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05700000014

第14章 凌叔华:淡施青黛的远山(1)

(1900—1990)

面前一片黄碧渲烘停匀的旷野,

嵌上空明清澈的溪流,

几座疏林后,

有淡施青黛弯弯的远山黏着。

——凌叔华小说《倪云林》

黄碧的旷野上,嵌着一弯清深浅溪流,寂寥空阔……一片疏林后,远远地黏连着几座远山,如眉黛般衬着……

浓密相宜,简练淡泊,宁静致远。

凌叔华的画,传承的是传统文人画的技法和意境。不恋笔墨,最讲究留白,空间,让画中的所有元素都有呼吸的自由和空间,以神取胜,创造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所以,她的画,没有挤挤捱捱,没有张扬浮躁,总是在疏淡中给人宁静,在寥远中让人高远。这是她的气质和精神。

她出身望族,家学渊源,是真正的名媛。她养在深闺,不必张扬,只在家里帮助家人接待一下泰戈尔,就被他赞赏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才女。

她无需怎么努力,只篇诗文,就为她赚得与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丁玲齐名的荣誉。她的诗文,有身份感,像她的家族;有意境,犹如一副清高淡雅的传统文人画。

她美得不张扬娇纵,像她的画,文静淡雅,但心里有装不下的自由和浪漫,看她“眼睛清澈……带着一点迷离”(苏雪林语),就知她心里藏着多少春光和情趣。她从来不是个理性的人,无论她作画、写作,还是与徐志摩产生绯闻,与异国男人演绎一段婚外恋,皆因为她要做自己,无法接受平庸的生活。

她是大家闺秀,在文化和气质上,她是传统的。而在个性和情感上,她不能忍受传统道德的束缚,甚至为个人幸福不惜胶轨婚姻——她要做自己,她没办法不是她自己。

她不完美,同样有自己的复杂和矛盾,她从来也没想过一定要做个完美女子。她只是心里装了太多的诗和画。她的丈夫理解她,因为爱她而能原谅。因为她是才女。

无论走到哪里,她还是那个她。纵使半生飘零海外,生活优越,她眼波总不离中国,心里是浓浓的家国情怀。沐过西风之后,她依然留恋着自己老宅的窗棂;盛名之后,她依旧要回来看看那个已经面目全非的家……

凌叔华终是传统的,她的追求,她的气质,都是她那诗书之家的影子。而她以自己个性而浪漫的性格,又使她增添现代的自由独立之美。

其文温婉细腻,其画淡雅高洁。她含蓄与开放集于一身,既传统又现代。其人,与其文其画一样,耐人寻味。

家学有渊源

如今的北京胡家24号院(现已辟为北京胡同博物馆),清末民初时这里住着一豪门望族,就是民国才女凌叔华家。

凌叔华生于望族,父亲凌福彭祖籍广东番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点翰林,与大名鼎鼎的康有为同榜题名,而且名次比他还靠前。凌福彭历任清朝户部主事兼军机章京、天津知府、保定知府、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布政使、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市长)、直隶直隶布政使等,可谓官运亨通。1911年后,曾任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

凌福彭是袁世凯手下的红人,一直跟随袁世凯左右:袁任直隶总督,他做布政使,是袁的副手;袁曾三次派他去日本考察;天津是袁世凯在天津推行改革时,凌福彭任天津知府;袁世凯发昏当皇帝,他还积极支持。

可想而知,以凌福彭的身份地位,自然是三妻四妾,儿女成群。

凌叔华的母亲是凌福彭的三姨太,也颇通文墨。凌叔华是母亲生的第三个女儿,在父亲众多的孩子中排行第十,被称为“小十”。

凌福彭是典型的文人,他精于诗词,喜爱绘画,爱结社雅集,组织诗画画社等,家中往来无白丁。凌福彭带头组织了“北京画会”,齐白石、姚茫父、王云、陈半丁、陈寅恪等著名书画家都是他家的常客。文人墨客,风流雅集。凌叔华从小就见识了这些文化名流,也耳濡目染中受到熏沐。

凌福彭重视教育,他在任顺天府(相当于今北京市区)执政时,就兴办学堂,兴利一方。对自家孩子们的教育,当然更加重视。彭家的私塾,除了日常的教授先生,还时常有名流教授来讲课。比如,一代怪杰辜鸿铭,曾来彭家教授孩子们英文和古典诗词。

在重男轻女和复杂的大家族中,母亲带着凌叔华姐妹三人,低调地活着。小“十”凌叔华,在彭家众多的孩子中,也显得不起眼,看上去总是很安静,也不吵闹。

不知何时起,小叔华喜欢上画画,自己经常在纸上、地上,或者墙壁上涂抹……

六岁时,一天,她在自家后花园中,用木炭在白墙上正在画一副山水画,被当时来他家作客的宫廷画师王竹林看到,赞赏她有绘画天才,当下收她为徒。

父亲看小叔华也天资聪慧,自小有文艺才华,于是对她也开始着意培养。后来,他为小叔华请来很多画家,如慈禧作画的著名女画家缪素筠,女画家郝漱玉等。

七八岁时,凌叔华已是家里的小画家,已能像大画家一样作画,与他们品评画作了。

凌叔华对精通七国语言,被称为“是以讥讽方式批评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唯一中国人”的辜鸿铭十分佩服,看他拖着小辫子,一本正经的样子,十足一个古板的教书先生,可他说的英文比外国人还好。所以在幼小的凌叔华心里,真是觉得神奇。

辜鸿铭教授凌家的孩子们英文,先从背诵儿歌《圣经》做起,像先从四书五经背起一样。凌叔华很快掌握了不少英文单词。有一次,这位古怪的老先生让凌叔华到他家去,从他的书架上抽出几本英文诗集来,让凌叔华背诵其中的两首诗。凌叔华很聪慧,不一会儿,就把两首英文诗背得滚瓜烂熟。辜先生很赞赏,又教她几首……

凌叔华跟辜鸿铭学习了一年英文,打下坚实的英文基础,同时培养了文学兴趣。直到暮年,她都十分感谢这位启蒙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凌叔华自小培养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在诗文绘画等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华。

1919年,凌叔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河北省立第一师范三年级,进校不信,“五四”运动爆发。年轻气盛的凌叔华也为时风所染,积极参与其中。由于她出众的文字水平,她被选为学生会秘书,当时学校的很多演讲稿出自她手。当时她的一篇文章还在《天津日报》发表,她激动得“眼泪也下来了”。

1921年,凌叔华考入燕京大学预科(与冰心同学一年,转入外文系)。这时,凌叔华的文采显现。她是燕京大学文学会的成员。她曾大胆地写信给当时大名鼎鼎的周作人,请教文学问题。周作人对她的文采也十分欣赏,鼓励她进行文学创作。

此时,凌叔华开始在当时影响较大的《晨报》副刊上发表小说,虽还显得幼稚,但文采出众,而且有新女性的昂扬和锐气,引起人们的关注。她的文字温婉细腻,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充满诗情画意,字里有画。很受师生们追捧。

诗画双绝

1924年1月,凌叔华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之后,相继发表《资本家之圣诞》《我那件事对不起他》等小说,《朝雾中的哈德门大街》《我的理想及实现的泰戈尔先生》等散文。凌叔公崭露头角,引起北平文坛的关注。

1924年4月23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在日坛讲演。诗人由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时报有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一时成为美谈。林徽因被人们广泛铭记。

其实,在这次盛会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美女,也曾受到泰戈尔的关注。她就是文学青年——凌叔华。

其时,凌叔华虽还在燕大读书,但学来优秀,文采出众,已成为活跃的文学青年。由于她的文采和家世背景,她被学校指派为欢迎泰戈尔的代表,与徐志摩、陈西滢(时在北大任教)等一起负责泰戈尔的接待工作。三人就此结缘。

当时,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画家陈师曾、齐白石等人组织的北京画会已经成立,画会邀请泰戈尔参加,地点选在凌叔华家的书房。徐志摩、陈西滢等人同往(林徽因未参加)。

活动安排到了自己家里,活动由她主持。她高兴极了,这可是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了。她听从母亲的安排,提前订了一百多只新鲜的玫瑰老饼和藤萝花饼,又让家人磨制了杏仁茶。这些茶点很应合诗人、画家们的趣味。果然,大家吃得开心,聊得投机。

当大家谈到绘画时,有人说凌叔华也擅长绘画,大家都看向这位年轻的女子。

凌叔华娇羞一笑,对着这些长辈和前辈们谦虚地说:“我略通一二罢了”,然后,她大胆地问泰戈尔:“今天是画会,敢问您也会画画吗?”

泰戈尔默然一笑算是肯定。凌叔华调皮地一笑,进一步提要求道:“那我可否请您献艺?”

泰戈尔欣然答应,他站起来,从容不迫地在檀香木片上画了一副画:莲叶和佛像。大家啧啧赞叹。

凌叔华还是调皮地仰视着他,满意地笑了。泰戈尔听说她能诗文,能作画,对她说:“多逛山水,到自然里去找真、找善、找美,找人生的意义、找宇宙的秘密。不单单黑字白纸才是书,生活就是书,人情就是书,自然就是书。”这一番话,深深地印在了凌叔的心里,使之年近八旬时还记忆犹新。

这句话对她是很大的鼓励,对她产生深刻影响。

在这次活动中,凌叔华以她大家闺秀的形象和出众的才华,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据说,事后泰戈尔曾对徐志摩夸赞凌叔华说:“这个女子比林安徽有过之而无不及。”

凌叔自己大概也不知道,也是这一次,她已经给两们才子——徐志摩和陈西滢留下美好印象。而陈西滢对她更是一见钟情,十分倾慕。

陈西滢和徐志摩当时是北平的青年才俊,陈是洋博士,1922年受蔡元培之邀任教北大外文系,并于1924年底在北大创办并主编《现代评论》,成为当时北平重要的文学刊物。而徐志摩当时和胡适等人在北京创办了新月社,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办年会、灯会等活动,吟诗作画。

此后,徐志摩和陈西滢经常造访凌府,他们经常参与北京画会的活动,或者只是饮茶聊天,一群文朋诗友,在这里高谈阔论,雅集聚会,成为当时北平一景。凌叔华、徐志摩和陈西滢三人很快相熟,成为好朋友。

1925年,凌叔华在陈西滢《现代评论》周刊发表短篇小说《酒后》,因细腻的心理描写一举成名,她精致的文笔,对气氛的烘托,对情节的驾驭能力,显示出创作上的进一步成熟。小说得到周作人、朱自清、丁西林、沈从文、杨振声等名家的赞赏。日本颇有名气的《改造》杂志,还翻译刊登此小说。

之后,凌叔华接连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不少小说,被鲁迅称为“发祥于《现代评论》的作家”。此后近十年间,她又在《新月》、《小说月报》、《北斗》、《文学杂志》、《文季月刊》、《武汉日报》副刊等发表几十篇短篇小说(后收入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孩》、《小哥儿俩》中)。其中的《绣枕》,因描写高门大户中的“婉顺女性”,笔法细腻秀雅,深得人们喜爱。同时,凌叔华还擅长写童真意趣,如《小哥儿俩》等,传神地刻画了儿童的神态。

凌叔华的文学作品,以描写心理见长,“文字淡雅幽丽,秀韵天成”,风格内敛,其文字被赞“是一股潜行地底的温泉”,加之她温驯雅致的性格,被称为“中国的曼殊斐儿”(苏雪林)。

凌叔华在文坛上迅速崛起,成为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并列的“中国五大女作家”之一。夏志清曾在他的《现代中国小说史》中直言:“在创造才能上,这些人都比不上凌叔华。”

这个出身望族的才女,诗文、绘画双绝,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真正的名媛才女。

1926年,凌叔华以优异成绩从燕大英文系毕业,加入胡适、徐志摩等主持的新月社,她和林徽因,是当时这个著名的文化俱乐部仅有的两位女性。

暧昧的通信员

徐志摩一生与多位女人结缘: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凌叔华。前三个,是毫无疑议的老婆和恋人,但后一个凌叔华,到底与徐志摩有没有关系?一直给扑朔迷离的感觉。

是绯闻女友?抑或是红颜知己?这对才子才女间的桃色新闻,为人们了解他们也提供了另一种参考和想象的究竟。

凌叔华与徐志摩相识于1924年他们共同接待泰戈尔访华时。当时,正是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不得而与陆小曼未遇时。应该说,徐志摩当时处于情感的空档期。而凌叔华当时虽是燕大学生,但已经是崭露头角的文学青年,对徐志摩这样的洋博士兼诗人当是十分仰慕的。两人虽相差三岁,但也算同龄人。一个才子,一个才子,相遇在一起,擦出些火花似也在情理之中。

自1924年4月他们一起接待泰戈尔相识后,徐志摩、陈西滢和凌叔华,三个年轻人,很快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

当看到凌叔华时,多情才子徐志摩是否在心里把她与林徽因做过比较?比名身,两人都出身名门,不相上下;比容貌,林徽因虽芳华绝代,但凌叔华也很清丽秀雅;比才华,林徽因的艺术才华多样,灵气活现,但凌叔华诗绝双绝,而且已相当专业了;比性情,林徽因的率真和直言快语固然可爱,但凌叔华的温婉和顺,不与人争也更让人愉悦……

凌叔华身上的气质,更像是大家闺秀的。我想,多情的徐志摩,一定也曾被她吸引。无论如何,事实是,他很快向她倾诉心声,两人很快成为知心朋友了。1924年秋天,徐志摩给凌叔华写信:

我一辈子只是想找一个理想的“通信员”……最满意最理想的出路是有一个真能体会,真能容忍,而且真能融化的朋友……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名人传记丛书——甘地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南非的生活,活跃在祖国撰写了甘地拒绝压迫,反抗专制的印度圣雄的心路历程。
  • 哲学宗师——笛卡尔

    哲学宗师——笛卡尔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一)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一)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丘吉尔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丘吉尔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热门推荐
  • 多维人生前传

    多维人生前传

    田宁只是千万深圳奋斗者中的一员,出身农村,父母是第一代农民工;普通本科毕业,普通身形,普通样貌,普通志向,比普通善良一点的为人、稍微多一点的悟性与勤奋,有那么一些不服输不愿妥协的骄傲。
  • 超自然现象背后的玄机

    超自然现象背后的玄机

    当令人匪夷所思的神秘事件层出不穷时,人们开始好奇——奇怪的石阵、阴森的古宅、频繁上演的失踪事件、无法逾越的死亡地带……太多的事情让人大惑不解。本书精选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惊骇、最为神奇、最为诡异的“超自然现象”,希望人类尽快用科学、理智的力量掲开这些“超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本书图文并茂,力求为青少年朋友成长打造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
  • 黎明无墨

    黎明无墨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我遇到的人们,谢谢

    我遇到的人们,谢谢

    这本书记录了我初中时期平淡如水的生活,虽然没有偶像剧的狗血,没有穿越剧的刺激,但是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我想把那些美好的记忆记录在这本书里。(文中的人名都是改过的,毕竟没有人叫那么狗血的名字,但都是他们自己起的,不能怪我)
  • 鬼切头

    鬼切头

    我是个屌丝,还是个黄花大闺男,没想到在太平间女鬼手里丢掉了自己的第一次······
  • 尸地血棺

    尸地血棺

    一个整日里带着墨镜的青年,一个永远一副睡不醒样子的老道士,还有一个娇媚可爱的妙龄少女,这样奇怪组合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腥风血雨。一具离奇古怪的尸体引发了旱魅出世、厉鬼缠身,让人毛骨悚然的千年古棺缓缓打开......
  • 如果可以,请再爱我一次

    如果可以,请再爱我一次

    我的生活索然无味,我只是爱做梦、好睡懒觉的孩子!没有什么远高的理想,喜欢过于奋斗的生活。对我来说,过多的疲惫会让生活有更多的意义!
  • 取个名真难

    取个名真难

    阿鬼是一个蹩脚的期货操盘手,但是被K线的某个神奇图形开启了潜能力,他拥有跨物种交流的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枚古墓神石,从此他拥有了超凡的赚钱能力,期货市场成为他的提款机。为了揭开神石的秘密,阿鬼和几个生物学家以及盗墓高手进入岳林山密道深入地底一千米的古代陵墓从而揭开四维生命的秘密......
  • 助理小妹桃花开

    助理小妹桃花开

    世界上有许多事任你怎样逃避也会如期而至,就好像有的人你再怎么想要忘记,也逃不开命运纠缠。桃小妖,现世江湖中的一只小鱼苗儿,却遇到了面若春风不喜笑的上司。笨鱼只得小心伺候外加敬而远之,奈何纠葛天注定。一旦落入渔网,想逃可没那麽容易!
  • 恶毒女配上位史

    恶毒女配上位史

    穿越恶毒女配的职责是啥?当然是抢机缘,抢男配喽。呃,忘了,还有一项,那就是,作死!使劲的作死!可是,这机缘也不是那么好抢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