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古都之美,须徒步,遍访神社古刹,结合时令、人文,方知其妙处所在。关键是省钱!--老王
.....
不游京都等于没到日本。京都是仿照唐都长安修建的日本古代都城,保存着不少神社、寺院,精心设计的大小花园,还有宫殿。
春天赏樱,夏天避暑,秋天观红叶,冬天看雪景,是一个很具魅力的古城。有清水寺、三十三间堂、金阁寺、平安神宫、东西本愿寺、大德寺、西芳寺、龙安寺、京都御所、二条城、桂离宫等,许多佛寺和神社及众多的风景名胜。
日本政府的旅游推介广告就到这里。
言归正传。
对于老王的节约意识,我非常赞同。从深草出发,大大小小的神社、寺院沿街坐落。起初由于好奇,逢院必进,最终还是倦了,只在门前留影,以示到此一游。
晌午过后,我们来到观音院门前。一尊高10米有余的汉白玉观音像矗立院中。有了菩萨的保佑,观音院财源广进,凡到此欲与神佛接近之人,必奉上200大元。
观音石像的确雄伟,我也算是敬佛的虔诚人士,已下决心,进寺一睹尊容。老王却说,坐在寺门前,给你照张像,不必花那200日元了。不等我拒绝,老王已经五体投地。
"何必行此大礼?"
"少废话,在台阶上坐好。"老王作匍匐状,相机与地面成45度夹角。直到我脸皮有些颤抖了,才按下快门。
敬业的老王爬起来,"可以走了。"原来,用刚才的拍摄角度,可以透过寺门把我和菩萨像放在同一画面里。真不愧是老王。
只可惜,最终这张照片也没有洗出来,看来"偷佛影"的说法真的存在。即便不是如此,不花钱便与观音大士合影,这样的好事神佛是不会允许的。事后,老王痛心疾首,杰作就这样成了一张黑扇面。
观音禅院的下一站是清水寺,京都之旅的必游之处。
清水寺是1663年由德川家康捐资兴建的,坐落山腰,落差极大,建筑雄伟,却未用一根钉子。清水台是寺中名胜,离地50公尺却只用139根木柱支撑。
日本有句成语,叫做从清水台跳下来,形容决心已定。对于清水寺的介绍,我早有耳闻,今日不登清水台,绝对遗憾。然而,面对300日元的门票,看来真是要有跳下去的决心才行。
老王却对门票不以为然,拉着我向后山冲去。淌过小溪,穿过树丛,眼前是清水寺的出口。
原来,参观京都名胜,须按路线行走,不可逆向而行,以免造成人流混乱。我们来到出口,老王一脚已踏出山门,忽然满脸惊慌,用日语大呼:"钱包,我的钱包不见了!"
周围人投来怜悯的目光:"钱包丢了,多着急呀。真可怜!快回去找找......"
老王听了众人议论,像得了令箭一样,逆路飞奔,我紧随其后,一口气跑上了清水台。
我实在佩服老王的智慧,清水台上,我们眺望美景。老王说:"现在咱们猛回头,就和其他的游客一样了。"
此后我们又去了金阁寺,在门外的山头上,将人物与景物合成一体,既省门票,又留纪念。老王说,旅游,便是观其历史,访其旧迹,不必身临其境,远观感受其美足矣。若有惊险传奇相伴,可谓不虚此行。
猛回头的做法绝对算得传奇,惊险则在京都皇宫中亲身感受。已接近傍晚,老王为我安排的最后一个节目是观看夕阳中皇宫。
我俩买了便当,准备坐在城墙之下,看落日西沉。城墙周围有一条排水沟,冬天沟内已经干涸。我俩迈过水沟,怡然自得地依靠城墙。夕阳把脸颊染红,我们便沐浴在一天里最后的暖阳之中。
突然,刺耳的声音从四周响起,让我俩不知所措。接着,广播里传出"请立即离开城墙边"的警告。
接着,警车的警笛声自远而进。老王大呼"不好",便拉我飞奔出去。我们跳进树丛,大气也不敢喘。不一会儿,警车到了,下来警-察。
"这回死了,咱俩今天作了那么多恶事,看来要遭报应了。"老王也有胆小的时候。
警-察左顾右盼,检查了一下城墙拐弯处的红外线预警器。没有看到我们,仪器也没问题,便上车走了。我俩着实松了一口气。
如今,城墙下的历险已经变成特工铂金王老五智斗红外线预警器,在Y大学日语系广为流传。
.....
游罢京都,再去奈良。
奈良是比京都还要古老的古都。列车从山间经过,穿越农田和山林后,停在奈良站。
我原以为奈良这样有名的城市,必有些雄伟的现代建筑物,不想,连车站都十分朴素,别说像新宿站那样有几十个出入口,连高圆寺车站恐怕都比它气派。
据说奈良站附近是城里最热闹的地方,窄窄的商店街,贩卖工艺品和小食品,仅此而已了。奈良有180日元的一碗面条,在东京,180日元只能买一只炸虾,做下酒小菜。
比起京都,我更喜欢奈良,因为它的棕灰色调,透着一种厚重。厚重,却不乏生气。商店街的热闹气氛很快消失在水泥路的尽头,接连而来的是泥土和植物,还有自由自在散步的梅花鹿。
小鹿三两成双,且见多识广。它们会很友善地让人们抚摸,发现有镜头对准自己的时候,一定会抬起头,摆个姿势。这么懂事可爱的动物,实在应该加以奖赏。
我从街边的小店里买了一袋鹿食,和老王分而喂之。也许正赶上鹿群的饭点儿吧,群鹿蜂拥而至,在我俩周围打转。老王很是得意,把鹿食举得高高的,故意挑逗。
小鹿急了,便咬他的衣服。老王见势不妙,撒腿就跑,群鹿逐之。不一会儿,老王跑回来,鹿食只剩空带,衣服上倒多了不少牙印。老王愤愤地嘟囔着:"我还想尝尝是啥滋味呢,一点都没给剩。"
鹿群目送我们进了东大寺门,便对其他游客围追堵截了。忽然下起小雨,雄伟的大殿仿佛被细雨蒙上了一层纱。驻足门前,看流云翻滚,听雾雨潺潺,恍然之间,宛如时光倒转。
不知为什么,我在古迹前第一次有这样的震撼。北京故宫金碧辉煌,尽显皇家气派,论雄伟,绝非东大寺所及。
然而,故宫里好像少了一份静,成群结队的游客,摇旗呐喊的导游,还有游走人群的商贩,他们的动态冲淡了古迹的静谧。古迹是有生命的,流云细雨仿佛是古都的脉搏,带动着整座城市的呼吸。
老王招呼我进大殿。大佛就不必说了,我们在殿中转了一圈,最后在一根大柱子前停下了。
柱子根处有个洞,据说人从洞中钻过去,就会变聪明。洞看上去很窄,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很困难。
老王蹲下来,丈量肩宽和洞宽,测试结果是,洞口的长和宽都不及肩宽,但若侧着身子,从对角面穿过,应该可以。接着,老王脱了外套,一摆手:"要是卡住了,一定找人来救我。"
老王上半身进了洞,只露出两条腿在外边乱蹬。我赶紧跑到洞口的另一侧,看见他正在埋头蠕动。不一会儿,一只手出来了,接着是头。
真难以想象,老王竟能从这么个小洞里钻出来。我也跃跃欲试。侧身进洞,果然肩宽与对角线长等距,并只能容得一只胳膊伸向前。
因此,前行的动力不足,只能靠脚蹬和蠕动辅助。身在洞中的一瞬,几乎进退两难,放弃只能困死洞中。举头便是光明,但须埋头前行。从洞中出来,我与老王便大彻大悟了。原来,爬过此洞者,是这样变聪明的。
自动贩卖机被放在木制的大箱子里,麦当劳的墙全是灰色。现代文明既没有被古都排斥在外,也没有让古都丧失原貌。在这座小小的城市里,现代人依旧在书写历史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