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4600000015

第15章 (1)

很长时间以来,赵凤堂就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所困扰着,时愁时乐,时恼时好,不知对错。特别是他嫂嫂得了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怪病之后,他的这种心情就更复杂了。而且,在这一段时间,他的烦恼要远远多过快乐,因为这种烦恼对他来说是长久的,而那种快乐,只是暂时的。

说起来,这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

那年秋后,大哥赵凤年从白庄娶回嫂嫂白粉珍。

鞭炮响过,新媳妇一入洞房,年轻人就一哄而上,用红胭脂把新媳妇先抹了个大红脸。

吃过晚饭,他的一个本家大爷领着送亲人——新媳妇的娘家舅舅,从洞房里一出来,年轻人们就一拥而进。负责招呼新媳妇的是赵凤年的妗子,一见年轻人们进来了,安顿了新媳妇几句就很知趣地退了出来。

热热闹闹的“乱新媳妇”序幕就此拉开。

“乱新媳妇”是农村婚礼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乱”在这里为逗乐、嬉闹之意。

农村里最原始,也是最流行的“乱新媳妇”节目便是“筛新媳妇”。即由四个年轻人分别捉住新媳妇的手足,将她抬离炕席,上下左右,动作花样,时快时慢,或颠簸,或抖动。在这种被称为“筛”的嬉闹中,新媳妇时而如山路骑驴,上下颠簸,心抖身颤;时而如浪里行舟,左冲右突,跌荡起伏。但不论是那种动作,都给被筛者一种惊心动魄的体验。对于一个即将跨跃人生季节的女性来说,这种体验总会让人在轻微的惊惧中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感和亢奋。对新媳妇将要亲历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筛”的生活,这个节目的适时上演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最好启发和帮助。

当然,在这种“乱”的嬉戏中,有时也是难免会有一些不文明举动挟裹其中的。比如,要是遇到某个性格刁蛮的新媳妇,在被“筛”的过程中表现出极不配合的态度时,不文明的“筛”法也就随之而来了。人们会将幅度可大可小的动作极尽其大,让新媳妇在剧烈的起伏穿行中感受恐惧,“嗷嗷”直叫。这时候,如果新媳妇仍不知趣,甚至嘴里偶尔还要蹦出几句骂人的词来,那后果更糟,“筛”她的人就会很有分寸地在“筛”的过程中将她的屁股,甚至脑袋,与硬邦邦的土炕或是炕沿,作一个或数个亲密碰撞。可以想象,这时候那个可爱的新媳妇,在她可爱的新屁股或是新脑袋上留下一两个黑青片片,或是黑紫疙瘩也就不足为奇了。

“乱新媳妇”的节目,当然并不只限于“筛”这一单调的演出。在此之后,什么磨豆腐(将新郎新娘面对面上下叠垒,然后将上俯者推转旋动)、什么赶鸡蛋(将一颗生鸡蛋从新娘一只贴身裤筒口塞入,再由新郎用手于裤外将鸡蛋经新娘裆间,轻轻赶撵运动至另一裤筒口取出)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娶媳妇是山村最热闹的事情,“乱新媳妇”对许多人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快乐时刻。这时候,来“乱新媳妇”或是来看“乱新媳妇”的人,其实已不仅仅只是年轻人或同辈人了。农村人们常说的“三天上没大小,门扇圪角里藏着她(他)大爷”,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年轻人多是重在参与重在“乱”,而年纪稍长者或妇女小孩们,则多是重在看。

事实上,以上这些个看似文明或不文明的“乱新媳妇”方式,倒是都应该很文明地将之归纳到我们时下一种名为“新婚性生活启蒙”的文化范畴的。究其道理,这和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在陶器或绘画中的鱼、蛙、三足鸟等性文化标识隐喻都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赵凤堂也是这一天才第一次见到他大嫂新媳妇白粉珍的。但就在这一刻,少年的心几乎惊怔得停止了跳动。长这么大,他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新媳妇哩。他的血液开始沸腾了,脉搏也随之跳动得更为欢快。

少年的心被他的新嫂嫂深深地吸引住了。

白粉珍,真就像她的那姓一样,那脸蛋蛋,那细脖脖,那手腕腕,真好似六月里磨的新麦子面刚刚蒸出来的馍馍一般细白细白的。当她偶尔含羞一笑,雪样的脸蛋就又变成了阳春三月初开的杏花,粉白里映出一种浅浅的娇红;而那满口口齐整整的牙齿,倒好似两排排白生生亮闪闪的琼玉;还有那薄嘴嘴、翘鼻鼻、黑眼睫毛毛黑眼仁、细长的眉毛乌黑的头,真个是越看越移不开眼,越移不开眼就越想看。赵凤堂心想,大哥可真有福气,娶了这么个天仙女一样的嫂嫂。我要是也能娶上这么个媳妇,那该有多好啊……

西房里的“乱新媳妇”一开始,赵凤堂便把手里的营生推给别人,偷偷地挤到洞房里看热闹的人群堆里了。看着看着,不知道怎就也跳到炕上了。

“筛”新媳妇的四个人其实并不是固定的,有自告奋勇上的,也有被大家逗乐硬推上去的。等“筛”了两个回合之后,不知谁忽然发现了挤在大家后面的赵凤堂,于是,就大喊:“来来来,小叔子要筛嫂,牛犊子要吃草!”赵凤堂也不知怎的,迷迷糊糊就攥住了别人递过来的嫂嫂的一只脚腕腕。倏忽间,一种奇异的感觉一如夏天里陡然而涨的河水一般,“茹”的一下就从他的手心里热浪浪地漫到心窝里。也就在这一瞬间,他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心里一慌,赶忙一甩手就站起来。大家又起哄:“来来来,咱们让蛮牛给他大嫂磨上一桌好豆腐!”赵凤堂满脸涨红,仗着力大,赶紧拨开众人,跳下炕跑了。

夜渐深,闹洞房的人渐渐走得不多了。赵凤年的婶婶开始安顿新郎新娘掰大馍馍掰大糕,然后又忙着做疙瘩汤。

新婚之夜的这种大糕大馍馍,每个里面都各包着七枚红枣,而疙瘩汤里煮着的,除了白面拌成的疙瘩外,还有枣和麻籽。其实,馍馍、糕和疙瘩汤里的枣,取的都是一个“早”的意思,而麻籽当然是取其籽稠易收之意。人类社会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遭遇过数不清的瘟疫、战争、灾荒,使得繁衍生息一直显得无比艰难和宝贵。在中国,这种艰难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才得到彻底扭转,并以惊人的速度转向一种反方向的艰难。也正因为如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们便把传宗接代看得无比重要、神圣。新婚之夜的这最后一项仪式,所隐含着的早生多生的期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让我们再看一看做疙瘩汤的过程,那就更有意思了。火是旺旺的火,锅里的水在热气腾腾地滚着,一个人端着白面疙瘩、枣、麻籽在做,另有一个人则拿着一双筷子和升子(又是一个“生”字,而且,前边还有个“快”字),对着新郎的父母亲边敲打边吟唱:

“梆梆”敲升子,

不过一年得孙子,

大大跑,二二撵,

三三爬到炕沿边,

四四在他娘肚里打悠千……

吃疙瘩汤也很有讲究。疙瘩汤也叫和气汤,吃的时候是必须端到洞房里,让新郎新娘就炕上坐着吃的,而且,只限于新郎新娘食用,所以,做的时候不宜做得过多。如果吃剩,也不可乱倒,只能是揭起炕席倒到炕角。

其实,在这每一样民俗中,隐含着的文化内涵都是极丰富的。比如,掰大馍馍掰大糕,是将一块囫囵囵的馍或糕从中一“掰”而破,破而见红(枣)。很显然,这也是一个极具启发和隐喻性的风俗。应当说,这是一个女性转变人生季节的前奏。也正因为如此,村里那些婚后经年不育的婆姨们,便会十分踊跃地找到新婚者家中,去讨要这种掰开的馍或糕,然后满怀希望地吃下去,为得就是能沾点新“红”的吉祥之气,快快开怀生育。

夜已深,闹洞房的和村里帮忙的人们都已散尽。正房里,父母们都已在困顿中睡去,静静的院子里只有西房里的长明灯隔着窗户透出来的微弱亮光。天上的星星,应该也已十分的困倦了,却只是不停地眨着眼睛,迟迟不肯睡去。

按乡俗,新婚之夜是有人要来“听窗台”的。当然,这种活动完全是出于自愿。不过,也无须专门安排,每到此时,不请自来者总是大有人在。也正是为了这些听窗者行动方便起见,新郎家的街门在这天晚上是不会关上的。如果没有人来听窗,反倒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不过,这种情况对头婚的新人来说一般是不会出现的。如果是再婚者,因担心没有人会主动赶来听他们的窗,往往也会在窗台外竖把扫帚,借以代人,意取吉祥。

但在这天夜里,赵凤年家的街门,在夜深人静之后,就被人从里边悄悄地关上了。关街门的不是别人,正是对家里说要去邻家借宿的赵凤堂。

赵凤堂这是平生以来第一次听窗台。对新嫂嫂一见倾心的那种幸福和烦恼相濡而成的复杂想法,令这个十六岁的少年作出了“拒人于门外”的大胆举动。而对听窗台的那种新奇和向往,则使他的举动更为大胆。以前,有关这方面的种种美妙,他仅仅是靠道听途说而来,今晚,他却要亲自实践了。

赵凤堂高抬腿,轻落脚,贼似的走近西房跟前,又贼似的把头贴近窗台。屋里的长明灯依然还亮着,但里边什么也看不到,也听不出有任何动静。他知道,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里面的人在这个时候也是明白外面的窗台上是肯定会爬着人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有的新郎新娘为避免落下笑柄,在这个特别的夜晚,要么是死撑硬熬不作为,要么就是无声无息悄悄来。

同类推荐
  • 一路去死

    一路去死

    痴迷那老师作品多年的书迷们策划了一次旅行,他们好奇于那老师对犯罪心理的描写为何如此敏锐。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确信”,他们在背离现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那老师也险些被狂热粉丝们精心布下的陷阱所迷惑,一度以为自己在失忆的五年中变身为“杀手”。他以为是复仇者归来,拉他踏上了这趟死亡之旅。对真相揭露的恐惧让他无法承受,然而最后的真相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 现实与虚构

    现实与虚构

    在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女性被叫做“剩女”。在“剩女”这个反动词汇背后,其实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她们有事业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没有结婚。她们之中,绝大多数不拒绝婚姻,只是拒绝不完美的选择。
  • 揭秘茅山派:最后一个道士2

    揭秘茅山派:最后一个道士2

    查文斌——茅山派祖印持有者,正天道最后一代掌教传人。他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火烧身,遭天罚阴遣;仗侠肝义胆与一身道术,救活人于阴阳罅隙,渡死人于无间鬼道!身披鱼鳞的远古氐人,复活的神秘君王,真正的扶桑神树······
  •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巴尔扎克的作品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本书为其两部代表作的合集。《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叙述了一个因为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最负有盛名的小说之一,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两部小说形象地告诉人们:资产阶级的每一分钱都充塞着“污秽和鲜血”,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冷酷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
  • 谎言或者嚎叫

    谎言或者嚎叫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热门推荐
  • 金陵阴阳师

    金陵阴阳师

    自天地初开众生繁衍,人界就不断涌现出掌握驭魅驱魔、占星卜运、守正僻邪的能人异士,简称阴阳师。洪荒时代,阴阳师是维持三界平衡的重要力量,那21世纪的阴阳师是什么样的?作为一个不负责任的半吊子阴阳师,我可以告诉你——现代阴阳师既不是免费义工,也不是赏善罚恶使,同行之间还有激烈竞争,更和普通人一样得吃饭、泡妞、存点钱奢侈一下...另外,太平日子是只存在梦里的,因为匣魅、棺怪、艳妖、婴灵、山精、飞僵...,这些莫名其妙的脏东西会比肩继踵地闯进你的生活!左手挽着白素贞,楼下住着某小倩,泡吧遇到七仙女,难得发次善心捡了个不良少女,尼玛居然还不是人!普通人遇到不能对付的脏东西可以找阴阳师,那阴阳师呢?你要战!我便战!逆天改命!禁咒还阳!我是卫子阳,我为阴阳师代言!
  • 断路时代(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断路时代(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未来的某一天,全世界的电突然消失了。没有了现代通讯手段的人们,将被迫重新回到柏拉图的洞窟之中。人类将如何重新认识我们身处的世界,如何重建道德与秩序?作品通过六个相互关联的故事展现出对一个图景的六种想象,同时它们也像六条支流,最终汇集出一个可能的合理的解释。“谁控制着电子记忆,谁就控制着历史……如果我们持续地信任着这种电子记忆,我们的历史将会被抽离。”
  • 那个少年还在

    那个少年还在

    闲花未落人已去,那个少年可还在?当她真正转身时,他还会接受吗?顾漫里和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也许是那个令她心惊的傍晚,也许是在学园里他差点撞住她的那天,但在那个傍晚后,他却时常在顾漫里的心中徘徊,也许…这是喜欢?千景城那天因为和死对头又有了矛盾所以打了架,却不慎受伤,危急时刻他碰到了一个女孩,他没有看清她的脸,却记住了她的气味。也许是蒙面的回忆,初晨的槐树下,那个少年,你还在等我吗?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
  • 兽,我要你负责

    兽,我要你负责

    我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做某人的好太太兼好情人,为了目标不停地努力着,可是即将实现时忽然发现,我......移情别恋了。这个长着好看酒窝的大男生,美女当前竟然拒绝,亏我还在他打架时拿着钢筋救他。什么嘛?既然吻了人家,怎么可以不承认!该死的兽,我要你负责!
  • 永恒圣界

    永恒圣界

    波澜壮阔的一代皆以逝去!诸天万界,仙帝,人王,魔主,佛陀,妖祖!一代代天骄,一尊尊不朽的存在,尽数被那不知名的大劫抹去!洪荒界,灵威域圣村,走出过诸多圣者,他们负大神通,追山赶海,缩星拿月,亦正亦邪。背负大劫气数走出圣村的伐无生,将走上怎样的道路以揭开那不知名大劫的神秘面目......
  • 四月你的谎言

    四月你的谎言

    我多么渴望能在太阳底下与爱的人,携手共同玩耍,可是我不能
  • 四海一统

    四海一统

    不同于地球的另一个时空界面,生活着四大不同的种族,人族,精灵,蛮族,矮人。四大种族原本和平相处,相互扶持发展,但是,不免有厌倦这种宁静生活的人,近千年的和平生活终被打破。
  • 重生之红颜祸水

    重生之红颜祸水

    她是杀手鬼灵,得到一次意外重生在了古代让她可以重新活一次认识了帝王,可她却不知,自己又进入了皇宫成为了他的妃子,两个人一次次的擦肩而过
  • 万宇大帝

    万宇大帝

    宇宙诞生以来,出现了许多修仙文明。魔族也一直存在,因此,发生了很多与魔族的战争。22世纪,地球一片和平气象,然而,和平只是表象,在和平的下面掩藏着巨大的危机,人们并不知情。地球人的修仙路也由此次危机开启……“陛下,大军集结完毕”“嗯,传令三军,全速向天元世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