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她才开始惊慌失措,她并不认识围场的路,按理说围场四周都应该插有红旗标志,以警告周围猎手和百姓不要靠近,她打量四周,却并没有见到什么红旗啊!
她只得转过马头向回走,但她又不记得来时的路,就勒着马四处游蹿。
这骊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她在山中策马缓缓而行一路上的风景使得她心矿神怡,险些忘记了自己还要回行宫去。
山上古树参天接连蔽日,阳光从枝叶间的缝隙筛下,落在她的肩头。她本想记清每个树木的样子以便认路,却发现这里的树都长成一个样,根本无法辨认,无论从哪个方向跑最后都能回到原地。
正当她万分焦急时,天却阴了下来,不一会儿,空中就飘起了绒绒细雪,她暗叫不好,若是过了申时,狩猎就会结束,她更不可能找到正确的路出山了。
她虽然着急,怕马蹄声扰乱她的听觉又不敢快速奔驰,她耳力极好,此时竟听不见远处的一点声音。也不知走了多久,地上积雪已经一寸厚了,树枝上也都挂满了雪,更让人分不清方向。她感觉申时好向已经过去了,便翻身上马,飞速疾驰。
终于,她看到前方出现一抹殷红,那应该就是他们说的红旗,她心中一喜,正打算过去,耳畔却传来一阵刀剑相撞的金属声,她对那种声音极其敏锐,仔细想了想,还是掉过马向那厮打的方向奔去。
当她离那些人还有一段距离时停住了马,见前方几个身穿黑衣的人正将李恪包围住,李恪手中拿的那柄剑上已有血迹。她不由皱了皱眉,又是那些黑衣人。
也不知是谁先动了手,雪亮的刀刃散发出光芒,在雪地里格外显眼,李恪挥动手中的剑,转身将一个黑衣人刺伤,但还有更多的刀剑向他身上砍来,他也正在想如何逃走,奈何他们的包围圈十分紧密,哪一方的人倒下都有前来顶替的人上来。他也知道不能再拖下去,现在那些黑衣人不动他明显是受了旨意,要将他活捉,可再过片刻,那些黑衣人就会失去耐性,直接动手,到时候他必败下阵来。
杨出云策马在远处观望,见李恪被包围她却丝毫没有反映,表情反而更加冷淡,她并不想救他。她脑海里不断涌出这十年来在西域的困苦生活,和十年前他狠心将自己送到西域的场景,她越发想掉头就走,可身体好像冻僵了似地,竟动弹不得。最后,她一咬牙,还是从背后拿过了弓,对着前方的黑衣人连射了三支羽箭。
她还欠他一个人情,当年毕竟是他将自己从大牢里救了出来,这个恩情,她是无论如何都要还的。可如果下次他再有危险,她是不会再救他的。
杨出云不由苦笑一声,其实他们两人之间的恩怨,早已算不清了。
那些黑衣人四处找寻羽箭的来历,这才看到了树林中的杨出云。他们看到她时,不由眼前一亮,一个白衣公子策马立在漫天飞雪中,偏此刻四周景致如画,而那眉目秀气的英俊少年也如画。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杨出云已经又射了好几支羽箭出去,黑衣人这才开始攻击,也不管上头任命是要捉活的还是捉死的,拼尽全身解数来对抗这两个人。
李恪见杨出云前来与他并肩战斗,心中喜悦无比,手中的剑挥舞的也越发像样,杨出云乍一见,还以为李恪不仅书读的好,功夫也不差。
寡不敌众,他们两人已经被逼到了悬崖的边上,黑衣人好像终于下定决心,要杀他们灭口,一个个都从身后拿出了弓箭,对准他们。
杨出云这才慌了神,本不想救他,却连带自己的性命也要搭上了。
一支支羽箭从耳边飞过,带着破风萧瑟之声,身旁的李恪突然挡在了她的身前,用力将她向后退。杨出云只觉她的身体如燕般不停地向下坠落,在她意识还清醒的那一刻,她感到的是李恪双手紧抓住她的胳膊带来的痛楚,和下降时疾风迎面如刀割似地疼。
而就在她将要落到崖底时,立刻一个旋转,把杨出云推在了自己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