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05700000022

第22章 林徽因:展开像千辨的花朵(2)

这一年,她16岁。花季少女,如梦芳华。这一天,是人间的四月天,春光明媚,日暖和风。林徽因已长成亭亭玉立的美女,着一身民国学生装,两根长长的发辫,自由地搭前面,青春逼人,清纯靓丽。

在最热烈生长的时候,林徽因远游重洋看世界。可想而知,其意义自与在家读万卷书不同。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从此,林徽因人生掀开新的一页……

林长民当年也许只是一念之间的这个决定,却塑造出中国的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女出来。倘若他地下有知,一定为自己的这个英明决定而自豪。

伦敦那缕风

民国的爱情故事,恐怕没有哪个比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更让人瞩目。近一个世纪以来,俩人的爱情故事,真真假假,为人们不断谈论、演绎,版本多样,乐此不疲。

我想,林徽因与徐志摩该是一见钟情。一个是浪漫多情的诗人,才华横溢,热情奔放;一个是出水芙蓉般的才女,清丽可人,风姿卓绝。男23岁,女16岁,青春正好,风华正茂,在伦敦唯美浪漫的风中,他们毫无准备地把对方点燃,演绎出一段传奇和风流佳话。他们维系一生的友谊,也成为温暖人间的一抹亮色。

人们都愿意相信他们是有真爱的,因为他们无论从里到外,显得那么般配,符合人们对爱情的最美好的想象。

徽因随父到伦敦后,居住在阿门27号一所民居。两个月后,她又跟父亲漫游欧洲,瑞士、比利时、罗马、柏林等国家都走了一遍。法国的浪漫,伦敦的雅致,德国的严谨,罗马豪华,希腊的原始……一个又一个的风景在她眼前闪现,让她目不暇接。林徽因睁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中啧啧地赞叹着。啊,这一切与中国的文化是多么不同,原来世界上还有别样风格和美的文化和艺术。整整两个月时间里,林徽因在父亲的引导下,游遍欧洲,饱览了欧洲的文化。林长民本来就喜欢艺术,文采极好,他给女儿生动地讲解欧洲的文化和艺术,徽因贪婪地吸收,大长见识。

我们不能不羡慕她有这样的机会。林徽因何其有幸。当时的很多中国女人,不仅目不识丁,而且生活在封闭的宅院坐井观天。纵使到了今天,像她这个年纪的中国少年,能有机会走遍欧洲,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9月回到伦敦后,徽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圣玛丽学院学习。林长民按照当时的名媛标准教育女儿,专门为她请了英文和钢琴老师,徽因也很好学,很快能用英文写文章,能弹出优美的乐章。

林长民交游广,家里总是来往很多客人,他们来自政界、文学、艺术各界,都是当时的名流。比如中国的张奚若、陈西滢、金岳霖、张君劢等,还有史学家威尔斯、小说家哈代、新派理论家福斯特等,个个精英,真是往来无白丁。

林徽因作为父亲的助手,负责接待这些客人。当时,她虽未成年,但已经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待人接物体现出名媛风范,加上她性格活泼,灵气逼人,给客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她像个天使,灵动地穿行在客人们中间,青春靓丽,巧笑嫣然,笑声如银铃,每每为聚会锦上添花。想必,金岳霖就是这时对林小姐一见钟情的,也未可知。

当然,由于父亲忙于各种事物,大部分的时间,她还是守在家里,等待父亲回家。每每此时,寂寞就像爬墙虎一样爬上她的心头。是想家吗?还是想出现一段崭新的生活?后来(1937年)她曾在给沈从文的一封信中回忆道: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而实际上却只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从不认识一个男朋友,从没有一个浪漫的人走来同我玩——实际生活所认识的人从没有一个像我所想象的浪漫人物,却还加上一大堆人事上的纷纠……

每个少女都是诗。文艺才女林徽因更是如此。她在伦敦的这寂寞不只是想家,想亲人朋友同学,更是在莫名地想一个从未见过的人——那个梦中的人,知己或者恋人。

从小熏沐江南细雨,本自细腻丰富,加之读了不少书,看了不少风景,少女林徽因的梦必然不少。此前,她一直囿于家庭琐事的牵绊,做着父亲懂事的女儿,却从未有过自己的生活——她还没个知己朋友,还没有结交一个男朋友——她长大了,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她都在酝酿一个浪漫的梦,等待一场爱情的来临……

在寂寞中,在伦敦如梦如霰的细雨中,少女林徽因做着一个如诗如画的梦,这个梦,怀揣在她心里,潜藏着,不断发酵,发酵,一天天长大,跃跃而动,呼之欲出……这个梦,正急待一个男人的发现、开掘和圆满……

“有时候,我想问一个陌生人,问他可不可以带我走,我心里始终有这种隐藏的动机。”(林徽因)女人爱做梦,尤其是文艺才女们,从来难安于现状,心里做着各种浪漫的梦。

这个人出现了,他就是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生于浙江海宁一富商家庭,家里开着电灯厂、蚕丝厂、钱庄等,是标准的“富二代”。而且他是这个家族第13世唯一的男丁,从小长得英俊可爱,像贾宝玉一样,被捧养着。但徐志摩天资聪颖,好读书,多幻想,但满脑子的思想不合现实,不大经济,真有点像贾宝玉。他在诗文才艺上的聪明也确实令家人承服。

从小饱读四书五经,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徐志摩很快显示出自己在文艺上的才能。中学时就在校刊发表文章《论小学与社会之关系》《镭定与中国历史》等文章,颇显少年徐志摩的思想和抱负。同时,他也能谄出一些清新别致的白话小诗。他总是充满热情和想象力,由于长相英俊,也能说会道,也确实讨爱人喜欢,大家对于他也充满期待。

1915年徐志摩中学毕业后,父母作主,安排他与15岁的张幼仪(张君劢妹妹)结婚。婚后,徐志摩与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四处求学,先后在沪江大学、北大学习,并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他的儿子出生。同年,徐志摩怀着他伟大的游学之志,自费赴美留学,在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结识梅光迪、赵元任、胡适等人。后来,他又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获硕士学位。

由于崇拜罗素,1920年9月,徐志摩又由美国来到英伦,想进入剑桥大学,拜罗素为师。不巧罗素已经离开剑桥大学去中国讲学了。于是徐志摩决定在英国游学,到处听听课。10月,他进入伦敦大学政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伦敦,他结识了陈西滢(凌叔华的丈夫),并通过他结识了英国作家威尔斯。徐志摩原有的文学兴趣重新点燃。

徐志摩与林长民早就认识,此时,听说他在伦敦,徐志摩就前去拜访。通过林长民,徐志摩又认识了英国作家狄更生。后来,经狄更生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

此时,徐志摩结识英国文化界名流,并受到英国雪莱、拜伦等浪漫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徐志摩的思想发生一个大转变:他开始厌恶并“远离堕落的文明”,追求“自然的单纯”,追求自由、真和美,决定做一个“不可教育的个人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的文学梦想和天赋如火山一样迸发,诗情如泉水,汩汩而出。应该说,英国生活,让徐志摩那颗远大的抱负之心有了针对性——不再漫无边学习法律、政治、经济、历史等等,他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到文学,尤其是新诗的创作上。从此,徐志摩开始以一个诗人的形象出现了。

梦想与青春,激情与热情,让正在华年的徐志摩看起来更像个青年学生,丝毫看不出他已有家小。

爱情与诗像连体姐妹,形影相随,有诗的地方就有爱情。爱情不仅可遇不可求,而且总是不期而至,突然而至。

大概徐志摩自己也没想到,就在他敲开林家大门的一刹那,他和另一个女人的缘分开始了。门开处,一位少女甩着两根长辫,亭亭玉立、美若天仙,又翩然而去,惊鸿一瞥,疑为天仙,徐志摩眼大睁着,不禁有些晕眩……

或许,就在这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个人一见钟情了。但无论是与不是,事实是,徐志摩来林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分明是来见林美人儿。

徐志摩不是个有食色癖的花花公子,以他的怀抱和品位,他不会单以貌取人。吸引他的,当是林徽因身上那种他从未见过的超凡气质:美貌如仙,面如满月,明眸浩齿,更有那蓓蕾般的娇俏、纯真、灵气。而这,不正是自己追求的自由、自然、真和美吗?这分明就是一首最美的诗!徐志摩为之震撼倾倒,不能自持。

爱情也没有道理,没有理性,它只是一种感觉,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把徐志摩和林徽因都击倒了,为此迷醉;这感觉让他们有种发现的惊喜:啊,原来我要找的的梦就是这个,要找的人就是他(她);这感觉让他们一时失聪,忘记了现实:徐志摩忘记了自己还有妻小,而妻子张幼仪此时已经来到英国与他团聚,而且还在孕中……

一个是怀春的少女,一个是奔放的诗人,两个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和地方相遇,彼此的心灵需求在对方身上很快得到满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情,在期待却毫无准备中,不期而遇。

或许,因为寂寞和浪漫想象;或许,因为对文艺的共同爱好;或许,因为彼此相貌和个性的吸引……说不清,理不明,反正是似曾相识,相识恨晚,无话不谈。两个人都有他乡遇知交之感,感情的火花迅速燃起。

冬去春来,两个人很快陷入热恋。这一年,是1921年。

他们一起探讨文学、艺术、美术、建筑……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俊朗的外表,他的才华和善解风情,让少女林徽因仰视佩服;林徽因美丽容颜,不俗的文化修养,她的口齿伶俐和妙语连珠,尤其她对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让徐志摩惊叹欣赏。他们志趣相投,无话不谈,感到从未有过的开心,忘记身在他乡,今昔何昔,岁月因之凝滞……

这样缘分,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旦拥有,总是铭刻终生。后来徐志摩曾在1926年5月发表一首《偶然》,据说是回忆他的伦敦之恋: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不必悲于最终的有缘无分,毕竟,我们曾相爱过,曾经互相照耀。

目送你归去

爱情来时,内心有诗情画意,也有着惊心动魄,有幸福的浪潮,也有纠结的烦恼。徐志摩虽是已婚,但面对真爱也不免内心的汹涌澎湃,但他表现在外则是异常大胆奔放,毫无矜持,大有为爱放弃一切的冲动。而林徽因,此时还是情窦初开的少女,面对初恋,虽是全情投入,但终不免女孩子的害羞和矜持。

毕竟徐志摩已婚,林徽因为此十分纠结。1921年8月,她到英国南海避暑。为了爱情,徐志摩决定放弃婚姻家庭。到秋天时,他送妻子到德国柏林。

忙着恋爱,忙着离婚,还要忙着学习,徐志摩马不停蹄。年底,他终于认识了罗素。

1922年3月,在金岳霖和吴德生的见证下,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此前,早在2月24日,他的次子刚刚在柏林出生。此前的1921年10月14日,徽因已经随父由英赴法,乘“波罗加”船回国……

就在他离婚时,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事在双方家长的安排下,“已有成言”。这样看来,徐志摩的爱情追求原本就是一个虚妄的梦。

但徐志摩还没醒过来,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又心焦如麻。在剑桥皇家学院学习了不到半年,拜见了他崇拜的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后,徐志摩于8月10日急匆匆地踏上回国邮轮,去追随他心中的女神——林徽因。

热恋如夏季的风,很快过去,转瞬生凉。我想,一定是英国南边的海风,把沉睡在热恋中的林徽因吹醒的。否则,避暑回来后,她怎么没去继续她的初恋?而且在两个月后,选择不辞而别随父回国呢?

当然,也许,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和梁启超订下他和梁思成的婚姻,只是她自己也许并不知情,而且作为她,也只有遵从这份媒妁之言。

林徽因终不是爱到痴迷的小女子,她最终理智战胜感情,选择不告而退。这是她的理智所在,也是聪明之处。或许,清醒时,她明白爱情不过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不能持久,也正因为它是感觉。徐志摩的追求完全任凭这种感觉,自己也沉醉于这种感觉。但这种感觉迟早会过去。而人总不能活在感觉中,还有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徐志摩不仅有家室,而且自己的婚姻也不能由自己作主。更何况,自己也不是爱情至上的人,爱情之外,还有家庭责任,还有自己的事业追求……

庶出的林徽因,早就明白,自己不能走母亲的老路,更不会当“小三”,她终不肯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更何况这个女人已经怀孕在身呢。爱情虽美,但不能由着性子,伤及道德和责任。她是要强的,她更是高傲的,徐志摩这样不够成熟的男人,她对他没有足够的信心。

同类推荐
  • 货币王朝(下)

    货币王朝(下)

    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花旗银行,但是却极少有人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犹太家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金融集团,并且曾经一度统治欧洲金融界。据说。到185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已经积累了价值60亿美元的财富。因此有人大胆测算,今天的罗氏家族资产应该超过了50万亿美元。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之上。究竟谁是罗斯柴尔德?如果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就如同一个军人不知道拿破仑、研究物理学的人不知道爱因斯坦一样不可思议。
  •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回忆与思考:刘鸿志回忆录

    我不是一个技术专家,也没有很高学历。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调入空军后,一直从事空军武器装备技术保障、飞机研究设计和试飞工作,一干就是40多个春秋。在这期间,有抱负、有成就,也有遗憾、无奈,甚至坎坷。总感到有一种壮志未酬、心愿未了的味道。1982年离休后,回想这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工作、生活,我总想把建国以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程和我在空军的航空工程部门以及航空科研单位工作40多年的往事记述下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留给后人,希望能给关心和从事航空武器研制的同事们提供参考。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

    本书能为读友提供一条了解中国诗歌体律常识的捷径,让读友在最短时间内鸟瞰我国诗词千古绝唱,可谓事半功倍。本书可供古典文学爱好者、文艺工作者、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大中小学生及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广大读者使用。并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值得终生典藏。
  • 请叫我灭绝师太

    请叫我灭绝师太

    幽默的文字。冷血的师太。剧情一层层展开。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最后。不管你的感觉怎样。请叫我:灭绝师太。
  • 妃卿莫属

    妃卿莫属

    一场意外的穿越,一次偶然的邂逅,一颗晶莹般的泪珠至眼角落下,一把锋刃的匕首刺入胸口,一场另人窒息的爱恨情仇。当她再次归来却心如死灰,可是她终究不过是凡尘中的俗人,忘却前尘往事,却跳不出爱恨嗔痴,而他还能重获她那带着缺口的心吗?
  • 菩提之恋

    菩提之恋

    浩瀚宇宙,茫茫星辰,流星划过的天际是我诞生的时刻,耀眼辉煌这一刻只为你,这一生只为穿来爱上你。来自地狱的残魂如跗骨之蛆虫在暗处下着黑手,爱你为愿意为你付出一次次生命。一个被哥哥踢出门的莫鸢,被爱了三年得女子狠心抛弃,他的心成磐石不可转也。一个被家人从小伤害的小女孩念思化作了一颗流星来到地球上。尾随而来的有黑暗的恶蛟残魂,守护了她16年得仙人王道。谁为谁爱谁为谁伤是你是她还是他。
  • 相见恨晚,情窦初开

    相见恨晚,情窦初开

    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发觉.她喜欢上了他.并且越陷越深.小小的年纪是否会结出爱情的果实?让莽莽撞撞.懵懵懂懂的他们相见.究竟是缘.还是孽?☆?(ゝ。?)这是柠檬第一次写文.应该不会太长.柠檬也只是名学生.请读者多关照!
  • 穿越之你就你了

    穿越之你就你了

    "…就是他,帮我抓住这货,他偷了我的心,帮我抓住他,"气怒的一路奔腾“别跑,王八蛋,站住,老娘保证不打死你……"神经病一样的追赶……残月回头一笑“嘿嘿,快点啊!”想我一女汉子竟然追不到一个男人!
  • 邪魅校草爱上我

    邪魅校草爱上我

    韩樱雪身为韩家千金女扮男装进校,不过多久却差点被一个帅到人神共愤的家伙给壁咚了?!不过他身上怎么感觉有种熟悉的味道。“放心,我性取向很正常。记住,我叫凌言溪!”溪心想,这‘男生怎么给我一种久违的熟悉感,需要观察。‘
  •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浅染君心

    浅染君心

    混沌小神偷跑为人,逆天改命,时光倒流。人,鬼,仙,妖,命数改。”为何不和他走?““因为他没你对我好!"“胡说,即便是情敌不得不说他对你真的好。”“可是我喜欢的人是你,他又不是你。别和我说什么你爱我但不喜欢我之类的话了,你觉得我信吗?"-------------------以上主cp,以下副cp----------"你终于来了!"“我认识你吗?”“认识,你只是不记得我了”多年以后,情深时。“替我受了这么多,值得吗?”"我都不记得你了"“我记得你就好!”
  • 天赐的女儿

    天赐的女儿

    一个神秘的乞弃儿,有一群嬷嬷抚养成人,开始人世红尘的纷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