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晨风吹拂五星红旗,彩霞染红万里山河。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家家的孩子都去上学。--小时候的儿歌
.....
幼儿园的时候,一过"六一"儿童节就唱这首歌。同学们手拉手,穿上漂亮衣服上台表演,甚是喜悦。
那时候无论男女,都要化红脸蛋、红嘴唇,个个觉得自己特别美。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孩子此时此刻都同样接受着老师、父母、乃至所有的人祝福,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言归正传。
早稻田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从各国留学生中选拔了10人,组织大家到琦玉县山区,与当地一个小学的孩子进行交流。主要内容是给大家讲讲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同时,孩子们也准备了山里的特产,欢迎外国的哥哥姐姐。
80岁以上8岁以下的偶像--我果然不是虚有其名,顺利被选中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和日本山村里的孩子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双休日。
临行前,早大的老师提醒我们说,山里的孩子都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难免有些认生,希望大家积极交流。
说到山村,我想起初中时候全班到北京远郊的喇叭沟门乡进行社会考察。我们分别住在几个农户家里,农户家的孩子带我们上山去玩。山里的孩子都是黑黑瘦瘦的,不太爱说话,但是见了我们倒不怎么认生。
萝卜是班长,自然要公式性地寒暄几句。他像领导慰问群众一样和山里娃一一握手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别扭,连老师都说,看看,萝卜这么好的孩子,被官僚主义毒害成什么样子。
后来,山里娃领着我们爬山,前面有人领路,后边有人保护,不时帮我们捡回掉落的东西。要爬一个大陡坡,欧西带的一大包零食从坡上滚落下去,山里娃二话没说,跳下山谷就去捡。我们都喊着太危险,不要了之类的话,不一会儿却看见他健步如飞地从坡下跑来,完璧归赵。
我们都目瞪口呆,为了感谢他们,便一起吃零食。山里娃们说:"长这么大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要是白白扔进山谷,太可惜了。"
日本山村的孩子也是这样子吗?临行前,我和喵特意到高圆寺商店街的零食店买了些好吃的东西,算是给孩子们的一点心意。
列车驶入琦玉县境内,我们在本庄站下了车。一辆豪华大巴来迎接我们,车上印着"神泉村小学校车"。沿着盘山公路穿行了40多分钟,眼前是一片山谷,溪水从远而近,流速很快,发出清脆的声音。神泉村到了。
据说这条清泉是供给东京饮用水的水源之一,既是山里人的瑰宝,更是全东京的生命线。泉清水好,故曰神泉。
山间的一块平地,便是学校。两栋大的建筑,一栋是白色的四层小楼,一栋是体育馆。校长带着学生迎接我们。六个年级一共48名学生,一个校长六个老师。
别看是山里的小学,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教室明亮,因为学生少,显得格外宽敞;还有体育馆,有舞台、有篮球场,各种器材齐备,和东京城里的小学没有差别。
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学校被森林包围,比在城里上学更舒服。48名学生来自附近的各个山村,村村有路,上下学有校车接送。
我好奇地问校长:"这个山村小学,一定投入不少资金吧。这些钱是卖水的收入吗?"
校长叫田村,看上去就像个普通农夫。他说:"神泉村小学是公立学校,都是政府投入的。教学质量和设施都按全国统一规定,与其他地方的公立小学没有差别。只是山里的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得让他们多长见识。"
.....
交流的第一项是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山村。我们和他们被编成几组,有的磨豆腐,有的编草鞋。别看是小学生,都是民间手工艺的行家。其实现在谁还穿草鞋、自己磨豆腐呢。
可是田村校长不这么想,虽然民间手工艺品已经不在生活中起多大作用了,但是其中蕴含的祖祖辈辈的智慧不能丢。因此,神泉村的孩子除了完成义务教育规定的课程外,还必须掌握一门山里的手艺。
教我编草鞋的是个长得像洋娃娃一样的小女孩,一看便知道是混血,皮肤白皙、眼睛深蓝,却说着地道的日本话。
原来她的爸爸是德国人,妈妈是日本人,一家住在神泉村。要是在中国,小山村里恐怕难找小洋娃娃吧,就是城市里的混血儿也巴不得早点出国呢。德国的小洋娃娃却喜欢留在神泉村。
问起村里孩子的理想,有人说要继承家里的荞麦面馆,有人说要在村里当老师。
和我比赛吃烤板筋的哥们儿有个弟弟,也是小学生,他的理想是当总统。他的伙伴们则无一例外地选择董事长、CEO、金融家、律师、医生中的某一个。
而问起他们愿不愿意当老师、造机器、种庄稼,全体反对。而从他们嘴里说出的理由,现实地赤裸裸,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从小学生嘴里说出的话:"这些职业没钱,让人看不起。"
我问德国的小洋娃娃,有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她说:"大家都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啊。"
我又问她觉得外科医生和农民有什么不同,她又说:"都是维持他人生命的人,同样伟大。农民养活的人比医生救活的人多,所以农民更伟大一些。"
我觉得小姑娘说的太有道理了,可是这些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在我的国家怎么就行不通呢?
.....
在下午的交流中,我给孩子们看了我的小学、中学和喇叭沟门村的照片。告诉他们,中国既有比神泉村小学豪华100倍的学校,也有在四面透风的教室,三个人用一张桌子的学生,还有因贫穷而不得不放弃学业,在教室门外听朗朗读书声的"大眼睛"。
儿童节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唱一首儿歌,那里有我们的愿望: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家家的孩子都去上学。
我还有没告诉孩子们的,在我的国家,虽然农民的孩子和董事长的孩子有同样获得成功的可能,但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和获得成功的几率却差之千里。
更有很多的无奈:似乎农村的普通孩子只有考上城里的学校才有出路;似乎城里的普通孩子只有考上重点学校才有出路;似乎重点学校的普通孩子只有出国深造才有出路,而生于权宦富豪家的孩子,只要活着就有出路。
还没起跑就输了,输得让人不服。然而谁也没法把起跑线画齐,那就只有拼命向前,一刻不停。
神泉村的孩子令人羡慕,他们的生活像神泉一样纯洁、快乐。我和喵买的零食不但没有发出去,反而自己收了不少。我俩开心地吃着,说:"长这么大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