯方”。西阙题“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之贯光。”阙前有石兽一对或称“天禄”、“辟邪”,各以整石凿刻而成,高1.57米,双兽形态生动雄健,气势磅礴,堪称汉代石刻中精品,六一小时经过此处时均要骑一下,那时没围墙,双兽在道两侧:后边尚有汉故益州太守高君之领碑一通,碑高2。6米,整体上削下来,宽1。2~1。32米,长1。2米,上刻浮雕青龙与白虎,对幡于跌之上方,各含绶带共牵一壁,两体位势完全对称,尾相交于趺之后方,碑首作半圆形,中刻隶书“汉故益州太守高君之颂”两行十字,上方刻浮雕两中离沿碑首边线相倚为东西各向,侧面仍为西蟠沿碑首并列,头右尾左,碑首下文正中有穿,穿下碑文18行,行21字,全文共360字,隐约可见,但可辨者仅16字,正应一句诗“碑文比碑先烂”。
高颐阙上“天马行空”、“凤鸟翟舞”、“吴姬天门”、“二人玄鹤”、“师旷鼓琴”、“周公辅成王”、“九尾狐”、“三足鸟”、“季札挂剑”及四角方神,饕饕斗拱,枋头,重桅庑殿顶,脊顶鲲鹏等浮雕石刻,个个鼓突峥嵘,件件俨然如新。建筑雕刻庄重精美,为东汉晚期范例。阙上还有四米长的车马出行仪仗队浮雕图,刻画东汉高官出行的浩荡场面和当时车马旗矗状备的生产水平。六一一下想到当今某些“人民公仆”出行前呼后拥,警车开道,阻拦交通,驱民于侧,何其相似乃于尔,可谓千古一脉传。往事越千年,日还是那日,月还是那月,天还是那天,换了人间?出园160米处,紧靠成雅高速公路西侧农田中再看汉孝廉高公墓。还没出园,就听有人在叫“六一,六一”寻声而去,只见小小的管理室沙发上坐一男子,披一件草绿色军大衣,盘腿而坐,像一尊菩萨。“咋个?不认识了,老同学?”六一走进一看原来是B厂的中学同学贾育。“你在这儿干啥?”六一惊异地问。“我说来烧一柱香,打一卦的,可这里不是庙,没有菩萨。”贾育回答。
“你又遇到啥子麻烦了?”六一问。守门的老头在边上插一句:“嗨哟,他一大清早,天没亮明就跑来要烧香打卦,我跟他说,你上香,上金凤寺,这里是墓阙,你烧香找错了庙门,可他一坐下就不走了,坐了半天,只吸烟不说话,你是他的朋友,劝劝他,带他走,门票钱我也不收他的了。”
“刚才我进来时,咋没见他呢?”六一好奇地问。
“嗨,他正在闭目养神,除了神,他啥都看不见。”看门人打趣地说。
“嗨,别听他的,我现正有麻烦事,请你帮一个忙,我给你看一个单单。”边说边递过一张公文纸,六一接过一看处理书。只见处理书上写:
贾育同志:
根据劳动部××号文件,厂2000、1号文件第六条,你无故旷工达30天,决定按自动离职论处,予于除名,请于11月25日前于厂劳资处办理辞退手续。补发3000元作为辞退费。
厂劳务处
2000.11.20日
“我给他们白白干了31年啦,把老子一脚就踢了?1969年下乡,1971年进B厂,一干就是三十一年哇!三十一年就挣3千元啊?你说我咋办?”贾育翻来复去就这几句,什么道理也讲不出。小百姓怕久了,见了当官的怕,不敢去找领导讲清楚,却一个人瞎坐在这里生闷气。“咋办?咋办嘛?”脸腊黄如烧熟的玉米饼,高高颧骨扁扁的嘴,眼睛充满痛苦与绝望迷茫,想不通,的确想不通。六一慢慢帮他分析,理顺头绪问:“别着急,慢慢讲,说你旷工30天是咋回事?”“这个咋说呢,还从哪里说起呢?……”
“别着急,你慢说,我听着哩”六一知道他一急语无论次,更听不到真谛。
“我,我说不出来,不晓得从哪儿说起。”思绪有点纹乱。
“你没上班么?”六一改变策略,单刀直入诱导。
“是哇”。
“为啥不上班”。
“有病嘛”
“啥子病?”
“腰脊劳损”
“咋个遭的?”六一估计是工伤,逼他讲出,故意问。
“干活遭的呗,那是工业学大庆,八小时内拼命干,八小时以外作奉献,打倒******后******上台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建十个大庆似的企业,我们工人当然拼命干。我一天要推三十趟车,每车1000公斤,那天推了五十车,到最后一车来不起了,连人带货一下翻了,人也栽下去,把腰杆担了一下。到厂卫生所,贴了几件膏药,吃了几片三七片,开一个月病假休息,两天又上班,那时觉悟高啊,在家躺不住,见别人都在干,自己耍起心慌。以后腰只要天一变就痛,酸痛酸痛的,最近更是厉害,病得腰都直不起。一老,身体抗不住。啥病都发,经厂医务室与市医院联合检查,同意我半年病休,半年过去,仍没啥大的好转,你想这个老毛病咋好得了嘛,期满了,我又到市医院检查,又给开了一个月病假,我把条子交给厂医务室,没想到一个月后就接到这样通知。就是11月22号收到的,明天就是25号,你说,我完了,我完了,咋办嘛,咋办?……”
“咋办?告,告他几爷子,你因公负伤,啥子三千元就开除?!这比资本家还凶,榨干了,不能干了,一脚就踢开。没有这道理,你放心,我帮你写一个报告,……不管咋样,现在还是人民的天下,改革不是开除工人,特别是干了几十年的老工人,我立即就写,再说,你又交了条子的。有病假条咋不算数,不算数,也应早通知你,到医务室检查,或他们又重新指定的地方去查,为啥不通知你?这样处理就是一个圈套,一个打改革的旗号,挤走老工人,压榨老工人血汗的阴谋,你放心,我写。”六一立即摊开纸,拿起笔,龙飞凤舞地飞快地写下。
写完又重新仔细斟酌三遍,个别地方,词语作一些调整,然后交给他,叫他依葫芦画瓢,照样抄一遍送去。虽知,他却迟迟不动笔,六一不解地问其原因,回答令人扼腕叹息,哭笑不得。“六一,你写的是不是太硬了点,得罪不得他们哟,应该口气婉转一点,一样把事情说了不就行了。”
“你接到通知,找他们说过没有?”
“当然说过。”
“他们咋说?”六一明知故问。
“他们说不行,定了的事不能变,唉”一脸无奈摇头叹息。“对毬罗,他不仁我不义,你不强硬,不把态度表白清楚,他几爷子毬才理你,你现在都被逼到悬岩上了,还怕个毬,毛主席说过‘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你咋个婆婆妈妈的,比小脚女人还不如。你硬是因为你有道理,符合党的政策,与这些歪风邪气斗争,你怕啥?你怕就别抄,给我,我把它撕了。”六一一伸手,他立即阻拦说:“我抄,我抄,我马上抄。”说完伏在桌上,一笔一画地抄起来。抄的过程中,不时盯一两眼六一。然后把六一写得急烈的地方,挫平、挫顿、去掉尖锐的言辞,但基本上忠于原辞。抄好装入怀中。六一又叮咛:“明天是最后期限25号,你一大早一上班就去找到厂长,亲自交给他,看他咋个说,大官好见,小鬼难缠,死马当成活马医,行不行,就是一把手的一句话,这就是中国特色。”
贾育鸡啄米似的点头,随六一出来,一上大道,就见汉高君墓,墓碑上还有字,但六一此刻哪还有心情看古迹,心如土丘,凸起一块的。
2.
第二天,晚上,六一在家等多时,仍不见贾育回一个信,究竟他交没有,交得如何,回答如何?噫,他那个胆小如鼠的特性,说不定……六一放心不下,终是老同学嘛,跑到他家,只见他又坐在床上,抱着毛毯端坐像一个战俘。“喂,咋的?交没交?”“交了,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