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1200000037

第37章 隆庆之治,我要做个好皇帝(3)

同年十二月,朝政格局发生了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朝中的反对派们开始活跃起来了,率先弹劾张居正的是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他上疏例举了张居正的十四条罪状。万历帝朱翊钧看完此疏后,依然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候,敏感的朝臣们心领神会,随后弹劾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样不断飞来……一时间,闹得朝野上下乱哄哄,最后终于说服了朱翊钧,下令要对尸骨未寒的张居正痛下杀手。

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朱翊钧颁发了查抄荆州张家的诏书,并由司礼监太监张诚和刑部右侍郎丘木舜等人主持这次的抄家行,这就把皇帝翻脸不认人的冷酷面目表现到了极致。在他们还没有赶到张居正的老家,就已经命令地方官员闯入张府门口,彻底封闭府门。府中一些老弱妇孺来不及逃出,门就已经被彻底封闭了,最终饿死十余人,其中还有三名婴儿。

此番查抄张居正家所获的财物,据刑部当时所列的清单,共计为:黄金2400两、白银17700两、金器3710两、金首饰900两、银器5200两、银首饰10000两,另有玉带16条等等。其实,这与朱翊钧原先的估计相差甚远。或许少的那些财物都是被张居正贪图享受用了吧?

科学的“先驱”徐光启

回顾万历朝的前十年,在小皇帝朱翊钧的大力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朝廷面貌焕然一新,对于改善明王朝的经济状况也算是卓有一番成效。十年过去了,除了国家财富的增长之外,朱翊钧也逐渐成为一个20岁的青年。万历十年(1582年),当初的小皇帝朱翊钧开始亲政。

朱翊钧虽然贪图享乐,懒于处理朝政,但眼界还算开阔。他鼓励西方传教士传播西学,并提倡明朝的官员研习西方数理知识以及新的科技用于本国建设,比如西式的火器与水利办法。徐光启就是当时最早一批学习西方科技的明朝官员,也是中国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人。他不仅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之一。

徐光启,是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的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一个小商人的家里。当时的法华汇还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贫穷的小乡村,在他家四周都是种满庄稼的农田。幼时的他,每次进学堂读书时,就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农事,对农业生产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徐光启的父亲徐思诚不仅精通商业,而且博识强记,对阴阳、医术、星相、天文等方面十分精通。徐光启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她操持家务,每天从早到晚纺织耕田,深深具备中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这对徐光启日后重农兵、尚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到徐光启长大后,他就决心考取功名,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万历九年(1581年),徐光启20岁时顺利考中秀才。后来,因为家境的关系,他在家乡和广东、广西等地教书。他白天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阅读古代的农书,开始钻研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农业生产与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于是,他又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再加之连年遭遇自然灾害,他参加举人考试又屡试不中,这期间,他备受辛苦,也算是对他的一个难得的考验。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受聘去韶州任教,两年后,他又再次转移至浔州。他在韶州教书时,很幸运地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这是他与传教士的第一次碰面。后来,他还去了郭居静的住宅,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一幅完整的世界地图,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形的,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所有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从此,他便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只为了学到更多丰富的知识。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由广西入京参加应试,本来应该落选了,却又被主考官焦竑在落第卷中去除,并提拔他为第一名。现在看来,徐、焦二人之所以都主张文章学问,应该“益于德,利于行,济于事”,或许在经世致用思想上的一致,徐光启才得到焦竑的大力赏识,并被提拔为第一名的。但没过多久,焦竑就被朝中大臣屡屡弹劾,最终丢了乌纱帽。第二年,徐光启参加会试也未能考中进士。于是,屡试不中的他又乖乖回到家乡继续教书育人。

在同郭居静交往的那段日子,徐光启听说有一位叫利玛窦的欧洲传教士也在这里传教,并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给当地的读书人。这下徐光启彻底坐不住了,四处打听利玛窦的具体下落,想要当面向利玛窦请教各种问题。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徐光启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得到了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的消息,立即专程前往南京去拜访。徐光启一见到利玛窦,就对他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可以向他学习西方更多的自然科学。利玛窦看他也是个读书人,也想向他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于是二人就交谈起来,从天文谈到地理,又谈到中国和西方的数学。临别之际,利玛窦还送给徐光启两本宣传天主教的小册子。一本是《马尔谷福音》,讲的是耶稣的故事,另一本是《天主实义》,是利玛窦用中文写的解释天主教义的书。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经过三年的考虑,徐光启终于决定在南京接受洗礼,一家人都加入了天主教。后来,徐光启还成为教会中最得力的干将。第二年,徐光启终于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徐光启20岁中秀才,36岁中举人,43岁考中进士,掐指算来,他为科举功名花了整整23年的时间。可以说,徐光启是明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动者。徐光启考中进士后,便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留在了京城。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早已经把徐光启当做至交,所以爽快地答应了。利玛窦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利玛窦每两天讲授一次,徐光启每次都能够准时到达,一刻也不耽误。此外,徐光启在公余之暇,还经常去拜访利玛窦,彼此间慢慢熟悉了,开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利玛窦的培训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已经熟练掌握了欧几里得这部著作的内容,并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于是,徐光启希望利玛窦能够跟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一开始,利玛窦对这个建议犹豫不决,因为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和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很不一样,书里的许多数学专业名词在中文里都没有相应的现成词汇。想要译得准确、流畅而又通俗易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前曾经有一个姓蒋的举人也同利玛窦合作试译过,就因为这个缘故才半途而废的。但是徐光启坚持认为,只要肯下一番苦功夫,肯定可以译成的。在他的一再劝说下,利玛窦终于同意了他的建议。

同年冬天,他们二人就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利玛窦先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头翻译,再由徐光启草录下来。每译完一段,徐光启再字斟句酌地做一番推敲和修改,然后再由利玛窦对照原著进行核对。遇到译得不妥当的地方,利玛窦就把原著再仔细地讲述一遍,让徐光启重新修改,如此反反复复。徐光启对翻译工作十分认真,常常到了深夜还不肯休息。利玛窦休息了,他还独自坐在灯下加工、修改译稿。有时候,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不断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就忙到第二天。到了第二天更顾不得休息,继续翻译,总想着要以最快的速度翻译完,才觉踏实,才肯罢休。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担任较为闲散的翰林院检讨。和当时一般文人官吏热衷于笔墨应酬不同,徐光启有了更多的时间对天文、算法、农学、水利等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也从事了不少这方面的翻译和写作。在此期间,徐光启还与传教士合作,再次校订了《几何原本》并出版了第二版。同时,他还为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熊三拔编著的介绍天文仪器的《简平仪说》等书撰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表达了徐光启对西方科技知识的真实看法。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北方后金叛乱军队袭击边关,有人极力举荐召回徐光启。徐光启觉得自己的力量不够,于是又写信给自己的好友焦竑,希望他能助一臂之力。看得出,他不但自己立即赴命,同时还感召别人共赴国难。至天启三年(1621年)的三年多时间里,徐光启一直从事选兵、练兵的工作。这期间,焦竑还把徐光启推荐给登莱巡抚袁可立,徐光启在兵器方面的才干终于得到袁可立的赏识。后来,他们在战略思想上都主张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只可惜在天启四年的时候,二人受到阉党的排挤而先后离职。这时徐光启虽已年近六十岁,但是保国守土的爱国忠心,昭昭可鉴,不让壮年。

万历四十七年(16l9年),徐光启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新官衔督练新军。他主张“用兵之道,全在选练”,“选需实选,练需实练”。在这期间,他写了各种军事方面的奏疏、条令、阵法等等,后来大都由他自选编入《徐氏庖言》一书之中。但是由于财政拮据、议臣掣肘等原因,练兵计划进行得并没有那么顺利。徐光启也因为操劳过度,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正式提出回天津“养病”的申请。同年六月,辽东兵败,他又再次奉召入京,但终因制造兵器和练兵计划不能如愿,于十二月,再一次提出辞职,回到天津安度晚年。

狂士李贽之死

李贽生于嘉靖六年(1527年),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因避讳明穆宗朱载垕的“载”字,改名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是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他幼年丧母,跟随父亲读书,自幼善于独立思考。在他十二岁时,写了一篇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下人”,一下子点中儒家理论的软肋。后来,迫于科举的需要,他不得不以《四书》《五经》为课本。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26岁的李贽得中举人,中举后因经济困难,没能继续参加科举。四十多岁时,他又出任云南姚安知府,进入明朝高官的行列。但三年的任期做满之后,他已经对官宦生涯彻底厌倦,目睹了官场的黑暗与腐朽,觉得自己与官场上的迂儒昏庸及假道学者们不能相容,终于在万历九年(1581年)辞官,携带家人离开云南,寄居到湖北黄安。正常情况下,他应该衣锦还乡,泉州的亲族也这样期盼他,因为这样一个退休官僚回家,对亲族还是有庇护作用的,但他宁愿漂泊异乡。

过了没多久,李贽又迁居到麻城龙潭湖芝佛院后,就一直在那里待了近二十年。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籍,也留下了大批富有批判精神的著作,以《焚书》《藏书》最为著名。李贽认为自己的言论针砭了当世道学家的膏肓痼疾,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也必定会焚弃,所以取名《焚书》。关于《藏书》,李贽充分发挥史论的作用,对历史人物做了重新评价。他自称这是一部“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的作品。在当时看来,李贽的确敢“言别人不敢言”,说出了许多进步人士的心里话。他的著作在受到了许多人喜爱的同时,也引起了麻城当地的官僚地主阶级的一些不满,他们围起群攻。于是,李贽干脆削发为僧,与鄙俗断绝。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麻城几个无赖还纵火烧毁了李贽所住的芝佛院。李贽的老朋友马经纶听到消息后,立即从北京赶来,把李贽接到通州居住。这时候,李贽已经75岁了,他觉得自己活这么久是他的倒霉与不幸。李贽的一生充满矛盾,他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但却没能创造出自成体系的理论。他看到传统历史观的错谬和伦理道德的虚伪,不幸的是,他自己正是这个传统的一部分,所以尽管有切肤的痛与恨,却不能重建新的历史观、道德观。他言论攻击、调侃、批判的居多,建设的少,有时难免偏激、矫饰。他生命的巅峰,是在狱中的壮烈一死。

在对待死亡这个问题上,李贽曾在一封信里说:“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可如何?”在李贽眼里,他觉得这个世界太黑暗,根本不值得再活下去。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死不死的问题,而是死在哪、怎么死?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李贽知道自己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好结局。对于死,他有两个愿望:一是宁可死于女人之手,不可死于假道学先生之手;二是“荣死诏狱”,他认为死于诏狱是自己最好的死法。武将死于战场,马革裹尸;文人为了自己的思想,死于捍卫自己思想的牢狱之中,也不失为人生一件快事。只是可惜,他的愿望只能达成一半。最后他是“荣死诏狱”,也是死于假道学的黑手。

同类推荐
  •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经历了从黄埔到北伐,从十年内战到联合抗日,从中国命运决战到坚定一个中国的信念。这期间,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政治较量与军事对抗,成为上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代名人也都因此而深刻在历史的册页中。
  • 河的王朝

    河的王朝

    新石器时代,小人物从氏族一步步走向王朝
  • 怒唐

    怒唐

    天佑大唐?我要逆天!圣光之下,荣耀重生!【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本书讨论群:六一六二三八六】
  •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本书介绍了秦代的兴衰、历史人物、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内容。
  • 无限穿越之代管神仙

    无限穿越之代管神仙

    人家是穿越到一个时空,欧阳却很忙,被选为神的接班人,要穿越到各个时空为不同的人改变命运。替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不干!替花木兰代父从军!这…………替郑和去做太监,接受结扎,哦,不,是阉割手术,靠,能不能有个正常点的任务!!
热门推荐
  • 不会爱的神

    不会爱的神

    生气?愤怒?小男孩一直在心中默念这两个词,但那心却像万年冰冻的玄冰,一点也不为所动。-----“生气,愤怒,失落,颓废,开心,幸福……我还是感受不到这些情绪吗?”男孩喃喃着,像是说给旁人,又像是说给自己。
  • 无忧异闻之江湖乱世

    无忧异闻之江湖乱世

    半生穷途遥天路,三千浮华囚心途。少年坎坷欲仙渡,慢慢仙途不归路--《书生异闻》一方少年命运坎坷,多苦难,为求一生走遍九州大江南北,看遍人情冷暖。在弥留之际,化为书生留一部无忧异闻在人间。
  • 神农传人在乡间

    神农传人在乡间

    杨清,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因为一次意外,获得了神农的传承,在泡妞的路上,顺便治病救人,种植作物,无所不能!他后宫三千,富可敌国!不管是女明星,还是小村花…只要是美女,统统收收收!
  • 爱你不反悔

    爱你不反悔

    本篇文章是围绕女主展开来写的一篇故事,素一部言情哦
  • 暮霞走笔

    暮霞走笔

    《暮霞走笔》是唱给故乡的情歌。故乡的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感情之一,蕴含着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固有的传统美德。作者的故乡是一个古老、美丽又富饶的地方,沉积着厚重的人文和历史文化底蕴。留在作者脑子里最多的便是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对故乡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之情、爱恋之情,并进行全面讴歌。作者听惯了淳朴的乡音,看惯了美丽的家乡山水,他爱故乡古老之美、自然之美。
  • 穿越之尼姑皇后请还俗

    穿越之尼姑皇后请还俗

    前世的方庭向男孩子鼓足勇气告白,没成功不说,还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了。阎王念她受的是善祸,替她开了小灶,让她成功穿越成为当今太傅的的女。本以为终于算是革命,翻身农奴把歌唱,却没有想到自己到头来,还是要倒追的命。别人提起她时,提起她的人总是大摇其头。第一她不怎么要脸,硬跑到人家的家里头去提亲。每次陆大人都会打着圆场说,只是小女孩不懂事。每次陆大人都是自己的笑脸出去,白脸回来。后来,陆三笑带人把他说那些闲话的人,都打了一遍。所以,在陆三笑的眼里,像他老爹那种跟人讲道理的人,有什么用,还不是谁的拳头大谁是老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佛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 迷迭花开的夏天

    迷迭花开的夏天

    三年了,不知道那个有着低沉嗓音的雷致远现在怎样了?还是那么嚣张跋扈口无遮拦么?想到这,林雅柔没由来的叹了口气。原来自己还是没有把他忘掉。仅仅是维系了大半年的恋情,那些在别人看来,仅仅是一杯酒或者是大哭一场就能解决的痛苦,于自己而言却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以至于一年、两年、三年想起来仍然觉得痛,也许四年、五年忆起来仍然觉得痒。因为有太多的甜蜜夹杂在回忆里面,舍不得像擦黑板那样,擦的一干二净,就算想擦干净,也会落得一地辛酸的灰,呼吸到肺里打一个颤抖的喷嚏。迷迭香的花语是:回忆。同时它象征着忠诚。在回忆里坚持着对爱的忠诚。这就是我们相爱的意义。(讨论群:2273540,暗号:迷迭香)
  • 轩辕剑之少年剑神

    轩辕剑之少年剑神

    灵界之内,五大帝国,一国举兵,四国皆灭,一代天才轩辕尘剑斩苍穹,踏入神界,终为剑神。
  • 职场里的那些事儿

    职场里的那些事儿

    每个职场人类都会迫切地寻求认同,需要成绩和战果来证明自己。但职场中,难免会有一些被打压和挫折的时光,即使带着黑色的气息,却能让人明白它在生命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