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1200000005

第5章 太祖开国,天下从此改姓朱(5)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得知刘伯温重病,念在他曾经辅佐自己打过天下,于是派使者护送重病缠身的刘伯温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没过多久,刘伯温就在家郁郁而死,当年他65岁。有人说,刘伯温在南京的时候,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是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了。因此,当时人们都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的。就在刘伯温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他又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成。因为刘伯温的故乡是文成县,因此后人又称他刘文成。

废除相权,皇帝揽权

自古以来,中国的历代皇帝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切运筹进止,都必须听命于皇帝,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延续到现代,仍然是一个人说了算。但因为朝政事务繁多,什么都要依靠皇帝一人,即便是有“分身术”,也是应付不过来的。因此,自秦汉以来,历代的中央都会设有丞相一官,负责处理各种政务,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同时,中央还设有直接掌管军事的官员或机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替皇帝排忧解难。

明朝建立初期,疆域辽阔,必须建立一套高效有力的中央集权机构,才能够真正做到国家的集中统一。因此,朱元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首先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改相国为丞相,属于正一品官职。这样一来,明朝开国大臣李善长、徐达就顺其自然成为左右丞相了。在丞相之下,朱元璋又设有从一品的平章政事、正二品的左右丞、从二品的参知政事,专门负责中央政事。朱元璋对中书省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在中书省的人员安排上,也的确花费了不少心思。以中书省统领百官,总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可谓是位高权重。这对于权利欲望极强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政权不稳的心头大患,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定会费尽心思去扫除一切障碍。

洪武三年(1370年),在一次朝会上,儒生严礼上书提道,“臣民上书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殊不知,这恰恰刺激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经”。于是,他借着与大臣们讨论元朝兴亡教训之际,告诉他们说:“元朝之所以能得天下,都要归功于元世祖的雄才大略和居功奇伟。而元朝之所以丢了天下,却正是委任‘权臣导致上下蒙蔽’的结果,严礼所说的‘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正是元朝的大弊,怎么能够效仿他们呢?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承揽政事,大臣们就会独断专权。如今是明朝创业之初,只有做到‘使下情通于上’,才能使得朝廷更好地体察民情。”听完这番长谈,大臣们都明白,朱元璋这是在借此话告诫他们,希望他们收敛一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可是,结果却并不像朱元璋想的那样。

杨宪,是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因为颇有才华,被称为“才子”,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因为他办事干练,后来成为了朱元璋的亲信。但是,这个人行为有些放荡不羁、目中无人、自私自利,处处与李善长作对。朱元璋虽然器重杨宪,但是在他眼中,李善长更有智慧,更有谋略,又通晓法家,很多预计的事情都被他一语说中,所以他觉得李善长比杨宪强太多。由于杨宪和刘伯温都属“浙东集团”,“淮西集团”不太放心杨宪,担心如果有一天他成为丞相,他们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他们商量好一起攻击并诽谤杨宪。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杨宪被朱元璋所杀。

汪广洋,是江苏高邮人。朱元璋曾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并将他比作汉朝时的张良、三国时的诸葛亮。他曾经和杨宪同年当上参知政事,后来被擢升为左丞相,与右丞相的杨宪一直不对付。因为屡次遭到杨宪的诋毁,而被朱元璋免去职位,迁徙海南。杨宪被杀的那一年,汪广洋又再次被召还入朝。第二年,李善长因病返乡养老,汪广洋便接替了他的职位,以右丞相的身份执掌中书省大权。好景总是不长,胡惟庸又出来“凑热闹”,因为他觊觎汪广洋的位子已有一段时日。于是,胡惟庸又凭借一张巧嘴在朱元璋面前弹劾汪广洋,说他无所建树,整天饮酒作乐,无所事事,实在不配做丞相。两年后,汪广洋就被左迁广东参政。

胡惟庸,是濠州定远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洪武三年,他任中书平章政事,第二年擢升为右丞相,后来又取代汪广洋成为左丞相,惦记了许久的位子终于如愿到手。真可谓人走茶凉,汪广洋被左迁到广东后,胡惟庸便当上了左丞相,掌握了中书省的大权。说来胡惟庸也真是有点儿本事,仅仅三年的时间,他就爬到了如此高的位子,真是神速。这也体现了胡惟庸在官场上随机应变的能力。

洪武六年(1373年),朝廷按照税粮的多少,将全国的府分为三等:税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知府从三品;税粮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知府正四品;税粮十万石以下为下府,知府从四品。府之下为县,依税粮十万石以上、十万石以下、三万石以下的不同而分上中下等。在府县之间的行政单位还有州,地域大的作为省的直隶州,长官为知州,地位与知府相近;地域小的与县相近,为府的下属。州县作为直接管理人民的地方政治机构,被称为“亲民之官”。各府州县负责本辖区的民风教化、赋税徭役、刑狱诉讼之事。这样一来,朱元璋把元朝的路、府、州、县四级简化为府、州、县三级制了,使得朝廷的政令下达减少了一个层次,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指挥起来更方便、更灵活了。

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又升任左丞相,当上了中书省的“一把手”。经历了那么多官场明争暗斗的朱元璋,也绝非等闲之辈。他的芥蒂始终未曾消除,胡惟庸当上左丞相没多久,就召回了汪广洋,做了右丞相。为什么非要两个性格不合的人在一起共事,其目的就是瓜分胡惟庸的权利。但是,汪广洋并未像朱元璋想象的那样,想尽招数去为难胡惟庸。遭受几次陷害的他反而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整天和宾客们饮酒作诗,大权依然被胡惟庸独揽。如此一来,中书省的权力愈发强大,和朱元璋的矛盾冲突自然也愈来愈严重,甚至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洪武十三年(1380年),战争终于爆发了,“胡惟庸案”消灭了与朱元璋争权夺利的“淮西集团”,胡惟庸以及一大批官员被诛杀了,这时候朱元璋的心才踏实了一些。于是他趁机撤销了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一个人负责。从此,朱元璋行使着皇帝和丞相的职权,中央集权也从此达到了顶峰。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变更了中央官制,并对地方行政机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加强控制。可以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

朱元璋就是通过这样一套地方行政官制,不仅稳稳地控制了全国,也彻底改变了前朝地方势力强大、不听中央朝廷政令的局面。此外,朱元璋还对地方政府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再也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势,中央王朝的权力及皇权也都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还制定了“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的高度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开了我国历史上皇帝“独揽大权”的先河。

锦衣卫和东、西厂

在明朝,人们记忆最深刻的肯定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则更是有名。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和职能等都似懂非懂、不懂装懂,以至于在很多宫廷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等随便地搬来搬去。事实上,锦衣卫和东厂、西厂是有很大区别的。

按照锦衣卫、东厂、西厂设立的时间顺序,先说说由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其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才被改为“亲军都尉府”。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这一职务一般是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才有资格担任。因为这个职务直接向皇帝负责,所以很少由太监来担任。

锦衣卫的主要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看得出来,锦衣卫也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传统意义上的“禁卫军”与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并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几乎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大汉将军”。这些人虽然被称为“将军”,但也只是有名无权。这些所谓的“将军”每天只负责在殿中侍立,并替皇帝传达命令,兼做“保镖”的工作。说得更直白些,他们就是一个个矗立在皇宫大殿上的“桩子”。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人高马大、体格强壮、声音宏亮的人。从长相上看颇有威严,对不了解明廷实情的人还有震慑作用。既然如此,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是什么呢?其实,起初他只是让锦衣卫卤簿仪仗,后来由于他大开杀戒、大肆屠戮诸多功臣,才觉得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实在不顺手,于是便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发挥了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

锦衣卫的另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制度开始于明朝,是皇帝在朝廷上杖责犯错的臣下实行的一种酷刑。一旦哪位官员运气不好,无意中触怒了皇帝,就会被加以廷杖。最接受不了的是,在行杖之前,那个人会被扒去官服,双手也被反绑着,被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当时的午门就是皇帝处置官员罪犯的行刑场地。这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早已严阵以待。受刑的人呢?随着一声令下,硬邦邦的棍棒就恶狠狠地落在了他们的大腿和屁股上。为了不让受刑者出现意外,对行刑者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必须得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技艺纯熟的,能够准确掌握受刑人生死的人。

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于朱元璋看到了锦衣卫的种种弊端,便决定废除锦衣卫,下令焚毁了锦衣卫的所有刑具,所押囚犯统统交给刑部审理。同时,还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彻底废除了锦衣卫。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有明一代,锦衣卫便一直存在。

再来说“东厂”,它是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它的设立者是明成祖朱棣,他在发动“靖难之役”并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对于即位不久的朱棣来说,巩固政权最为重要,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派用起来很是不便。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新机构。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发现这次起兵倒是一些宦官费了不少力,做了不少贡献(比如郑和)。所以,在他看来,还是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常年身处皇宫,派用起来也方便一些。

刚开始的时候,东厂的任务就是负责侦缉和抓犯人。他们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力,即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抓到了嫌疑犯,也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的。但是到了明末,东厂发展还算不错,也有了自己的监狱。自此,东厂的侦缉范围开始变得更广。比如,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审问重犯,东厂都不会缺席,都要抽出空儿来去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按时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比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不肯放过,都要一一查看;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包括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得让东厂亲自过过目。东厂为何如此被器重呢?只因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不一般,又身处皇宫大院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也正是这个原因,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者居上,逐渐由平级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东厂拥有炙手可热的权力,以至于各级官员甚至朝中大员,都以能结交他们为幸事。而最先设立的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还要下跪行礼,这让他们着实有些费解。

最后说“西厂”,它的全称是“西缉事厂”,是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西厂的成立,真的只是一个偶然。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曾出现过一系列奇异事件,先是在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导致了西厂的诞生。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叫李子龙的“妖道”,他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还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明显不简单。他在朝中有很多亲信,在亲信的推荐下,他才有机会进入深宫。有人注意到,李子龙自进宫后,总是在万岁山等地转悠。没过多久,运气不好的他就被锦衣卫校尉发现有弑君的嫌疑,之后就被斩杀了。

当时,年轻有为的明宪宗朱见深知道有人要暗杀他的事情后,总觉得他身边布满了杀机,以至于每天都担惊受怕、疑神疑鬼。他想尽了各种自保的办法,后来想到先了解宫外民臣的动向。于是,他命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挑选一些人,乔装成平民,然后出宫伺察。殊不知,这个乔装成平民的“侦查”活动,终究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同类推荐
  • 史上最帅男皇后

    史上最帅男皇后

    我是一个男人,没错,下面带把的。我是一位丈夫,女帝的男人我特么还是一位皇后,啊呸,女帝的男人能叫皇后吗?本宫乃是南皇,喂自己好几袋盐。
  • 大明惩毖录

    大明惩毖录

    本书修改中,之前写得不尽如人意,现在重新修改,修改后再继续连载。
  • 不一样的宋公明

    不一样的宋公明

    书名改为《不一样的宋公明》,重新开更,改头换面,请继续关注。现代笔触介绍一个成功的黑道大哥宋公明的故事,非穿越,不影射,勿对号。
  • 北陵七度郡王妃

    北陵七度郡王妃

    原本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却因一袭狼烟抹杀这一世的平静。原本单纯聪慧的郑氏之女一夜间记忆消散,带着仇人的名字淼淼长大,这满门的灾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在初遇他的时候,他曾许她一世太平,可在烽火狼烟的乱世真能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太平盛世吗?在这到处覆盖阴谋诡计的地方,两个相爱的人是否真能独享太平盛世……
  • 三国之疯狂系统

    三国之疯狂系统

    帝泽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在一次偶遇中通过一块“白玉”穿越到了三国时期。“什么,你说刘备派十万大军杀过来了。”看我在商城了兑换一枚导弹炸死你娘的。“郭嘉,你说我们没粮草了。”看老子现在就去商场买三十万石粮草。
热门推荐
  • 一瞬清明,狂傲寒妃的无理

    一瞬清明,狂傲寒妃的无理

    白色的樱花随风吹拂,只有你是我生命中唯一可以安心停靠的怀抱。一次偶然的对视,彼此的身影都被埋在了对方内心深处,你是我的。我令狐弃忧,上一世,我什么都没有,只有权和钱。血是我常沾染的颜色,但我最讨厌红色,虽然厌倦,却舍弃不了。说我废物者,杀无赦;说我丑陋者,刮命根。碰我男人者,呵呵,让你连屁都放不出来,你用哪碰过就用哪来还,敢碰他,让你千刀万剐还不够。我的命运,谁也不能做主。我不能失去他,永远永远,如果他没了,我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会。。。妖孽美男,绝美如天神的你,魅惑如罂粟的你,罪恶如恶魔的你,幼稚如大小孩的你,想逃过我的依恋,比让我去死还难。(期待一下,女主与其他小说的女主有何不同,啧啧,我都想继续写了----,绝对的1对1,宠文,无婚后小三,婚前绝对的干净)
  • 现实梦患者

    现实梦患者

    凶恶丑陋怪物发出意思类似威吓的奇怪吼叫,由于声音太过奇怪所以反而有一丝莫名其妙的喜感。
  • 武林江湖狂想曲

    武林江湖狂想曲

    我说,你如果穿越了能能记得几月几号中奖号码吗?在线等,蛮急的。
  • 傲娇女皇不好追

    傲娇女皇不好追

    萧牧城【男主】:你这么泼辣,以后怎么嫁出去啊?唐允傲【女主】:多管闲事,照顾一下你自己吧!那么没用,怎么娶得到老婆啊?萧牧城怒,将唐允傲扑倒在床:我没用?我要让你看看我有多有用!
  • 冰山天使水晶恋

    冰山天使水晶恋

    玛丽苏文,不喜慎入!自认为在苏文中算有剧情的一类
  • 避疫

    避疫

    金朝汴京大疫,柳庄的读书人带领全村抵御疫情,组织青壮、挖沟通淤、置医购药、隔离病源、焚毁尸体……但大疫毁灭了生命,避疫却毁灭了人心。规训与隔离是否应该被施行?人数占优是否便能够执掌暴行?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不惜一切代价的生存,还是在于亲情的守护或伦理的延续?避疫的种种手段,或许在当下被视作文明与科学,但在当时打破了全部的道德与伦常,在原本牢固的以血亲为纽带的社会结构上留下了不可缝补的裂痕。面对生存的压力,血亲相互背叛攻讦,习俗被随意颠覆,律法被肆意践踏,偶像与信仰被粉碎,少数人的生死也可以被多数人定夺……倘若如此,浩劫之后,余留下的也不过是一片荒漠与行尸。
  • 虚舟集

    虚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林高手混异界

    武林高手混异界

    一次奇遇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一人让他重生到了异界,一本奇书让他称霸三界。将会给你带来一个崭新不同的的异世世界……
  • 霸下修神传

    霸下修神传

    走到你能看到最远之处,当你到那,你会发现你能走的更远。霸下,蛮荒大陆一个偏僻的小部落出来的勇士,在命运的安排下,一步步坚定的迈向强者的路途,但是强者之路永无止尽,九天十地各路仙佛也不过是众神的眼中的一粒微尘,但是霸下依然无惧,一颗勇者的心,支持着他不断的前进。
  • 秀才遇上兵:夫子栽了

    秀才遇上兵:夫子栽了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秀才”与“兵”的故事,两世不知情为何物、偏又智慧无比的女主,在架空年代笑料百出的故事。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而她,似乎却是那个倒霉的兵……谁爱了谁,谁恨了谁,谁疼了谁,谁痛了谁,谁负了谁……无需分得那清,原来,一切,源起九龙璧、缘续未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