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05700000028

第28章 张爱玲:从尘埃里开出花来(2)

小爱玲不仅喜欢文字,还喜欢绘画和音乐。她一度曾想当个画家,但后来看了一部穷画家的电影后,伤心地哭了一场,决定做个钢琴家。

张爱玲在艺术上表现的敏感和灵气,黄逸梵看在眼里。此时,她开始有意识地教育女儿,按照她的西方淑女标准。她教爱玲画画,弹钢琴,说英文;把她的小卧室刷成粉红色,把书房刷成海蓝色,还给她买了很多洋娃娃,小爱玲十分喜欢。张爱玲后来喜欢鲜明的色彩,大概也源于母亲的这种启蒙教育。

在她幼小的心里,原以为母亲抛下她和弟弟不管了,可是事隔三年,母亲又回家了,她和弟弟又有母亲的疼爱了,她当然欢喜。

此时,作为小少女的她,看着母亲,是那么美:身材修长,深目高鼻,烫着卷发,打扮入时,气质优雅而时尚。母亲照镜子时,小爱玲常常无声地站在后面,呆呆地看着,像欣赏一副风景。母亲喝咖啡、红酒,吃甜点,沙拉,她“西化”的生活方式也让小爱玲觉得无比新鲜有趣,经常学着母亲的样子,做得有板有眼……

一个是固执恪守传统的父亲,一个是西洋化的母亲,张爱玲就生活在这种中西结合的家族中。

10岁时,黄逸梵坚持送爱玲上学,张廷重强烈反对,夫妻为此大吵一场。黄逸梵气极之下直接把爱玲送到黄氏小学读书。

不久,夫妻协议离婚,黄逸梵争取到张爱玲教育的决策权。应该说,在张爱玲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位曾撇下她姐弟不管的母亲,此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一个母亲的责任,可见,黄逸梵还是相当有见识的。她大概看到女儿的天才,所以坚决地让女儿上学,摆脱那个行将末落的旧家庭的消极影响。

或许可以这么说,张父给爱玲一种旧文学的情调,而张母则让她开始学会独立自强。这些都对她的成长和日后的写作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父母的离婚,张爱玲后来说:“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想来,她心里时有惆怅,但并不反对。因为,那红的蓝的家无法维持下去了。

随后,爱玲进入一所教会办的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校。张爱玲在学校住读,每周回家一次,由父亲的司机开车接送。

母亲再次出国,临行前去学校看她,但爱玲还一如既往,照旧不大爱说话,也很安静,面无表情。黄逸梵大概有点失望,心想:末世的人心,也都变狠了……然后,默然离去。

这个时期,张爱玲在文字和绘画方面表现出超常的才华。

节假日时时,她没事喜欢剪纸,绘图,或者制作圣诞卡和新年卡片,选出最满意的,交给姑姑张茂源寄给母亲。

她还喜欢自己编辑报纸。有一次,她仿照报纸副刊的形式,自己写了文章,并剪裁了纸张,编了一张以家事为主要内容的副刊,还配上她自己手绘的插图。张廷重为女儿的天才表现也很高兴,还自豪地拿给亲戚朋友看。

此时,她的阅读量提高,还迷上了《海上花列传》,记住前面写序言的胡适的大名。1932年,她在校刊《凤藻》总第12期发表了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不久,又在校刊发表散文《迟暮》。她还做古体诗,其中《夏雨》一首中有句:“声如羯鼓催花发,带雨莲开第一枝”,很得老师的赞赏。

她的一张漫画在《大美晚报》上发表,她收到五块钱稿费,写信给母亲,母亲也很高兴,建议她将钞票留着做个纪念,或者买本书。但爱玲跑到商场买了一支口红,让母亲十分惊异。她却说,钱是用来花的。

张爱玲还模仿着新文艺腔,写了一篇《理想中的理想村》的作文,让老师惊异于她超常的文字表达能力。因为《红楼梦》的影响,她还自己写了鸳鸯蝴蝶派性质的章回小说,叫《摩登红楼梦》,张廷重十分欣赏,还代她拟了回目,共6回,如“沧桑变幻宝黛住层楼,鸡犬升仙贾琏膺景命”;“弭讼端覆雨翻云,赛时装嗔莺叱燕”……

这个时期,张爱玲学习之余还要学绘画、钢琴,父亲还为她和弟弟请了私塾老先生,教授他们读古文。可以说,这个时期,张爱玲感觉到来自父母家庭和学校种种温暖,生活是很快乐的,成长也很迅速。她曾回忆说:“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坚强。”

在关键的少女时期,张爱玲在文学、音乐以及绘画上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天才的禀赋,加上良好的教育,让张爱玲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飞跃发展,很快脱颖而出。

古怪的天才

1934年,由于成绩优秀,张爱玲升入高中一年级。14岁的她,此时已在为自己设定人生理想:她想学画卡通影片,毕业后到英国去,把中国画介绍到国外。她自信地夸口:“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不久,家里来了继母。张爱玲从少年很快步父亲照旧不理家事。后母吸食鸦片,脾气暴躁,爱玲看她不顺眼,只与她保持必要的礼节关系。她很少回家,不是住校,就是到舅舅家或姑姑家住,只在周末或假期回家。

一次,爱玲回家,看到家中的这一幕:

那天,为着子静在一张作废的支票上练习签名,孙用蕃笑着倚向张廷重耳边说了句什么,张廷重跳起来就重重掴了儿子一个嘴巴,打得又脆又利落,十分熟络。子静一僵,原本苍白的脸色更为苍白,接着泛起一丝红晕,然而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低着头继续扒饭。坐在一旁的张爱玲却猛然震动,只觉那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似的,心里针扎一般,拿饭碗挡着脸,忍不住流了泪。孙用蕃不以为然地讪笑:“又不是说你,哭什么?”

爱玲猛地抬头,不可置信地看着后母——她穿着黑色旧旗袍的样子显得单薄伶俐,头发溜光的梳向后面,在扁平的后脑勺上挽个低而扁的髻,大大的长方眼满是笑意。爱玲再也忍不住了,丢下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对着镜子哭了许久。她哭父亲的凉薄,哭后母的苛刻,哭弟弟的孱弱与麻木,也哭自己的无可奈何。

……

弟弟张子静的变化深深刺伤了爱玲,他长得高而瘦,穿着不大干净的蓝布罩衫,不爱学习了,经常逃学,叛逆,看一些庸艳的连环画小书。她突然感到弟弟很可怜,没有生母照顾,自己住校也很少回家……张爱玲心里一阵酸楚。又想到自己的变化,虽然成绩总得A,但没有原来开心了,变得敏感孤僻、冷漠忧郁,不爱与人交际,宁愿一个人发呆……每每此时,她就恨这个家庭。

大概因为寂寞,她开始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用文字构建自己的理想国。这时,她的创作欲望被激发,先后发表了小说《牛》《霸王别姬》《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以及《论卡通画之前途》。

1937年夏,张爱玲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

此时,母亲归国。她经常跑到母亲家里玩,拿给她看自己的作文,业余发表的作品。她更喜欢听母亲讲伦敦的雨季,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母亲优雅而兴味十足地讲着,不由对国外也充满向往。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骂她没良心。张爱玲母亲托人与父亲谈她的留学事宜,父亲避而不见。张爱玲只好自己说,但遭到父亲和后母的责骂。

夏天时,张爱玲因躲避日军炮火跑到母亲家,因之前没跟后母打招呼,遭到她一记耳光,后母恶人先告状,结果她又遭到父亲一顿毒打后,把她关进一间屋子……

快过大年时,爱玲逃出家门,跑到母亲家。从此,她自由了,再没回到父亲家。那个家(麦德赫司脱路的一幢清末民初的大房子),虽然是她熟悉的,是李鸿章给女儿的嫁妆之一,但张爱玲从来不喜欢。她后来曾经说:“房屋里有我们家太多的回忆,像重重叠叠复印的照片,整个的空气有点模糊,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堡的清凉。”到她这一代,受的是西式的教育,自然看不上那所老宅,也已经厌倦了祖辈留下的那种老旧的空气了。

此时,母亲对她充满吸引力,不仅新派、美丽、时尚,如今更成了她的救命稻草。爱玲在母亲家复习,准备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的考试,到英国留学。但她数学不好,于是母亲为她请外国老师为她补课,每小时补习费5美元。

母亲对女儿在文艺上的天才虽然欣赏,但对爱玲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幼稚十分担忧。毕竟张爱玲是大小姐,生下来没自立过。哪里会照顾自己呢。于是,她告诉爱玲学会照顾自己,教她煮饭、洗衣;告诉她如何礼貌地待人接物,教她走路的姿势,照镜子研究面部表情,学会看人的眼色,倘没有幽默就别说笑话等;告诉她如何优雅精致地生活: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吃饭时注意什么等等……

她按照西方的淑女标准培养女儿,但结果成效甚微。张爱玲自己说学不会,她说:“不会削苹果,经过努力才学会补袜子,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

对于女儿的“笨”,黄逸梵很失望,但爱玲不以为然。她有她自己的兴趣和聪明,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此时,她已经体现出作为艺术家的敏感,她自得其乐,乐在其中。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顶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一般人认为的“古怪”,也许正是一个天才的自然表现;一般人认为的“幼稚”,也许正是一个艺术家的特有天赋。母亲引着张爱玲学习,但此时的张爱玲,文学和绘画方面的才华已经显现,有自己的主张,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已经有了相当的自信。试想,如果她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上很成熟很世故,还能成为张爱玲吗?

但母亲终因有她这个负担而表现出不耐烦了。一天,她直接对爱玲说:“你仔细想一想,跟父亲,自然是有钱的;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你要吃得了这个苦,没有反悔的。”张爱玲被父亲打怕了,不想回家。

母亲又对她说:“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

爱玲没想过嫁人,但读书的兴趣正浓。她要出国留学。

1939年夏天,张爱玲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了。在毕业调查表中“最恨”一栏,她写的是:

一个有天才的女子突然结了婚

天才的她,此时正年轻气盛,自信又狂妄。不仅因为有才华,她的梦还在远方。更因了家的阴影,还在心中留着,她害怕。

毕业后,爱玲顺利考取了伦敦大学,但因战事于次年转入香港大学文学专业。在港大,为了减少母亲的负担,她努力学习,是奖学金大户。她曾自豪地说:“港大文科二年级有两个奖学金被我一人独得,学费膳宿费全免。”

但有一次,母亲竟在麻将桌上输掉了她的800元奖学金,令她十分伤心不满……

1940年,张爱玲发表《我的天才梦》在《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比赛中获第13名,标志着她文学上的一个新飞跃。

出名要趁早呀

张爱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呀!”名门之后张爱玲,在父辈沦落后,成名和翻身心理想必也十分强烈。

家族的败落,父亲的堕落,母亲的出走,继母的冷眼,成为张爱玲心中抹不去的阴影但。祖上的辉煌,父辈的失落,自己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没有了依靠,只有自己去努力。她不能像父亲那样碌碌无为,更不能像母亲那样自由自私,她需要创造自己全新生活……

在逃出父亲家,断绝了经济来源后,在母亲也日益抱怨经常压力下,张爱玲不想嫁人,那么,她只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可自己能干什么?只有发展自己的天才——写作,或者画画,成名自立。

1942年,香港沦陷,香港大学停课,张爱玲还差半年就毕业的港大学习只好结束。此时母亲在国外,张爱玲只好回到上海,住在赫德路192号爱丁顿公寓65室(即常德公寓)姑姑家里。她计划在圣约翰大学修完四年级,以拿到文凭。因学费问题,她只好走进父亲的家(这是张爱玲最后一次走进家门,也是最后一次见到父亲)。还好,父亲答应了下来,让弟弟给她送去学费。但最终,由于她不想总是因学费问题求父亲,入学两个月,她即选择辍学,决定卖文为生,养活自己。这样,文学从爱好一下子变为求生手段。生活,带张爱玲从此走上艰辛的创作之路。

由于英文刊物的稿费高于中文刊物,她开始用英文写作影评与散文,迈出走向文坛第一步。她先后在的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发表9篇文章,大多数是影评。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张爱玲就表现出对于大众文学和宣传的浓厚兴趣,而作为相对容易发表的内容和文体,也正适合她此时的身份。其中,《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一篇,近一万字,并且附有自绘的12幅插图,文图并茂,张爱玲被主编克劳斯·梅涅特誉为“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后来她把此文译为中文,即她的散文名篇《更衣记》。

1943年春的一天,张爱玲的亲戚黄岳渊,领着她去拜访了鸳鸯蝴蝶派刊物《紫罗兰》的主编周瘦鹃,把张爱玲的两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给他看。周瘦鹃看后觉得还不错,说风格有《红楼梦》的影子。

五月,《沉香屑:第一炉香》在《紫罗兰》发表。

同类推荐
  • 历史上最“棒”的坏女人

    历史上最“棒”的坏女人

    她们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乏出位之举,不甘平庸,不尊古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们有着一颗狠毒的心,在争权夺利的宫廷中,她们有着比许多帝王更加残忍的心,有着比许多帝王更加游刃有余的手腕。那些女人“坏”,坏在她们懂得利用自己的美,知道怎么笑才能勾住男人的心;那些女人美,美在她们在权利之间周旋,仍然盈盈生姿,不失其态;那些女人“坏”,坏在她们居然懂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天下男人汗颜;那些女人美,美在那智慧的头脑、美丽的面容,更充满动人心魄的诱惑。
  • 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大师: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

    本书品读了十位远去的大师,包括:胡适、傅斯年、于右任、林语堂、王国维、徐志摩、梅贻琦、蔡元培、南怀瑾、陈寅恪。
  • 铁骨铮铮

    铁骨铮铮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三百年左右时间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将领。时势造英雄,信哉斯言!在《铁骨铮铮:千古流传的大清武将故事》中,我们介绍了以下人物: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水师名将施琅;岳飞后人、镇戍边疆、功勋卓著的岳钟琪;忠勇无畏、抗击英法联军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彭玉麟……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除了西汉、盛唐等少数几个时期,中国一向是武备松弛的。中国的杰出武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宋文骢传

    宋文骢传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歼10飞机总没计师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界一位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见证和浓缩了新中国现代战斗机研制的整个历史。他志存高远,却又严谨务实;他严厉刚毅,却又可爱可亲;在飞机型号研制中,他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人生,丰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宋文骢传奇的人生。本书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我国现代战斗机发展历史的一本难得的读物。
热门推荐
  • 九阴真经血染江湖

    九阴真经血染江湖

    有个叫银河16岁的孩子每天都沉默在网络游戏里面后来某一天.........
  • 灭世双神

    灭世双神

    三个与宇宙同时出现的神,一个冰山美人,一个超不靠谱,一个无影无形。三千五百年前的一场大战,三个神一死,一伤,一被封。三千五百年后死者转生,却落入封者的圈套;伤者下界,只为拯救自己心爱的人;封者破封,为了完成三千五百年前的霸业。大乱将至,宇宙危机!看创造与毁灭的力量如何逆转乾坤,上演一场拯救世界的灭世传说
  • 三国之铁骑

    三国之铁骑

    现代精英,意外回到三国时代。铁血有木有?看吧!豪情有木有?向下看!官斗有木有?继续看吧!感情有木有?向下继续看吧!感人的情节有木有啊?哥!你看下就知道了!
  • 逆天狂女:腹黑嫡小姐

    逆天狂女:腹黑嫡小姐

    一个灵魂,却一分为二,回归之后,又将发生什么?一个“废材”,在灵魂回归之时蜕变,诠释了“废材”变成真正的天才的逆天之路。而他,生性孤僻,冷漠无比,千年的等待,就只为了她今日的重生,他为她改变,为她而笑,陪她闯天下,灭仇家,宠她无法无天,陪她走向神界,一切,只为了她……而当她发现自己真实的身份时,又该怎么办?
  •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悲催孤女被禽兽生父害死后,离奇穿越古代做起了一国公主。顿时,锦衣玉食,美男环绕,美不胜收......唯一一点不好就是,这个身体才八岁还身患奇毒......ORZ......且看她如何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只是待她回头才发现,叶虽未沾身,心却早已遗落。
  • 乱舞芳华:丞相欠管教

    乱舞芳华:丞相欠管教

    漂亮的水墨色眸子,纤长的睫毛仿似眨动间便能勾人心魄,一身银白色长袍衬着散落周身的如瀑长发,温润如玉,飘然出尘。只因皇帝一声令下,自此温润丞相遇上21世纪搞怪小强女,蹦嚓嚓!她凭什么要关门?她就偏不。你不是乐意和我斗嘴吗?那你就当着全京城老百姓的面和我斗好了,反正我不是丞相,我不怕丢人。看官们且不要走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你不过做戏一场

    爱你不过做戏一场

    承诺永远在路上,而我们却等不到它奔跑到终点。为何要承诺,为何要爱你。
  • EXO之白日吸血鬼

    EXO之白日吸血鬼

    血族——一个能永生却永远只能生活在黑暗里的“活死人”他们厌倦了无止境的黑暗,渴望光明,直到日行者的出现带来一场血风腥雨,你能否从中锐变?欺骗你,伤害你只是因为爱你……
  • 灾捕工

    灾捕工

    软件开发死社稷,建筑土木守国门!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对...颜望,男,二十岁前日子一直过得平淡无奇,除了求职屡屡受挫外,人生谈不上什么不正常。但在某八月的上午,被卷入场飞来横祸之后,生活一下下变得丰(sang)富(xin)多(bing)彩(kuang)起来界域间漏孔频现,面对各个位面侵入的灾夷,颜望被迫和帮不务正业的工程师们(?)开始了反击这是一个每天要和所谓“魔法”“仙术”牵扯不清的(原)唯物主义者的故事一个每天战得血肉横飞、命悬一线的(原)和平主义者的故事一个守卫人类未来的(现)工程师的故事一个不科学的科学故事“颜望,照片上都是你同行?小子赚大了啊!”“啊?呵呵,是吗?”“当然了!你看这个,身材窈窕气质卓绝!旁边那个万千旖旎、笑得和天使一样;还有她,热辣得就像咱们儿这儿的天气...呃?你怎么了?干嘛按着脑袋,头疼吗?”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