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国不可一日无君。
在为期一个月得国葬之后,庆历四年春,太子愆洐登基,改国号安乐,称永胜帝。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庆历四年夏,皇后忧郁过度,恰好感染风寒,不治,甍,谥号天仪皇后。
本就悲痛万分的大燕国,因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仙逝,并未因为新皇的登基而冲淡的悲伤,又再度缠绕而来。全民都还未来得及从永昌帝驾崩的悲伤中走出,只是感受了新皇登基的那么一点点——与永昌帝驾崩的悲伤想必而显得微不足道的喜悦之后,又陷入了浓浓的哀痛之中。
安乐帝登基之后,力图学习先皇,掌握局势,君临天下。怎奈新皇年幼,能力不足,朝政逐渐为右丞相相煜恒与飞龙大将军宇治少青分持。安乐四年春,永胜帝留下圣旨,传位于第七皇子愆尤,而后失踪不见。
安乐四年夏,第七皇子愆尤加冕登基,称天佑帝,改年号元治。
同时,更大的不幸降临了大燕国。
以永昌帝驾崩开始,大燕国因为失去了灵魂人物、又遭逢皇室的一系列巨变,而开始呈显衰弱。早就不甘被压迫的另外三国则喜出望外,开始蠢蠢欲动。而大燕国内,天佑帝怯弱无能,朝廷上下之人开始明争暗斗、争权夺势,谁都不愿意眼前的这杯羹被人分一勺,就只好你死我活的争斗。若不是有分别掌握大权飞龙将军宇治少青以及右丞相相煜桓压制的话,大燕国从此就会毁于自身。
然而,即使如此,也阻挡不住大燕国衰弱的趋势。
元治三年夏,大姜国以长河盗贼泛滥为由,大姜国皇帝康回帝派大姜国第一将军灭天领兵三万剿灭盗贼。不出十天,盗贼尽数被歼。而灭天将军所带领的军队路过之地,金银粮食、财宝马匹,尽数被以各种理由收缴。其中,包括大燕国边境重镇燕回镇受损最为严重。
元治四年春,大姜国频频犯大燕国边境。边境居民背井离乡,纷纷往他处迁移。
然,仍然未能从那场巨变之中恢复过来的大燕国,朝局更加动荡。官员分为两派,以飞龙将军宇治少青和右丞相相煜桓为首,明里暗里,勾心斗角,不斗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好不热闹。
而年仅十七岁的天佑帝,则如同一个好看得傀儡,被摆在庙堂之上,每日受着言不由衷的赞赏和敷衍的参拜。